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國的開國之君,梁武帝蕭衍。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氣的皇帝。他的名氣並非來自於他勵精圖治,也不是來自於他荒淫無道,而是來自於他對佛教的篤信。千年歷史,喜歡佛教的皇帝不在少數,但是能夠達到他這個程度的,沒有第二人。
堪比曹操的亂世梟雄:梁武帝蕭衍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朝代,北方常年戰亂,難以安定,南方儘管穩定,但是政治鬥爭嚴重,自東晉被取代以後,幾乎幾十年就換一個朝廷。
蕭衍就是這個混亂的歷史時期誕生的一個畸形人物,他的發跡路線很像東漢末年的曹操,而且他功成名就的年歲比曹操要年輕的多。
僅僅38歲之時,蕭衍就被皇帝賜予了加九錫,劍履上殿等特權,成為了像曹操一樣的權力核心人物,不僅如此,蕭衍在文壇的地位也十分之高,是當時優秀的文人團體"竟陵八友"的第一名。
如此的權勢,已經讓蕭衍的皇帝之路十分平坦,呼之欲出了。
公元502年,蕭衍的幾位好友在民間散播"行中水,為天子"的讖語,同時開始逼迫南齊的傀儡皇帝蕭寶融禪位。所謂行中水,正好是一個"衍"字,蕭衍想要當皇帝的心已經藏不住了。
在蕭衍三辭三讓之後,他"極不情願"地接受了天下臣民的請求,登基稱帝,建國號梁。
剛剛當上皇帝,他就把禪位的南齊末代皇帝蕭寶融逼死,並且是以吞金的殘忍方式,以此保證屍體的完整,造成病死的假象。
悲慘結局的註定:從勤勉節儉到痴迷佛教
可以說,在位初期的蕭衍是一位難得的好皇帝,兢兢業業,勤勉政事,厲行節儉,唯才是舉,南梁在他的統治之下,民生安定,百姓富足,相比較於北方連續不斷的戰亂以及內鬥,南方人民過的可以說是神仙般的日子。
在多年國家安定,四方唱頌讚歌的情況下,蕭衍的心態發生了改變,他從最開始的勤勉轉向了懈怠,而他的悲慘結果從此時開始註定。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佛教文化最昌榮繁盛的時期,這不僅體現在民間的信奉,也體現在官方的尊崇,梁武帝蕭衍就是這種情勢下所產生的畸形產物。
在執政後期,蕭衍開始篤信佛教,對於佛教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從43歲起他就不近女色,並且要求全國上下都要效仿他。
蕭衍最荒唐的舉動莫過於先後四次出家。
527年的3月8日,蕭衍第一次失蹤,不知去向,大臣都嚇壞了,四處尋找,最後在同泰寺找到了蕭衍,好說歹說勸了回來。
529年9月15日,蕭衍前往同泰寺參加佛教大會,會上突然脫下了穿的龍袍,穿上了袈裟,再次表明要捨身佛門,十天以後,眾大臣在籌措了一億兩銀子之後,贖回了蕭衍,讓蕭衍還俗出家。
也就是在這次出家的過程中,蕭衍聽到了寺廟大會所講的《大涅槃經》,並受到啟發,開始吃素,從這時起,中國的佛教徒必須吃素,一直延續至今。
實際上,從印度傳來的佛教是不要求吃素的,屬於中國對於佛教的改造。
這次之後,蕭衍消停了好多年,似乎忘記了出家這回事,大臣們總算鬆了一口氣。
誰想17年以後,蕭衍又失蹤了,這一年,蕭衍都已經84歲了,還是這麼能折騰。而且贖身的價格還漲了,從一個億變成了兩個億。
一年以後,蕭衍再一次跑到了同泰寺,大臣又得去籌措銀兩。連年的為寺廟捐錢,大臣都快把家搬空了,整整37天以後,大臣才算湊齊了1億兩銀子,贖回了他們的皇帝。
佛祖不佑,餓死禁中
如此的折騰,國家的情況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大臣給皇帝贖身的錢歸根結底不還是出自於老百姓的民脂民膏,老百姓的負擔驟然加重,苦不堪言。
而蕭衍沉迷佛法,根本沒有心思去管理國家的政事,在他的執政後期,梁國的政治危機已經十分嚴重,恰在這時,北齊叛臣侯景來到了南梁。
蕭衍對這位叛臣的到來表現得十分歡迎,滿朝文武都知道侯景這麼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只有梁武帝自己看不出來。
就在梁武帝第四次出家之後的兩個月,侯景之亂爆發,侯景帶兵包圍了京城,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蕭衍被圍數十天,最後活活餓死。
結語:
梁武帝就這樣悲慘的落幕了,他的悲慘結局又在告訴我們什麼呢?當他逼死南齊末代皇帝之時,可曾想過如此的因果循環,如果人的心思不正,不走正道,即便多麼虔誠地篤信佛祖,佛祖也未必會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