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絕不是什麼花拳繡腿,而是能在實戰中發揮驚人傷害的真正武功,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即使中國武術不是全世界最厲害的武術,也是世界最厲害的武術之一。
在近代因為攝影技術的出現,後世得以看到很多歷史人物的真容,包括一些武術家。在清末民初,中國人飽受外國人欺凌,連東亞島國日本也欺凌中國。當時日本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領先中國,唯獨日本武術沒有超過中國武術,因此日本武術家經常挑戰中國武術家,企圖打敗中國武術神話。
不過我們中國清末民初那些武術家為了國家和民族,個個為國爭光,一次又一次打敗那些日本武術家,其中孫祿堂是代表人物。
孫祿堂生於公元1860年,即清朝同治年間,河北保定人,自幼喪父,靠年邁的母親撫養成人,因家中一貧如洗,過著食不果腹的貧苦日子,還經常被富家子弟欺負,也總是目睹了惡霸欺負弱者等不公平的事情,因此孫祿堂立下決心要學武術,保護自己的同時,也為弱者出頭。
也許是孫祿堂的決心感動了上天,他9歲那年遇到了一名遊歷江湖的拳師,這名拳師把自己的畢生所學都教給孫祿堂,由於孫祿堂天資聰穎,短短一年時間就把這名拳師的武學全部練到家。
原本孫祿堂練武是為了自保和保護弱者,但是他得到了那名拳師的點化,那名拳師告訴孫祿堂,只要他勤加練習和鑽研,他日一定會成為名滿天下、流芳百世的武術大師,而且那名拳師告誡孫祿堂,不能恃武凌弱,要心存武德和俠義精神。孫祿堂謹記那名拳師的教誨。
不久之後,那名拳師就離去了,孫祿堂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見過那名拳師,那名拳師從未告訴孫祿堂他姓甚名誰,孫祿堂曾經多次問過,但那名拳師一直守口如瓶,孫祿堂也就沒有再問了,因此那名拳師在史料上沒有姓名記載,也許他自己也未曾想到,自己教出來的孫祿堂,會成為近代中國最偉大的武術家之一。
公元1871年,孫祿堂11歲,他帶著武術啟蒙師父——那名拳師所教的武術,踏上了成為武術大師的道路。孫祿堂一邊替人打零工賺取生活費用,一邊訪尋名師,提高自己的武學造詣。13歲那年,孫祿堂終於拜在形意拳大師李魁元門下,李魁元認為孫祿堂的武術天賦奇高,直接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父郭雲深,即由師公郭雲深直接教徒孫孫祿堂。
郭雲深是形意拳集大成者,他的半步崩拳是絕學之一,打遍天下無敵手,至今未有敗績。當郭雲深看到孫祿堂之後,認為他是自己見過的武術天賦最高的年輕人,因此把畢生所學教給他。短短數年,孫祿堂已經是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武林高手。
孫祿堂已經把形意拳學到家,但還不滿足,他要把中國各門各派的武術都研究和學習,因此隨後多年,他又學習了八卦掌、太極拳等等武術,而且每次與人決鬥都鮮有敗績,是近代中國少見的集百家所長的武術家,此時已經年過半百的孫祿堂已經名滿天下,在武術界享有很高威望,世人稱之為「武聖」,武功已經出神入化,無人能敵。
清朝滅亡後,中國陷入軍閥混戰的混亂時期,當時很多外國大力士、拳擊手來中國挑戰,包括日本。當時日本第一高手是一個叫板垣一雄的武士,他多次取得日本武術大賽冠軍,被當時的日本第123代大正天皇授予「第一高手」的稱號,並派板垣一雄到中國打敗中國武術神話。
這個板垣一雄確實有點實力,先後打敗了中國多個門派的掌門。面對日本人來勢洶洶的耀武揚威,孫祿堂不能忍受中國人被日本人欺負,因此已經年近七旬的孫祿堂挺身而出,與板垣一雄比試武功。
雙方到了約定時間和地點,比武正式開始。
這是一場事關中國面子的民族之戰,孫祿堂深知自己承擔的責任,只許勝不許敗。
板垣一雄首先向孫祿堂發起攻擊,只見孫祿堂左閃右避,板垣一雄連孫祿堂的毛髮都碰不到。說時遲那時快,孫祿堂主動反擊,只用了短短三招就把板垣一雄打倒在地,完全沒有任何拖泥帶水。
板垣一雄雖然是日本人,也算是有武德,他輸得心服口服,公開承認日本武術不如中國武術。隨後,板垣一雄以十萬元賄賂孫祿堂,希望他離開中國,到日本教授中國武術,並保證他的子孫後代都能在日本安定生活下去,但是孫祿堂卻堅定地說:「莫說十萬,就算二十萬也不教日本人,中國人是不容被欺負的!」
近代中國武術家孫祿堂打敗和怒斥近代日本武術家板垣一雄的故事,成為近代中國不畏列強、愛國愛民的佳話。
公元1933年,孫祿堂因病在家中去世,終年73歲,葬在家鄉河北保定。
儘管孫祿堂仙逝,但是他的徒子徒孫早已遍布華夏大地,發揚中國武術。直到今天,中國各地仍有很多孫祿堂的徒子徒孫,孫祿堂的威名將永存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