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古法還原鬥彩雞缸杯 獲博物館永久收藏

2020-12-10 千龍網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文化紀實類真人秀節目《天工開物——古法製造傳習之旅》今天下午13點檔播出最後一期。歷經一年時間,五位年輕學徒古法制瓷的傳習之旅,進入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距離完成鬥彩雞缸杯僅一步之遙,他們將面臨最後一道工序—鬥彩。用古法燒制鬥彩的紅爐,早已失傳半個多世紀。為了達成任務選手們幾經周折,終於將紅爐成功復原,已經被時光湮滅了幾十年的紅爐是否能幫助他們燒出完美的鬥彩雞缸杯呢?

失傳半個多世紀的古法紅爐燒制終於還原鬥彩雞缸杯

在上期節目中,選手們通過自己尋找的方法將紅爐成功搭建,「大家真的已經把紅爐給搭出來了,我當時就覺得,這離我們最終的目標已經很近了。」但在點火燒窯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很多問題,從開始的燒窯火勢太大,到最後對紅爐熄火時間掌控的不及時。他們與師傅搭建的兩個外形相近的紅爐,有著迥然不同的燒制方式,究竟燒出的鬥彩雞缸杯是殊途同歸還是天壤之別?用沙子看似把火成功滅掉,然而能否真正控制住溫度?他們的成功機率到底有多大?

另一邊的曾芷儀也順利完成了雞缸杯的鬥彩,選手們即將一起見證紅爐六十年來第一爐開啟的重要時刻。當紅爐被打開的那一刻選手們激動不已,「太好看了,彩燒得特別潤,它那個綠就像翡翠一樣。」「紅爐沒有淘汰,紅爐是可以存在的」。「我們忙活了一年,終於有成品的雞缸杯出爐了。」六十年以來第一次還原出紅爐並成功燒制鬥彩,使得每一個人都無限感慨,一路走來他們遇到了太多的挫折與困難,製作雞缸杯的種種艱辛,都被成功開爐的喜悅所取代,一年的努力付出終於見到了回報。

選手龔秋逸為胃癌師傅親手制「雞缸杯」 兩次做杯失敗終成遺憾

上期節目中雞缸杯決選時刻,龔秋逸的師傅卻沒有去到現場。「畢竟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場合,我也希望師傅能看到我的成果。」決選結束後,龔秋逸才得知師傅生病住院。李師傅在二十多年前曾患胃癌,經過七年的調養,身體慢慢恢復,現在依然抱病工作。這次李師傅再次住院,著實讓龔秋逸擔心了一把。見到師父的第一面,師父就問起決選杯子的事情,「特別心疼我師傅,明明身體已經病成這個樣子了,還在擔心我們。」

因為之前看到師傅家一件陳設瓷也沒有,連喝酒的杯子都是普通的玻璃杯,大家合作為李師傅製作了三隻帶度量的「縮小雞缸杯」,卻在燒制過程中被煙燻導致釉面發黃,全沒燒好。這說明了柴窯的不確定性,成品率確實很低。龔秋逸決定再次親手製作,但這次燒制的杯子又遇到了與上次同樣的問題。「我想給我師父做一個杯子實在太難了,為什麼每次都到我這兒會出問題呢。」

因為心系徒弟,李師傅出院第一件事就是趕回來看看。這讓正在籌備紅爐燒制的選手們感動不已。龔秋逸帶著遺憾把杯子送給了李師傅。如果按照以往的標準,這些杯子肯定是不合格的。但是它們帶著徒弟的愛與祝福,讓李師傅心裡充滿溫暖。他說,太漂亮了,謝謝你們。

《天工開物》古法還原鬥彩雞缸杯獲中國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

本次選手們共燒制了二十隻鬥彩雞缸杯,在明史專家毛佩琦老師、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趙綱館長、景德鎮御窯遺址管理處黨支部書記祝松星的品評下,選手們燒制的其中一隻鬥彩雞缸杯被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並且還會專門陳列在明代瓷器的展廳當中。「對我們幾個來說,最大的意義是這種銘記於心的記錄。」

從初入師門到成功燒制出鬥彩雞缸杯,五位選手在學習古法制瓷過程中戰酷暑鬥嚴寒,經歷了耐心、精力、打磨等考驗,從「一團泥」到「一件器」,也度過了「從零到一」的成器之旅。

