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起義對清王朝的影響

2020-09-30 浪子心語

乾隆年間,雖然是太平盛世,但朝廷的奢侈腐化,給百姓帶來更多的痛苦。尤其乾隆後期,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併土地,貪官汙吏橫行,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導致人們不滿和反抗情緒日增。

清王朝疆域圖


白蓮教起源於南宋。元朝末年,韓林兒、劉福通就利用白蓮教組織起反元的農民大起義。明朝末年,徐鴻儒等也利用白蓮教舉事。清朝初期在反清復明思想意識的影響下,白蓮教起義無論從人數上還是聲勢上都是相當可觀的。但在康熙到乾隆初期,清朝政通人和,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有保障,白蓮教也只是一個秘密組織。乾隆三十九年,各地賦稅加重,貪官汙吏的橫徵暴斂,激起百姓鋌而走險。此時,白蓮教的宣傳也隨之增加了「眾生平等、反抗現實」的內容,它的思想開始在百姓中蔓延起來。白蓮教的教義:人人一律平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決心同生死,共患難等等,更加深入人心。

白蓮教歌謠


山東、直隸一帶,很久以來就在民間流傳著白蓮教,王倫起義就是白蓮教的一支——清水教組織和發動的農民武裝起義。王倫是山東壽張縣党家莊人,精拳棒,善醫術,為人慷慨好施,濟危扶貧,為人治病不收報酬。他經常來往於壽張、堂邑、陽穀等縣,念經聚會、傳授符咒,在鄉民中威信很高,也使清水教在群眾中有了一定基礎。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山東壽張縣等地歉收,但地方官卻額外加派,矛盾加劇。壽張縣知縣沈齊義怕群眾起義,遂派差役逮捕清水教徒,王倫聞訊後立即著手準備起義。

九月,王倫在壽張縣党家莊聚眾起義,聯絡堂邑縣王經隆共同攻入壽張縣城,殺死知縣沈齊義,王倫自稱「真紫徽星」,設置元帥、先行、國公等官職,於十月乘勝攻克陽穀縣,擊斃趙福,袞州鎮總兵逃脫,王倫義乘勝攻克了堂邑縣。

這時,起義隊伍不斷擴大,數日之內聚集義軍二千餘人。而且起義軍所到之處紀律嚴明,於貧苦百姓秋毫無犯,一時加入義軍百姓激增。消息傳到熱河,正在行宮的乾隆帝急命大學士舒赫德赴山東督師,又命額附那旺多濟爾、左都御史阿恩哈率兵鎮壓。

十月十六日,起義軍在攻克堂邑縣後,攻取了漕運要地臨清舊城。起義軍雖只持鐮刀菜刀等物,尚無火器馬匹,但作戰非常英勇。尤其是首領王倫,手持兩刀,在敵陣中猶入無人之地,聲威甚高,以至於清軍潰退而逃。這也反映了當時清軍消極作戰的情緒和作戰能力的衰弱。

佔領臨清舊城後,王倫雖用繳獲的大炮攻城,但沒有立即攻取,以至於舒赫德的援軍及時趕到,與原有的清軍一齊向起義軍反撲。月底,清軍兩路攻打臨清,義軍被迫退入舊城內,利用城內狹窄的巷道與清軍周旋,其首領楊五、烏三等皆與清軍戰至最後犧牲。

城破後,王倫堅守原河南巡撫汪灝院內,繼續與清軍戰鬥。為避免被清軍生俘,王倫在院內小樓上舉火自焚。據目睹者回憶說,「火勢劇烈時,王倫的頭髮和鬍鬚已燒焦,卻仍然端坐不動」,直至最後犧牲。

