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新社會階層」的特徵

2020-12-10 南方新聞網

  改革開放以來,在先後展開並不斷深入的社會分化、社會流動中,已經形成並還在不斷分化出更為複雜的新社會階層。這種變化對於我們未來的社會力量整合、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尤其是統戰工作)將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因此,正確認識新社會階層的內涵、構成及其特徵,對於我們發展壯大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建立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新社會階層首先是一個政治性概念,但它又不僅僅是一個政治性概念,而是具有更為豐富的社會內涵

  新社會階層不是首先由理論界學者提出的,不論是這一概念的提出還是具體界定,都是由政府相關部門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針對具體社會問題而制定相關政策時提出的。因此,新社會階層首先是一個政治性概念,但它又不僅僅是一個政治性概念,而是具有更為豐富的社會內涵。

  200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江澤民同志首次使用了「新的社會階層」的提法,以此概括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不同於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新的社會群體。這一思想在黨的十六大上得到闡述,確認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2006年7月份的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新階層的概念得以更加明確。中共中央發布的《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中,即有明確定義。

  事實上,新社會階層不但已經出現,而且已經初具規模,由於其獨特的社會資源優勢,這一階層具有重要的地位。按照中央《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中的界定,目前我國新的社會階層相關從業人員約1.5億人,掌握或管理著10萬億元左右的資本,使用著全國半數以上的技術專利,直接或間接地貢獻著全國近1/3的稅收。

  對於新社會階層的理解至少應該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新社會階層首先是一個政治性概念。這樣,對於這一概念的理解與運用就不應該只局限於社會分層意義的社會資源分化上,而應該將其作為一支政治力量,在社會參與和社會整合中理解。

  其二,新社會階層是在傳統的社會體制與社會組織結構中生發出的體制外力量。在組織意義與層面上,這一階層具有極為明顯的時代特徵。體制外的游離使得他們並不必然地成為原有社會參與的力量,如何將其納入社會建設的隊伍則是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

  其三,由於身處原體制之外,這一階層的社會參與和利益表達渠道不夠,因而具有強烈的政治參與願望。加之這一階層佔據的重要社會資源,也使得他們有能力進行積極有效的社會參與。將其納入常規的社會參與機制便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儘管新社會階層涵蓋了不同職業、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價值取向的諸多群體,但它們仍然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徵

  新社會階層儘管涵蓋了不同職業、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價值取向的諸多群體,但它們仍然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徵,這是我們認識與理解這一階層的重要方面。

  1.新社會階層成員都從事高風險、高收入的職業。新階層的共同之處就在於自主擇業,自擔風險。新階層承擔了破產、失業的風險,沒有與單位相聯繫的福利,理應並且確實也獲得了高收入。據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前些年對10個省市抽取的12000戶高收入家庭的調查,結果表明,城市高收入群體中,收入最高的是私營企業主,人均月收入15000元以上;職業股民的人均月收入是8500元左右,位列第二;社會中介服務人員的人均月收入為8096元,位列第三。收入前10名中的另外七種職業是導遊、股份制企業負責人、三資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IT行業從業人員、個體經營者、工藝美術人員、國有企業負責人等。目前,雖然在排列順序和彼此收入上有新的變化,但這一群體的結構變化不大。

  2.新社會階層成員擁有的經濟資源與文化資源分配正逐漸趨於一致。現代社會中,受教育程度高低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職業地位和社會地位,高學歷者將擁有更多財富。據抽樣調查顯示,上海新社會階層中,大學本科佔37.1%,位居首位,其次是中專、高職佔28.5%,普通高中、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分別只佔8.8%、14.6%和1.9%。但進一步分析顯示,律師和外商企業駐滬機構首席代表的文化程度最高,大學本科以上的分別為72.5%和60.5%,位居第一、二位。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批知識分子和幹部紛紛「下海」,私營企業主的文化素質正在逐步提高。私營企業主階層文化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提升其社會地位。目前,在人們眼中他們不再是一群為富不仁、投機取巧的暴發戶形象,相當一部分人被認為是精明能幹、勤奮上進的創業者。

