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好好地念佛

2020-12-19 五山五海

嚮往極樂世界的佛友們,你們是否還在堅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無論是什麼原因堅持下來,都恭喜你們。

你們,此生命終將會往生淨土!不能堅持下來的佛友,你們應該找找原因吧?這是自己的問題,不是佛法的問題,更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問題。佛是實語者,佛音傳遍三界,並以大悲心恆時觀照一切眾生。

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自己有什麼問題呢?忘了初聞淨土法門的誠心和願心,和光同塵而捨棄了淨土法。這是自己愚昧無知啊,怪不得別人。這是自己念得不得法,不歡喜,越念越苦惱所致。

別人越念越歡喜,自己怎麼只要念佛就不好過呢?念佛苦惱的原因是自己念佛的方式不對,念佛的環境不對,念佛的心態不對。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式、環境、心態呢?多數人念佛打擾到別人,別人聽不慣和你吵嘴。念佛就像機械式地念,和工作任務一樣,給自己每天定了一個任務指標。然後,按照這個指標拿著念珠跪在佛像前念。

別人當然看不慣,要阻撓你。別人以為你發神經,想把你們挽救過來。我也認為這些念佛的佛友也是發神經,至少你得顧及到別影響別人吧?既然家人不允許自己念佛,那可不可以換一個方式?這就是我說的方式、心態、環境的不對,如果不改變越念越煩惱!念佛不要過於形式化,不再於多。十句佛號就夠了,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了。你們肯定會問:那我念了這些年的佛,是不是可以往生?我的回答是不一定!因為,往生極樂世界的前提是要有厭離心、願往生心。《無量壽經》云:其下輩者,假使不能做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以至誠心,願生彼國。

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貴在堅持和信願心,不在你念多少佛號。而是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依照這一條,我們就適當調整念佛的方式與環境,每天端正念佛的心態。既然別人阻止自己念佛,那我們就在心裡念佛。《往生論》裡,一隻公雞也往生了。公雞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嗎?不會,它是在心裡念佛而往生的。

