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批後公布)

2020-12-10 承德新聞網站

《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批後公布)

  《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已獲得省政府批覆,現將總規主要內容公布如下:

  一、編制目的

  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要求,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促進城鄉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制定《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

  二、規劃層次

  分為市域、都市區和中心城區三個層次。

  市域為承德市行政區劃,總面積3.95萬平方公裡。

  都市區包括雙橋區、雙灤區、高新區、營子區、承德縣、灤平縣、隆化縣中關鎮、興隆縣平安堡鎮和李家營鄉,總面積8216平方公裡。

  中心城區規劃區包括雙橋區、雙灤區、高新區、營子區,灤平縣張百灣鎮和付營子鄉,興隆縣平安堡鎮和李家營鄉,隆化縣中關鎮,承德縣高寺臺鎮、鞍匠鎮、新杖子鄉、劉杖子鄉和頭溝鎮的南溝村、東南荒村、興隆山村、霍家溝村、大酒缸村,總面積2622平方公裡。

  三、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2016-2030年。分為近期、遠期和遠景,近期為2016—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遠景到2050年。

  四、城市性質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旅遊城市,連接京津遼蒙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五、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1、市域總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到2030年,全市總人口規模達到565萬人,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

  2、市域空間結構

  規劃形成 「一核、三帶、多點」的市域城鎮空間格局。

  「一核」為承德市區。

  「三帶」為御路文化城鎮帶、環京津城鎮帶、出海城鎮帶。其中御路文化城鎮帶為清帝北巡途經區域,包括灤平縣、雙灤區、雙橋區、高新區、隆化縣、圍場縣的31個鄉鎮,建成文化旅遊城鎮帶;環京津城鎮帶為臨近京津區域,包括豐寧縣、灤平縣、興隆縣、承德縣的18個鄉鎮,建成為京津服務的康養旅遊城鎮帶;出海城鎮帶為臨近渤海區域,包括平泉縣、寬城縣的23個鄉鎮,建成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鎮帶。

  「多點」為市域內30個中心鎮。

  3、市域城鎮規模等級

  城鎮等級結構分為:大城市—­­小城市—中心鎮—一般鎮四級結構。

  其中大城市1座:承德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大於100萬人。小城市9座:其中人口規模20—50萬人小城市7座(承

  德縣、興隆縣、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縣和圍場縣);人口規模10—20萬人小城市2座(寬城縣和營子區)。中心鎮30座:人口規模1—3萬人。一般鎮45座:人口規模不大於1萬人。

  五、都市區規劃

  1、空間結構

  都市區空間結構為「一心、三副、兩帶、兩區」。其中,一心指中心城區;三副指營子區、承德縣城和灤平縣城;兩帶指東西向發展帶和南北向發展帶;兩區指張百灣新興產業示範區和六溝新興產業聚集區。

  2、建設規模

  到2030年,規劃都市區城市(鎮)人口規模為234.5萬人;城市(鎮)建設用地面積為264平方公裡。六、城市規模

  七、中心城區總體布局

  1、城市規模

  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12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30平方公裡,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4.8平方米。

  2、空間結構

  規劃結構為「兩帶六組團」。兩帶指武烈河沿岸發展帶和灤河沿岸發展帶;六組團指老城區組團、西區組團、綠核組團、北部新城組團、南區組團和上板城組團。

  3、功能布局

  老城區組團:用地範圍北起上二道河子,南至武烈河大橋,東到磬錘峰分水嶺,西至廣仁嶺分水嶺,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4.93平方公裡,功能以觀光旅遊為主。

  西區組團:用地範圍北起冰溝門,南至小貴口,東到廣仁嶺分水嶺,西至西地鄉112線藍旗隧道,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40.45平方公裡,功能以傳統產業提升、文化創意為主。

  北部新城組團:用地範圍北起雙峰寺鎮甸子,南至上二道河子,東到雙峰寺鎮乾溝子,西至雙峰寺鎮小井,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6.61平方公裡,功能以商務旅遊為主。

  南區組團:用地範圍北起武烈河大橋,南至崔梨溝,東到西營,西至上、下柵子,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30.36平方公裡,功能以現代服務業為主。

  上板城組團:用地範圍北起東西營,南至白河南村,東到大營莊,西至西大廟,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3.32平方公裡,功能以新興產業培育為主。

  綠核組團:用地範圍北起元寶山公園南,南至陳柵子、偏橋子以北山脊線,東到下河套東側山體,西至長北溝西側山體,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4.33平方公裡,功能以休閒旅遊為主。

