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產業園區似乎與傳統的工業園區不太一樣。
漫步在海口市疏港公路以西、南海大道以南、粵海鐵路以東、石山鎮龍美公路以北50餘平方公裡的這片土地上,整齊規劃的道路,潺潺流水的小溪,鬱鬱蔥蔥的灌木,會讓人覺得這裡像一個旅遊景點。但是,「點綴」其間的工廠卻向人宣告了它的真實「身份」——海口國家高新區美安生態科技新城。
從荒無人煙到生機勃勃,如今的美安生態科技新城,物業式服務貼心高效、生活配套愈發完善,吸引著高新技術企業紛紛入駐。這塊土地變化的背後,是海口國家高新區成立28年以來在管理、政策、產業等方面不斷進行的轉型升級。
從公司管理到省市共管
「項目剛在美安落地的時候,還是一片荒蕪景象,沒水沒電也沒有硬化路面,而現在已經是初具規模的工業園區,管理中心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也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環境。」看著園區點點滴滴的變化,海南高新九州通大健康綜合服務平臺項目總指揮龔其才不禁感慨。
2017年8月,海口國家高新區美安生態科技新城管理中心成立,為園區企業提供物業服務,通過了解企業訴求及困難,協調管委會及各職能局處理企業反饋,做好為企業的「最後一公裡」服務。
通過物業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是海口國家高新區在美安科技新城做的一次嘗試。
在管理方面,海口國家高新區自成立以來就不斷進行摸索。在高新區工作18年的海口國家高新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王文海對此深有感觸。
「海口國家高新區成立於1991年,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成立初期的9年都由公司管理。」王文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2000年9月,海口國家高新區的管理權限被收歸到政府,並成立管委會,由海口市和管委會共同管理。
2001年,王文海來到海口國家高新區工作。「來之前對在高新區工作預期挺高。」一來到園區,王文海就傻眼了,「到處都是齊腰高的荒草,整個園區就一間學校和一個藥廠。」王文海坦言,「看到這種情況,心裡真是沒底。」
吸引企業入園是首要任務,2001年6家企業進入園區,吹響高新區二次創業的號角。
在高效的管理體制下,高新區內企業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藥谷工業園一期和雲龍產業園開始建設,2006年藥谷二期建設,2007年獅子嶺工業園和海馬工業園納入高新區管理,2013年美安生態科技新城開發建設……至此,海口國家高新區一城四園的格局正式形成。
從企業上門到政府上門
如今的美安科技新城,婀娜的椰子樹和豔麗的三角梅交相輝映,讓人心曠神怡。這裡的美,不僅在於環境的外在美,更有極簡審批等帶來的「內在美」。
2015年起,我省基於省域「多規合一」改革,在海口美安科技新城起步區推行「極簡審批」試點。
「以前辦各類審批手續都是我們追著各部門跑,現在則是相關部門主動聯繫我們,主動服務。」對於「極簡審批」帶來的變化,龔其才深有感觸,「極簡審批讓項目從籤約到落地動工,審批時限提速80%以上。這種有效的嘗試,縮短了建設周期,也為我們節約了近200萬元的資金成本。」
「在極簡審批的改革過程中,高新區推行『審批做減法、服務做加法』的工作思路,通過實施『規劃代立項』、推行承諾制度、建立『準入清單』等十大改革措施,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收效顯著。」王文海說道。
從綜合招商到精準選商
隨著高新區優勢的進一步凸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越來越多企業在園區落戶,如何促進園區產業朝集群化、規模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成了高新區的又一工作重點。
「我們組建了以市場化形式運作的海口國家高新區投資促進中心,配強了招商引資專業隊伍,接洽了大批科技含量高、綜合實力強、稅收貢獻好的意向企業,實現了由『招商』向『選商』的跨越。」高新區主要負責人如是說。
海口國家高新區提出了「靶向招商」,以美安科技新城為主體,圍繞重點產業方向開展精準招商。「我們重點瞄向世界500強企業、全球製藥20強企業、中國企業信用500強等企業進行招商。同時聚焦醫療健康、人工智慧、輕型低碳製造、海洋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新裝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服務等重點領域。」高新區主要負責人說。
通過精準招商,高新區對接了一批質量高、附加值高的大企業大項目,並成功引進了一批重大項目,有力地推動園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目前,園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8家,約佔全省五分之一,全市近三分之一。2018年在全國156個國家高新區中,綜合排名第71位,較上年度提升7個名次。
然而,這遠遠不夠。尤其是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對於海口國家高新區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
「除了在招商、服務等方面進行變革,園區還將探索綜合用地模式。」王文海說道,「今年3月份,我省出臺《關於支持產業項目發展規劃和用地保障的意見(試行)》,我們將在符合區域要求的基礎上,對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配套方面在政策上給予鼓勵,通過綜合性用地方式經營管理把園區整個區域盤活。」
正如在高新區所看到的,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改變了人們對傳統園區的認識。「更像樓宇而非工業廠房。」海南賽諾實業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潘軍這樣描述著他們的研發大樓,「在二期建設12萬平方米的膜力創新工廠項目中,我們將更注重平臺建設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
「先生活再生產是今後園區規劃的目標。」王文海充滿信心地說,「未來,高新區將成為集生產、生活為一體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生態產業園區。」
(本報海口5月3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