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但蘇聯解體,為何我國沒有收回被侵佔領土?

2020-08-27 態香聊歷史

文|秦廣王 審核|無常

自古以來,從華夏文明在各地的星星火焰,到秦始皇掃八荒六合統一天下,費盡數千年組成了中華龐大的領土。華夏兒女對於任何外族的入侵行為,一向是誓死捍衛的,一是璀璨的華夏文明,是數千年來先輩們宏圖偉志的心血,用千萬將士的性命換來的江山,不允許出現被侵略的字眼。二是民族氣節與尊嚴,不允許有骨氣的中華兒女眼中容下任何一點沙子。

但眾所周知,清朝晚期的腐敗無能,導致我國對外流失無數領土,其中蘇聯所侵佔的最多,而中國作為對領土問題一向不能容忍的國家,為什麼在蘇聯解體之後,中國沒有收回曾經屬於我華夏的領土呢?

一.乾隆、雍正時期就已經開始籤訂領土協議

首先,沙俄趁火打劫是不爭的事實,鴉片戰爭前後,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籤署,讓我國前前後後損失領土高達150萬平方千米。

但其實自乾隆年間,沙俄就已經開始不斷地蠶食我國周邊領土, 並在清朝年間與沙俄的幾次邊界戰爭中,由於邊緣防線的設置、周邊領土歸屬權等問題,讓清朝籤了《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等多個割讓領土的協議,再加上鴉片戰爭後所吞噬領土面積,沙俄前前後後總共侵佔我國領土五百八十八萬平方千米。

清朝中期的清軍實力還算強勁,為什麼要與沙俄作妥協?其實,乾隆時期、雍正時期籤訂所謂的割讓領土協議,並不是因為打不過沙俄,或者是受到沙俄威脅,而是受限於當時政府的認知問題,出於雙贏的前提,清朝才選擇割讓出一部分領土。

比如雍正時期,最大的敵人就是準葛爾,雍正一門心思只想著如何快速解決與準葛爾的拉鋸戰,選擇妥協,割讓貝加爾湖等領土的原因,就是因為怕沙俄與準葛爾呈現出裡憂外患的局面。當時沙俄已經在歐洲戰場上,肆意橫掃,先後擊敗瑞典等多個歐洲強敵,論實力而言,當時的俄軍確實要比清軍更強。

而準葛爾佔領的地方,作為清軍視線所及的區域內,對於清朝統治威脅最大的敵人,而且在西北地區的幾次戰爭中,導致清軍節節敗退的原因,就是因為有沙俄支持,這就是乾隆、雍正時期割讓領土的原因。

二.文化認同、所處時期,導致無法要回土地

在將近兩百年後,雍正、乾隆時期贈予給沙俄的領土裡,所居住的已經大多數都是俄國人,在文化認同,地域風俗上,都已經被俄國同化了,而且當時清朝與沙俄籤訂的條約,算是出於雙贏的考慮,這一部分領土,於情於理是要不回來。

而晚期清政府所割讓的領土,距離蘇聯解體也就一百年左右的時間,為什麼在蘇聯解體後,中國不去要回來?

蘇聯解體後,讓世界最為擔心的就是會不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因為蘇聯解體再度在世界戰場引起波瀾,由於當時核武器的普及,對於世界經濟的恢復、百姓們的安居樂業將是不可逆的影響,至少拖延許多國家要花費數百年的心血。

而當時的中國,正處於經濟恢復時期,向解體後不穩定的蘇聯提領土歸屬問題,是不理智的行為。

而且,無論是數千年以前,還是數千年以後,要回土地的方式都只有戰爭這一條路,中國在當時的經濟發展都需要一定時間來推動,更何況軍械儲備、科技實力方面。在蘇聯解體的那個年代,中國與俄國有很大差距,再加上此時中國與俄國外交已經是相當和諧的關係,打破這種美好,重塑一個自我,花費的代價太大。但是,現在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可是一句字字鏗鏘的決絕。

