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印發《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裝備
與產品產業化推進方案》
編者按:日前,江蘇省印發了《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與產業化推進方案》,現將《方案》全文刊登如下,供參考。
關於印發江蘇省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裝備
與產品產業化推進方案的通知
蘇經信節能【2015】728號
各省轄市經信委、發改委、科技局、財政局、環保局,崑山、泰興、沭陽經信委(局)、發改委(局)、科技局、財政局、環保局: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蘇發〔2015〕16號)及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的《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發改環資〔2014〕2423號)、《重大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發改環資〔2014〕2064號),加快我省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的技術水平提升和產業化推廣應用,我們制定了《江蘇省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產業化推進方案》。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附件:江蘇省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產業化推進方案
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科技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環保廳
2015年11月3日
江蘇省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
產業化推進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蘇發〔2015〕16號)及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的《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發改環資〔2014〕2423號)、《重大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發改環資〔2014〕2064號),加快我省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的技術水平提升和產業化推廣應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背景
當前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發達國家以應對氣候變化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紛紛搶佔節能環保、新能源和低碳技術等未來發展制高點,節能環保裝備技術不斷向深度化、尖端化方向發展。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隨著節能減排深入推進,進一步挖掘節能潛力的難度越來越大,環境汙染治理的標準和改善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在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創新,產業化和推廣應用方面,實現更大突破。我省是節能環保產業大省,總量規模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不斷加強產業技術創新,積極推進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化,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並實現成果產業化,部分裝備產品在全國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但目前我省節能環保裝備產品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原始創新技術較少,技術集成和再創新能力薄弱,一些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部分關鍵設備仍需要進口,一些已能自主生產的節能環保裝備產品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省內自主研發的技術推廣應用也不足,產業化水平與發展速度還不能滿足節能挖潛和日益緊迫的環境汙染治理需求。編制本方案對於加快落實《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及國家相關政策,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創新發展,拉動投資和消費具有重要意義。
二、總體目標
到2017年,通過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切實提高我省節能環保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保障資源能源高效利用,減少汙染物排放,促進解決大氣、水和土壤汙染等突出環境問題。重點開發一批急需的技術裝備和產品,推動先進成熟技術產業化應用和推廣。
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到2017年,全省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實現銷售收入78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產業規模繼續保持國內領先。