王倫的白蓮教起義失敗了。但官軍血洗臨清舊城更激起百姓憤怒,反清的鬥爭又轉入秘密之中。乾隆末年白蓮教再度舉義旗,聲勢浩大,蔓延極廣。開始由枝江縣劉雲協、張正漠、聶傑人等領導的白蓮教,一舉攻克枝江縣,並進兵留陽縣。留陽縣令得知白蓮教佔領了枝江,立即召集書辦、衙役商討對策。不料,這些人全是白蓮教徒,縣令想逃都來不及了,當場殞命。一時間白蓮教在楚、豫、秦、蜀紛紛起來響應。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白蓮教起義達到了頂峰,張正漠、聶人傑等人率教徒首先在湖北荊州地區舉起義旗,全國各地的教徒一呼百應。四川、河南、甘肅等地的教徒也紛紛響應,舉起義旗。其中襄陽王聰兒領導的白蓮教,規模最大,響應的也最早。

王聰兒


王聰兒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自幼學藝練武,與母親相依為命,不到十歲就以賣藝為生。母子二人流落到襄陽城時受白蓮教徒的宣傳,這才加入白蓮教。她十六歲與當時白蓮教襄陽地區總教師齊林成親,才算有了個依靠。齊林本來定在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十五率教徒起事,結果因走漏了風聲而被清政府殺害。王聰兒對清朝政府大為不滿,繼承了丈夫的遺志,召集襄陽城及周邊的白蓮教徒聚眾起事,發動襄陽暴動,公然反抗清政府的統治。不過,在封建社會裡,勞動婦女在封建禮教束縛下,受盡折磨、苦難。作為女藝人,當屬「娼優」之列,連一般勞動婦女都不如,受盡了官府、惡霸、劣紳、地頭蛇的欺負和凌辱。壓迫越重,反抗越烈,她總盼著有個出頭之日。現今,她成為白蓮教起義的領袖。

轉眼間要到嘉慶元年元宵佳節(公元1796年2月23日)。在燈節前夕,王聰兒、齊林等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商定在這一天,趁萬民觀燈、官員與民同樂、州縣疏於戒備之時,高舉大旗宣布起義。不料,起義還沒有舉行,就被人告密,籌備起義的壯士就被官兵重重包圍,齊林等百餘人被捕,慘遭清王朝殺害。

王聰兒並沒有被敵人的大屠殺嚇倒,更激起為死難烈士、為丈夫報仇雪恨的決心。同年三月十日,她帶領數千人在襄陽東南齊林的故鄉黃蕩舉行起義。眾人一致推舉王聰兒為「總教師」。這一職務在白蓮教內享有崇高的地位,作戰時包括統帥在內的各級將領,都得聽從她的號令和指揮。

在王聰兒率領下,起義軍北上擊敗清軍,取得呂堰驛大捷。這時,各地的白蓮教教徒紛紛響應來投,許多人在出徵前火焚自家的茅屋,以表示壯士一去不復還,誓與清王朝鬥爭到底的決心。起義軍士氣高昂,作戰勇敢,轉戰於湖北、河南兩省交界之處,節節克敵,路路奏凱,隊伍發展到數萬之眾。

遠在北京紫禁城內的嘉慶皇帝得知,坐臥不寧,寢食不安,惶惶不可終日。他詔令十餘省的騎兵、步兵開赴湖北、河南鎮壓起義軍。六月,清軍為挽回敗局,大舉進犯襄陽東北之呂堰、雙溝,妄圖殲滅起義軍主力。王聰兒識破清軍陰謀詭計,當即揮師南下,攻佔數個州縣,最後奪取孝感城,嚇得離此地百裡之外的武昌太守宣布全城戒嚴。要不是天降歷年罕見的大雨,道路泥濘,不宜行軍,起義軍很有可能攻克武昌。

為甩開數萬清軍的追擊,王聰兒決定乘虛回師直插河南。十一月,四川白蓮教起義成功,王聰兒決定兩軍聯合作戰,率軍入川會師。她制定「不迎戰,不走平原,惟數百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的避實就虛的機動靈活戰術,入豫西,進陝南。嘉慶二年(公元1757年)在四川達縣、東鄉兩軍勝利會師,兩軍合編為八路,王聰兒被推為八路兵馬總指揮。她率領「襄陽」起義軍,長驅直入,逼進襄陽、樊城。王聰兒率軍巧妙與清軍周旋,行程數千裡,直拖得清軍人困馬乏,幾乎潰不成軍。用嘉慶皇帝的話說,就是「徒勞兵勇力,疲於奔命焉」!待清軍調集主力,擬與起義軍決一死戰時,她又率軍進陝、入川。兩軍會合後,他們進入川、陝、鄂三省交界的深山老林轉戰各地,使清軍長途跋涉多次圍剿撲空。