  3.新社會階層成員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和可變性。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社會成員從原來的階層中游離出來,形成了新社會階層。流動不僅使人們完成向新社會階層轉變的過程,也成為新社會階層固有的基本品格。這種流動基本遵循著由經濟落後地區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流動、農村向城市流動、低層向高層流動的規律。而可變性則呈現出全方位變化的特點,這些變化主要有:階層內部的體內循環(如職務的升遷等);各新階層之間的身份置換(如受聘於人變為自辦企業等);回歸原所屬的社會階層(如回鄉務農、下海又上岸等)。由於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和人們擇業觀念的轉變,許多人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域之間流動頻繁,人們的職業、身份經常變動。這些流動性和可變性是與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及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相適應的。

  4.新社會階層成員的自主自立、風險意識、流動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給社會成員樹立了榜樣。新階層成員脫胎於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有許多是下崗工人,他們摒棄依賴心理,不怨天尤人,不自怨自艾,走向市場,自我創新,去尋求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走出一條艱辛的成才創業之路。新階層成員的成功告訴我們,儘管我國現在還存在一些制度性限制和障礙,但一個人只要通過後天努力奮鬥,只要有能力,就有改變其社會地位實現向上流動的機會和可能,就能達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就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正如目前諸多研究所表明的那樣,隨著社會結構變遷與社會階層分化的深入,新社會階層正處於不斷的擴張與壯大之中。新社會階層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社會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並成為日漸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社會力量。正確認識新社會階層的性質與社會作用,以積極、開放、包容的理念與態度引導、支持與鼓勵新社會階層的社會參與,發揮這一階層的社會能動性,將這一重要力量整合到社會建設之中,對於促進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

  (作者為華南農業大學社會學系主任)

  相關連結

  新社會階層包括哪些人員

  按照中央《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中的界定,新社會階層包括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和自由職業人員等六個方面的人員。

  (編輯:林湄) 