記住:心裡念佛是最好的方式,心裡念佛是最好的環境。環境和方式對了,心態自然也就好了。心態好了,念著念著就法喜充滿了。莫拘泥於形式,老實念佛往生。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大安法師:好好念佛,世間的福報也在裡面
    答:對於這個觀點應當要好好思惟。一心想求生西方淨土是當下的行為,當下建立的願心,是要盡形壽不間斷的。 而世間緣分什麼時候盡,我們不可琢磨,什麼時候死亡,也不知道,我們都不能肯定自己能活一個七十、八十、九十歲。
  • 只要念佛就能獲得往生淨土的名額?看完這篇你就明白該如何念佛!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就決定可以往生了!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就決定是往生的人!因為「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我們在這個世間念佛,極樂世界的蓮池裡面就有一朵蓮花化生,這個時候就已經往生了!大家相不相信?這是祖師大德講的,經典上講的。我們在這個世界念佛的時候就往生了,新的生命就誕生了!
  • 短短九句話,總結出念佛的精華
    你是否一直煩惱:佛經那麼多,那麼難,究竟該從哪本看起?看不懂又該怎麼辦?別急!看這組漫畫就夠啦!念佛了,夢醒了,流浪的孩子,該回家了。05好好工作,天天念佛人活在這個世上,就不得不工作。我們究竟為了什麼而工作?
  • 虛雲老和尚開示:如法地打坐、念佛,這幾種觀念,至關重要!
    在大乘佛法盛行的漢地,信眾最廣的當屬淨土、禪宗,從實修的角度來說,參禪、念佛總是給人神秘的感覺。而且,當下正是末法時代,善知識難遇,如何進行實修,坊間多是以訛傳訛,難以窺見機要。那麼,究竟該怎樣如法地參禪、念佛呢?虛雲老和尚開示,下面這幾種觀念,至為重要。其一,萬法歸一。
  • 真正修念佛法門,該如何看待這人世間?
    如果說是一個道場,一個家庭,或者你自己居住的房間,只看到一切零亂,這不是念佛人,念佛人一定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為什麼?他禮敬諸佛。如果一切雜亂、零亂,這一點恭敬心都沒有,這就是你念佛的障礙。你念佛為什麼得不到一心?為什麼沒有感應?
  • 學佛問答:沒有皈依,沒有受戒,這樣念佛能不能往生?
    答:更進一步,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才是最殊勝的,因為升天還是要輪迴。問:辣椒和辣椒油算是五辛之中的嗎?答:不算,但吃清淡更好。問:沒有皈依,沒有受戒,沒有去過寺廟,念佛能不能往生?問:如何修行能快速得宿命通?答: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最快,今生就可以。問:怨家聚會躲都躲不開,經常被人欺負該怎麼辦?答:為怨家債主念佛號,念佛就是消業、念佛就是還債、念佛就是解冤,念佛必定往生。
  • 佛教:「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如何理解?
    佛寺在《長阿含經》中,佛告阿難,念佛有四等次,即「『 一曰:念佛生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 三曰:念佛轉法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 四曰:念佛般泥洹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
  • 淨土第八代祖師叫人念佛,如何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念佛
    袾宏以淨土念佛法門為歸,以「持名」為中心,認為「持名念佛之功最為往生淨土之要」。袾宏參訪時,辨融大師要求他「一心念佛「,他一生便如此切實用功。化前遺囑,亦只此一句:「老實念佛」。袾宏認為,「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
  • 妙蓮老和尚:念佛計數法
    妙蓮老和尚:念佛計數法「十念記數念佛方法」昨晚提到,禮佛的方法是每拜一拜佛,稱念十聲阿彌陀佛,以此記數法才能止妄想;因為心無二用,一記數就不能打妄想我們念佛也要記數才能念得好,如何記法?初上來,先記三句阿彌陀佛,這「1、2、3」三句佛號,每念一句就記一句,要口念得朗朗爽爽,耳聽得清清楚楚,心記得明明白白。經過一段時間,這三句佛號你能記得很平穩、心不亂了,再加了「4、5、6」三句佛號,六聲一記。等到每一句都能記好、清清楚楚、不錯亂了,再加「7、8、9」三句,使佛號累加到九聲一記。
  • 阿德經: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居士,念佛是誰?
    居士在佛教文化也充當著極其重要的文化色彩,今天阿德經就來論述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居士。寺院參佛念經的門前,念佛是誰是什麼意思呢。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居士居士即生活中的修行者,必須要五具足。其一信具足,其二戒具足,其三聞具足,其四舍具足,其五慧具足。
  • 在諸多的念佛方法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念佛方法,精進修行?
    念佛方法。法無定法,量力隨緣,對於初學,如選擇不當,會影響自己的精進。當然能夠真心切願、淨念相繼為最好,可是對於初學者念佛時出現種種狀況,如昏沉、氣力不足、不能定心等等。這與初學和選擇念佛的方式方法也有一定的關係。念佛方法的選擇須根據自己的精神氣力而定,選擇適合自己的念佛方法。
  • 誦經持咒念佛——佛學篇
    學誠法師:好好念就是。弟子請師父開始,如何在家念金剛經,有哪些注意事項嗎?比如,念的時候腦子裡該觀想什麼?(弟子總是妄念紛飛)晚上可以念嗎?等等問題。請師父有空的時候回復下弟子。感恩師父。師父注意法體。
  • 淨土法門:疾病與念佛
    我們現在念佛了,輪迴的大病已經根治,雖然還有身體上的病痛,但是與無量劫的輪迴大病相比,簡直就是一種幸福。短暫的病苦,成為我們求往生的因緣,將獲得永遠不會生病的佛身,難道不是幸福嗎?二、身體生病,念佛人如何應對?
  • 印光大師細講:如何念佛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鈍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
  • 聽聽《壇經》中六祖是如何開示淨土宗念佛法門的呢?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不妨看看六祖在《壇經》中,是如何解答居士們的這些疑問呢?卻說六祖惠能大師,於獵人隊中避難一十五年,才開始出山弘法,最先來到廣州法興寺中,寺中高僧印宗法師,被其折服,親為剃度,並事為師,於是六祖方得以開山弘揚禪宗正法。一日當地刺史,也就是經文中的「韋使君」,專為六祖設齋,齋畢祈請升座說法。韋使君便問道:「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
  • 告念佛人:真有深信切願,在家人再忙依然有大量的時間念佛
    (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有信願後就要努力念佛,這樣才能保證在臨終時在念佛中蒙佛接引往生到極樂世界。儘管現代人非常忙碌,但是仔細分析一下每天的時間,實際上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念佛,只要真有深信切願,就一定可以好好念佛。
  • 這樣念佛,只此一聲佛號,能度無量眾生【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剛開始學打坐時,父親只能單盤;來美期間,師父指導他如何雙盤,並叫父親當場練習。父親依照師父指示雙盤,師父指著父親的腿,說:「這不是可以了嗎?沒問題的!」從此父親即可順利地雙盤,且毫無酸疼,也從此迷上了打坐。父親來美小住期間,只要有機會,就請教師父打坐方面的問題;師父也經常闢室單獨教導並糾正他,並鼓勵他參禪。
  • 笑笑:我與一隻念佛小貓的母子奇緣
    我一邊念佛,一邊在心裡拜託佛:「請您千萬要好好照顧它。」幾天後,雨終於停了。雖然氣溫比之前降低,陽光卻更加明媚。這天下午我又出去散步,經過那片灌木叢時,一個黃色的小身影躥了過來,一頭撲進灌木叢裡,只留下一個肥肥圓圓的黃色小屁股給我。「啊!原來它真的是只小貓!」
  • 印光大師開示:如何念佛,才能淨念相繼,一心不亂?
    不過,佛門中素來有「淨土難信」的說法,其中原因,與眾生缺乏對「念佛」法門的了解不無關係。譬如,佛典中有載,從初發心到圓滿佛果,要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但是,淨宗祖師卻說「念佛一聲,成佛有餘」,一聲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則不需三劫修福慧,只憑六字出乾坤。那麼,究竟如何念佛,才能算作淨念相繼,一心不亂呢?印光大師對此曾有專門開示。
  • 在如何正確地跟中國相處問題上,莫裡森真該好好學學杜特爾特
    對於莫裡森這番無腦行為,也有人教訓他稱,應該好好向杜特爾特學習。印度媒體於近日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而該文章則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給予了高度評價。據文章內容顯示,4年前,杜特爾特的反對者想盡一切辦法逼他「下臺」,但是4年後,這些反對者卻反過來公開稱讚杜特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