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適宜生長在喜涼爽的氣候環境下,在12~26℃之間為大蒜適宜的生長溫度。當在3~5℃時大蒜就開始萌芽,當溫度升到12℃以上時萌芽的速度最快。幼苗期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2~16℃,但此生長期極耐寒,在-7℃的低溫下仍可抗寒,鱗芽形成期的適宜溫度則在15~20℃之間。大蒜不可連作,需要輪作。露地生產大蒜主要供應蒜頭、蒜薹及青蒜,露地栽培在春、秋兩季都可播種;保護地生產大蒜主要提供青蒜和蒜黃。
大蒜栽培的品種選擇方法
大蒜栽培的品種選擇通常會按高產、優質、商品性能好、抗病蟲、抗逆性強的標準進行選種。根據鱗莖外皮的顏色大蒜可分為紫皮蒜和白皮蒜兩種類型。而兩種大蒜的對比如下:紫皮蒜的蒜瓣少而大,每頭4~8瓣,辛辣味濃,產量高,但耐寒性弱。白皮蒜根據蒜瓣的大小又可分大瓣種和小瓣種。大瓣種是大蒜栽培的主栽類型,每頭有5~10瓣左右,不但產量高,品質也好,味香辛,以生產蒜頭和蒜薹為主;而小瓣種每頭則在10瓣以上,葉數多,假莖較高,辣味較淡,產量低,比較適於生產蒜黃和青蒜。所以播種前要根據商情嚴格地進行精選蒜種,以頭大、瓣大、瓣齊且有代表性的蒜頭為首選蒜種,並清除黴爛、蟲蛀、漚根的劣種,隨後掰瓣分級進行培育栽種。
大蒜栽培的整地施肥技術
前茬作物對大蒜的生產影響不大,但切忌連栽。因為大蒜的根系入土淺,所以要求有營養豐富的表土,施肥建議以施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耕翻土地前每畝施以適量的腐熟有機肥,整平田塊耙細後做畦,把畦面整平後再施入速效化肥,施用量則應因地力而定。肥力中等的土壤可每畝施入適量的三元複合肥及生物菌有機肥,同時補施適量的硼、鋅、硫等中、微量元素肥。施肥後再進行細耕、細耙,做畦,畦寬可做成1.80米,畦間溝寬保留20釐米、深10釐米為宜。
大蒜栽培的播種技巧
(1)、播種時間 在鄉民鋒哥所在的南方河源紫金山區,秋播大蒜的時間多選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蒜適宜的發芽溫度在15~20℃之間,如播種過早,大蒜的出苗就會變緩慢,容易造成爛瓣。
(2)、播種方法 播種大蒜時建議按行距20釐米、株距8~10釐米進行播種。需要注意的是,播種時應將大蒜瓣的弓背朝向畦向,以使大蒜葉片在田間分布均勻。地膜覆蓋栽培播種的深度為2.5~3.0釐米,並蓋土覆膜。為有利於大蒜出苗,覆膜時要將地膜拉平拉緊,並用土壓實兩邊,讓地膜緊貼地面。
大蒜栽培的田間管理措施
(1)、苗期管理 大蒜在播種一星期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後葉片在放出前,用小竹棍等輕輕地拍打地膜,蒜芽就會透出地膜。為防止嚴重影響到幼苗生長,或引起地膜破裂,若有少量不能頂出地膜的幼芽,應及時用小鐵鉤破膜拎苗。
(2)、入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為有利出苗全,並打好越冬基礎,大蒜在出苗後視土壤的墒情和出苗整齊度可進行一次澆小水。在覆蓋地膜前壤土或輕黏壤土可進行澆水,而黏土地則在覆蓋地膜後進行澆水或不澆。根據墒情,澆越冬水可在11月上中旬進行澆透,但切忌在結冰時澆灌。需要注意的是,越冬期間應特別保護好地膜,以防止被風吹起露天,若有發現應及時壓好壓實。
(3)、返青期的管理 到第二年的2月中旬的「驚蟄」前,氣溫逐漸上升,蒜苗開始返青生長。為防倒春寒對大蒜造成的傷害,在返青前後可適量噴施一次植物抗寒劑。「春分」節氣後大蒜處在爛根期,容易發生蒜蛆,應注意做好防治措施。
(4)、蒜薹生長期的管理 若在生產前期未追肥或缺肥,可在澆水的過程中每畝追施適量的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隨後在大蒜的各個生育階段進行分次澆水,以保持田間的溼潤狀態。地膜栽培的大蒜應在清明過後,待溫度穩定後除去地膜和雜草,每畝追施適量的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並噴施適量的高效葉面肥,然後再澆1次透水。需要注意的是,為方便採收蒜薹,在採收前的3~4天即應停止澆水。