相關焦點

  • 新社會階層的四大特徵
    原標題:新社會階層的四大特徵 新的社會階層是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巨大變遷而產生的。新的社會階層所包含的具體人群類別還在演變和沉澱的過程之中。2015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 (試行) 》正式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作為統戰工作12個方面的對象之一。
  • 怎樣認識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
    把握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問題,首先要正確認識我國社會階層構成發生的新變化和這些新的社會階層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構成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
  • 統戰部負責人解讀:新社會階層納入中國統一戰線
    今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召開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最近又作出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日前記者採訪了中共中央統戰部負責人,這位負責人就新階段中國統一戰線的新特徵、新政策等問題進行解讀——新的社會階層納入中國統一戰線
  • 正確對待新社會階層先進分子入黨問題,既不搞「關門主義」也不降格...
    當前,在一些地方,對發展「民營企業家」「私營企業主」中的先進分子入黨,有的同志不太理解,存在一些錯誤認識。對此,我們應該把握時代特徵,充分認識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包括民營企業家和私營業主在內的新社會階層的社會屬性,他們同廣大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軍人一樣,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積極而又慎重地吸收新社會階層中的先進分子入黨,並不會改變黨的性質。
  • 黨建引領聚力共進 激發新社會階層正能量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職業、身份變化快,其分化組合的時間和速度比其他任何階層都要迅速。立足實際情況,打造開放型組織平臺針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群體人員數量大、分布散、流動強的特徵,對統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杭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群體結構呈現四大特徵
    杭州「新階層」呈現四大特徵  部分成員社會影響力大  根據前期調查,杭州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群體結構如今已呈現出四大特徵——  從行業分布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創新創業人才比例較高。成員大量集中於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行業和領域,相互之間「業緣」聯繫密切,「共享經濟」特徵顯著。  從空間分布看,產業園區、特色小鎮成為成員的重要聚集地。這種分布特徵也為依託園區、特色小鎮、商務樓宇、社會組織、企業的黨群服務體系開展統戰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社群分化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分層、分眾特徵明顯。
  • 準確認識和把握當前社會階層結構新變化
    摘 要:社會階層結構是制定公共政策最重要的依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階層結構出現了很多新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多方面的影響。我國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應重視優化社會階層結構。
  • 充分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這二者有著密切聯繫,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認識發展階段性特徵為前提,把握髮展階段性特徵是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基礎。重大發展成就證明了新的發展階段,為準確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提供了可靠的實踐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是正確認識世界、認識歷史、認識社會、認識未來的思想武器。
  •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
    ■著名社會學家評述中國社會階層的分化  ■中國的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雛形剛剛形成  ■經濟發展上去了,但如果社會結構調整跟不上,也會有問題  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以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怎麼實現全國人民的和諧,也就是要實現各階級各階層間的和諧。
  • 我國特大城市新社會階層調查
    本文採用廣義的「新社會階層」的界定(中共中央統戰部發布的《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指出新社會階層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組成),對其階層群體的規模及基本特徵、家庭經濟狀況、就業狀況與社會保障、生活品位與休閒方式、主觀階層認同、社會政治參與以及社會態度和價值觀念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從而對北京、上海及廣州三地的「新社會階層」群體的生存現狀有一個大致的判斷。
  • 「新階層·新力量」花溪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成立
    12月1日,花溪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簡稱「區新聯會」)成立大會舉行。會議選舉產生區新聯會第一屆領導班子,市委統戰部授牌,市新聯會致賀詞。會議指出,成立區新聯會是花溪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實踐,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統戰工作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是開創花溪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把全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組織起來、聯絡起來,更好地為花溪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
  • 「新階層·新力量」貴陽市烏當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成立大會...
    6月12日,貴陽市烏當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成立大會召開。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邵剛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委統戰部、市委統戰部、烏當區有關負責同志等出席會議。會議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和監事會領導班子,聘請名譽會長等。
  • 從「新社會階層」 看階層意識重塑(圖)
    時政點擊  「新的社會階層」顯然是一個統戰部門的工作定義,而不是一般理論意義上的關於「社會階層」和「新社會階層」的嚴格定義。在當今中國社會中,階層意識正在被重塑。擴大中間階層並非單純出於經濟上的考慮。我們所期待的,是階層意識健康的中間階層,是理性的、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棟梁。  唐 鈞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  最近,中共中央統戰部負責人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的知識分子組成」。有記者問,不是說當今中國有十大社會階層嗎?
  • 哪些人入選了統戰部辦的新社會階層人士培訓班
    哪些人入選了統戰部辦的新社會階層人士培訓班 原標題:   5月5日至13日,中央統戰部第十三期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理論研究班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開班。
  • 7200萬人成中國新社會階層
    2016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發布《2017社會藍皮書》,其中也提到了新的社會階層。  社科院根據來源於北上廣三地6000多個樣本的調查進行推算,北京、上海、廣州新社會階層人士群體規模分別為 8.4%、14.8%、13.6%。藍皮書指出,新社會階層的高收入、高消費特徵明顯。
  • 中國當代社會階層透視
    中國階層變化呈良性  陸學藝指出,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原來的階層發生分化,新階層已經形成和壯大;與發達國家相比,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基本構成成分在中國已經具備,凡是現代化國家所具備的社會階層,都已經在中國出現,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出現了一個不斷擴大的社會中間階層和企業家階層;但中國現代化的社會階層結構還只是雛形。
  • 談談唐五代城市社會階層研究
    同時,圍繞戶籍和稅收的變化,認識和把握隋唐五代城市化進程以及社會階層變化等關鍵問題。就迄今的成果來看,對城市社會階層的整體研究、對城市社會群體的分層分類研究、對城市社會新興階層及社會階層的重組等問題的研究,仍然任重道遠。因此,需要繼續思考和探索,推進隋唐五代城市研究的深入,並對「唐宋城市變革說」有新的認識。
  •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的分化與流動(圖)
    對於這些新情況,由於過去對階級階層方面的研究不夠,所以現在對社會階層結構的認識基本是籠統的,更沒有取得應有的共識。  3、根據社會階層結構的分析,制定革命和建設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歷來是我們黨的傳統。  錦濤同志提出要進行社會結構方面的研究,我覺得非常重要。
  • 十大階層(一):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
    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中國的社會政治體制決定了其高地位  指在黨政、事業和社會團體機關單位中行使實際的行政管理職權的領導幹部,具體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轄市中具有實際行政管理職權的處級及以上行政級別的幹部;各省、市、地區中具有實際行政管理職權的鄉科級及以上行政級別的幹部。
  • 聚焦四中全會|社會階層結構改善與社會流動理論創新
    社會學家李路路等從生產性資源佔有的權力維度提出了五階層社會階層結構模型,從體制排斥與市場排斥的視角,解釋了代際社會流動機會的長期變化趨勢。社會學家劉欣則從行政協調與市場協調的關係維度,提出了一個新的七階層社會結構模型,分析了東部與中西部社會階層結構的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