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七大武術高手

2020-10-10 藥妳健康

董海川(1797—1882),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幼年喜學各家拳術。一次,在桃花山上見一年幼和尚不斷向樹擊掌,並盤樹繞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結果大敗。於是他請見老和尚,虛心求教,歷經幾個寒暑,盡得其藝。臨別時師傅叮囑:技藝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氣盛惹是生非。董應諾。然而回家之後偶與人爭,以致出手傷人,官方緝拿甚緊,董遂淨身為太監,隱於京師肅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監。一日,太極拳名師楊露蟬奉召在肅王府與府中拳師比武,連戰連勝,最後竟將一拳師擲於園網之上。是時董海川手託菜盤由此經過,立即飛身上網救起拳師。董海川遂與楊露蟬相鬥,雙雄對峙,勝負難分。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各立門戶,桃李盈門,流傳後世。

王五是北京人,本姓白,八歲時就成了孤兒。他和弟弟沿街討飯,討到了北京順興鏢局,鏢局的王掌柜看他長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認為養子,改名王子斌。十一年後,王掌柜死了,他就繼承了鏢局。由於他行俠仗義、為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王五是地道的綠林豪客,不但武功好,而且結交廣泛,上到王公顯貴,下到街頭混混。而且他廣泛的社會關係使他與當時的許多名人大事聯繫起來。譚嗣同「去留肝膽兩崑崙」,據說「兩崑崙」就是說康有為和王五。

黃飛鴻(1847—1924),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飛鴻五歲從父習武,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稍後,飛鴻隨父於廣州設館授徒。麒英謝世,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黃飛鴻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等。

黃飛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是最先收受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和鄧秀瓊最負盛名。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霍元甲幼時體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顯一時的秘宗拳師,他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志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觀察,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棗林之僻。後為父知,受責。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面,方準與父兄一起習武。元甲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在兄弟之中出類拔萃。父見此,一改舊念,悉心傳藝於他。後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展為「迷蹤拳」。光緒二十二年(1896),山東大俠劉振聲慕名來津,求拜於元甲門下。霍察其正直,收為弟子。從此破了霍家拳「傳內不傳外」的先例。元甲俠肝義膽。光緒二十四年(1898),譚嗣同變法遇難,「大刀王五」避難津門,與元甲一見如故,遂成至交。後王五在京遇難,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元甲與劉振聲潛入京城,盜回首級,並取得《老殘遊記》作者劉鶚協助,將義士身首合葬。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孫中山先生讚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之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餘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敗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間見霍嗆咳,薦日醫為治,霍公坦直無疑,不意中毒於9月14日身亡。

王子平(1881—1973),生前任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他生於武術之鄉河北滄州的一個武術世家,和佟忠義並稱「滄州二傑」,有「神力千斤王」之稱。王子平從學於魯人楊洪修,精查拳、八極拳、龍泉劍,早歲行商關東,後投身軍伍,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閃耀著愛國主義精神。他的年輕時代,是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瓜分中國的年代。有一年,為了應付青州車站德國鬼子的挑戰,他一下子舉起了一個大磨盤,從此贏得了

「神力千斤王」的稱號。他的威名也隨著他不斷打敗列強拳師而震動武壇。其中最有名的是1918年在北京打擂擊敗俄國大力士康泰爾一戰。

杜心武,湖南慧利縣人。他從小拜武林怪傑為師,學得一身驚人的功夫,早年做過鏢師,威震四方,被譽為「南北大師」。他是自然拳創始人,當過孫中山的保鏢。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同盟會,宋教仁是同盟會的骨幹,經宋教仁介紹,杜心武也參加了同盟會,並做了孫中山的保鏢。有一次,孫中山、黃興和宋教仁等在日本東京共商革命大計,清廷對孫、黃等革命黨人恨之入骨,暗中派人盯梢,伺機刺殺。那天,杜心武在門外發現三個中國人行蹤詭秘,開口說道:「我知道你們三個人身上都有鐵器,能夠拿出來讓我見識見識嗎?」那三個打手說:「對不起,沒有值得一看的!」杜心武說:「你們不借,我會自己取出來!」話音剛落,杜心武一個轉身,用手在他們三個人身上一摸,動作快如閃電,等到三個打手清醒過來時,身上的手槍全到了杜心武的手中。那三個打手惱羞成怒,揮拳向杜心武打來。杜心武不慌不忙,只在中間走圓圈,一邊走一邊用手招架,身子像泥鰍一般滑溜,那三個人只是看得見,卻又摸不著。最後,杜心武使出他的神腿絕招,飛起右腿橫掃一周,那三人應聲倒地,爬起來後拔腿就逃。

