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新學期伊始,很多家長可能還來不及慶幸把家裡的小祖宗送上學,就已經擔心起了孩子的課業問題。
報補課班、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是必須,班級的座位排列在家長眼中更是重中之重。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家長選座,好座位代表一個好環境,自然可以更好的學習。
而那些作為最受歡迎呢?毋庸置疑,在家長眼中,最好的座位是前三排,這個區域的孩子離老師最近,聽得清楚明白,還不敢做小動作,是黃金位置。
而教室的後幾排就真的是『偏遠地區』了,還有人稱其為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養老區。開學後你家孩子坐在哪個位置?你知道老師根據什麼來安排座位嗎?資深老師解讀:座位到底按什麼排,學霸區和學渣區的奧妙與想像不同。
01資深老師解讀:座位非固定,分配很公平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分座寶典,據一位資深老師介紹,因為每個學霸特色不同,大多數老師為了公平分配,根本不會特意劃分所謂的黃金地段或者學霸區,而是按照以下按這幾種標準分配的。
1)身高
孩子個子高的家長,平時都以孩子的身高為傲,可一上學就難免會擔心,害怕孩子因為身高的優勢反而被安排坐在最後一排。
但這確實很難避免,畢竟個子高坐在前面肯定會影響後排同學聽課的效果,因此一般教師都會注意孩子的身高,並以此來做作為排序的基本原則。
2)性格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孩子性格也是老師分配座位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外向的孩子活潑開朗,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感染力強,但往往坐不住。而內向的孩子內斂沉穩,有自己的想法,有鑽研勁頭,但不善交流。
很多老師都會把兩種性格調到一桌,用內向的孩子來降低外向孩子愛說話的欲望,也能夠讓內向的孩子變得更加開朗。孩子們共同進步,就是老師最想看到的事。
3)「一帶一」
相信上學時候每個班裡總會有那麼幾個偏科學霸,他們英語一塌糊塗數學卻數一數二。對這種偏科人群,老師就會採用「一帶一」的座位安排。
想像一些你上學時前後左右的同學,你估計就明白在那時,自己就已經身處老師的八卦陣中了!
02這個區域是C位,孩子座位在這裡,家長偷著樂
其實在班級裡,第三四排的中央才是最好的位置,主要有這3個原因。
1)保護孩子頸椎
小型影院最佳的觀影位置大多為第三排或者第四排,班級裡也是這個道理。這個位置離講臺不是很遠,不存在看不清的情況,也不用仰頭,對頸椎的壓迫就少。即使是老師偶爾走下講臺,也不用扭頭去看,是最佳的聽課位置。
2)對視力好
對於近視的孩子來說,第四排絕對是最好的聽課距離。第一排雖然離得近,但並不是科學的視力距離,眼科醫生表明:五米及以上的距離對視力最好,而這正是第四排的位置。
3)老師更多的關注
其實第一排並不是老師關注最多的,第三四排才是。
因為第三四排正好是老師抬眼看到的區域,至於第一排,很多班級因為結構的原因,幾乎緊挨著教師的講臺,講臺一擋,就成了燈下黑,很多時候反倒難以注意。
03寫在最後
為了保證學習資源的公平分配,老師們『排兵布陣』也費盡了心思。家長不要太多擔心座位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學習的關鍵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每個位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不管在哪裡,只要發揮好地理優勢,就一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