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批後公布)
《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已獲得省政府批覆,現將總規主要內容公布如下:
一、編制目的
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要求,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促進城鄉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制定《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
二、規劃層次
分為市域、都市區和中心城區三個層次。
市域為承德市行政區劃,總面積3.95萬平方公裡。
都市區包括雙橋區、雙灤區、高新區、營子區、承德縣、灤平縣、隆化縣中關鎮、興隆縣平安堡鎮和李家營鄉,總面積8216平方公裡。
中心城區規劃區包括雙橋區、雙灤區、高新區、營子區,灤平縣張百灣鎮和付營子鄉,興隆縣平安堡鎮和李家營鄉,隆化縣中關鎮,承德縣高寺臺鎮、鞍匠鎮、新杖子鄉、劉杖子鄉和頭溝鎮的南溝村、東南荒村、興隆山村、霍家溝村、大酒缸村,總面積2622平方公裡。
三、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2016-2030年。分為近期、遠期和遠景,近期為2016—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遠景到2050年。
四、城市性質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旅遊城市,連接京津遼蒙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五、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1、市域總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到2030年,全市總人口規模達到565萬人,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
2、市域空間結構
規劃形成 「一核、三帶、多點」的市域城鎮空間格局。
「一核」為承德市區。
「三帶」為御路文化城鎮帶、環京津城鎮帶、出海城鎮帶。其中御路文化城鎮帶為清帝北巡途經區域,包括灤平縣、雙灤區、雙橋區、高新區、隆化縣、圍場縣的31個鄉鎮,建成文化旅遊城鎮帶;環京津城鎮帶為臨近京津區域,包括豐寧縣、灤平縣、興隆縣、承德縣的18個鄉鎮,建成為京津服務的康養旅遊城鎮帶;出海城鎮帶為臨近渤海區域,包括平泉縣、寬城縣的23個鄉鎮,建成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鎮帶。
「多點」為市域內30個中心鎮。
3、市域城鎮規模等級
城鎮等級結構分為:大城市—小城市—中心鎮—一般鎮四級結構。
其中大城市1座:承德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大於100萬人。小城市9座:其中人口規模20—50萬人小城市7座(承
德縣、興隆縣、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縣和圍場縣);人口規模10—20萬人小城市2座(寬城縣和營子區)。中心鎮30座:人口規模1—3萬人。一般鎮45座:人口規模不大於1萬人。
五、都市區規劃
1、空間結構
都市區空間結構為「一心、三副、兩帶、兩區」。其中,一心指中心城區;三副指營子區、承德縣城和灤平縣城;兩帶指東西向發展帶和南北向發展帶;兩區指張百灣新興產業示範區和六溝新興產業聚集區。
2、建設規模
到2030年,規劃都市區城市(鎮)人口規模為234.5萬人;城市(鎮)建設用地面積為264平方公裡。六、城市規模
七、中心城區總體布局
1、城市規模
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12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30平方公裡,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4.8平方米。
2、空間結構
規劃結構為「兩帶六組團」。兩帶指武烈河沿岸發展帶和灤河沿岸發展帶;六組團指老城區組團、西區組團、綠核組團、北部新城組團、南區組團和上板城組團。
3、功能布局
老城區組團:用地範圍北起上二道河子,南至武烈河大橋,東到磬錘峰分水嶺,西至廣仁嶺分水嶺,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4.93平方公裡,功能以觀光旅遊為主。
西區組團:用地範圍北起冰溝門,南至小貴口,東到廣仁嶺分水嶺,西至西地鄉112線藍旗隧道,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40.45平方公裡,功能以傳統產業提升、文化創意為主。
北部新城組團:用地範圍北起雙峰寺鎮甸子,南至上二道河子,東到雙峰寺鎮乾溝子,西至雙峰寺鎮小井,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6.61平方公裡,功能以商務旅遊為主。
南區組團:用地範圍北起武烈河大橋,南至崔梨溝,東到西營,西至上、下柵子,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30.36平方公裡,功能以現代服務業為主。
上板城組團:用地範圍北起東西營,南至白河南村,東到大營莊,西至西大廟,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3.32平方公裡,功能以新興產業培育為主。
綠核組團:用地範圍北起元寶山公園南,南至陳柵子、偏橋子以北山脊線,東到下河套東側山體,西至長北溝西側山體,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4.33平方公裡,功能以休閒旅遊為主。
八、綜合交通體系規劃
(一)對外交通規劃
空港形成「兩支五通」的體系。「兩支」指承德民用機場、豐寧民用機場;「五通」指圍場通用機場、平泉通用機場、灤平通用機場、寬城通用機場、興隆通用機場。鐵路形成形成由高速鐵路、城際鐵路、普通鐵路三個層次組成的鐵路網絡。在京瀋客專基礎上,規劃津承客專,以及承唐、承張城際鐵路;規劃承秦、興薊、四多3條普通鐵路。
高速公路形成「一環十射雙聯」的體系。「一環」指城市外圍高速環線;「十射」指京承高速公路、承唐高速公路、承秦高速公路、承朝高速公路、承赤高速公路、承張高速公路、承圍高速公路、承平高速公路、承津高速公路、京錫高速公路。「雙聯」指赤呼高速公路、赤唐高速公路。
(二)中心城區交通規劃
規劃構建與城市空間形態和主要發展帶相適應的複合交通走廊,加強組團間交通聯繫,優化組團內部道路網,優先發展公共運輸,鼓勵綠色出行,創造良好的自行車和步行交通環境,構建各種交通方式轉換順暢「快捷、高效、安全、綠色」的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網絡。
優化中心城區道路網絡,完善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道路系統。形成「五縱、六橫、兩環」的路網主骨架。到2030年,規劃路網密度8.97公裡/平方公裡。
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相結合的現代化、多層次公共運輸體系。規劃公交站點3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75%,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95%。城市公共運輸分擔率不低於35%。
完善慢行交通網絡,串聯景區景點、濱水岸線、城市公園等公共空間,構建服務市民日常出行、休閒健身出行和遊客遊玩出行的慢行交通系統。規劃324條步行道、271條自行車道。
九、歷史文化和傳統風貌保護規劃
按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築三個層次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歷史文化名城:包括兩部分組成,一是老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範圍,二是灤河老街歷史文化街區及喀喇河屯行宮遺址範圍。
保護內容:重點保護歷史城區內「老城外廟拱衛山莊,三水兩軸群峰環繞」的城市格局。嚴格保護與山莊選址對應或借景的山體。嚴格保護避暑山莊內重要觀景點及景觀視廊,控制視廊內建築的高度、體量、色彩以及開發強度,避免對視廊內的視覺景觀造成破壞。重要景觀節點觀山視廊至少要看到山體的1/3。對現狀超高建築擇機進行拆除或降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