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漢地和尚不得吃肉,出家三次用六億錢贖回,餓死在皇宮

2020-12-04 帶上歷史的心行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南朝梁武帝晚年沉迷佛法,在都城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建立了大小寺廟幾百座。根據《資治通鑑》記載梁武帝蕭衍是餓死在皇宮不是寺廟。關於他是否40年不碰女人,可能沒有那麼長時間,根據史料推測二十多年不近女色應該是有的。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二·梁紀十八》(太清三年)五月,丙辰,上臥淨居殿,口苦,索蜜不得,再曰「嗬!嗬!」逐殂。年八十六。

梁武帝少年英才,在位建功立業,但是到了晚年梁武帝開始篤信佛法,狂熱到四次把自己獻給寺廟,表示對佛的虔誠。第一是主動還朝,大赦天下,之後三次每次都是大臣花了上億的錢把他贖回來,共耗資六億錢。

和尚一開始是吃肉的

佛經《首楞嚴經》裡提到出家人不能吃葷,這個「葷」是指蔥、蒜、韭、薤、興渠(洋蔥),不是指不能吃肉。只是和尚吃的肉是「五淨肉」:即不見殺、不聞殺聲、不為我殺、自死、鳥殘。大致意思就是這個動物不是自己殺的,沒有聽說宰殺過程,不是教唆別人殺的,可以是自己死掉的,可以是殘餘殘渣。

但是從梁武帝開始漢地和尚開始吃「純素」,不吃肉了,他的理論依據是《大般涅槃經》。他吃素,不近女色,還要求全國上下的出家人都這麼做。

少數民族地區的佛教,例如藏傳佛教他們還是吃肉的,而且遊牧民族地區多以牛羊肉為食,不可能像梁武帝居住的江南一樣,蔬菜水果豐富。他們不吃肉也沒別的吃。

達摩祖師見梁武帝

梁武帝建了那麼多寺廟,醉心佛法,僅都城僧尼就達十萬餘人。達摩聽說梁武帝熱心佛法,來到皇宮晉見了梁武帝。這是一次不愉快的切磋交流,直接導致達摩去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

梁武帝問達摩:「我建那麼多寺廟,法事,甚至捨身侍佛,是否功德無量?能修成正果了呢?」達摩只是搖了搖頭!話不投機半句多,達摩很快就離開了皇宮。

朝政荒廢

蕭衍把時間精力都用在了佛法上,朝政自然荒廢,識人不明,身邊小人當道。梁武帝非常縱容宗室子弟,甚至殺人放火也不管。

蕭正德梁武帝的侄子,此人作惡多端,比如他喜愛一種叫「打稽」的活動,就是每天傍晚黃昏時分,糾集一些亡命之徒,在大街上殺人,揚言:「殺多少人都沒事,皇帝以慈悲為懷,不會把我怎麼樣的。」

就這樣,梁武帝也就跟沒看到一樣,要是遇上災年或者瘟疫,只是不停的禱告,祈求佛祖保佑,而不採取治理措施。這就是佛祖有靈,也要他去做具體的事情,度過災荒吧!

不近女色40年?

梁武帝公元502年登基,八個兒子中有七個是登基之後出生,還有好幾個女兒。所以當上皇帝後,還是納了很多妃子,綿延子嗣,此時還沒有達到沉迷佛教的程度。

蕭衍是到晚年捨身佛法,公元527年,63歲時,第一次親自到同泰寺出家(就是現在的南京雞鳴寺),三天後還朝,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他並沒有放棄江山,此後20年中又三次出家,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一合計,拿國庫的錢再把他贖回來。如果從公元527年算,直到他549年去世,不近女色估計有二十多年,算到40年有點誇大。

曾經唐太宗李世民問過玄奘,「梁武帝也種了不少福田吧?」玄奘則答:「他捨身不舍皇位,騙取國庫的錢財種自己的福田,不但不虔誠,還成了崇佛的反面例子。」

侯景之亂

侯景本來為北齊效力,徵戰四方,此人脾氣反覆無常,最後又來投靠蕭衍。朝中很多人都認為:「此人不能要,否則大禍臨頭。」果不其然,侯景以清君側朱異為藉口,發動叛亂。

蕭衍早已失了人心,根本調不動各地兵馬救援,只能束手就擒,不過他表現的非常鎮定,連侯景都有點懼怕。

之後,他被侯景囚禁在皇宮的淨居殿,內心對侯景憤憤不平,因而侯景減少他的飲食供給。《資治通鑑》裡是說,饑渴難耐的蕭衍索要蜂蜜不得,嗬!嗬!兩聲就是去世了,終年86歲。

