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海波中秋佳節堅守崗位。
中秋節當天,侯春燕還在上班,為市區環境保潔。
尹偉國在工作中。
歸國華僑黃尚民回到江門後就不願再出國了。
熱依扎·巴依居馬和同學們一起開心過節。
今年中秋節恰逢國慶,個人情懷與家國意識完美契合。這一天,多少遊子念家思團圓,多少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他們犧牲小家為大家,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如急診科崗位上的醫護人員、歸國再不願離家的華僑、堅守崗位的民警和環衛工人。而那些在江門求學的新疆學子,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裡,體會到了僑鄉人民的熱情和大愛,絲毫沒有「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
蓬江交警大隊一中隊民警譚海波
十五的月亮好圓
遠方的家人也看見了
我叫譚海波,蓬江交警大隊一中隊民警。年初因為一場疫情,我和兄弟們陷入了日復一日的忙碌,還未待我反應過來,今年的中秋節已悄然而至。我從警26年,一眨眼,已在蓬江主城區一帶執勤11年了。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同慶,節日期間我一如既往地在路面執勤,守護市民的出行安全。
臨近節日,車多人多,路面的交通壓力逐漸大了起來,輕微刮擦事件時有發生。有時候雙方車主的損失其實不大,但發生事故難免會讓人心情浮躁。為了讓路面交通儘快恢復通暢,我們在認定事故責任的同時,安撫當事人情緒也十分重要。
記得9月29日晚,我們接連接到兩宗輕微交通事故需要前去處警。第二宗事故發生在一個小區門口,兩輛小轎車在停車入庫時不小心發生剮蹭,都擦花了一點車漆,雙方車主在路邊僵持不下。其實這次糾紛的癥結不在於經濟損失,兩人心中都憋著一口氣,互相不服。當時已經晚上11點多,當事人捫心自問,自然是不願意這麼晚在路邊爭吵。如果大家保持理智,互相體諒,是不是就能多一分善意、少一分爭執了呢?我處理完這宗糾紛後回家躺下時,已是夜裡凌晨2點,第二天早上6點還得起來執勤,所以倒頭就睡著了。
睡夢中,我夢到了兒子。大兒子從小生病,需要人在身邊照顧,可是我和妻子工作都忙,他只好和爺爺奶奶在江西老家生活。因為職業的特殊性,逢年過節我都很少回家,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大兒子幾回。在我和妻子心裡,對他一直抱有愧疚。父母今年也七八十歲了,原計劃今年元宵可以回去瞧瞧他們,一家子坐下來好好說說話。然而,因為疫情,直到現在我也沒回老家,有一年沒見著他們了。他們三個過得還好嗎?是否勞累?我好想他們呀!
8歲的小兒子足球踢得不錯,前不久被選上去外地集訓,妻子也跟著過去照顧他。他倆國慶節前一天回來和我見了見,又得外出參加比賽了。今年中秋團圓之日,我們一家人分散三地,真是有點惆悵呢。十五的月亮好圓,他們一定也看見了。我想,今年年後,我一定要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頓團圓飯。
(文/圖 凌雪敏 陳雪芬)
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尹偉國
守護群眾健康
是節日主題
花好月圓人團圓,又是一年中秋時。在這個萬家團圓的節日裡,總有一些人因為工作需要不能回家過節,要在崗位上堅守,比如我和我們科室的醫護人員。不論平常或是節假日,醫院都是一個忙碌的地方,急診科更是片刻都不能鬆懈的科室。長假第一天,正趕上我值班,和我一起的還有10多位同事,大家一起在崗位上過節,守護群眾健康,成為我們的節日主題。