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初,王聰兒揮師北上,進軍寶雞、岐山,攻破郿縣、周至,直逼西安。當清朝調兵遣將,以圖再戰時,她又率起義軍乘勝進入湖北。這次,由於各路起義軍相距甚遠,配合不利,王聰兒部在三岔河遭到清軍重重包圍。王聰兒鎮定指揮,分兵固守山頭,擊敗清軍多次瘋狂進攻。可是,最後終因敵我力量相差懸殊,孤軍無援,矢盡糧絕,四月二十一日,起義軍防線被清軍突破,傷亡慘重。剩下為數不多的起義軍也不屈服,先用大石頭砸擊敵人,後與敵人肉搏,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年僅二十二歲的王聰兒,多次大義凜然地拒絕敵人招安誘降後,帶領十幾名護衛女兵且戰且退,最後登上山頂,眾姐妹一起捨身跳崖,壯烈犧牲。

這次白蓮教反清鬥爭從乾隆末年,一直戰鬥到嘉慶九年八月,是白蓮教反清鬥爭時間最長、聲勢最大、人數最多、規模最廣的一次,這次起義使清王朝元氣大傷,此後清王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相關焦點

  • 清乾隆帝年間,規模最大的白蓮教起義
    清乾隆帝年間,規模最大的白蓮教起義大家好,今天小編繼續跟給大家分享一個在乾隆年間的一次農民起義運動:「白蓮教起義」的故事。我們先對「白蓮教」進行簡單介紹一下: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
  • 白蓮教起義真的是農民起義嗎?為什麼要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
    然而,隱藏在民間的反清組織卻無時無刻不在蠢蠢欲動。乾隆末年,貪墨橫行,大批的百姓流離失所,淪為流民。社會矛盾外加由來已久的民族矛盾同時被激化。乾隆皇帝這對於以白蓮教為首的反清組織來說無疑是個大好機會。白蓮教從表面上看,的確很有些邪教的影子。
  • 為什麼說白蓮教起義才是大清王朝衰落的轉換點?
    乾隆末年,隨著社會矛盾的日益加劇,社會危機的不斷加深,國內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中尤其以爆發於湖北、陝西、四川、河南、甘肅五省的白蓮教起義聲勢最為浩大。喜慶元年(公元1796),白蓮教起義爆發,清政府為了鎮壓起義的武裝力量,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並直接導致了國庫虧空,被歷史學家稱為大清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 清朝白蓮教起義的歷史地位和影響有多大?清朝花了九年時間鎮壓!
    起義軍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戰鬥,至九年九月,起義終告失敗。劉松的徒弟劉之協和宋之清逃到湖北,繼續傳教。他們宣傳說,清朝快要滅亡,將來會出現新的世界,入教的人都可以分到土地。當地的貧苦農民受夠地主剝削的苦,渴望得到土地,聽了這個宣傳,紛紛參加了白蓮教。清政府鎮壓白蓮教起義一共花費了九年的時間。
  • 在歷史上白蓮教重新起義事件,大家知道多少呢?
    今天小編來講講白蓮教重新起義事件,乾隆末年,隨著社會矛盾日益加劇,社會危機的不斷加深,白蓮教作為一種秘密宗教在下層民眾中迅速傳播開來,並逐漸匯集成一股頗有力量的暗流,而且從地下秘密狀態轉為公開與清政府對抗,形成一支強大的反對清朝統治的武裝力量。
  • 白蓮教起義真正原因在於乾隆,由盛世走向衰敗
