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城市總體規劃(2014-2030)

2020-12-09 都教授說房

一、規劃範圍與層次

規劃分為市域城鄉一體化規劃和中心城區規劃2個層次。

(1)市域城鄉一體化規劃範圍:涵蓋全市行政行政轄區,包括7個街道17個鎮,土地總面積2430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1643平方公裡。

(2)中心城區範圍:以玉屏、龍山、龍江、音西、宏路、石竹、陽下等7個街道辦事處行政管轄範圍為基礎,向東增加海口鎮的後路村、梧嶼村、東岐村、東嶠村、李厝村等5個行政村,中心城區規劃範圍面積約260平方公裡。

二、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14-2030年,其中近期為2015-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並對2030年以後做遠景展望。

三、城鄉發展目標

以福州新區開放開發為引領,凸顯「四區疊加、一區毗鄰」政策效應,借勢區域、強化引擎,將福清打造成為:

福州新區臨港產業崛起的主戰場、平潭島區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福建轉型發展的「領頭雁」。

人口與城鎮化目標:規劃至2030年,市域總人口達到2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80%。2030年中心城區總人口達到90萬人。

四、城市性質

海西創新型城市,沿海樞紐型港口城市,濱海生態僑鄉。

五、城鄉發展戰略

1.主動融入福州新區

海港跨越,強化福州新區「海上門戶」。以江陰貨櫃港和自貿區為引領,加強與臺灣及海絲沿線國家在港口碼頭、物流園區等方面的合作,最大程度將門戶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江陰港逐步打造成為「面向海絲、輻射內陸、服務臺海」的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

產業引領,打造福州新區臨港產業崛起的主戰場。落實福州新區總體部署,優先建設元洪投資區島區一體化先行區。繼續發揮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江陰經濟開發區、閩臺藍色產業園等園區的產業主導地位,突出臨港產業和海洋經濟,強化先進位造和創新驅動,支撐福州新區建設東南沿海重要產業基地。

2.城鄉一體共謀轉型

城市東進,引領中心城區「沿江向海」。通過優化老城區內部功能、建設東部新城組團、元洪投資區,加快中心城區由「沿江城市」逐步走向「海灣城市」。

產業環灣,打造福清新的「極化」區域。借勢新區,引導全市戰略性產業特別是臨港產業向江陰灣重點集聚,形成產業沿海發展、環灣集中的新格局。

產城互動,搭建生產-生活合理的空間秩序。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提前謀劃環江陰灣新的產城關係。加強元洪投資區與海口聯動發展。

組合跨越,形成城鄉四大經濟區。規劃將全市整體劃分為福清主城、江陰港城、龍高半島和西北部地區4大經濟分區,執行差異化的發展思路,突出區內各發展主體抱團發展,共同引領福清下一輪空間的整體跨越。

六、城鄉一體化規劃

1、城鄉用地布局一體化

規劃至2020年: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250平方公裡。其中,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160平方公裡以內,村莊建設用地控制在90平方公裡以內。

規劃至2030年,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326平方公裡。其中,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246平方公裡以內,農村居民點80平方公裡。2030年中心城區總建設用地為88.43平方公裡,人均建設用地指標為98.25平方米/人。

規劃將城市、鎮區、村莊規劃範圍一次性劃定,明確全市442個村莊中有112個村莊位於城市和鎮區,將按城鎮轉化型進行建設,其餘330個村莊劃定了村莊管控邊界。

2、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

產業園區布局。規劃福清市域重點引導形成「5個重點園區、5個工業集中區」的整體產業發展空間。其中:5個重點園區包括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江陰經濟開發區、閩臺藍色經濟產業園、福州保稅港區和元洪投資區。5個工業集中區包括龍田經濟開發區、漁溪傳統產業集聚區、高山工業集中區、上逕工業集中區和鏡洋工業集中區。

特色小鎮建設。支持福清重點建設京東方小鎮、通用航空小鎮和三山溫泉小鎮,形成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遊與社區功能的特色小鎮。

現代服務業布局。規劃全市形成「2個市級服務中心、9個片區級服務中心、若干鎮(街)服務中心」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分級體系。