(5)、鱗莖膨大期的管理 蒜薹在採收後,植株中的營養輸送就會逐漸轉向鱗莖,鱗芽由此進入到膨大旺盛期。為加速鱗莖膨大,可結合長勢情況在採薹後再追施適量速效性的磷、鉀肥,同時為了保持土壤溼潤,降低地溫,促進鱗莖肥大,要小水勤澆。需要注意的是,大蒜在計劃收穫前的5~7天應停止澆水,以防止因土壤溼度大,而造成蒜皮腐爛,鱗莖鬆散,不耐貯藏。
大蒜栽培的適時採收注意事項
(1)、蒜薹的收穫 蒜薹收穫的時間和方法,直接關係到蒜薹和蒜頭的產量和質量。適時採薹,不僅保障高品質的蒜薹,而且還可促進蒜頭的迅速膨大。蒜薹採收最佳時期是在蒜薹抽出葉鞘,剛開始甩彎時。需要注意的是,採薹建議在中午進行,因為此時膨壓降低,韌性增強,也不易折斷。
(2)、鱗莖的收穫 鱗莖的收穫期一般會在採薹後的18天左右進行。當蒜葉枯萎,茄薹變幹變軟,若把蒜秸在基部用力向地面一邊壓倒後,有韌性時,即可以收穫。需要注意的是,鱗莖收穫後要及時晾曬,但曬葉不曬頭,否則鱗莖會發綠,內部組織成透傷狀,貯藏時易腐爛。
大蒜栽培的病蟲害綜合防控措施
大蒜的主要病害有大蒜紫斑病、葉枯病等,蟲害主要有甜菜夜蛾、蔥須鱗蛾、薊馬、斑潛蠅及蚜蟲等。
(1)、農業防控 採取徹底清潔田園、科學地進行施肥灌水及加強中耕管理等的農業技術措施。創造有利於大蒜生長壯鱗莖,而不利於病蟲發生危害的生態環境條件,增強植株的抗病蟲性能,減輕為害。
(2)、物理防控 夜蛾類害蟲成蟲可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30~50畝面積布置一盞頻振式殺蟲燈即可;利用害蟲的趨色習性進行誘殺害蟲,如有翅蚜、斑潛蠅等害蟲可用黃色粘膠板誘殺,薊馬則用藍色粘膠板進行誘殺,每畝布置20~30塊20釐米×24釐米規格的粘膠板,就可有效控制蟲害的發生。
(3)、藥劑防控 科學合理使用農藥,並以嚴格、準確、適量的使用原則對症下藥,並交替使用不同類型的農藥。嚴格按照農藥安全生產間隔期限執行,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採用新型農業施藥器械,以提高藥液霧化效果,減少農藥用量,提高農藥使用的實效性,以提高防治效果。
①.蒜葉枯病和紫斑病的藥劑防控在大蒜生長的幼苗期和花芽鱗芽分化期的前期,可用適量倍液的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或適量倍液的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等藥劑進行噴霧預防,按每隔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發病初期可選用適量倍液的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顆粒劑,或用適量倍液的75%百菌清可溼粉劑,也可用適量倍液的25%丙環唑乳油等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②.夜蛾類甜菜夜蛾、蔥須鱗蛾等害蟲的藥劑防控在夜蛾類害蟲幼蟲1~2齡期,可用適量倍液的5%氟氯氯菊酯,或用適量倍液的蘇雲金桿菌菌粉,或也用適量倍液的50%氟蟲脲EC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③.薊馬的藥劑防控選用適量倍液的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或用適量倍液的5%腚蟲脒乳油等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還可同時兼防蚜蟲。
④.斑潛蠅藥劑防控 可選用適量倍液的1.8%阿維菌素乳油,或用適量倍液的70%滅蠅胺可溼性粉劑等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以上為本人對大蒜栽培技術的個人經驗,如你在閱讀本文後認為有不同的意見或更好的方法,請您在評論區留言,並積極參與討論!我是積極向上、熱情互助的三農領域創作者@鄉民鋒哥,誠邀您關注,共同探討三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