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歷史故事梁武帝蕭衍:四入佛門餓死內宮

2020-09-09 大古的歷史書

撲朔迷離的歷史真相,不為人知的塵封往事。歡迎進入大古的歷史奇妙屋。

南北朝時期,天下混戰,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佛教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國,並在一片混戰的局勢中迅速傳播開來。佛教不僅在民間傳播,更被當時的帝王所推崇,梁朝梁武帝蕭衍就是一個典型。

蕭衍,曾任齊國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後乘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建立梁朝。



蕭衍奪取帝位後,勵精圖治,南梁初期社會獲得比較好的發展。但是,這種局勢並沒有維持下去。

梁武帝安頓好江山社稷,消除種種後患之後,很快便沉溺於佛教中而不能自拔。他下令廣建寺廟,全民奉佛,並親自主持修建了大愛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耗費無數錢財。

在他的帶動下,舉國上下爭相修造,到處都是寺院。他還下詔優待僧尼,出巨資資助各地僧尼研習佛法、聚眾講經。

不僅如此,梁武帝還身體力行、率先垂範。

公元527年,蕭衍捨身進入同泰寺,當了三天和尚。回宮後,他下令大赦天下,並改元大通。



公元529年,蕭衍第二次進入同泰寺。這一次,他脫下御衣袞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塵後穿上法衣袈裟,長住於寺中,自號三寶奴,並親自主持法會,向五萬善男信女講解《涅經》。

蕭衍執意要出家,朝中大臣十分惶恐,便一起跪於同泰寺外反覆磕頭,叩請皇帝還宮理政。

在寺中和尚的勸請下,他才極不情願地回到朝廷。然而,蕭衍極度迷戀佛教,反覆四次捨身寺院。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後卻餓死於內宮,不禁讓人驚詫萬分。

梁武帝早年無子,便過繼侄兒蕭正德為嗣子做太子。可是,後來梁武帝生了個兒子,取名蕭統,隨即被立為太子,而侄子蕭正德被改封為西豐侯。



這讓蕭正德心裡憤憤不滿。加上後來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廢朝政,蕭正德便勾結侯景發動政變。這就是所謂的「侯景之亂」。