現代農業發展。大力實施「強龍帶動」戰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特色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的扶持力度,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市場+基地+農戶」等生產模式,建立農戶和龍頭企業、專業市場經營者之間穩定產銷聯繫的農業產業鏈組織形式。

3、城鄉生態建設一體化

規劃劃定「全域福清」生態控制線,疊加面積約為1008.78平方公裡,佔陸域面積(1643平方公裡)的61%。

生態控制線執行三級管控策略。(1)一級管控區。除必要的科學實驗、教學研究外,禁止其他一切與生態保護無關的開發建設活動,允許開展適度的生態旅遊;(2)二級管控區。以生態保護為重點,實行差別化的管控措施,嚴禁有損主導生態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3)三級管控區。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允許適度開發。

4、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

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執行四級管控策略。

(1)第Ⅰ級公共服務設施(市級)。集中分布於中心城區,服務範圍為福清市域,由200萬成員共享。主要設施有區域大型圖書館、信息網絡中心、區域性歷史文物館、綜合醫院、大型體育館、旅遊觀光諮詢服務中心等,以生產性服務及公共設施為主要內容。

(2)第II級公共服務設施(鎮/街級)。服務範圍對應為城市街道及各級鎮鎮區,服務人口劃分為8-12萬人、3-5萬人兩個等級,以生活性服務為主要內容。

(3)第III級公共服務設施(中心社區級)。服務範圍對應為城鄉各級新型社區,包括城市基層社區、農村中心社區,服務人口範圍為0.3-1.2萬人,以生活性服務為主要內容。

(4)第IV級公共服務設施(一般社區級)。服務範圍對應為農村一般社區,服務範圍為0.1-0.3萬人,以生活性服務為主要內容。

5、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

(1)城鄉綜合交通規劃

水運交通。①江陰港區。是福州港重點發展的綜合性港區,「一帶一路」核心區的重要陸海中轉樞紐港,重點打造成福州聯接東協的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②松下港區。國家一類口岸,主要為元洪投資區和長樂工業區物資進出口提供相關服務。

鐵路。①幹線鐵路。規劃形成「一橫三縱」的幹線鐵路網格局。其中:「一橫」即京臺直通貨線,是通達內陸、連接臺灣的重要幹線;「三縱」即福廈鐵路、沿海客運高速鐵路和沿海貨運鐵路,是聯繫福建沿海地區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重要幹線。②支線鐵路。規劃福清重點設置2條鐵路連接線。其中,江陰疏港鐵路要加快與向莆鐵路對接,牛頭尾疏港鐵路接入京臺直通貨線。

城際軌道。協調《福平莆寧大都市區城際軌道交通線》、《福州新區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規劃福清重點構築「一橫兩縱」的城際軌道交通系統。「一橫」即平潭—莆田(F5線);「兩縱」包括福州—莆田(F2線)、新增的江陰—福州(F11線)。

公路交通。①高速公路。規劃福清形成「一橫兩縱」的高速公路網布局。其中,「一橫」即漁平高速公路。「兩縱」即瀋海高速公路和長福高速公路。②幹線公路。規劃形成「兩橫五縱」的區域主幹路網體系。其中,「兩橫」自北往南依次是橫六線、漁平大道,著重解決福清與長樂、永泰和平潭區間的交通聯繫;「五縱」自西往東依次是324國道、融港大道、201省道、305省道和濱海大通道,解決福州-長樂-福清-莆田間的縱向聯繫。③快速路。規劃福清重點形成「四橫四縱」的快速幹路系統。「四橫」包括清繁大道、龍江大道、橫六線、漁平大道,「四縱」包括324國道、融港大道、站前大道(火車站—江陰)、305省道(大真線)。

機場。規劃在保證軍用機場功能的前提下,建議逐步開拓民用市場,實施「錯位發展,差別競爭」的策略,突出水產品運輸、旅遊包機、航線錯位開發等。

(2)市政基礎設施規劃

城鄉給水工程。規劃市域分為中心城區供水分區、元洪投資區供水分區、江陰港城供水分區、龍高半島供水分區四個供水分區。共建成10座水廠,總供水能力為111萬立方米/天。