  八、綜合交通體系規劃

  (一)對外交通規劃

  空港形成「兩支五通」的體系。「兩支」指承德民用機場、豐寧民用機場;「五通」指圍場通用機場、平泉通用機場、灤平通用機場、寬城通用機場、興隆通用機場。鐵路形成形成由高速鐵路、城際鐵路、普通鐵路三個層次組成的鐵路網絡。在京瀋客專基礎上,規劃津承客專,以及承唐、承張城際鐵路;規劃承秦、興薊、四多3條普通鐵路。

  高速公路形成「一環十射雙聯」的體系。「一環」指城市外圍高速環線;「十射」指京承高速公路、承唐高速公路、承秦高速公路、承朝高速公路、承赤高速公路、承張高速公路、承圍高速公路、承平高速公路、承津高速公路、京錫高速公路。「雙聯」指赤呼高速公路、赤唐高速公路。

  (二)中心城區交通規劃

  規劃構建與城市空間形態和主要發展帶相適應的複合交通走廊,加強組團間交通聯繫,優化組團內部道路網,優先發展公共運輸,鼓勵綠色出行,創造良好的自行車和步行交通環境,構建各種交通方式轉換順暢「快捷、高效、安全、綠色」的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網絡。

  優化中心城區道路網絡,完善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道路系統。形成「五縱、六橫、兩環」的路網主骨架。到2030年,規劃路網密度8.97公裡/平方公裡。

  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相結合的現代化、多層次公共運輸體系。規劃公交站點3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75%,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95%。城市公共運輸分擔率不低於35%。

  完善慢行交通網絡,串聯景區景點、濱水岸線、城市公園等公共空間,構建服務市民日常出行、休閒健身出行和遊客遊玩出行的慢行交通系統。規劃324條步行道、271條自行車道。

  九、歷史文化和傳統風貌保護規劃

  按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築三個層次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歷史文化名城:包括兩部分組成,一是老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範圍,二是灤河老街歷史文化街區及喀喇河屯行宮遺址範圍。

  保護內容:重點保護歷史城區內「老城外廟拱衛山莊,三水兩軸群峰環繞」的城市格局。嚴格保護與山莊選址對應或借景的山體。嚴格保護避暑山莊內重要觀景點及景觀視廊,控制視廊內建築的高度、體量、色彩以及開發強度,避免對視廊內的視覺景觀造成破壞。重要景觀節點觀山視廊至少要看到山體的1/3。對現狀超高建築擇機進行拆除或降層處理。