    其實這場動亂大家都能猜得到,就是剷除白蓮教亂,也有人稱它為白蓮教起義。這張奇異持續了九年的時間,爆發於嘉慶元年,對清王朝造成了極大的打擊。這場動亂雖然是在家庭原因才爆發,但是真正埋下伏筆的卻是已經退位的乾隆皇帝。正是因為乾隆皇帝在晚年變得昏庸,一錯再錯才導致了戰火重燃,同時也將清王朝徹底的推向了深淵。
  • 乾隆盛世的終結者——白蓮教起義
    乾隆皇帝在位初、中期,清王朝走向了鼎盛,號稱是「乾隆盛世」。客觀地說,乾隆帝的文治武功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是較為突出的,他所開創的盛世也是封建時代的「極盛」。但到了乾隆晚年,隨著人口急增、土地兼併等社會矛盾的激化,以及官僚腐敗現象的加劇,盛世的光芒逐漸褪去,而白蓮教起義的爆發便是由盛而衰的象徵事件。白蓮教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 白蓮教發展成反清的組織後,帶領起義軍對清王朝進行了沉重的打擊
    白蓮教起義之後,各地勞動人民積極響應;清朝統治者立即調動了全國兵力進行瘋狂的鎮壓,乾隆皇帝還在宮裡大念所謂「西域秘咒」,妄想咒死遠在千裡之外的白蓮教的首領們。然而,清朝統治者的屠殺和詛咒,都挽救不了它從此衰亡的命運。白蓮教的各支起義軍,猛烈地衝擊著當時腐朽統治的清王朝。
  • 清嘉慶元年席捲川楚陝等省的白蓮教大起義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中以白蓮教為首的教門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多活躍著會黨,比如天地會、哥老會、小刀會等),華北地區黃河流域特別盛行。白蓮教源起於南宋時期的白蓮宗,創立之初是一個融合佛教天台宗識法和淨土宗彌勒念佛等信仰的淨業團體,在傳道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劫變救世、彌勒降生的信仰。到了明朝白蓮教又吸收了羅教「真空家鄉、無生老母」的觀點,豐富了白蓮教的教義。
  • 白蓮教一號女首領,反清屢戰屢勝,嘉慶皇帝實行一計才得以滅之
    乾隆末年,大清王朝官場腐敗,政治黑暗,導致各地民怨四起,民不聊生,縱觀中國曆朝歷代,這種社會環境註定爆發農民起義,民間組織「白蓮教」率先發難,白蓮教最早起源於唐朝,當時只是信仰佛教的分支,後經宋朝、元朝、明朝,發展為反抗壓迫的組織(元末農民起義首領韓山童就是白蓮教徒),曾一度消失,到了清朝,死灰復燃
  • 清朝時期最大的暴亂,並不是太平天國,而是白蓮教起義
    清朝在統治時期一共遭遇了兩次比較大的農民起義,最近也有人討論到底是哪一場起義,直接影響了清朝的統治或者說導致了清朝的滅亡。多數人看來太平軍的強大直接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或者說直接導致了清朝的滅亡。其實太平軍的規模並不算很大,而且鎮壓時間用了將近八年,不過也不算最久的。
  • 歷史故事:白蓮教起義:黃天死,蒼天生(古代戰爭故事)
    絕望中的流民便成了白蓮教傳播的對象。乾隆後期,各種社會矛盾激化。教授樊明德宣稱&34;。乾隆六十年,湖北各地白蓮教首,秘商在&34;(嘉慶元年三月初十)共同起事。而此時,清政府正在大規模搜捕白蓮教徒。地方官則以緝拿邪教為名,行敲詐勒索之實。&34;,不願掏錢的,就定為白蓮教匪。各地教首遂以&34;為口號,號召教徒奮起反抗。
  • 清朝時期的白蓮教起義
    白蓮教起義清朝政府始終將白蓮教這類秘密組織視為邪教,不允許這類組織發展,一經發現就予以血腥鎮壓。乾隆皇帝在執政的最後那幾年,清朝政府對白蓮教進行了規模空前的鎮壓,大肆捕殺白蓮教的教徒,最終導致了白蓮教進行了大規模的起義。嘉慶元年(1796年),白蓮教起義達到頂峰,張正漠、聶人傑等人率教徒首先在湖北荊州地區舉起義旗,全國各地的教徒一呼百應。四川、河南、甘肅等地的教徒也紛紛追隨,舉起義旗。