城鄉排水工程。規劃到2030年,共建成12座汙水處理廠,總規模達92.6萬立方米/天。

城鄉電力工程。市域2030年設置2座500kV變電站(燕墩變、龍高變)、15座220kV變電站,66座110kV變電站為其供電。變電站依據近遠期負荷分期建設。

城鄉電信工程。市域規劃2030年市話部數為110萬線。移動業務量達到180萬線。在現有局所中選擇位置和局房條件合適的局址建成大容量目標交換局,目標交換局初始容量不小於1萬門(含模塊局),終局容量城市5萬門-15萬門、鄉鎮及園區不小於3萬門。

城鄉燃氣工程。規劃2030年市域天然氣年總用氣量約10.4億Nm3/a,液化石油氣年總用氣量約29736t/a。規劃壓力級制採用高壓、次高壓、中、低四級系統。設置14座天然氣場站。

七、中心城區規劃

1、空間結構

規劃城市空間結構確定為:「一城五組團」。包含城西、城中、城關、城東、城北共五個組團。組團之間有綠帶、綠契相隔。

2、人口與用地規模

規劃至2030年,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用地約88.43平方公裡,人口規模約90萬人,人均城市建設用地98.25平方米。

3、分期建設指引

(1)近期建設指引。加快城市沿江向海發展,建設東部新城,完善城市框架;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退低進高、優二進三」的發展思路對產業進行升級提升,融僑擴區初具規模,優先發展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業。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以高科技產業和都市型產業為核心的新城市經濟模式,將現代服務業打造成為提升福清市綜合競爭力的強大引擎,把福清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濱海都市。近期建設規模:中心城區人口65萬人,規劃建設用地68.16平方公裡,人均建設用地104.86平方米/人。

(2)遠景拓展戰略。貫徹落實中心城區「沿江面海環灣」空間戰略,打破現有行政界線,整合空間資源,推動中心城區逐步沿龍江向東發展,在東部新城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海口、元洪投資區空間資源,將福清城區建設成為一個帶狀組團式、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海灣城市」。遠景空間格局在現有城西、城中、城關、城東、城北五個組團的基礎上,向東再拓展三個組團,即海口組團、城頭組團、元洪組團,構建「一城八組團」的空間格局。

