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匠心獨運,學到的不僅有技藝還有方法!

2020-12-10 家有小寶兒

天工開物,匠心獨運,學到的不僅有技藝還有方法!

今天是五月四日青年節,屬於年輕人自己的節日。然而對於自己來說,已經很久沒有過這樣的節日了。昨天看了一個綜藝節目,裡面有幾個年輕人,雖然也是真人秀,但那種迎難而上、挑戰極限的故事,充滿了不一樣的青春氣息。

節目裡,幾個年輕人從全國各地選拔而來,目的就是為了用古法還原做出一個鬥彩雞缸杯來,對他們幾個年輕人來說還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姑且不論古法是怎麼樣的,就連怎麼做陶瓷他們都不一定清楚,只憑一腔熱血他們就出發了。這就是年輕人所應該有的氣質,只要有夢想,不管前面面對多少挑戰,仍然努力去幹!

這個就是央視在瓷都景德鎮拍攝的,大型文化真人秀節目「天工開物」。節目秉承用古法還原文化,用雙手感悟匠心的宗旨,通過記錄現代人重現古代技術與工藝過程,來實現現代人對古代匠人的體驗與理解。該節目前前後後拍攝了三次,持續了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共有15集,已全部在央視播出。

剛開始看這個節目是衝著水哥去的,可看著看著,就深深的被其中的故事打動了。他們都是有血有肉,有脾氣、有感情、真實而又有溫度的年輕人,為了一個共同的夢想走到一起。他們演藝的不是別人,他們演藝的就是真實的自己,雖然不是什麼明星,但在他們身上所展現的那種精神值得點讚,值得讓我們所有人學習。這個節目的價值在於弘揚傳統文化,倡導更多的年輕人去傳承瀕臨失傳的技藝,向人們展示什麼才是工匠精神,以及年輕人為夢想而奮鬥的精神風貌。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從裡面學習到很多、很有用的學習方法。

1、學習一項技能,就要找到相關行業的專家,並拜他們為師。節目裡有五個學生,相應的也有五個老師,這五個老師都是相關領域的佼佼者,他們已經在哪個領域工作了幾十年,都有很高的技藝。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五個從剛開始的小白,到後來有一定的技藝,和老師的指導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沒有老師就不可能有他們後來的成功。

2、學習就要有針對性的刻意練習。為了能儘快的提高技能,除了跟老師學習之外,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會對某項小技能進行刻意的練習。從節目裡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每次收工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到了十二點多了。為了提高他們的技藝,儘量減少外界的幹擾,老師還時不時的給他們開小灶,讓他們閉關練習。而刻意練習的結果就是他們的技藝能有突飛猛進的提高。

3、學習要有階段性的小目標。這個節目的設計也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一開始節目組只給了他們一個大的目標,但都沒有具體到每個細節。很多小目標都是由燒制雞缸杯的進度慢慢展開,從剛開始尋找黃篾灰、燒窯的胡師傅、椏扒以及後來的紅爐。正是有了這一個個階段性的小目標,才讓他們更加專注更加有效的去解決問題。學習也是這樣,要給自己制定階段性的小目標,這樣才能度過剛開始的那種孤獨和寂寞。

4、學習時要創造,並利用好小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學習一項技能時,小工具是必不可少的。節目中老師們為了提高徒弟們的技藝水平,老師們都各自的學生開了小灶,並傳授了獨門秘籍,也就是小工具。在老師的建議下,他們各自找到並親自製作了屬於自己的小道具,有了工具他們的效率和技藝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平時在我們工作或學習的過程中,都有意德利用工具,這樣不僅能很快的給自己一個正反饋,還能有效地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5、必要時建立學習小組。五個年輕人雖然專業不同,但他們在一塊學習,相互鼓勵、相互幫助,他們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同時還形成了很好的默契。人都是屬於社會的,在慢慢的人生徵途中,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遠。