結束語

萬事皆有度,物極必反,梁武帝修佛沒錯,但是荒廢朝政,就是佛也不能贊同吧!歷史上梁武帝還是博學多才的,詩詞繪畫書法都有造詣。

相關焦點

  • 和尚不吃肉,原來是梁武帝搗的蛋
    其實早期的僧人是吃肉的,佛祖釋迦摩尼化緣的時候也是吃肉的,施主如果給肉,都是很高級的待遇。日本的僧人也是吃肉的,而且可以娶妻生子。只是佛教在傳入漢人漢化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主要起源於梁朝皇帝梁武帝蕭衍。唐代杜牧在《江南春》中寫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正是感嘆南北朝時期,南朝寺廟眾多的盛況。
  •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其實別有用心
    上到皇帝,下到民眾,對於佛教的崇敬已經達到近乎瘋狂的程度,老百姓們紛紛出家,進入佛寺。後來事情竟嚴重到田地荒蕪,因為無人耕地,國家因為戰爭缺損的兵員補不上,因為年輕的男子都出家當和尚了,和尚並不需要服兵役。
  • 和尚原本是可以吃肉的,梁武帝是導致和尚只能吃素的罪魁禍首
    比如小編舉個例子,當鋪這個行業,最早在中國開當鋪的就是和尚,為什麼?因為和尚有錢,這個廟不光有人施捨,這個出家人,出家之前可能有一些地產房產一塊捐給了廟裡,所以這個廟非常有錢,可能當地百姓需要借錢廟裡借錢,但這幫和尚想盈利怎麼辦?你就拿東西來當,就是今天我可能急用錢,就拿東西去當,當完之後。我有錢了再贖回來,所以這個當鋪是非常掙錢的,所以這幫和尚就拿這個作當盈利的手段。所以當鋪是和尚發明的。
  • 和尚原本是吃肉的,但傳入中國後卻不吃肉了,原因在於梁武帝
    眾所周知,和尚有著許許多多的清規戒律,比如「五戒」「八戒」「十戒」等等,然而在「八戒」「十戒」之中,我們能找到「不飲酒」,但並沒有「戒吃肉」這一說。那麼,和尚到底能不能「吃肉」呢?實際上,和尚並非不能吃肉,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的飲食並不是不吃肉。
  • 四次出家,一生信佛最終卻被餓死的任性皇帝
    據《南史》記載,梁武帝先後「捨身」(出家)4次,其中3次共花了4億萬錢!另一次雖沒有寫清楚價碼,但十有八九也不會被同泰寺無償「放還」的。出家鬧劇公元527年三月,梁武帝對文武大臣們說:自己看破紅塵,要到同泰寺裡當和尚。於是梁武帝脫了龍袍,穿上袈裟,剃了頭髮,跑到了同泰寺。
  • 三番五次鬧著要出家的梁武帝,最後結局如何?
    這年三月,他對文武大臣說,自己已經看破紅塵,要到同泰寺當和尚。於是脫去龍袍,穿上袈裟,剃了光頭,到同泰寺出家了。在那裡,他睡的是普通人的床鋪,餐具都是瓦器,每天念誦經文,打掃佛殿,與其他和尚沒什麼兩樣。大臣們可急壞了,紛紛來到同泰寺,跪在地上求他回宮,他說什麼也不答應。過幾天,大臣們想出辦法,拿一億錢給同泰寺,把他「贖」了出來。
  • 要不是這位皇帝中國的和尚是能吃肉喝酒的。
    我們都知道和尚是不讓喝酒吃肉的,可是古印度的和尚並沒有這條明令。印度的佛教僧侶和尚靠乞討為生(其實就是要飯),不介意人家給的東西是素還是葷只要能吃就行了。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在葷素方面也沒有要求。那麼什麼時候開始規定和尚不能喝酒吃肉的呢?這事要從南北朝時期說起,南北朝有個皇帝也就是梁武帝蕭衍。這老小二雖然是個皇帝但他信佛呀!他信佛到什麼地步呢!
  • 皇帝不當,卻選擇三番五次出家當和尚,梁武帝蕭衍入戲太深了
    當時還有一個現象,和尚有勤雜人員,稱為「白徒」,尼姑有「養女」。這其實已經嚴重影響南梁的國家發展了,寺院的人口數量居然差不多是南梁總人口的一半。於是,就有大臣就上書,建議讓那些白徒、養女回家務農,這樣各方面都可以得到發展。結果,蕭衍卻用自己的行動給出了答案:出家。這算哪門子解決方案呢?
  • 為什麼梁武帝會四次出家當和尚?最後他是不是被活活餓死的?
    為了替代道教的作用,梁武帝才決定改變自己對待三教的態度,將政策重心全部傾向於釋教。佛家講究修行,不貪慕世間榮華富貴,平常做好人好事,造反這種忤逆之事是佛家理念所忌諱的。因此梁武帝才會選擇佛教,用來作為自己的統治工具,他本就不打算真正的出家,每次出家都會被大臣花重金贖回來,看似是真正的信佛,細思則感覺十分詭異。
  • 和尚為何不吃肉?還得從梁武帝說起
    梁武帝蕭衍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他的出名往往不是他因為建功顯赫,成就帝業,而是醉心佛法四度出家,耗資上億贖身。可是你知道嗎?醉心佛法的蕭衍和佛家不準吃肉還有密切的關係。 天資聰穎、博學多才 蕭衍出身顯赫,他父親蕭順之是當時南齊皇帝的族弟。