韓慕俠,是當年和霍元甲同鄉並齊名的大師,武林大師張佔奎的弟子,黃埔軍校首席國術教官,擊敗無數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臺俄國大力士。電影《武林志》中東方旭的原型就是他。他在天津開武館,1916年前後,周恩來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並投身革命事業。為了強身健體,他拜名揚京津的韓慕俠為師。韓慕俠當時以教武為生,最擅長

「形意八卦」,除在南開任教外,還在家裡設武館授徒傳藝。韓慕俠曾感慨地說:「翔宇(周恩來)年少志高,深謀遠慮。我教他怎樣強身,他卻教我怎樣做人。」

圖片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清末民初武術家,年近七旬武功仍出神入化,三招打倒日本第一高手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絕不是什麼花拳繡腿,而是能在實戰中發揮驚人傷害的真正武功,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即使中國武術不是全世界最厲害的武術,也是世界最厲害的武術之一。在近代因為攝影技術的出現,後世得以看到很多歷史人物的真容,包括一些武術家。
  • 清末民初及中國近代七大武林高手真面目
    清末民初,外有列強環視 ,內部民不聊生,可謂亂世橫生,國將不國。但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所積澱下來的精華從不缺少繼承與發揚,正所謂大地春雷動,亂世出英雄,本篇就為你介紹幾位當時的武術大師,以此「敬獻」某保國等「大師」。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清末民初的武術教育,武術在當代的傳承發展
    早在清末民初的時候,中國傳統武術就被納入現代教育的範疇,成為學校體育內容的一部分。清末民初中國城市化發展,受軍國民教育思想影響,武術認知價值的轉變和武術教學手段、方法以及教學內容的變化為中國武術納入學校教育體系成為可能。由於師資的緊缺和教材的匱乏成為清末民初中國武術教育發展的瓶頸。
  • 他是清末民初三大英雄之一,被稱為「清末民初三大英雄」
    有一個人和霍元甲以及清末民初的武者被稱為「清末民初三大英雄」,他都是好朋友。 霍元甲今年20歲,也叫他「哥哥」,來到上海開武場向他求助。 這個人就是陸子建。他跟隨母親學習武當的功夫,並在12歲時跟隨現代武術著名人士李國曹。 後,他學習道教8年。 在學習八卦連環掌的同時,還在武當山上學習國內拳術,一共練了20年的武學。
  • 清末民初真正的武術大家,拳拳到肉,最後一位是武狀元蘇乞兒
    說到中國傳統武術,目前對它的質疑聲很是高漲。傳統武術到底是花拳繡腿還是真功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小編的淺見來說,武術在中國發展歷經數千年經久不衰,自然有其存在的依據,如果認為現在的武術是「體操表演」,只不過是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了武術實戰技能施展的空間而已。
  • 老照片:近代八位身懷絕技的武術高手,展現一代宗師的真實模樣
    一組老照片,為我們重現近代的幾位身懷絕技的武術高手,哪一個不是一代宗師?又有誰敢說他們是花拳繡腿?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這位老人,就是人稱「最後的鏢王」的李堯臣,清末民初北京八大鏢局之一的會友鏢局鏢師
  • 他是清末民初武術家,跟隨國父加入革命黨,為革命成功作出了貢獻
    在清末民初,中國出現了一大堆耳熟能詳的武術家,霍元甲、黃飛鴻、孫祿堂等等,他們不僅武功高強,還很愛國,由於滿清政府腐敗無能,他們當中的有些人毅然投身到革命中,為推翻滿清政府而努力,今天要介紹的人物就是其中代表,他就是杜心五,他跟隨國父孫中山先生加入了革命黨,也曾擔任孫中山先生的貼身保鏢
  • 清朝末年四大武術家,霍元甲,黃飛鴻,董海川,誰是江湖第一高手
    1.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俊卿,生於天津靜海縣。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清朝末年四大武術家,霍元甲,黃飛鴻,董海川,誰是江湖第一高手】2.黃飛鴻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
  • 中國近代史真實存在的五大武術高手,李小龍墊底,第一無人能及!
    中國近代史真實存在的五大武術高手,李小龍墊底,第一無人能及! 中國近代史真實存在的五大武術高手,李小龍墊底,第一無人能及!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在中國近代史上湧現了許多技藝驚人的武林高手,他們到底都有誰呢?
  • 歷史上清末10大武林高手排名