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的學習力也是他的戰鬥力,不能很好地掌握學習方法,就很難在這個時代裡走的快、走的遠!而對於幼兒教育我們應該傳授給他們有效的學習方法,孩子是世界的未來,培養他們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天工開物匠心獨運
    「天工開物」思想強調人與天(自然界)相協調、人工(人力)與天工(自然力)相配合,通過技術從自然界中開發出有用之物。「天工開物」思想的內涵在於,自然界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好而有益之物,但不會從天而降、輕易取得,而是「巧生以待」,須借水火等自然力的作用,再以人力和技術通過金屬、木石工具從自然界開發出來,為人所用。
  • 以現代版「天工開物」回應時代挑戰
    此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學院與北京畫院共同主辦,向公眾展示中國美院東方版畫工作室創作的大型版畫長卷——《天工開物》以及部分版畫系師生的精品力作,意在向觀眾傳達中國美術學院對於中華文明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領悟與發展,及其在版畫教育上所作的探索與貢獻。更值得慶賀的是,版畫長卷《天工開物》因工藝精湛、對於中華傳統技藝的傳承別具意義,北京畫院將對其進行收藏。
  • 齊魯校訓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
    【校訓】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校訓中的「天工開物」一詞取自中國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工藝文獻《天工開物》,強調人類順應自然規律、科學規律,立足民生,實施工藝造物行為,表達了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工藝思想,是中國工藝造物思想的集中體現。「匠心獨運」源自唐代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指獨創性地運用精巧的心思,形容巧妙而獨具一格的藝術構思。
  • 天工開物——中國美術學院東方版畫工作展在京舉行
    此次展覽系由中國美術學院與北京畫院共同主辦,將向公眾展示中國美院東方版畫工作室創作的大型版畫長卷——《天工開物》以及部分版畫系師生的精品力作。此次展覽意在向觀眾傳達中國美術學院對於中華文明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領悟與發展,及其在版畫教育上所作的探索與貢獻。更值得慶賀的是,版畫長卷《天工開物》因工藝精湛、對於中華傳統技藝的傳承別具意義,北京畫院將對其進行收藏。本次「天工開物」展覽將持續至7月9日。
  • 「天工開物」版畫展亮相北京畫院
    原標題:「天工開物」版畫展亮相北京畫院 「天工開物——中國美術學院東方版畫工作展」昨天亮相北京畫院美術館。此次展覽系由中國美術學院與北京畫院共同主辦,將向公眾展示中國美院東方版畫工作室創作的大型版畫長卷——《天工開物》以及部分版畫系師生的精品力作。
  • 《天工開物》體現中國古代科技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宋應星在《天工開物·殺青篇》中,不僅記錄了中國當時的造紙技藝,同時還有關於朝鮮白硾紙與日本的造紙技藝的介紹。 關鍵詞:天工;天工開物;中國;科技;手工業 作者簡介:   《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一部介紹農業和手工業技術的科學性著作。
  • 從《天工開物》到《工開萬物》
    然而,德國學者薛鳳(Dagmar Schfer)的新作《工開萬物》打破了這一局限性,讓世界重新從文化與科技共襄盛舉的角度來定義古代中國,從文化承載來認識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及其所代表的那個時代。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展示了人們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框架下對科技的認知。
  • 中國美院東方版畫展演繹天工開物
    此次展覽系由中國美術學院與北京畫院共同主辦,將向公眾展示中國美院東方版畫工作室創作的大型版畫長卷——《天工開物》以及部分版畫系師生的精品力作。此次展覽意在向觀眾傳達中國美術學院對於中華文明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領悟與發展,及其在版畫教育上所做的探索與貢獻。
  • 從《天工開物》到《工開萬物》-光明日報-光明網
    然而,德國學者薛鳳(Dagmar Schfer)的新作《工開萬物》打破了這一局限性,讓世界重新從文化與科技共襄盛舉的角度來定義古代中國,從文化承載來認識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及其所代表的那個時代。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展示了人們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框架下對科技的認知。