相關焦點

  • 《沛縣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2020年修改)批後公布
    《沛縣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2020年修改)批後公布 2020-08-13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家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草案向社會公示
    河北新聞網訊(邵俊琴、王雪威)從張家口市城鄉規劃局獲悉,《張家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草案於近日正式啟動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公示,時間為3月31日至4月29日。2016年4月,市政府正式啟動張家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的修編工作。
  • 八公山總體規劃(2016-2030年)開始公示了!
    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6-2030年)、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汙水處理及回用工程選址及規劃設計方案、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超導低溫中心單體設計調整方案、淮南市消防培訓基地規劃設計調整方案。市政協副主席楊天標出席會議。住建部駐淮城鄉規劃督察員李予,市規委會成員單位負責同志等參加會議。
  • 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要編到2030年
    原標題: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要編到2030年都市消費晨報、亞心網全媒體訊(首席記者 劉書成 於江豔)正在推進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的烏魯木齊,正在高起點高水平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
  • 衡水市區道路規劃(2016-2030年)出爐!
    (原標題:衡水市區道路規劃(2016-2030年)出爐!!!【多條斷頭路規劃打通】)近日衡水市規劃局網站公布了《衡水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在規劃附表四為:《衡水中心城區規劃道路一覽表》。
  • 公布!鷹潭市城鄉總體規劃(2015-2030)
    《鷹潭市城鄉總體規劃(2015-2030)》一、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15—2030年,其中近期為2015—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三、城市發展目標、性質及職能城市發展目標:中華道都、世界銅都、智慧新城。規劃到2030年,鷹潭市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成為經濟多元活力,社會和諧幸福,城鄉宜居宜業,資源保障有力的生態文明城市。
  • 《無錫市新吳區鴻山街道總體規劃(2015-2030)》批前公示
    由無錫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無錫市新吳區鴻山街道總體規劃(2015-2030)》於2016年9月完成並通過專家論證,規劃成果按照審查意見進行了修改完善。現根據《無錫市城市規劃公示制度實施細則》的規定,將總體規劃主要內容進行批前公示,有意見與建議者請與我局聯繫。
  • 宿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公示公告(2012年-2030年)
    為進一步加強規劃管理,完善城鄉規劃體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宿州市城鄉規劃局組織開展了《宿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年)》修訂工作,委託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宿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 東莞2016至2030年城市規劃 10大區域享"特區政策"
    東莞2016至2030年城市規劃 10大區域享"特區政策" 南方日報   2015-09-17 07:21 [摘要] 9月16日,市城鄉規劃局公布了《東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草案(下稱「總規草案」),描繪了上述藍圖。
  • 《景德鎮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解讀
    答:城市規劃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布局、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建設、管理和發展的法定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綜合研究城市性質、規模和空間發展形態,統籌安排城市各項建設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項基礎設施,處理好遠期發展與近期建設的關係,指導城市合理發展。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
  • 《張家界市慈利縣城總體規劃(2016-2030)》獲省政府批覆
    紅網時刻慈利6月11日訊(通訊員 滕侶清)近日,《張家界市慈利縣城總體規劃(2016-2030)》獲省政府批覆。  批覆中提到,慈利縣是湘西門戶、張家界市東大門。一要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
  • 武漢啟動2030年總體規劃 15年後將成"幸福宜居地"
    (楚天金報)500米見綠、1000米見園、2000米見水,15分鐘社區生活全覆蓋……昨日,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官方微信公布武漢市政府關於「2030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綜合交通規劃15年後,武漢將成為「都市的中心、開放的高地,幸福的宜居城市」。  未來武漢將是世界城市  啟動編制的2030年「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是武漢市關於「2020年近期—2030年中長期—2049年遠景」的頂層設計體系。
  • 武漢市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正式獲國務院受理
    昨日記者從市國土規劃局獲悉,武漢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正式獲國務院受理,成為北京、上海以外第一批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城市。  當前武漢正處於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機遇期、創新驅動發展的城市轉型期、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關鍵期,「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等國家重大戰略聚焦武漢,武漢自身也提出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的戰略部署,並積極爭取了中法生態城、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城市、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等國家試點示範和重大項目落戶。
  • 《商丘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綱要》公示
    《商丘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綱要》已經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並於2016年1月15日通過河南省住建廳組織專家評審,並原則通過。為使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和深化完善規劃成果內容,特向社會公示,懇請廣大市民諫言獻策。
  • 津澧新城總體規劃(2016-2030年)公示(草案摘要)公告
    根據常德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安排,為積極推進津澧融城工作,科學引導津澧新城的建設和發展,我局組織開展了津澧新城總體規劃(2016-2030年)編制工作。2016年10月,常德市津澧新城總體規劃綱要(2016-2030年)經省住建廳審查通過。規劃編制單位在總體規劃綱要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現已完成《津澧新城總體規劃(2016-2030年)》成果草案。
  • 福清市城市總體規劃(2014-2030)
    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14-2030年,其中近期為2015-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並對2030年以後做遠景展望。人口與城鎮化目標:規劃至2030年,市域總人口達到2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80%。2030年中心城區總人口達到90萬人。四、城市性質海西創新型城市,沿海樞紐型港口城市,濱海生態僑鄉。
  • 東安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16—2030)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技術審查會...
    (2016—2030)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技術審查會會議紀要 文號 :
  • 武漢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昨日,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最新透露,武漢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正式獲國務院受理,成為北京、上海以外第一批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城市。  當前,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創新改革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等國家重大戰略疊加武漢,武漢需要通過新一輪總體規劃編制優化空間格局,實現轉型發展。
  • 烏魯木齊市啟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央廣網烏魯木齊12月20日消息(記者吳卓勝烏魯木齊臺記者唐雷)近日,烏魯木齊市召開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啟動動員會暨籤約儀式,正式啟動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修編工作,並安排部署相關工作。
  • 秀山總體規劃亮相 到2030年城鎮化率要達到64%
    鳳凰網重慶綜合 到2030年,秀山全縣常住人口將達到52萬人,城鎮人口33.3萬人,秀山城區人口28萬人,城鎮化率達將達到64%……近日,《秀山縣城鄉總體規劃(2015―2030年)》獲得重慶市政府批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