「無論你想做什麼,想要成器,就必須從基礎打起,踏踏實實著手訓練,再一步一腳印走向終點。」五位選手,從互不相識,到現在能像五根手指一樣,合力握拳,迎擊挑戰;從制瓷零基礎,到現在都分別能有所擔當;從過慣優渥生活的城市人,變成能在小院艱苦的生活工作環境中咬牙堅持的手藝人;從開始的自信、自負,到現在的有所謙遜;從一個個長不大的孩子,變得開始對手藝、對生活有所感悟。

「我永遠不會把你忘記,我會永遠記住你是我的徒弟,陳芳竹。」「秋逸不大愛說話,能吃苦,我指望他能幹得比我好,比師父好。」「秦利,你可以驕傲地對你母親說,你已經成器了。」「芷儀,抽空來看看師傅,師傅就很滿足了。」「昱珩,有時間的話回來看看我們,我們心裡就很感激了。」傳統工藝匠人們秉承專注與堅持,讓這門手藝薪火不息,代代相傳。五位年輕人學藝而來,成器而走,在感悟工匠精神的初心下,他們體會的也僅僅寥若星辰。但無論怎樣瓷器和匠人已經成為他們人生記憶中不可磨滅的印記。敬請關注CCTV-1《天工開物》!

相關焦點

  • 央視《天工開物》講述新時代奮鬥路上的匠人精神
    用古法還原傳統文化   《天工開物——古法製造傳習之旅》將鏡頭對準景德鎮的五位普通傳統制瓷匠人,展現老匠人們精湛嫻熟的古法技藝,展現他們對待傳統瓷器的信念與堅持。節目中,古法即是「順應自然」,是古人用以應對生存及生活的智慧方法,它體貼自然,尊重自然,也敬畏自然。因而古法,就意味著需要時間來慢慢成就,因為這就是自然的規律。
  • CCTV節目《天工開物》:放你的匠心在我的手心
    選手們在跟師傅學習拉坯  這是一檔用古法還原古代物品的節目,一檔用雙手重現匠心工藝的節目,一檔用心靈感悟先人智慧的節目,一檔用行動完成古今穿越的節目  中央電視臺日前播出大型文化紀實類真人秀《天工開物:古法製造傳習之旅》「還原陶瓷古法製造」系列節目前3集。從全國挑選出的10位選手,來自不同的行業,有專業文物及藝術品修復師,有普通果農,有自由攝影師……他們都懷揣著向傳統工藝致敬的初心,來到古老的「瓷都」景德鎮,通過拜師學藝的傳統方式,學習古法制瓷的高難技藝,完成一次中國傳統文化的穿越尋根之旅。
  • 「水哥」王昱珩:匠人是孤獨的 來到《天工開物》我就是想踏實學手藝
    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傾力打造的文化紀實類真人秀節目《天工開物——古法製造傳習之旅》已於4月28日正式播出。五位年輕學徒在經歷挑戰古法製作「鬥彩雞缸杯」任務失敗後,重振旗鼓,再次出發。然而剛回到景德鎮,他們就迎來了與師傅的比賽,實時對比下,學徒們各自操作中的不足之處暴露無遺。
  • 記央視《天工開物:古法製造傳習之旅》節目:放你的匠心 在我的手心
    選手們在跟師傅學習拉坯   這是一檔用古法還原古代物品的節目,一檔用雙手重現匠心工藝的節目,一檔用心靈感悟先人智慧的節目,一檔用行動完成古今穿越的節目。   中央電視臺日前播出大型文化紀實類真人秀《天工開物:古法製造傳習之旅》「還原陶瓷古法製造」系列節目前3集。從全國挑選出的10位選手,來自不同的行業,有專業文物及藝術品修復師,有普通果農,有自由攝影師……他們都懷揣著向傳統工藝致敬的初心,來到古老的「瓷都」景德鎮,通過拜師學藝的傳統方式,學習古法制瓷的高難技藝,完成一次中國傳統文化的穿越尋根之旅。
  • 天工開物,匠心獨運,學到的不僅有技藝還有方法!
    天工開物,匠心獨運,學到的不僅有技藝還有方法!今天是五月四日青年節,屬於年輕人自己的節日。然而對於自己來說,已經很久沒有過這樣的節日了。節目裡,幾個年輕人從全國各地選拔而來,目的就是為了用古法還原做出一個鬥彩雞缸杯來,對他們幾個年輕人來說還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姑且不論古法是怎麼樣的,就連怎麼做陶瓷他們都不一定清楚,只憑一腔熱血他們就出發了。這就是年輕人所應該有的氣質,只要有夢想,不管前面面對多少挑戰,仍然努力去幹!
  • 成化鬥彩「雞缸杯」鬥彩的巔峰之作