侯景原來是東魏大將,因與政敵高歡不合從而轉投梁朝。

侯景本是奸詐小人,眾人勸阻梁武帝不可用,而武帝執意接受侯景來投,並授他為大將軍,封河南王,督河南諸軍事。

侯景看到皇族矛盾重重,認為有機可乘,便同蕭正德勾結起兵發動政變,答應事成之後讓蕭正德做皇帝。



最後,叛軍攻進建康城,困住宮城,又引武湖水去漫宮城。梁武帝這位和尚皇帝被困在宮裡成為甕中之鱉,被侯景囚禁於臺城淨居殿,不許人接近。

剛開始的時候,侯景還派人送些粗茶淡飯給蕭衍吃,後來連粗食也不給他送了。

這時,蕭衍已經86歲,被囚困的時候仍然誦經念佛、齋戒不輟。由於沒有足夠的食物營養,他便被活活餓死了。

一朝君王,竟然被活活餓死,下場可謂悽慘。

大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討論留言,後臺看到會及時回復大家。

相關焦點

  • 南北朝歷史故事梁武帝蕭衍:四入佛門餓死內宮
    撲朔迷離的歷史真相,不為人知的塵封往事。歡迎進入大古的歷史奇妙屋。 南北朝時期,天下混戰,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佛教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國,並在一片混戰的局勢中迅速傳播開來。佛教不僅在民間傳播,更被當時的帝王所推崇,梁朝梁武帝蕭衍就是一個典型。
  • 作為南北朝少有的明君典範,梁武帝蕭衍,為何不允許佛教徒吃肉?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歷史上,無論是什麼樣的和尚,都是不能喝酒吃肉的(也不能結婚)。而且一旦破戒,輕則遭受皮肉之苦,重則可是要被趕出佛門的。 但問題在於,對佛學有所研究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和尚不能喝酒吃肉這個現象,應該是我國獨有的。
  • 開創南北朝唯一盛世,大喜大悲的一生,梁武帝蕭衍真是位好皇帝。
    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是一個大分裂,大爭鬥的時代,其激烈程度甚至超越了戰國時期。南北朝,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是英豪的搖籃,百姓的煉獄!其中蕭衍的武藝,就連雄才大略的孝文帝元宏都是——佩服不已,曾對自己的手下將領說道:敵方有個叫蕭衍的人物,很厲害,見到他要格外小心翼翼,不可大意,可見蕭衍的武學造詣之高強!蕭衍精於儒釋道三家學說,首次提出『三教同源』(三本一)的說法,這個為唐朝儒釋道三教同源的局勢打下根基。文韜武略,開創南北朝盛世。
  • 沉迷佛法,梁武帝蕭衍四次天價「賣」身
    中國歷史上有段時期叫南北朝,前後歷時169年。這個時期,朝代更迭頻繁,比較亂。在這段亂世中,湧現了不少奇葩皇帝。今天說的是南朝梁的武帝蕭衍。電視劇《琅琊榜》裡的梁帝就說的是他。公元519年,梁武帝到寺院受菩薩戒。就是我們常在電影電視劇裡看到的和尚頭上的點點(疤痕)。後來,燒戒被認為是入佛門苦修的開始,逐漸適用於所有的和尚,並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標識之一。
  • 梁武帝幾度捨身佛寺做和尚 梁武帝蕭衍生平介紹
    原標題:梁武帝幾度捨身佛寺做和尚 梁武帝蕭衍生平介紹 梁武帝幾度捨身佛寺 南北朝有個皇帝是比較出名的,就是梁武帝了。他是歷史上面第一個出家當和尚的皇帝,之後在他的一生中佛教文化對他的影響力是比較大的,甚至是會影響他在政策上面的決斷。梁武帝捨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較有名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在南北朝的時候百姓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所以當時盛行的是佛教,能夠讓百姓對生活有了一定的寄託。
  • 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當和尚,並非崇拜佛教,其實別有用心
    當我們走進南北朝風雲變幻的歷史,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不管是北朝,還是南朝,似乎都對佛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上到皇帝,下到民眾,對於佛教的崇敬已經達到近乎瘋狂的程度,老百姓們紛紛出家,進入佛寺。後來事情竟嚴重到田地荒蕪,因為無人耕地,國家因為戰爭缺損的兵員補不上,因為年輕的男子都出家當和尚了,和尚並不需要服兵役。
  • 一心向佛的中國帝王 梁武帝四次入寺 順治帝執意出家
    梁武帝曾四次出家入寺修行,他曾向達摩在人類歷史上,修煉文化是非常殊勝大。梁武帝四次入寺梁武帝蕭衍,字叔達,南蘭陵中都裡(現江蘇武進縣)人。他生於公元464年,是南北朝時代南梁的開國皇帝。蕭衍做皇帝的時間長達四十八年之久,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他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學說,後來皈依了佛門,成為虔誠的佛門弟子。
  • 【名人百科】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色戒皇帝」——梁武帝蕭衍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是唐代詩人崔郊的傳世之作。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很動人的故事。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來婢女被賣給顯貴於。崔郊念念不忘,思慕不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想必那於也是性情中人,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去,於是傳為詩壇佳話。
  • 《琅琊榜》中一代傳奇帝王,梁武帝蕭衍留下的墨寶!
    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出身蘭陵蕭氏,為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南齊時,兩次參與抵禦北魏,頗受齊明帝寵待。永元二年,起兵攻討東昏侯蕭寶卷,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稱帝。次年,攻陷建康。中興二年,接受蕭寶融「禪位」,建立南梁。