作為急診科醫生,國慶中秋等假期對我們而言,不但不比平時輕鬆,反而會變得更加忙碌和辛苦。因為假期期間,很多人會因為飲食不當或者休息不好誘發疾病,如感冒發燒的、醉酒的、吃壞肚子的,還有呼吸系統疾患、心腦血管疾病等重症患者。在中秋、春節這種假期裡,誰也不想節假日跑來醫院,所以送到醫院的都是急症、重症,因此只有我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才能讓來就診的病人得到有效治療。
下午,我們接診到一位73歲的阿姨,她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秋節早上突發頭暈,來到我們醫院。我們給她做了頭顱CT後提示有腦梗死,不吸氧時血氧飽和度只有88%,並有呼吸衰竭,上了呼吸機。她的情況很嚴重,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是患者本人不願意住院。我的同事做了很久的勸服工作後,她和家人才終於同意住院了。
今年是我當急診科醫生的第18個年頭,算了一下,我已經有十餘年沒有在節假日正常休假了,但早已形成了習慣。我們急診科醫生是與時間賽跑的人,病人的生命交到了手上,就要全力以赴去救治每一位患者,這樣才能對得起肩膀上的這份責任。而且現在是疫情防控時期,我們更應全力做好節日期間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後勤服務保障等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各項診療工作正常進行。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中秋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它代表著團圓,代表著溫暖。雖然這個中秋節要值班,但我還是忙裡偷閒,和同事們吃了月餅,互道祝福,大家一起說說笑笑,也挺熱鬧的。下班後回去陪下妻子、老人和兩個孩子,和他們吃個飯,喝點茶,聊聊天,舉杯邀明月,對著一堆人,也其樂融融。
(文/圖 蔡昭璐 曾冬怡)
環衛工人侯春燕
創造乾淨整潔的環境,開心!
我叫侯春燕,和老公潘雲峰都是環衛工人。他在布道班,每天開車用水清潔地面;我是京環環境有限公司北郊中心嘉福班班長,和工友們一起負責五邑華僑廣場、院士路、育德街等地段路面清潔。
對我們環衛工人來說,中秋節和平常日子沒什麼區別,沒有特別情況,都要正常上班。中秋節前,公司給我們發了紅茶、月餅等節日慰問品,還給我們發了節日福利獎金,我們覺得很開心。
今年中秋節我和老公都要上班。早上5點多,我就從家裡出發了,6點鐘開始上班。老公8點上班。
昨日早上7點15分左右,我們做完所負責片區的打掃工作,然後幾個工友相約一起去吃了個早餐,算是聚個餐。說是聚餐,其實很簡單,就是一起吃個粉。因為7點半開始,我們要分頭去做保潔,不能像放假的人那樣可以一起飲茶慢慢聊。
一直到上午11點半,我和老公都下班了,才回到家裡一起吃中午飯。下午2點鐘,我們都要上班,中午只是隨便做點飯。吃完簡單休息一下,就去各自崗位了。我老公下午是2點鐘上到5點鐘,我是從2點到6點。
我和老公都是哈爾濱人,在我們那裡,過節一般都是要吃餃子的。今年中秋節,我們做了幾個簡單的小菜,還備了月餅,和孩子的爺爺、孩子一起過節。
雖然過節還要上班,沒有時間陪家人去旅遊,但是我們覺得很開心。放假了,不管是江門本地人出去玩,還是外地人來江門玩,都喜歡一個好的衛生環境。城市、景區有個好的衛生環境,大家看著也開心。
說實話,環衛這份工作挺辛苦。特別是蓬江區環衛一體化改革後,我們的工作範圍、工作量都比以前增加了不少,但是我覺得,通過我們的付出,能夠讓市民在假日出門看到乾淨的環境,他們的心情會愉快,我們也為他們高興。同時,也能讓外地來江門旅遊的人看到江門乾淨整潔的環境,留下一個好印象。
(文/圖 嚴建廣)
歸國華僑黃尚民
月是故鄉明 情是家鄉濃
我在哥倫比亞度過了30多個中秋節,去年回國後,我選擇留在家鄉江門,今年是我回國後度過的第二個中秋節。我想告訴大家,當年我曾經以為「國外月亮格外圓」,但現在我要告訴大家:月是故鄉明,情是家鄉濃。