相關焦點

  • 《景德鎮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解讀
    景德鎮市城市總體規劃 NO1 什麼是城市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對我們城市發展有什麼作用? 答:城市規劃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布局、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建設、管理和發展的法定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綜合研究城市性質、規模和空間發展形態,統籌安排城市各項建設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項基礎設施,處理好遠期發展與近期建設的關係,指導城市合理發展。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
  • 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要編到2030年
    原標題: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要編到2030年都市消費晨報、亞心網全媒體訊(首席記者 劉書成 於江豔)正在推進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的烏魯木齊,正在高起點高水平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
  • 濟寧城市總體規劃公示 2030年中心城區人口305萬
    記者日前從濟寧市規劃局獲悉,《濟寧市城市總體規劃(2014-2030)》暨《濟寧都市區總體規劃》經過省內外專家評審會討論、研究後一致認可,原則通過審查。現面向社會公示。  梳理主城歷史文化脈絡,打造成為濱水生態旅遊城市  《濟寧市城市總體規劃(2014-2030年)》分為市域、規劃區、中心城區三個層次。其中,市域層面,強化區域間協調,通過極化中心城市、拓展發展軸線的空間發展策略,建立面向區域的開放式城鎮空間結構,構建「一心五軸」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
  • 張家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草案向社會公示
    河北新聞網訊(邵俊琴、王雪威)從張家口市城鄉規劃局獲悉,《張家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草案於近日正式啟動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公示,時間為3月31日至4月29日。2016年4月,市政府正式啟動張家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的修編工作。
  • 宿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公示公告(2012年-2030年)
    為進一步加強規劃管理,完善城鄉規劃體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宿州市城鄉規劃局組織開展了《宿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年)》修訂工作,委託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宿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 武漢市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正式獲國務院受理
    昨日記者從市國土規劃局獲悉,武漢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正式獲國務院受理,成為北京、上海以外第一批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城市。  當前武漢正處於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機遇期、創新驅動發展的城市轉型期、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關鍵期,「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等國家重大戰略聚焦武漢,武漢自身也提出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的戰略部署,並積極爭取了中法生態城、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城市、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等國家試點示範和重大項目落戶。
  • 《商丘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綱要》公示
    《商丘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綱要》已經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並於2016年1月15日通過河南省住建廳組織專家評審,並原則通過。為使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和深化完善規劃成果內容,特向社會公示,懇請廣大市民諫言獻策。
  • 《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批後公布)
    《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批後公布)  《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已獲得省政府批覆,現將總規主要內容公布如下:  一、編制目的  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要求,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促進城鄉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 武漢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昨日,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最新透露,武漢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正式獲國務院受理,成為北京、上海以外第一批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城市。  當前,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創新改革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等國家重大戰略疊加武漢,武漢需要通過新一輪總體規劃編制優化空間格局,實現轉型發展。
  • 嶽陽市城市總體規劃(修改)項目中標公告公示
    (2010-2020年) 2010.10.13 總體規劃修改;規劃範圍11262平方公裡,包含2030城市白皮書,總體規劃修改,專題研究幾部分
  • 鷹潭市城鄉總體規劃(2015-2030)
    《鷹潭市城鄉總體規劃(2015-2030)》一、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15—2030年,其中近期為2015—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三、城市發展目標、性質及職能城市發展目標:中華道都、世界銅都、智慧新城。規劃到2030年,鷹潭市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成為經濟多元活力,社會和諧幸福,城鄉宜居宜業,資源保障有力的生態文明城市。
  • ...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綱要》(含永城),看看商丘 2030年什麼樣
    商丘市城鄉總體規劃(2015-2030)主要內容;一、規劃目的為適應新常態、搶抓新機遇,更加有效地指導商丘城鄉發展建設,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特此編制《商丘市城鄉總體規劃(2015-2030年)》(以下簡稱本規劃)。
  • 《沛縣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2020年修改)批後公布
    《沛縣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2020年修改)批後公布 2020-08-13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龍海市隆教畲族鄉總體規劃(2014-2030年),腦洞大開
    1、總體發展目標以綠色生態、火山地質與海灣資源為環境基底,依託畲族民俗文化資源,合理開發海洋資源和土地資源,把隆教鄉打造成為自然景觀獨特、地域文化濃鬱且有吸引力的旅遊休閒地。2、功能定位廈門灣都市區濱海旅遊休閒度假勝地;泛廈門灣近郊的中心城市後花園與醫養健康基地;南太武風景名勝區中展現古衛城的古韻窗口;海峽西岸經濟區火山地質科普教育基地;
  • 南昌羅家鎮總體規劃出爐 2030年將達到28萬人
    2014-12-08 11:18:28    華夏經緯網   2030年,南昌市青山湖區羅家鎮人口將達到
  • 烏魯木齊市啟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央廣網烏魯木齊12月20日消息(記者吳卓勝烏魯木齊臺記者唐雷)近日,烏魯木齊市召開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啟動動員會暨籤約儀式,正式啟動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修編工作,並安排部署相關工作。
  • 八公山總體規劃(2016-2030年)開始公示了!
    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6-2030年)、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汙水處理及回用工程選址及規劃設計方案、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超導低溫中心單體設計調整方案、淮南市消防培訓基地規劃設計調整方案。市政協副主席楊天標出席會議。住建部駐淮城鄉規劃督察員李予,市規委會成員單位負責同志等參加會議。
  • 《無錫市新吳區鴻山街道總體規劃(2015-2030)》批前公示
    由無錫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無錫市新吳區鴻山街道總體規劃(2015-2030)》於2016年9月完成並通過專家論證,規劃成果按照審查意見進行了修改完善。現根據《無錫市城市規劃公示制度實施細則》的規定,將總體規劃主要內容進行批前公示,有意見與建議者請與我局聯繫。
  • 《廣東省清遠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20—2030)》通過國家...
    記者今天獲悉,清遠市組織召開《廣東省清遠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20-2030)》(以下簡稱《規劃》)專家評審會,《規劃》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會議邀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南調查規劃設計院、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北京林業大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華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多名專家參加評審。
  • 安徽省政府回函批覆關於天長市城市總體規劃
    滁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天長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滁政〔2015〕90號)悉。經研究,現批覆如下:一、原則同意《天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4—203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