相關焦點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但蘇聯解體,為何我國沒有收回被侵佔領土?
    二是民族氣節與尊嚴,不允許有骨氣的中華兒女眼中容下任何一點沙子。但眾所周知,清朝晚期的腐敗無能,導致我國對外流失無數領土,其中蘇聯所侵佔的最多,而中國作為對領土問題一向不能容忍的國家,為什麼在蘇聯解體之後,中國沒有收回曾經屬於我華夏的領土呢?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和「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裡雖遠必誅是什麼意思?「雖遠必誅有什麼歷史故事嗎?百度素材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全句為:「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抗戰》特種兵血戰釣魚島
    在中國第一抗日網遊《抗戰》中,面對侵略我國釣魚島的日本鬼子,抗戰特種兵全面出擊,清剿一切來犯之敵!專區>> 禮包>> 下載>>中國第一抗日網遊日本浪人特種兵出擊 血戰釣魚島自古以來,釣魚島就是我國固有的領土,是神聖且不可侵犯的。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一部熱血愛國的電影《戰狼》,我從來沒有把一部電影看過五次,這部電影是第一次看過五遍,但是卻還是不膩,讓我再看一遍都可以。吳京是一個出色的演員,把他在《戰狼》裡面的角色扮演的很好。《戰狼》這部電影就是講述抓獲一個販毒集團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列事情。
  •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歷數我國的歷史,幾乎每一個封建王朝的國土防禦重點都是在北方,而每一次國內統一,也大都是從北方到南方這一過程。而有一個國家,有一個時期,採取的卻是積極防禦戰略。主動出擊,打你,不是因為你打我,而是因為你在那裡,讓我不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不是空話!
    正因為經歷過太多磨難,改革開放之後,我國才將重心放在了經濟發展上,也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潮流這樣的論斷。因此在碰到各種無端挑釁時,也幾乎都採取爭取和平的方式來解決。這就給很多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網民造成了一種看法,認為現在國家很多外交策略偏向於保守派,不敢主動出擊,甚至有人說,近幾十年來,我國軍隊都沒有實戰過,所有已經不敢打仗了,對於這樣的說法,小編只能說,這些人還是太年輕了。
  • 每個中華兒女心底的吶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你們這種民族就應該一輩子受欺負。」 「那他媽是以前。」很多人說,為什麼買票時軍人優先?在醫院看病時軍人優先?危機時刻總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影片劇情發展有點出其不意,最後都沒子彈了,開始拼刀戰,我原以為會同歸於盡,沒想到一刀刺進咽喉,一刀斃命,幹練利落,沒有劇情拖拉。劇情裡幾個大反轉的設計都很有技巧,完美詮釋了什麼叫臨振不慌,臨機應變。整部精髓:兩個字,榮譽。
  • 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歷史上還有類似名句嗎?
    文/楠榴木天佑大唐,國祚綿長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先說一下這句話出自哪裡,這句話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釋義:「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這句話體現了我國國人的尊嚴,表達了軍人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後來在很多影片中也經常用到這句話,比如《戰狼2》中的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就是由此改變而來。
  • 中國依法向IS「復仇」:犯我中華者 雖遠必誅
    就是這個極端組織,一周前剛剛製造了巴黎恐襲,一周後,又殘忍殺害了我同胞!樊京輝,這個被劫為人質的我國公民,那張身穿黃衣、形同囚犯的照片,成了他留在全世界面前最後的影像。  今晨,正在菲律賓出席APEC會議的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講話:「中國強烈譴責『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殘忍殺害中國公民這一暴行。我向遇害者家屬表示深切慰問。
  • 英國紫石英號事件,我領土神聖而不可侵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紫石英號事件:中國領土神聖而不可侵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自古中國領土神聖而不可侵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在1949這一年,我國此時的時局很不穩定,國內內亂嚴重,我軍第二、第三野戰軍的百萬戰士在長江附近聚集,欲將敵軍一舉拿下,而此時敵方還在頑強抵抗,戰鬥進入白熱化狀態。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的出處
