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保網訊:日前,北極星節能環保網從上海市政府獲悉,關於印發《「中國製造2025」上海行動綱要》的通知已經印發。根據行動綱要,上海將重點發展節能環保等十一個領域,其中節能環保領域提到,開發城鎮汙水箱式處理系統和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成套處理裝備,發展大型垃圾焚燒設施爐排系統和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研發整合土壤修復工藝及技術成套裝備、新型重金屬和有機物修復藥劑;開展燃煤汙染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環境監測等領域先進環保技術和設備研發,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探索和推進碳排放交易、排汙交易等市場化機制。培育納米紅外線圈電熱、煙氣餘熱有機朗肯循環發電、達到IE4能效等級超高效電動機、兆瓦級高溫超導變壓器等高效節能裝備技術,推廣應用高效家電、節能建材等綠色產品,構建「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體系。突破大型化、精細化、成套化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裝備,推動廢棄機電設備、汽車零部件等再生資源及大宗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研發無損拆解、表面預處理、零部件疲勞剩餘壽命評估等再製造技術,推進航空發動機、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等再製造。詳情如下: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中國製造2025」上海行動綱要》的通知
滬府發〔2016〕69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中國製造2025」上海行動綱要》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6年8月30日
「中國製造2025」上海行動綱要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支撐,為落實「中國製造2025」,制定本行動綱要。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方針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落實「中國製造2025」,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以創新驅動、提質增效為主線,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位造業支撐、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的新型工業體系,為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做出更大貢獻。
(二)發展方針
高端化。堅持走創新驅動、品牌引領、集約高效的發展之路,突破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全面提升極限制造、精密製造和成套製造能力,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大力發揚工匠精神,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品牌和產品,提升上海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產業鏈、創新鏈的影響力。
智能化。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深化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在製造領域的應用和創新,加快工業裝備與產品的智能化升級,加快生產方式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轉變,全面提升製造業重點行業和企業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形成設備、網絡和數據深層次融合的開放式工業網際網路格局。
綠色化。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和綠色製造,主動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建立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製造體系,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加快園區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鏈聯動發展,推動產業集群集聚。
服務化。發揮製造業對服務業的支撐作用,加快製造與服務的系統集成與融合發展,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大力發展與製造業緊密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二、戰略目標
到2020年,落實「中國製造2025」取得重大進展,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力爭保持25%左右;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持續深化,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明顯增強;製造業對資源環境友好程度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邁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上海成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國際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到2025年,落實「中國製造2025」取得顯著成效,製造業繼續保持合理比重和規模,整體競爭力大幅提升,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邁上新臺階,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有力支撐上海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和最具活力的國際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2020年和2025年上海製造業主要指標
三、重點領域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
集成電路。堅持晶片設計和製造並重、裝備和材料協同、封裝測試長三角聯動,整合行業資源,發揮產業基金推動作用;自主發展各系列的CPU產品,形成自主晶片開發、升級和應用的核心能力;加快推進新建12英寸生產線建設,支持16/14納米工藝量產及10納米先導工藝技術研發,發展嵌入式快閃記憶體、微機電系統(MEMS)、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圖像傳感器等特色工藝和晶片模塊產品;研發光刻機、刻蝕機、銅製程等關鍵製造裝備整機和核心零部件,以及矽基晶圓等基礎材料,支持開展量產驗證,形成供貨能力;突破後摩爾時代微電子新材料、新器件結構以及高密度光電集成的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建設成為國內技術水平最高、產業鏈最完整、綜合實力最強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下一代網絡。實施量子通信等基礎前沿工程,掌握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量子計算、量子存儲、超導量子器件等關鍵技術;推進5G通信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發展TD-LTE等移動通信小型化基站,研發基帶晶片、應用處理器等關鍵晶片,推動SDN和NFV技術應用及光網絡接入傳輸、高性能路由晶片等產業化;研究網絡空間安全技術,推動擬態安全等主動防禦技術的產業應用;鞏固提升下一代網絡國內第一梯隊的地位。
人工智慧。瞄準前沿,加強應用,加快建設滿足深度學習等智能計算需求的新型計算集群共享平臺、雲端智能分析處理服務平臺、算法與技術開放平臺、智能系統安全公共服務平臺,以及面向前沿的類腦研究基礎服務平臺;重點研製面向人工智慧應用優化的處理器、智能傳感器等重要器件人工智慧核心器件;積極發展計算機視聽覺、生物特徵識別、複雜環境識別、新型人機互動、智能決策控制等人工智慧應用軟體技術;促進虛擬實境(VR)和增強現實(AR)等技術與智能終端相融合,推廣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無人系統、智能安防、智慧健康等典型智能應用系統。
新型顯示。聚焦AM-OLED中小尺寸屏幕,推動高世代線重大項目實施並量產,推動高性能長壽命有機發光材料、高純度靶材等關鍵原材料、高端驅動晶片的研發和應用,加強與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和汽車電子等下遊產業的合作;推動LED照明向中高端提升,支持倒裝、垂直等高端LED晶片發展,加快形成集聚優勢。
空間信息應用。發展衛星遙感、通信、導航等時空協調系統,突破以通導一體化、遙感與定位一體化、多維多尺度時空一體化為重點的核心技術及應用技術,融合機器視覺、微機械慣性導航、自組網通信和智能導航與控制技術,推進空間信息應用產業在智慧城市和社會服務等有關領域和行業的迅速發展。
高端軟體與信息服務。加大新一代基礎軟體的研發及產業化力度,打造安全可控基礎軟體產業鏈生態系統;推動行業應用軟體向服務化、平臺化、智能化轉型,推動工業軟體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企業經營和節能減排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大數據、雲計算和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安全軟體和服務,培育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容災備份恢復、安全檢測評估、網絡可信身份認證等信息安全新業態;支持分布式存儲、虛擬化、海量數據處理等關鍵技術研發;加快研發非關係型資料庫管理系統、分布式文件和處理系統等大數據關鍵技術;努力進入市場競爭力強、技術水平高、跨領域應用廣、經濟效益好的高端軟體與信息服務國內外先進行列。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