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特大城市新社會階層調查

2020-11-27 新華網客戶端

  新社會階層工作滿意度(分)。圖片選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

  新社會階層的形成和發展與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緊密相連,改革開放的政策實踐催生了新社會群體,他們的出現和發展符合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客觀需要,具有合理性和現實性。現今,新社會階層已經成為社會轉型時期一支不容忽視的社會力量。本文採用廣義的「新社會階層」的界定(中共中央統戰部發布的《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指出新社會階層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組成),對其階層群體的規模及基本特徵、家庭經濟狀況、就業狀況與社會保障、生活品位與休閒方式、主觀階層認同、社會政治參與以及社會態度和價值觀念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從而對北京、上海及廣州三地的「新社會階層」群體的生存現狀有一個大致的判斷。

  1 關於家庭經濟狀況

  ●新社會階層的住房狀況優越

  從住房產權來看,新社會階層擁有自有住房的比例為60.8%,高於社會的平均水平57.2%;而在租房居住這一項上,新社會階層的比例(31.6%)略低於社會的平均水平(33.2%)。

  從住房面積上看,北上廣三地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3.19平方米,而三地居民中的新社會階層的平均住房面積達到了38.15平方米,超出社會平均水平14.94%,表明了新社會階層擁有更大面積的住房。從小區類型上比較,北上廣三地新社會階層中有66.7%的居民居住於普通商品房小區,另有4.8%的居民居住於別墅區或高級住宅區,其所佔比例均高於社會的平均水平;而居住於未經改造的老城區或單位社區的比例低於社會的平均水平。

  ●新社會階層的收入高、消費力更強

  從個人收入上看,新社會階層在2013年的平均收入達到了166403元,遠高於社會平均收入75184元;而在家庭收入層面上,新社會階層2013年的家庭總收入的均值達到了288816元,是社會平均收入147573元的1.96倍 。

  在消費水平與消費能力方面, 數據顯示,北上廣三地新社會階層在2013年的家庭總支出的平均數達到了131459元,而三地居民的平均家庭總支出為76734元,新社會階層家庭的支出總額是社會平均水平的1.71倍。在各分項的支出方面,新社會階層的飲食支出為35433元,略高於社會平均水平25832元;服裝配飾支出為14720元,超過社會平均水平92.8%;醫療支出為6778元,高於平均水平38.9%,教育支出與住房支出明顯高於社會的平均水平,分別是其1.68倍和1.40倍,說明相對於社會其他階層來說,新社會階層自身的消費能力更強,也擁有更巨大的消費潛力可供發掘。

  ●新社會階層的資金流動能力更強

  新社會階層的借貸行為的發生比例略高於社會的平均水平,如在「借錢給別人/機構/公司」這一項,比例高出平均值2.5%,新社會階層目前處於負債狀況的比例也高於社會平均水平,說明新社會階層家庭對於資金流動的要求更高;貸款用於生產性投資的比例也高出1.5%,反映出新社會階層家庭的經營性行為發生率更高。

  2 關於就業與社會保障

  ●新社會階層以自主擇業為主

  從就業渠道來看,新社會階層的共同之處就在於自主擇業,承擔較大工作不穩定風險。在北上廣三地新社會階層成員中,個人直接申請應聘工作比例佔61.1%,職業介紹機構與他人推薦佔22.1%。新社會階層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其產生是個性化的、是自主的。其從事的行業是自主選擇、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不受其他組織和個人的控制和幹預,在新社會階層當中,職業的代際傳遞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

  ●就業集中在非公有制領域

  調查數據顯示,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的新社會階層中,就業身份以僱員和工薪收入者為主,即以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技術人員和技術人員及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兩類人員為主,其比例達到了73.8%;私營企業主的比例為11.5%;而個體工商戶的比例為9.5%。

  從新社會階層就業的單位或公司的類型上看,有超過六成(64.4%)的受訪者在民營企業就業,12.5%的受訪者就職於三資企業,另有19.7%的受訪者屬個體工商戶;而在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組織中就職所佔比例較低。

  從職業類型和管理權限來看,三地新社會階層中從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最多,達到了50.1%,各類一般管理人員的比例為25.6%,個體工商戶與個人合夥的比例為19.7%,非公有制企業負責人的比例最少,為4.6%。新社會階層在單位或企業中進行更多的管理活動,擁有更高的管理權限。有10.9%的新社會階層表示在目前/最後的工作中「只管理別人,不受別人管理」,另有33.0%表示「既管理別人,又受別人管理」,而這兩項的平均值只有3.9%和23.1%。屬於新社會階層的受訪者中僅有40.7%的人表示「只受別人管理,不管理別人」,而這一項的社會平均值達到了56.0%。