    成化官窯鬥彩雞缸杯是一款藏品,時期明成化。此雞缸杯以新穎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裝飾、精緻的工藝而歷受讚賞,堪稱明成化鬥彩器之典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杯壁飾圖與形體相配,疏朗而渾然有致。
  • 從成化鬥彩雞缸杯說起 歷代鬥彩仿品特徵
    成化鬥彩自問世至今,就備受陶瓷鑑賞家及收藏家青睞,且經久不衰歷時數載如故。明清以來許多文人筆記如《長物志》《清秘藏》《博物要覽》《南窯筆記》等更是對其推崇有加。成化鬥彩的商業價值也一直極為可觀,早在明萬曆《明實錄·神宗實錄》中就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的記載。
  • 中國國粹之明朝鬥彩雞缸杯
    明代釉上彩常見的顏色有紅、黃、綠、藍、黑、紫等,最具代表性的為成化鬥彩,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例如成化鬥彩器的釉上彩,彩色品種多且能據畫面內容需要自如配色,其雞冠的紅色幾乎與真雞冠一致,葡萄紫色則幾乎是紫葡萄的再現。所以我們今天的主角鬥彩雞缸杯就脫穎而出,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也成為了國寶中的國寶。
  • 首都博物館藏,明成化鬥彩葡萄紋杯,與鬥彩雞缸杯如出一轍的珍瓷
    首都博物館藏,明成化鬥彩葡萄紋杯,與鬥彩雞缸杯如出一轍的珍瓷在中國瓷器的發展歷程中,從瓷器的單一釉色,到出現藍白相間的青花瓷器,後來又出現了爭奇鬥豔的五彩瓷器。這一發展脈絡是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明代初年,永宣青花瓷器已經達到了極高的程度,工匠們並不滿足於這種藍白相間的畫面效果,於是在經過多次的實驗之下,成功的創造出了色彩鮮豔的鬥彩瓷器。鬥彩瓷器,用青花釉料繪製的圖案邊框,進行燒制。然後再燒制後的青花瓷器上,用彩色對空白區域進行填色,再用低溫進行二次燒制。二次燒制,使得釉下的青花與釉上的五彩,產生一種爭奇鬥豔的效果,因此得名為鬥彩瓷器。
  • 明成化紅胎鬥彩雞缸杯說「鬥彩」
    來源:藝術鑑賞網成化鬥彩採用中國畫技法,中鋒用筆,青花描寫,宣德年間進口之蘇麻離青已用磬,改用平等青料,其特徵青花色彩淺淡,線條隱在釉中,似無胎之狀,胎色在燈下泛出微紅,有如晚霞。鬥彩雞缸杯之珍罕正是紅胎加平等青在釉中,黃綠彩借宮廷藝術家之手描繪在青花輪廓的釉面之上,再次復燒,形成了青花鬥五彩,五彩鬥青花的形態。其色彩黃色為雞油黃,紅色如玫瑰,綠彩之綠介於藍綠之間,雞缸杯環形滿工,公雞回首引領母子雞啄食草蟲,公雞身上羽毛以中鋒點彩,紅花開在綠葉間,青草雜在青花山石中,下以蓮花瓣紋,紅黃藍綠奼紫五彩間雜,一副中國畫躍然面前。
  • 天價的成化鬥彩雞缸杯
    一,工藝價值 成化鬥彩之所以能夠成為傳世的極品,與成化皇帝的特點、性格、環境、和喜好精巧細膩之物是分不開的,充分體現了成化皇帝與當時的制瓷有著密切的關聯,成化鬥彩的成就是成化御窯的藝人們,用聰明的智慧和勤奮的汗水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傑出貢獻,成化鬥彩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更深層次研究的內容,以進一步提升對成化鬥彩的認識
  • 藝術品收藏者劉益謙以2.8億港元拍得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摘要]據了解,「鬥彩雞缸杯」不足一掌大小,燒制於明代成化時期,因其杯壁上畫有公雞母雞,故稱雞缸杯。現存於世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有19隻,其中4隻在私人藏家手中,其餘均被博物館收藏。存世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僅19隻昨天上拍的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此前就因為拍賣行估價高達3億港元廣受關注。瓷器藝術品市場人士胡智勇告訴早報記者,市場甚至傳出過5億元的估價。據了解,「鬥彩雞缸杯」不足一掌大小,燒制於明代成化時期(公元1465至1487年),因其杯壁上畫有公雞母雞,故稱雞缸杯。