  • 清同治年間山東「白蓮教」起義的「姐妹調」分析
    內容提要:通過以正史材料對照一支長期傳唱在山東棗莊地區的反映晚清同治年間山東「白蓮教」起義的「姐妹調」的內容進行的分析,文章揭示了與帝國時間觀相異的民間時間的存在,也揭示了帝國(意識形態)對民間世界進行滲透和塑造的過程。
  • 清朝的衰落:白蓮教起義席捲內地,海盜縱橫東南,天理教攻入大內
    嘉慶帝所統治的時代是清朝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這段時間裡清朝出現了全面危機,在陸地和海洋同時出現民變,大批起義軍和海盜縱橫中國,清朝的統治秩序搖搖欲墜,這是被後人稱為「嘉道中衰」的開始,也是清王朝出現滅亡跡象的徵兆,我們可以看看嘉慶時代清朝所面臨的局面,看看所謂「民亂」時期的清朝。
  • 清朝的衰落:白蓮教起義席捲內地,海盜縱橫東南,天理教攻入大內
    嘉慶帝所統治的時代是清朝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這段時間裡清朝出現了全面危機,在陸地和海洋同時出現民變,大批起義軍和海盜縱橫中國,清朝的統治秩序搖搖欲墜,這是被後人稱為「嘉道中衰」的開始,也是清王朝出現滅亡跡象的徵兆,我們可以看看嘉慶時代清朝所面臨的局面,看看所謂「民亂」時期的清朝。
  • 讓清朝耗費2億兩白銀,對峙9年的白蓮教大起義到底怎麼回事?
    原來,離京城千裡之外的湖北宜都爆發了白蓮教大起義,因為事發突然,新皇帝嘉慶和諸位臣工已經等不到千叟宴結束,就迫不及待地上殿尋求太上皇聖旨,以圖良策。在場的人誰也不會想到,此後清政府與起義軍對峙了9年,耗資2億兩白銀,才勉強平息了這次起義,但是,清朝已元氣大傷。
  • 嘉慶鎮壓白蓮教起義花費銀一億兩
    [摘要]清代中期,社會矛盾的尖銳化,反清鬥爭與秘密結社導致的起義不斷,嘉慶年間,為鎮壓白蓮教起義,前後十二年間話費銀一億兩之多。本文摘自《清史簡述》,鄭天挺 著,北京出版社,2015年8月。(圖源網絡)反清鬥爭與秘密結社 清朝的起義的背後清代中期,各地不斷發生多次人民起義,說明了當時社會矛盾的尖銳化。社會階級矛盾尖銳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幾次用兵,大量軍費的支出和官吏的貪汙枉法;另一方面是皇帝的奢侈浪費。康熙、乾隆前後都有六次南巡。但是他們兩人的南巡目的不同。
  • 四省兵進當陽剿白蓮教
    牛 軍  引言:清嘉慶元年(1796)至九年(1804)的白蓮教起義,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很有影響的農民反抗封建壓迫的武裝鬥爭。這次農民起義使清王朝元氣大傷,迫使其統治逐漸走向衰落。在整個白蓮教起義的初期,當陽白蓮教起義起到了重要作用,守城5個月,牽制了四省兵力。本文將為您講述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 白蓮教有多厲害?從元朝到清朝他們都在起義
    此時的白蓮教徒不但不用剃髮念佛,還經常勾結官府危害百姓。還有一大批有家室的人加入白蓮教成為了職業教徒,白蓮教不但分裂為很多宗派,而且紀律鬆散,經常亂搞事情。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白蓮教成為了反元起義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