  • 奇葩皇帝蕭衍,不愛江山美人,只愛做和尚,4次出家,贖身花4億
    梁武帝蕭衍前半生靠打仗,取得了江山,本應享受江山美人,但此人只想出家為僧,為此4次出家,「贖身錢」一共花了4個億,可謂是奇葩中的奇葩。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埤城鎮東城村)人,南朝梁開國皇帝。
  • 奇葩皇帝蕭衍,不愛江山美人,只愛做和尚,4次出家,贖身花4億
    梁武帝蕭衍前半生靠打仗,取得了江山,本應享受江山美人,但此人只想出家為僧,為此4次出家,「贖身錢」一共花了4個億,可謂是奇葩中的奇葩。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埤城鎮東城村)人,南朝梁開國皇帝。
  • 中國和尚不能吃肉?印度和尚:「why?我們都可以啊!」
    但佛教傳入時間要在此更前些,有人說是西漢初,有人說是西漢末,還有人說是東漢初……反正是在漢代,我們今日不考究具體時間,來談談為何不讓吃肉?憑什麼人家印度的和尚吃肉吃得津津有味,而我們這邊的卻要滴酒不沾呢?入鄉隨俗也不帶這麼坑的吧!
  • 奇葩皇帝之梁武帝:四度出家,沉迷當和尚,終被餓死於內宮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在我國的南北朝時期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他早年間文武雙全,君子六藝無一不通,可謂是完美俊才,可晚年卻突然沉醉於禮佛,並四度出家,最終被反叛者幽禁,餓死於宮中。他就是著名的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
  • 活活餓死的奇葩皇帝:虔誠又如何,徒然留下千古笑柄
    梁武帝蕭衍晚年對佛教的痴迷簡直是入魔了,作為皇帝,一生四次出家做和尚。大臣見了,只好苦苦哀求他回宮料理國事。當時的和尚比較貪財了,按照規定,和尚要還俗是要拿錢到寺院贖的,於是大臣們拿出幾億錢(銅錢)贖回了這位
  • 梁武帝蕭衍:最信佛的皇帝,為佛教多次捨身,最後卻被餓死
    到了梁武帝晚年,他又引狼入室,接受了羯族人侯景的歸降,最終造成「侯景之亂」,梁武帝最後在臺城皇宮淨居殿被活活餓死,梁朝也就此衰敗,過幾年就被陳朝取代。第二次在《梁史》中可以看到,中大通元年,在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接著當和尚了,公卿以下百官以錢一億萬將皇帝「贖身」,錢給寺廟,又接著當皇帝。《梁史》:庚戌,法駕出同泰寺大會,停寺省,講《金字三慧經》。夏四月丙戌,於同泰寺解講,設法會。大赦,改元。孝悌力田為父後者賜爵一級,賚宿衛文武各有差。
  • 這個皇帝好奇怪,剃度出家,還為規定僧人不準吃肉!
    據歷史文獻記載,梁武帝蕭衍在位期間,曾四次離家出走,去同泰寺出家。但是蕭衍作為一個皇帝,可不是想當和尚就可以當和尚的。畢竟作為天下之主,凡是都還要蕭衍來拿主意,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嘛。所以就算蕭衍四次離家出走當和尚,最終還是被朝廷大臣請了回來。雖然到寺廟當和尚的夢想破滅了,但是誰也無法阻擋蕭衍的虔誠之心。他不僅廣修佛寺,還常常給寺廟捐香油錢,結果沒幾年,家底就消耗了大半。
  • 作為南北朝少有的明君典範,梁武帝蕭衍,為何不允許佛教徒吃肉?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歷史上,無論是什麼樣的和尚,都是不能喝酒吃肉的(也不能結婚)。而且一旦破戒,輕則遭受皮肉之苦,重則可是要被趕出佛門的。 但問題在於,對佛學有所研究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和尚不能喝酒吃肉這個現象,應該是我國獨有的。
  • 和尚原本是吃肉的,但傳入中國後為何不吃肉呢,都這個皇帝搞的鬼
    眾所周知,和尚有著許許多多的清規戒律,比如「五戒」「八戒」「十戒」等等,然而在「八戒」「十戒」之中,我們能找到「不飲酒」,但並沒有「戒吃肉」這一說。 那麼,和尚到底能不能「吃肉」呢?
  • 篤信佛教,四次捨身出家的梁武帝,最後為何在寺廟活活餓死
    蕭衍最荒唐的舉動莫過於先後四次出家。527年的3月8日,蕭衍第一次失蹤,不知去向,大臣都嚇壞了,四處尋找,最後在同泰寺找到了蕭衍,好說歹說勸了回來。529年9月15日,蕭衍前往同泰寺參加佛教大會,會上突然脫下了穿的龍袍,穿上了袈裟,再次表明要捨身佛門,十天以後,眾大臣在籌措了一億兩銀子之後,贖回了蕭衍,讓蕭衍還俗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