我出國的時候將近40歲了,當時我的一個大姐在哥倫比亞開餐廳,她讓我趁著年輕出去拼一把,我就開始辦出國手續出去了。初到哥倫比亞,我到大姐的餐廳做收銀。起初,我在桌面上寫著1到10的阿拉伯數字,客人給錢時指給我看是多少錢,我再找零,同時記住他們的發音。晚上,我拿著字典,聽著磁帶,開始學西班牙語。就這樣,過了一兩個星期,我就能熟練地完成收銀工作了。
哥倫比亞人不過中秋,過中秋的是華人。一般都是等餐廳停止營業後,大家一起開一張桌子,吃月餅、柚子,加幾個菜。月餅是從華人商店裡買的,很貴,所以我們格外珍惜。身在異鄉,華人過中秋並不能像國內一樣一家團圓,更多的是在工作的地方,老闆和夥計們一起過。賞月也不方便,只能大概找一個方向,遙遙寄託。出國前以為國外的月亮格外圓;出國後,看到了月亮,我才醒悟過來,國外的中秋是孤獨的。
隨著年紀的增長,對家的懷念越來越深。孩子對我說:「爸,要不你回去看看吧。」於是我就回來了。後來我決定,乾脆留在江門了。回江門後,侄女像親生女兒一樣照顧我。我告訴哥倫比亞那邊的家人,於私,侄女十分照顧我,很貼心;於社區,工作人員也很關心我,經常上門探望我,社區裡許多有趣的活動也邀請我參加;於養老,江門的社區養老、居家養老都開展得不錯,讓我過得很安心、快樂。
今年的中秋很特別,和國慶節是同一天,家國兩團圓。我為自己能趕上這個日子感到很榮幸,身在哥倫比亞的老友們也都很羨慕。我對他們說,不用羨慕,有想法,可以回來,不過要做好防疫措施。
現在年齡大了,不能多吃月餅,也就淺嘗幾口。但我很滿足,哪怕是同一個地球,同一個月亮,同一個口味的月餅,在家裡吃,就是比在別的地方吃更好吃、更甜。
(文/圖 張華熾 鄧淑芬)
培英高中新疆班學生熱依扎·巴依居馬
我們像在「家」過節
10月1日是祖國母親71周歲的生日,也是傳統的中秋佳節,我們學校舉行了「國慶·中秋」雙節新疆班聯歡活動,讓我這個來自新疆的學子倍感溫暖,沒有「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我叫熱依扎·巴依居馬,是培英高中高三(10)班的學生,這是我在江門度過的第4個中秋節。
自從2017年來到培英高中讀高中預科班,我便與江門僑鄉結下了不解之緣,這裡成了我的第二故鄉。在這裡,我認識了很多江門的朋友,還有了一位可敬可愛的「爸爸」——我的導師馬瑛,讓我在這個離家萬裡的地方有了家的感覺。每逢節日,「爸爸」會帶我和其他幾位新疆班同學出去吃飯,去江門周邊景區或教育基地參觀,讓我們更了解江門僑鄉這個地方。每次外出都很有意義,他會給我們講做人的道理,教我學習的方法,真的很感激他。疫情期間不能外出,他和其他導師幾乎天天來看我們,帶好吃的給我們,還給手機讓我們跟家人視頻,撫慰我們想家的心。
我的小夥伴阿依尼尕爾·阿不力克木比正在讀高二,我們倆的導師經常一起組織活動。她說最喜歡江門人,在這裡找到了家的感覺。她還說,班級就像一個小家庭,同學們就像兄弟姐妹一樣,在這裡讀書非常開心。
不僅如此,學校非常重視我們新疆班學生,每年中秋節都會舉行聯歡活動,學校領導、班主任、新疆部老師和導師一起陪我們過節。今年國慶和中秋同一天,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學校分年級分地點舉行聯歡活動,但感覺節日氣氛依然濃烈。在聯歡活動上,學校準備了月餅、柚子等應節食品,我們一邊看表演一邊品嘗美食,不少同學都表演了民族歌舞,歡呼聲一浪接一浪。聯歡活動節目由我們自編自導,我也上臺表演了唱歌和跳舞,同學們的掌聲和歡呼聲讓我激動不已。
聯歡活動結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剛剛開始的高三學習任務越來越重,我的導師馬瑛工作很忙,但一直非常關心我的學習。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不辜負學校、老師和家人的期望。 (文/圖 梁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