  • 梁武帝蕭衍,這個人很有意思
    可以說,魏晉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歷史的異類,因為內在邏輯表明,這是一個動蕩的時代,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也是中國古代歷史進程的關鍵時代。說起能人輩出,就知道歷史中曾經出現了很多的名皇帝,而梁武帝蕭衍則是其中一個。
  • 古代歷史名人:梁武帝蕭衍(二)
    然後王珍國聯合兗州刺史張稷帶兵夜入皇宮,殺死還在醉生夢死、歌舞不斷的東昏侯蕭寶卷,然後將他的頭顱送出,獻給蕭衍。蕭衍在攻佔首都建康後,立即派兵四處徵討,各地刺史、太守紛紛投降歸順。次年正月,蕭衍因赫赫戰功升任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還享有帶劍上殿的特權,也不用向皇帝行叩拜大禮。到了這一步,登基稱帝似乎已經不成問題,蕭衍也想廢了蕭寶融自己做皇帝,但他也不敢貿然行事,而是靜待時機。
  • 「名人百科」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色戒皇帝」 ——梁武帝蕭衍
    這個命令下達之後,大臣議論紛紛,都反對,最後,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這一年,梁武帝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九月十五日,梁武帝第二次在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講解《涅槃經》。10天後,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
  • 歷史上最有才華的皇帝——梁武帝蕭衍,半生奮鬥卻換來國破家亡
    在南北朝歷史上,梁武帝蕭衍無疑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皇帝。他在政績上遠不如宋武帝劉裕、北魏道武帝拓跋燾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等,但是他在位時間長達48年,可以說位居魏晉南北朝之冠。梁武帝花這麼大的力氣去提拔士族,討好士族,算是開了歷史的倒車,最終也並未得到什麼好處。士族「崇尚玄虛,菲薄吏治」,對具體的政務不感興趣,因此梁武帝也只能委任寒門掌握關鍵位置,如寒門朱異為中書通事舍人,「居權要三十餘年」。提拔寒門,也使得士族和寒門的矛盾能夠得到一定的緩解,為梁朝前期的穩定奠定了基石。
  • 梁武帝蕭衍創造了「魔」字,也因「魔」而亡?
    作者:常志梅 (梁武帝蕭衍)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動蕩的時代,也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
  • 奇葩的梁武帝蕭衍和他的八個兒子們
    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也是南北朝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也是歷史上比較高壽的皇帝之一,其在位時間:502年-549年。蕭衍在位初期,對宋、齊以來的種種弊端有所糾正,其寬待宗室,並授以諸王實權。但隨著年事增高,他開始懈怠政事,沉溺於佛教。最可悲的是他引狼入室,最終釀成「侯景之亂」,堂堂的一國之君被活活餓死於建康臺城,終年86歲。
  • 南朝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多面的治國「鬼才」——梁武帝蕭衍
    他就是梁武帝蕭衍,一個毀譽參半的政治人物,一個令後世史家唏噓不已的悲劇典型。 說起梁武帝,可能我們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崇尚佛教了,他數次捨身出家的故事更是令人動容。而事實上,梁武帝是實用主義的忠實信徒。
  • 梁武帝蕭衍:中國歷史上壽命第二長的皇帝的「佛系人生」
    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559個帝王。在這些帝王中,壽命最長的大家都知道是清高宗乾隆皇帝(89歲),而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壽命第二長的皇帝——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他活了86歲,只比乾隆少了3歲。
  • 篤信佛教,四次捨身出家的梁武帝,最後為何在寺廟活活餓死
    南朝梁國的開國之君,梁武帝蕭衍。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氣的皇帝。他的名氣並非來自於他勵精圖治,也不是來自於他荒淫無道,而是來自於他對佛教的篤信。千年歷史,喜歡佛教的皇帝不在少數,但是能夠達到他這個程度的,沒有第二人。
  • 梁武帝為何四次出家為僧?
    梁武帝蕭衍,南北朝時期西梁王朝的開國皇帝。其在位初期政比漢武,算得上是南朝歷史上有名的明君,隨後又痴迷佛教,廣修寺院,更是曾四次出家為僧。晚年因侯景攻破都城,飢困而死。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創業成功,守業失敗的皇帝。那梁武帝為什麼要四次出家為僧呢?有人可能會認為,是因為他一心向佛,想要皈依;也有人覺得是因為看破紅塵。但筆者覺得這些都不是,要知道蕭衍可是在在位期間出的家,並不是退位,隨後就被大臣贖回了。所以筆者認為此舉有著不可告人的政治考量。
  • 可憐錯入帝王門,半世清明半世傷,看破紅塵心入佛門
    可憐錯入帝王門,半世清明半世傷,看破紅塵心入佛門。佛學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很有影響力,當政者隨著自己的好惡,興佛或者滅佛從而決定了它的幾次興衰。歷史上最崇尚佛教,並且幾次出家欲成佛的帝王,並非清朝的順治皇帝也不是那個歷史謎團不知所蹤的明朝的建文帝,而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他從政後期看破紅塵,幾次欲入空門,這位頗有建樹的帝王思想巨變跟自己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蕭衍稱帝之路伴隨的是帝王之間的爭權,他在一次次權力鬥爭中,位置不斷的提升,最終權勢過大製造輿論,接受了禪讓的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