    電影《戰狼2》中一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臺詞,引起了無數中華兒女的共鳴,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這句話也成為了這部電影中最經典的臺詞。這句話出自班固的《後漢書》中的陳湯列傳,原句是這樣的:「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陳湯在給漢元帝上書說明關於矯詔討伐北匈奴郅支單于時說的,大致的意思是:應該把在這次戰爭中砍下的敵人首級懸掛在蠻夷的居住地,讓這些人知道,凡是膽敢冒犯我大漢王朝的任何組織或者是個人,即使你在天涯海角,我們也一定要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 《戰狼》,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其中的每一個場景都能讓人感覺到熱血沸騰,下面就由小悠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那精彩的影片中吧由吳京等人主演的戰狼,又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體驗由後續的手法,首先描繪了開始的冷鋒(吳京飾演)所犯的錯誤。其中穿插著,冷鋒是為何犯錯而來到這裡。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種翻譯方式,你一定想不到!
    昔日有唐虞、帝堯的治世時期,當今有我強漢。而匈奴的呼韓邪單于怎麼怎麼了……(此處省略三千字)「,發出了「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呼喊。至此,「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名流千古,也演變成了今天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隨著2017年的一個《戰狼2》,「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流傳全世界,並有了深遠的影響力,那麼這句話怎麼翻譯呢?
  • 29年前蘇聯解體,我國怎麼不趁勢收回被侵佔領土,背後有何隱情?
    ▲史達林舊照所以,不管蘇聯當時嘴上說得有多麼的天花亂墜,他們卻從沒有把自己的話付諸成實際行動,中國也始終沒能收回被沙俄侵佔的固有疆土面對已經四分五裂的蘇聯,中國卻顯現出了大國風範,並未趁人之危,向其提出要收回當初被沙俄侵佔土地的要求。按理說,29年前蘇聯解體的時候正是中國趁勢收回被侵佔領土的大好時機,可為何我們沒有這麼做呢?專家指出,其實另有隱情。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除此之外,我國各朝還有哪些霸氣宣言?
    漢獻帝漢朝:普天之下,凡日月所照,山河所在,皆為我大漢疆土。明犯我強漢之威者,雖遠必誅。隋文帝隋朝:四方胡虜,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明太祖中國的歷朝歷代對待外族的態度都是很強勢的,中國自清朝以前在世界都是強硬的表現,到了清朝衰弱之後,清朝宣言就好像是:犯我大清者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這是兩千年前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 。全句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我已經用我們兩個人的名義偽造了一份聖旨,調集西域各國兵馬共同進攻郅支單于,甘延壽只好聽從陳湯。
  • 《戰狼2》: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喚醒更多的人心中那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愛國之心!國產電影的軍事題材不多,總結起來還是因為不成熟,我們不能不承認。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是戰狼這一部電影多少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軍人應有的姿態。
  • 犯我國者雖遠必誅 《新兵王》發布遠徵任務
    領土問題不容半點退讓!近幾年來,我國頻繁遭到周圍小國的挑釁,實在令人憤怒,不服就來《新兵王》幹一場!氣勢磅礴的遠徵行動讓你感受到什麼叫做犯我國者雖遠必誅!萬人同屏不卡頓,好玩不累經典國戰《新兵王》發布遠徵任務,勇士們紛紛報名加入,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 如何翻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看見英國BBC的翻譯,我笑了
    2017年,《戰狼2》火遍全球,其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再次在群眾之中散播開來。雖說這句話眾所周知,但以這樣的方式傳於海外,還是獨有一番風味的。原來是大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臣被匈奴郅支單于給殺了,這可是一件大事,所謂"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更何況還是在沒有明確交戰的情況下,這簡直就是典型的外交挑釁,可把朝廷上下的群臣氣壞了。若是一個小國被欺負也就被欺負了,可大漢朝能和小國相比嗎?郅支單于此做法,大漢朝如無回應,那可就成為了他國的笑柄。
  • 明犯強中華者,雖遠必誅。
    明犯強中華者,雖遠必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天值得深思。為什麼日本敢犯我中華?我們不是常說「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嗎?」或許是我們口號喊的不是很響亮,沒有響徹宇宙,日本人沒聽到?我想日本人肯定是聽到了,一衣帶水近在咫尺嘛,但聽到是聽到了,聽到又怎麼樣,決定在1931年9月18日發動九一八事變,決定在1937年7月7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漢朝時有人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有資格說這麼豪橫話的還有唐朝,「明犯盛唐者,亦雖遠必誅」。話說過後堂堂中國四方來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