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非常的大,影響了不少的朝代。而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在他晚年的時候狂熱的熱衷於信佛,不僅經常給佛家出錢修建寺廟用來積累「功德」,甚至還偷偷地跑去寺廟裡面當起了和尚。整個朝廷因為皇帝的消失而亂作一團的時候,他還在菩提樹之下念經打坐呢。這位皇帝,就是梁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出生於大明6年(公元646年)。因為自己的家族血緣關係和當時的皇帝齊高帝非常近,所以家族得到了皇帝更好的關照。有了皇帝作為背景的蕭衍家族在當時十分的強盛。因為生活富足,蕭衍從小便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少年公子。蕭衍不僅僅在文學方面非常有造詣,而且膽量十足。這就為以後蕭衍可以成就一番大業建立了非常好的基礎。
後來的蕭衍拜在當時的權臣蕭鸞門下。齊高帝病逝,他的皇太孫繼承了皇位,這個新帝每天只知道飲酒作樂,不問政事。這讓權臣蕭鸞萌生了廢掉皇帝的想法,蕭衍給蕭鸞提出了不少非常有用的建議。於是蕭鸞先是廢掉了這個皇帝,改立他的兄弟為新皇,後來又把新皇廢掉,自己登基做了皇帝。蕭鸞深知:能當上這個皇帝與蕭衍的計謀有著直接的關係,在登基後給蕭衍升職加薪,使他的地位變得顯赫。
蕭衍給蕭鸞立了不少的功勞,官至雍州刺史。蕭鸞僅僅當了五年的皇帝就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蕭寶卷繼位。蕭寶卷是一個十足的大昏君,被後世稱為「東昏侯」;以殺人為樂,蕭衍的兄長也被蕭寶卷這個昏君殘忍的殺害。齊朝很快就上下亂成一團。憤怒的蕭衍趁機起兵奪權,建立了梁朝,就是我們後來所熟知的梁武帝。
梁武帝蕭衍即位之後吸取了前朝的治國經驗與一些教訓,勤於政務,每天早早的起來處理公文,就算再冷的天氣也會批改奏摺;梁武帝知道宋朝、齊朝的內亂與衰敗都是因為王族內部的互相懷疑與猜忌而引起的,所以他就儘量避免王族之間的摩擦與爭執。為了可以聽到底層百姓的聲音,還放了一個信箱,誰有什麼意見與建議都可以往裡面投擲書信。
梁國在梁武帝的治理下變得越來越好。可到了晚年的時候,梁武帝開始信奉佛教,並且十分的虔誠;在都城建康,梁武帝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寺廟,名為同泰寺。每天他都要去上香,因為梁武帝覺得這樣可以讓他的國家太平,人民消災。皇帝引領了佛教的普及,在他的影響之下,他的兒子和大臣們都成了佛教的信徒。佛教在梁朝的時候進入了非常鼎盛的時期。
蕭衍在位期間,在佛教典籍之中找到根據;要求信佛的人必須不能殺生,吃素菜;因為自己不近女色,也要求所有信佛的人不能近女色。
當時的梁朝佛教可以說是「全民信佛」。光在都城建康,寺廟就有上百個,而僧人尼姑也有數萬之數。有一天,梁武帝收到消息。印度的佛教高僧達摩來了,梁武帝熱情的招待達摩,不敢有絲毫的不敬。梁武帝對著達摩說:「大師,我自從信了佛教以後,一直在修建寺廟、佛塔,整日上香念佛。您可以看看我積累了多少的功德嗎?」達摩搖了搖頭:「你現在雖然做了那麼多的事情,當時並不是真正的功德。」梁武帝聽了之後連忙請教佛教的真諦。達摩只留下了八個字「佛在心裡,心裡有佛。」
梁武帝感到摸不到頭腦,便去請教自己的師傅。梁武帝對他複述了一遍達摩的話。他的師傅急忙問達摩大師哪裡去了?梁武帝答到:「因為我得不到明確的答覆與解釋,我就讓他離開了。」他的師傅一聽,急得臉都紅了:「達摩大師說的話句句都是佛教的精髓與真諦,你怎們可以這麼不尊敬達摩大師呢?」可是梁武帝再要追回達摩的時候,達摩已經走遠了。
梁武帝信奉佛教同時也愛好下棋,其中還發生了一件軼事;梁武帝聽說有一位和尚的佛法精深,便邀請他來到宮中為自己講解佛法。在等待的時候梁武帝與大臣下棋。這時候高僧已經過來了,侍從過來問是否召見高僧。可是梁武帝痴迷於下棋,說了一聲「殺」。侍從以為是要殺掉那位高僧,便交代了士兵。等到梁武帝下完棋之後才發現高僧已經被自己的口誤給殺掉了。他悔恨不已,為高僧做了一次非常大的法事。
梁武帝愈發痴迷於佛教,最後竟然不顧一切偷偷跑到了同泰寺裡當起了和尚。朝中的大臣們發現皇帝竟然沒了身影,急忙四處尋找皇帝的下落。最後在同泰寺之中找到了皇帝;急忙把他接了回來,皇帝回到朝中之後一想:普通的和尚還俗之後都需要報答寺廟給寺廟一筆錢,那自己身為一國之君、梁朝的皇帝不需要給的更多嗎?便出資一億錢給了寺廟,這件事情漸漸平息下來。
可是這件事情沒過多久,梁武帝又跑回同泰寺之中去了。每次梁武帝回來,都需要大臣們拿出大量的錢財來將自己贖回去。就這麼一來二去之後,國庫的資金已經所剩無幾。可是梁武帝的心思卻仍在出家上面,因為沒有人處理國事,朝廷最終亂成了一團。
梁武帝在早期的時候不乏是一位明君,勤於政務、兢兢業業的為了處處為了國家著想。可晚年因為一心向佛而耽誤了治理國家。在86歲的時候,因為口渴得不到水喝死在了靜居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