  • 《天工開物》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
    《天工開物》第一個外國刊本出現在日本,實學派學者佐藤信淵依據天工開物思想提出富國濟民的「開物之學」  《天工開物》首先在17-18世紀傳到日本和朝鮮這兩個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東亞鄰國,從1687年起便陸續由中國商船運到日本口岸長崎,其中新穎而先進的科技知識吸引江戶時代日本各界學者注意,紛紛引用。為滿足讀者需要,1771年大阪出版和刻本,這是《天工開物》第一個外國刊本。
  • 科學網—在持續「天工開物」中掌握科技
    《天工開物》所記錄的傳統造物方法,就是這種積累的結果,也代表了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偉大成就。 《天工開物》所述的技藝與方法雖然無法與現代科技相比,但其中蘊含的「天人合一」等傳統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以人的創造改變自然,讓「天工開物」得以持續,不僅在於科技水平的持續提升,還在於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讓科技進步帶給人類的福祉遠遠大於其產生的負面效應。
  • 《天工開物》:一部造物文化的「大歷史」
    按照歷史記載,《天工開物》成書於明末,與它同時期的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及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但與後兩者不同,《天工開物》最初的聲譽卻來自於海外,尤其是受到日本和歐洲學術界的推崇。據目前不完全統計,《天工開物》一書在全世界已有十多個版本發行,其中外國的居多,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典籍的發行中並不多見。
  • 《天工開物》一個重新被認識的文化新高度
    他在《天工開物》第十卷「錘鍛」中的「冶鐵」一章中,詳細記載了我國冶金史上的重大變革——攪拌法煉鋼。至今遺存的鳳凰山冶煉遺址冶鐵工藝流程,與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載的冶鐵技術一致。  分宜遠在唐代就出夏布貢品,到明代時,夏布製作工藝作坊尤其發達,編織夏布普遍採用腰機。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第二卷「乃服」中圖文並茂地記述了「腰機」和「夏服」兩章。
  • 版畫長捲圖說奇書《天工開物》
    本報訊(記者陳濤)誕生於四百多年前的奇書《天工開物》,如今以版畫長卷的形式由杭州抵京。昨天,「天工開物――中國美術學院東方版畫工作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重頭展品版畫《天工開物》以長卷形式,圖說明代百餘手工生產場景,讓京城參觀者得以回望勞作的先民。
  • 天工開物丨還有一種藝術叫「綜合材料」!
    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畫、漫畫、連環畫、宣傳畫.......這是大眾所熟知的藝術門類,還有一種叫「綜合材料」 的藝術,您可知道?讓我們一起走進在省展覽館2017中國湖南(國際)藝術博覽會中正在舉辦的「開·無——鬱濤、蔡建章綜合材料藝術作品展」,來看看一種叫做「綜合材料」藝術形式吧!
  • 《天工開物》是本怎樣的偉大著作?
    法蘭西學院漢學家儒蓮將「天工開物」理解為「對自然界奇妙作用和人的技藝的闡明」作者宋應星,生於明代1587年。他十八歲時考中舉人,後五次進京趕考進士,但每次都落地而歸,於是他把精力放在了實用科學上。明亡後他離開官場徹底歸隱。
  • 央視《天工開物》講述新時代奮鬥路上的匠人精神
    《天工開物——古法製造傳習之旅》今天下午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正式收官。從無到有,歷經了整整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在景德鎮拜師學藝的過程,讓選手們經受了一次傳統文化和匠人精神的沐浴洗禮。
  • 為什麼說《天工開物》是百科全書,它到底記載了哪些厲害的東西?
    《天工開物》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器物,它的需求量比較大,我們經常會用到,比如:瓦、磚、白瓷等。《天工開物》裡面都記載有,什麼樣的土最適合燒制什麼樣的白瓷,它們分手分布在哪。例如:燒制的白瓷,用的土出處好幾個地方,北則真定定州、開封禹州,南則泉郡德化等地。
  • 如何評價《天工開物》呢?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
  • 「水哥」王昱珩:匠人是孤獨的 來到《天工開物》我就是想踏實學手藝
    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傾力打造的文化紀實類真人秀節目《天工開物——古法製造傳習之旅》已於4月28日正式播出。五位年輕學徒在經歷挑戰古法製作「鬥彩雞缸杯」任務失敗後,重振旗鼓,再次出發。然而剛回到景德鎮,他們就迎來了與師傅的比賽,實時對比下,學徒們各自操作中的不足之處暴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