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念佛人:真有深信切願,在家人再忙依然有大量的時間念佛

2020-12-11 耀如樂園

告念佛人:真有深信切願,在家人再忙依然有大量的時間念佛

【印光大師開示】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言念佛正行者,各隨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執一法。如其身無事累,固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聖號,不離心口。若盥漱清淨,衣冠整齊,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皆無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穢汙不潔之處,只可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便不恭敬。勿謂此等時處,念不得佛。須知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又睡若出聲,非唯不恭,且致傷氣,不可不知。(摘自《印光大師全集》)

【耀如樂園略解】

有信願後就要努力念佛,這樣才能保證在臨終時在念佛中蒙佛接引往生到極樂世界。儘管現代人非常忙碌,但是仔細分析一下每天的時間,實際上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念佛,只要真有深信切願,就一定可以好好念佛。

事中念佛二十句:

在生活中念佛,在念佛中生活。

在工作中念佛,在念佛中工作。

在散步中念佛,在念佛中散步。

在臨睡前念佛,在念佛中入睡。

在洗澡時念佛,在念佛中洗澡。

在做飯時念佛,在念佛中做飯。

在家務時念佛,在念佛中家務。

在塞車時念佛,在念佛中開車。

在打牌時念佛,在念佛中打牌。

打麻將時念佛,念佛中打麻將。

在地鐵中念佛,念佛中坐地鐵。

騎單車時念佛,念佛中騎單車。

在旅遊時念佛,在念佛中旅遊。

玩微信時念佛,念佛中玩微信。

在病苦中念佛,在念佛中康復。

在煩惱中念佛,用念佛治煩惱。

在心亂時念佛,在念佛中安心。

在失意時念佛,在念佛中開心。

在打坐中念佛,在念佛中入定。

在臨終時念佛,在念佛中往生。

有了深信切願彌陀淨土的在家人,總是覺得沒有時間念佛,實際上是沒有好好利用可以念佛的大好時光,我們如果能把上述等不用腦子的時間用在念佛上,堅持一輩子,不要說有足夠的時間念佛,就是修成念佛三昧也不是不可能。

【印光大師開示】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諸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老實念佛。」

【譯文】:

「五倫個個盡本分,去除邪惡存真誠。

莫去造作諸惡業,竭力奉行諸善業。

真為解脫生死苦,發大乘之菩提心。

深信因果之報應,老老實實來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深信切願地念佛,你就取得了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
    佛勸行人,當深信切願,念佛求生,切莫錯過。此回若錯,則真成錯矣。末後念老這兩句話,這苦口婆心。我們今天要的是什麼?深信切願。「切」是懇切,「願」是願生淨土、願做彌陀弟子,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 在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保送我們到極樂世界、保送我們親近阿彌陀佛。
  • 在家念佛人也可功夫成片,能念佛者人中芬陀利華!事中念佛二十句
    看到《淨土聖賢錄》中成功往生的聖賢們,讓我們相信淨土法門真是易行法門,只要深信切願彌陀淨土,老實念佛,臨終必定依佛願力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在家人由於有許多事務性的工作要做,很多修淨土法門的在家人總是找各種藉口不努力念佛。實際上,只要深信切願,在事中依然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念佛,只要堅持下去,極有可能讓念佛的功夫不斷加深,乃至功夫成片。
  •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誦經就是背誦,看著經文叫讀,不看經文叫誦。念得很熟了,可以背下來了。誦經,要怎麼誦?每當讀誦佛經時,或者聽到別人讀誦佛經時,就會自覺地提醒自己發菩提心,按照佛在經中的教導真修真幹,大做佛事,用佛在經中的慈悲教戒,對照自己的缺點,錯誤,煩惱習氣,立即改正。這就是心內求法,會用,會修行,會借假修真,能修到真實功德,化解一切災難,消除種種業障,走上成佛的菩提正道,這才是真正聽懂學懂了佛經。
  • 現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嗎
    第一個誤區,「萬修萬人去」是指在具足「深信切願」這個基礎上,執持名號的人能夠「萬修萬人去」。並不是沒有信願,泛悠念佛也能往生。現在有很多人好像偶爾也念念佛,但他是不是具足信願?這個問題很重要了,因為念佛法門能否往生不是僅僅靠功夫,它是要靠感應道交,與佛號相應啊!這個相應是要靠信願的。但這個時代的眾生業障深重的特徵之一就是難以產生信心。
  • 佛教:有三種人,再念佛也難得往生,看看有你嗎?
    念佛,通俗來講指口念「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它是淨土宗的專修法門,並以此作為往生極樂淨土的方法。實際上,念佛法門包括持名、觀想、觀像、實相念佛四類,口念彌陀,即持名念佛。所謂「念佛一聲,增福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經雲念佛能夠除煩惱、消業障,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四類當中,不管修學哪種念佛法門,一聲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其餘三者不求自得。
  • 怎樣念佛才能得到佛現身給你摩頂?
    、切願、實行,實實在在修行,這才容易成功的。> 我們人在這兒念佛,要心平氣和地來念,不要念得很慢,也不要念得很快,所以說「念佛勿緩亦勿急」。我們不會用功的人,越念佛,妄想越多;妄想越多,就越不願意念佛,就好像那渾水,月亮照不進去是一樣的。 念佛法門又有一個譬喻,譬喻什麼呢?
  • 元音老人 | 「雖散心念佛也得往生」的真實含義!
    這一切空花水月般的境界和因緣,既然能放得下,還會有什麼妄想煩惱縈繞於懷而不去修行呢?更有什麼空花水月般的事物能惑亂我們的心呢?既無妄想惑亂,念佛時就一定能如上面所說,不求一心,而自得一心了。所以,藕益大師說:「信得深、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也得往生。」我們要注意這個「雖」字,它是突出信願的重要性。
  • 省庵大師:念佛貴專精,功到自然成,念念真性體,聲聲喚醒本來人
    省庵大師:念佛貴專精,功到自然成,念念真性體,聲聲喚醒本來人【省庵大師語錄】念彌陀佛貴專精,念到功深念自純。念念圓明真性體,聲聲喚醒本來人。【略解】我們從無始劫以來就處在六道輪迴中,迷失了自己的真如性體,懷揣真如寶玉流浪三界,如富家子弟四處乞討。完全忘記乃至不知道自己還有真如性體,自己還有佛性,自己還可以成佛。釋迦牟尼成佛時就發現了眾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 佛教:念佛人最幸福?一心念佛,必得無量功德!
    對念佛人而言,幸福就是「往生淨土」我們平時應該怎樣念佛呢?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問題。為了獲得幸福,我們拼搏努力,不惜代價。人們說好工作可以帶來幸福,所以我們削尖腦袋也要擠進去;說「另一半」可以帶來幸福,所以我們在人海中千挑萬選;說錢財可以帶來幸福,如是我們挖空了心思;說地位可以帶來幸福,因此我們放下尊嚴……在付出了種種之後,我們獲得幸福了嗎?
  • 在家念佛的講究!
    由於念佛之人根性不同,有的人一心不亂,有的禪境下來要很長的時間,我們以七為準,但我們淨土一門,要盡形壽執持,要用一世來信願持名,才能決定往生。有的人以一的狀態來入定,接著冥想禪修以此觀心,修的一顆淨心,明心,面對心態的渾濁和清澈差別的告誡。佛法是心地法門,要在修心上下功夫,當達到並保持「一」,心就會體現出清淨了。
  • 蕅益大師:念佛法門 深信力行為要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雲,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天台雲,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雲,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克。
  • 為什說沒開悟的念佛大愚人,要超過禪宗悟後起修的人,看法師開示
    為什說沒開悟的念佛大愚人,要超過禪宗悟後起修的人,看法師開示。禪宗主張的修行方法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主張悟後起修。然而開悟也絕非易事,沒有上根的人開悟是很難的。我們看以往禪宗開悟公案,往往看得挺過癮。
  • 在諸多的念佛方法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念佛方法,精進修行?
    念佛方法。法無定法,量力隨緣,對於初學,如選擇不當,會影響自己的精進。當然能夠真心切願、淨念相繼為最好,可是對於初學者念佛時出現種種狀況,如昏沉、氣力不足、不能定心等等。這與初學和選擇念佛的方式方法也有一定的關係。念佛方法的選擇須根據自己的精神氣力而定,選擇適合自己的念佛方法。
  • 十天閉關感悟,學佛人一定要知道,念佛法門,有不可思議之處!
    這十天的時間裡,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其他的時間都用來了念佛。東林寺的百萬佛號閉關活動已經進行了十幾年了,全年每個月都會兩次,一次十天。也就是說,在寺院中一年裡有240多天,都是在進行著閉關的活動。而如此殊勝的修行內容,也吸引著大量的學佛蓮友,不遠萬裡趕到廬山腳下,參加這難得的實修念佛的閉關體驗。
  • 一心念佛 志心執持阿彌陀佛聖號
    由臺中佛經講座教室發行,釋悟有與釋悟謹監製,教室全體同學依圓公攜回流通之音帶,習錄恭制流通。   此調變化在「阿」上,第一句「阿」是一聲,第二句為二聲,第三句為三聲,第四句為四聲。(望大家廣為宣傳,以利益更多同修。)   古語云: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
  • 不要以偏概全,念佛解脫是有先決條件的。什麼條件?再看淨土五經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慾。四不妄言。至九不嗔。十不痴。如是晝夜思維,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上面所述沒有一個是告訴你只念佛號解脫的,什麼是晝夜思維,相信很多人也知道是什麼。
  • 佛說,有三種人無法渡,看看這三種人中是否有你
    可以看出佛陀不辭辛苦的度眾生,依然還有無量的眾生要度。雖然眾生可度,佛說,依然有種人無法度。哪三種人呢,看看這三種人中是否有你。一、第一:佛不渡無緣之人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知道,雖說是無緣,也是暫時的無緣。因為他對佛所說的法不相信,不照做,從而不能依教奉行。
  • 念佛也無法往生的三種人,看看有沒有你?
    如今學佛信佛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能夠念佛往生的人卻很少。念佛無法往生的人有以下這三種,看看有你嗎?嘴上念佛,心不向善我佛慈悲向善,既然一念向佛,就要奉行佛法,行善積德,喜舍積福。矛盾頻生,生活不如意時就念佛,想到父母是福田,子女是未來佛,將夫妻惡緣轉善,就可以通過念佛趕退這些不順。口裡念佛,心生善念,定能成佛。
  • 佛經典故:有人問六祖大師念佛能否往生西方,不料六祖竟然這麼說
    禪宗講求「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淨土宗提倡「深信切願,一心持名」。禪宗旨在「破迷開悟,明心見性」;淨土宗追求「往生西方,花開見佛」。兩個宗派的修行目的雖然殊途同歸,都是為了成就無上佛道,但修行方法卻大相逕庭。
  • 印光大師細講:如何念佛
    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認真,故無效耳。又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太陽光,則見光中之灰塵,飛上飛下,了無止息。而光未到處,仍然不見有灰塵。是知念佛時,覺得有妄想,還是念佛的好處。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窠裡,故不知也。又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