  ●就業穩定性較低,工作變動較為頻繁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相對於傳統意義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而言,新社會階層的身份和專業會經常變動,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從是否換過工作崗位來看,三地新社會階層中有53.0%的人表示工作以來換過工作單位,而這一比例在社會總體中僅佔37.8%。有26.6%的新社會階層表示工作以來更換過一次單位,另有11.4%和7.0%的新社會階層更換過2次和3次工作。

  ●新社會階層的工作滿意度較為一般

  在本報告中,工作的滿意度分為工作收入、工作的安全性、工作的穩定性、工作環境、工作時間、晉升機會、工作趣味性、工作合作者、能力和技能的展現、他人給予工作的尊重以及在工作中表達意見的機會11個測量指標。調查結果顯示,新社會階層對工作的整體滿意度得分為3.60分,介於比較滿意和一般之間;在各項滿意度得分之中,新社會階層對於工作安全性的評價程度最高,達到了3.85分;而對晉升機會的滿意程度最低,僅為3.33分。

  ●新社會階層的商業保險參保率明顯較高

  數據顯示,新社會階層的基本社會保障中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參保率略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參保率高於社會平均值。在商業保險領域,新社會階層人士參與商業養老保險和其擁有的商業保險份額顯著高於社會平均水平。

相關焦點

  • 正確認識「新社會階層」的特徵
    因此,新社會階層首先是一個政治性概念,但它又不僅僅是一個政治性概念,而是具有更為豐富的社會內涵。  200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江澤民同志首次使用了「新的社會階層」的提法,以此概括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不同於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新的社會群體。這一思想在黨的十六大上得到闡述,確認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 新社會階層的四大特徵
    原標題:新社會階層的四大特徵 新的社會階層是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巨大變遷而產生的。新的社會階層所包含的具體人群類別還在演變和沉澱的過程之中。2015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 (試行) 》正式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作為統戰工作12個方面的對象之一。
  • 我國存在10個社會階層
    我國存在10個社會階層2001年12月14日12:46 金羊網-新快報  據中新社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研究項目———「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課題,經過數十位社會學學者歷時三年調查研究,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 中國新社會階層調查:能賺會花多在體制外
    調查結果顯示(見圖2),新社會階層對工作的整體滿意度得分為3.60分,介於比較滿意和一般之間;在各項滿意度得分之中,新社會階層對於工作安全性的評價程度最高,達到了3.85分;而對晉升機會的滿意程度最低,僅為3.33分。
  • 準確認識和把握當前社會階層結構新變化
    摘 要:社會階層結構是制定公共政策最重要的依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階層結構出現了很多新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多方面的影響。我國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應重視優化社會階層結構。
  • 談談唐五代城市社會階層研究
    以隋唐五代宋初城市社會階層為研究對象,進行分層與分類,探討這一時期上、中、下層的更新與變動,以及不同階層對城市社會變遷的影響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在研究城市社會階層的過程中,針對城市社會結構的變化,邊緣化群體的出現與分流,新利益集團在都城的崛起與博弈,國家城市財政稅收的調整,城市管理面臨的新問題與政府及民間的應對等問題應該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 社科院:中國社會的十大階層
    超過半數的人認同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對中國社會的分層結論  本報記者 方奕晗  超過一半(56%)的公眾認同中國社科院課題組對中國社會的分層結論,64%的公眾表示他們本人有向社會上層流動的意願,這是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於2004年8月3日開始進行的一項題為「你屬於中國社會哪個階層?」的在線調查得出的結論。
  • 黨建引領聚力共進 激發新社會階層正能量
    隨著新時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蓬勃發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組織發動和團結引領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是當前統戰工作的緊迫而重要的任務。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呈現鮮明特點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新興業態豐富發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所涵蓋的範圍不斷擴大,數量持續增長。
  • 從「新社會階層」 看階層意識重塑(圖)
    時政點擊  「新的社會階層」顯然是一個統戰部門的工作定義,而不是一般理論意義上的關於「社會階層」和「新社會階層」的嚴格定義。在當今中國社會中,階層意識正在被重塑。「新的社會階層」怎麼只有這兩類呢?應該指出:這裡所說的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的知識分子」組成的「新的社會階層」顯然是一個統戰部門的工作定義,是作為統戰對象的「新社會階層」,而不是一般理論意義上的關於「社會階層」和「新社會階層」的嚴格定義。
  • 7200萬人成中國新社會階層
    據中共中央統戰部宣傳辦消息,當前我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總體規模約為7200萬人,其中黨外人士佔比為95.5%,約6900萬人。  什麼是新的社會階層?  2016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發布《2017社會藍皮書》,其中也提到了新的社會階層。  社科院根據來源於北上廣三地6000多個樣本的調查進行推算,北京、上海、廣州新社會階層人士群體規模分別為 8.4%、14.8%、13.6%。藍皮書指出,新社會階層的高收入、高消費特徵明顯。