  • 成化鬥彩雞缸杯,您不知道的秘密
    雞缸杯三大秘密(原創敘事詩)很多收藏界的人都知道凡是鬥彩,尤其是明代那是相當的稀有和珍貴所謂鬥彩,不過是釉上釉下色彩相比拼而已在鬥彩界尤以鬥彩雞缸杯最有名氣而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更是鼎鼎大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那杯子可是皇帝用的即便是大臣
  • 世上最嬌貴的鬥彩杯:民國價值40根金條,一言不合就開炸
    但這遠遠不足以彰顯成化鬥彩三秋杯的收藏價值。1949年,香港大收藏家仇炎之先生,以1000多港幣買了一對成化鬥彩雞缸杯,撿了個超級大漏。其中的一隻,在1999年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917萬港幣成交。2014年,成化鬥彩雞缸杯又以2.8億的天價成交……但雞缸杯遠遠不足以與三秋杯相提並論。雞缸杯雖然珍貴,存量尚可,在故宮就有20多件。
  • 話說雞缸杯:千金難買心頭好
    兩岸故宮博物院和北京首都博物館等都藏有乾隆粉彩題詩雞缸杯。 二、話說 一器難求   成化瓷器精益求精,大多質佳量少。成化鬥彩雞缸杯更是千金難買,一器難求。主要原因在於這是成化皇帝御用的酒杯,官窯瓷器不做商品流通,好的進貢,次的砸碎、掩埋,民間流傳機率極低。也因如此,雞缸杯歷來深受歷代皇帝及鑑賞收藏家鍾愛,且寶惜珍存,詠言頌讚。
  • 值2.8億天價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到底值在哪?教你快速辨別成化鬥彩
    鬥彩呢,之前筆者有寫過一篇,不知道藏友們有沒去看過。不過沒看過我的文章不要緊,藏友們肯定記得2014年,著名企業家、收藏家劉益謙先生花費2.4億港元收購了成化鬥彩雞缸杯成為了當年的熱議話題,我們今天就來細說成化鬥彩。
  • 雞缸杯和雞公碗的前世今生(圖)
    成化鬥彩雞缸杯在坯胎上用青花料勾出圖案紋樣的輪廓,在有的輪廓裡填入青花料,有的輪廓上空出,畫完後再附上白釉,入窯經1200℃上下高溫還原焰燒成瓷,在瓷青花輪廓空白處填上相應的低溫色彩(紅、黃、綠、紫等)再入低溫窯爐經800℃上下氧化焰二次燒成,因其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互爭奇鬥豔,故稱之為鬥彩。
  • 成化官窯瓷器,有一種比鬥彩雞缸杯還珍貴,民間只有2件殘器
    瓷器收藏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說,成化官窯是完全嚴格按照皇室的要求去燒造瓷器,在成化皇帝的影響下,成化官窯瓷器釉脂瑩潤,色彩鮮豔,繪畫秀麗雅致。其中特別是成化鬥彩瓷器,可以說是成化一朝官窯瓷器中的代表之作。
  • 以現代版「天工開物」回應時代挑戰
    此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學院與北京畫院共同主辦,向公眾展示中國美院東方版畫工作室創作的大型版畫長卷——《天工開物》以及部分版畫系師生的精品力作,意在向觀眾傳達中國美術學院對於中華文明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領悟與發展,及其在版畫教育上所作的探索與貢獻。更值得慶賀的是,版畫長卷《天工開物》因工藝精湛、對於中華傳統技藝的傳承別具意義,北京畫院將對其進行收藏。
  • 馬未都有一件鬥彩雞缸杯,雖說是康熙年間仿品,可也殊為難得
    馬未都有一件鬥彩雞缸杯,雖說是康熙年間仿品,可也殊為難得馬未都堪稱一個傳奇,小學四年級的學歷打造了一個「收藏帝國」。關於馬未都的撿漏傳奇,更是民間茶餘飯後的談資。不過,馬未都真正的好東西,往往是語焉不詳,也沒有讓人津津樂道的撿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