    清末武林高手很多,我們只羅列一下前10名的,後邊的不再具體描述了。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清末10大武林高手排名1、「八卦掌」--董海川董海川(1797年—1882年)生於清代嘉慶年間,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務村人。
  • 清末民初中國武術文化發展的研究 - 國家體育總局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豐富和真實的史料基礎上進行的,採用歷史法、文獻法、比較法和系統法對清末民初歷史時期的武術文化發展脈絡進行梳理和深入研究。全書總共分為七個章節,除第一章節為概述外,分別從六個不同角度對清末民初的武術文化進行了深層次研究和梳理。 第一章節對清末民初武術文化發展進行了總的概述。
  • 清末民初的武術家我最佩服的是他
    如今網絡上有眾多清末民初的武林高手的排名,各種排列,各說一詞。時光已經過去近百年了,武術界對當時的武林高手演繹的故事繁多,難辨真假。論武功誰強誰弱已無法證實了,但若論俠肝義膽,對中華武術的偉大貢獻,卻非他莫屬,無人能敵。他就是被人稱作「愛國大俠」和「津門大俠」的霍元甲。
  • 清末廣東十大武術高手「廣東十虎」是哪幾位?黃飛鴻沒上榜!
    清末廣東十大武術高手「廣東十虎」是哪幾位?黃飛鴻沒上榜!文/餘生讀史黃飛鴻的名號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他這個人乃是一位武術大師,可謂是有著極大的名號。不過在晚清廣東曾有十大武林高手,被稱為廣東十虎,這其中黃飛鴻竟然未上榜!那麼他們都是誰呢?其實縱觀整個世界歷史,我們國家的武術文化是非常有名的。它代表的是一種文化,同時也象徵著我們國家的一種魄力。武術的魅力是極其大的,我們對於武術的認知其實很多只是表面。不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這所謂的廣東十大武林高手吧。清末廣東十大武術高手「廣東十虎」是哪幾位?黃飛鴻沒上榜!
  • 開國將帥中七大武術高手,許世友都排不進前三?
    解放軍開國將帥中人才輩出,尤其是那些常年在前線徵戰的將軍們,不僅一個個槍法精準,其中也不乏拳腳功夫了得的武術高手,其中較為出名的自然是許世友將軍,但還有些將軍深藏不露。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開國將帥中的七大武術高手,他們分別是賀龍、陳庚、徐海東、賀炳炎、錢鈞、許世友、孫繼先。
  • 中國真正的四大武術高手,全部都有實戰經驗,第一無人能及!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傳統武術主要是套路,耍起來好看,但是沒有實戰能力。遠遠比不上跆拳道,泰拳,空手道這些武功。其實民間有真正的武術高手,而且他們都經歷過戰場廝殺,和擂臺比鬥,具有實戰經驗。今天就說說這三位中國真正的武林高手。
  • 中國真正的三大武術高手,其中兩人是師徒,霍元甲都進不了前三
    中國真正的三大武術高手,其中兩人是師徒,霍元甲都進不了前三   中華武士博大精深,從古到今,都出現了非常多的武術宗師。但如果我們能夠脫口而出的,應該就是黃飛鴻或者霍元甲,畢竟有關於他們的電視劇都非常有名,深受觀眾喜愛。而在一些武俠小說中,喬峰,楊過,郭靖這些人物也是武功蓋世,深不可測。
  • 清末民初兒童文學翻譯探究
    清末民初,文學翻譯十分盛行。阿英曾在《晚清小說史》中提到,「翻譯書的數量,總有全數量的三分之二」。而這些「翻譯書」中包含大量優秀的兒童文學譯作。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末民初是我國兒童文學由「不自覺」向「自覺」狀態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該時期的兒童文學翻譯雖為「成人本位」,且被當作社會改良的有力工具,但其仍為五四時期我國現代兒童文學的發生與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 民國時期的武林高手
    清末民初的武林高手孫祿堂孫祿堂,清末民初享譽海內外的武學宗師,在武林中有「天下第一手」之稱。此時的孫祿堂,武藝已經登峰造極,名滿天下,他也曾辦拳館,廣招門徒,他的門徒遍布天下,而且也都是有名的高手。孫祿堂在晚年被應聘為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門長,一生撰寫了許多武學名著。於1933年無疾而終,享年73歲。
  • 中國近代史上九位武術高手:李小龍在列,第一無人能敵
    因為他,中國武術在國際上吸引了眾多追隨者。他也是好萊塢首位華人演員,可以單指做伏地挺身,武術成就極高。 南北大俠杜心武,晚清民初時期的武術家,自然堂第二任掌門,也是虎林七賢之一。在日本留學時,曾經用自己的飛腿打敗相撲。
  • 馬鳳圖與晚清民初的武術社會活動
    清末民初,民間武術社團蜂湧而起,許多武術家和社會人士都參與了這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