  • 中國特大城市過度極化的根源及其治理
    尤其是一些特大城市日益膨脹和極化帶來了諸多的「大城市病」,如人口膨脹、交通擁擠、環境惡化、資源短缺、服務不足、管理失靈等等問題,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不便,引發諸多社會矛盾和衝突。如何實現人口和資源的合理流動、城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城鎮體系的合理布局,以及抑制少數特大城市過度膨脹極化,消除「大城市病」,不僅是我國城鎮化及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國整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
  • 高收入、高消費、節奏快 「新社會階層」裡有你嗎?
    在《2017年社會藍皮書》作者之一、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常務副主任、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張海東看來,從社會學研究的角度而言,「新社會階層人士」的「新」是指這個群體不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或公有制企業內就業,相對改革開放前社會群體而言是新生長出來的社會群體;從社會地位來看,「新社會階層人士」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階層概念,其內部階層地位顯然並不一致,或者說並不屬於一個階層。
  • 社科院歷時三年給中國社會劃出十大階層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研究項目———「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課題,經過數十位社會學學者歷時3年調查研究,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調查報告已於12日成書公開出版。專家們通過大量詳實的調查數據,對當代中國社會階層進行了分析,劃分出了「十大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階層、經理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人員階層和城市無業、失業和半失業階層。
  • 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劃分為十大階層
    南方網訊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研究項目———「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課題,經過數十位社會學學者歷時3年調查研究,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調查報告已於昨天成書公開出版。專家們通過大量詳實的調查數據,對當代中國社會階層進行了分析,劃分出了「十大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階層、經理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人員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市無業、失業和半失業階層。
  •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的分化與流動(圖)
    前兩年,我們在大量社會研究資料和調查數據的基礎上,對全國的社會階層結構作了分析,分析的結果是劃分成十個階層。這裡要說明一下,這主要根據我們一個全國的抽樣調查。我們抽樣調查了十二個省市七十二個縣市六千戶,並對調查結果做了加權,所以這個數據跟統計局做的數據不完全一樣,但基本接近。(十大階層狀況見上表)  對於這一划分,當時因為比較新,過去沒有做過,社會上反映較好。
  • 階層分化與公平正義社會利益格局的構建
    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實行國有企業改制。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經濟成分平等競爭,原有的所有制身份逐漸淡化。社會階層開始出現分化,產生了私有企業主、外企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拿年薪的職業經理人以及國有企業的高層管理者等等新的階層。
  • 新型城鎮化建設新進展②|超大特大城市落戶放鬆:2020年新型城鎮化...
    本刊記者 張 倪2020年,我國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速。近日, 國家發改委發布了《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下稱《重點任務》),首次觸及超大特大城市的落戶放鬆,反映了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思路。在世界經濟風雲變幻,我國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重點任務》的頒布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 籍磊:我國貨幣深化對社會階層分化的影響
    原標題:我國貨幣深化對社會階層分化的影響   「貨幣深化陷阱」現象值得高度關注   近年來,我國廣義貨幣M2的增長速度持續高於經濟增長速度,貨幣發行與經濟增長之間呈現「剪刀差效應」,貨幣深化度(通常而言,M2/GDP
  • 「新階層·新力量」貴陽市烏當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成立大會...
    6月12日,貴陽市烏當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成立大會召開。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邵剛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委統戰部、市委統戰部、烏當區有關負責同志等出席會議。會議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和監事會領導班子,聘請名譽會長等。
  • 中國當代社會階層透視
    據介紹,這項研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社科院院長李鐵映直接布置的;1999年初,數十位專家就開始進行調查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李鐵映同志多次聽取匯報,作出指示。  這位負責人稱,報告提前問世,因為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發表後,社會上對當前社會階層變動狀況特別關注,有關方面要求課題組能及早提供調查數據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