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獲得200個以上專利授權,大幅提升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國產化水平。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集成、轉化能力大幅提高,形成一批擁有智慧財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重大裝備與產品。
先進技術裝備市場佔有率穩步提升。到2017年,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市場佔有率由目前不足20%提高到50%左右,高效低耗的先進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市場佔有率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35%左右。
三、主要任務
(一)加大關鍵技術研發
圍繞高效鍋爐窯爐節能、電機系統節能、餘熱餘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半導體照明、水處理、大氣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理、節能環保材料藥劑、儀器儀表等重點領域,瞄準未來技術發展制高點,開展節能減排科技研發攻關,突破核心技術瓶頸,掌握專利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超前部署一批基礎性、前沿性技術。
表1 關鍵技術研發重點方向
領域
技術裝備名稱
關鍵技術
研發目標
鍋爐窯爐領域
超超臨界鍋爐水冷壁
拼排埋弧焊焊接技術、水冷壁成排彎技術、水冷壁溫度場應力場CFD模擬試驗
優化製造工藝,解決彎管困難問題,減少成排彎區域探傷比例,降低製造成本;採用納米陶瓷噴塗、爐內流場組織等手段,防止超超臨界鍋爐側牆水冷壁易發的高溫腐蝕。
燃氣燃煤工業鍋爐超低排放柔和燃燒技術裝備
天然氣柔和燃燒技術、煤粉柔和燃燒技術
煤粉鍋爐節能50%,通過燃燒方式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不需煙氣後處理。
高效燃氣蓄熱式加熱爐
高效換熱技術、低汙染物排放技術
提高工業窯爐能效水平、降低SO2、NOx排放。
電機系統領域
空冷島風機永磁調速裝備
磁力傳動技術、變速調節技術、變速系統與減速扭矩系統一體化技術
減少傳動系統振動,避免軸系扭振,零負載啟動,增大永磁變速傳動系統的輸出扭矩,提高磁力傳動系統的帶載能力。
餘能回收利用領域
LNG冷能發電裝備
高效換熱技術
提高高效換熱器換熱效率,優化循環流程,選擇合適的循環工質,減少海水溫度對發電系統的影響,提高系統發電效率。
天然氣鍋爐排煙潛熱回收裝備
基於開式吸收式熱泵的溼煙氣低溫餘熱回收技術、自動控制及防腐蝕防結晶技術、系統集成及成套技術
提高潛熱回收率,優化工藝流程,降低鼓風機功耗,防止溶液結晶、腐蝕。
低溫餘熱回收系統中抗露點腐蝕的柔性金屬搪瓷產品
抗滲透技術、抗腐蝕技術、抗垢技術、高導熱技術、耐高溫技術
提高柔性技術搪瓷防腐層的既耐高溫、耐腐蝕又抗磨的性能,解決腐蝕性介質匯總或低溫露點溫度以下換熱管金屬避免腐蝕問題,避免造成不必要能源資源浪費。
壓縮空氣溶液除溼乾燥技術及系統
空氣壓縮機排熱回收利用驅動溶液除溼循環技術
滿足工藝所需幹度,避免了冷凍機組的電能消耗。
照明領域
納米複合陶瓷基板封裝的大功率高顯色性智能化LED路燈
高效率光源晶片技術、智能控制技術、陶瓷基板高效熱管散熱技術、組合螢光粉技術
製備大功率、高能效、高品質光源晶片和高效率LED路燈,整燈效率達140lm/W、顯色指數>85、壽命60000小時以上,通過應用智能控制技術實現燈具二次節能20%。
專用設備
固體廢棄物移動式熱解制油裝備
脈衝式進料技術、緊湊式反應器設計、油蒸汽的高效除塵和快速冷凝技術
改進進料方式,減少進料口結焦,優化反應器結構,提高裝置緊湊性和可移動性,實現油蒸汽的快速冷凝,得到更高產率的生物油,降低油中固體炭顆粒含量,提高油品質量,降低管道阻塞風險,延長裝置的連續運行時間。
大氣汙染防治領域
催化裂化煙氣脫硝、除塵、脫硫一體化超低排放技術
SCR脫硝+水洗除塵+氨法脫硫的一體化超低排放工藝
排放煙氣氮氧化物、粉塵、二氧化硫分別可達50mg/Nm3、30mg/Nm3、50mg/Nm3以下,運行成本低、無廢水排放、副產硫酸銨化肥。
燃煤電廠臭氧脫硝裝置
臭氧脫硝技術
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將煙氣中的NO氧化至高價態NOx,然後利用脫硫吸收液吸收高價態化合物,將NOx濃度降低在20-35mg/m3,脫硝效率在60~85%。
燃油燃氣低氮燃燒裝置
非常規空氣分級、燃料分級燃燒和煙氣再循環技術
燃油、燃氣分別採用非常規燃料分級結構,不採用煙氣再循環手段的工況下,實現NOx的超低排放(NOx分別≤150mg/m3、30mg/m³);在採用煙氣再循環手段工況下,實現NOx的超低排放(NOx分別≤100mg/m3、≤20mg/m³)。
燃煤電廠煙塵超淨排放關鍵裝備
高效乾式電除塵器(迴轉極板電除塵器、低低溫電除塵器)、溼式電除塵器、大功率高頻開關電源的開發和應用
煙塵排放濃度降低到5mg/Nm3以下同時實現節能降耗。溼除採用雙迴路水循環系統,實現洗塵水循環利用,廢水近"零"排放。
溼式靜電除塵器
弱鹼性化水循環技術、計算機模擬、優化技術
減少極板腐蝕,節水,實現更好更優的除塵效果,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超低排放燃煤熱電聯供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
煤粉低NOx排放柔和燃燒技術;廉價的溼法脫硫煙氣石膏雨和PM2.5超低排放控制技術;廢熱全熱回收利用技術。
形成煤粉低NOx排放柔和燃燒技術、廉價的溼法脫硫煙氣石膏雨和PM2.5超低排放控制技術和廢熱全熱回收技術為核心的燃煤熱電聯供系統技術解決方案,為燃煤熱電聯供高效、超低排放提供技術選擇。
光化學高級氧化煙氣淨化裝置
化學氧化法﹑吸附法﹑等離子脫除技術以及TiO2光催化氧化技術
實現98%以上的SO2和Hg脫除效率,NOx的脫除率也可維持在80%以上。
印刷包裝行業廢氣回收和淨化裝置
吸附+冷凝回收,吸附+催化燃燒等工藝
排放甲苯與二甲苯合計、TVOCs、NMHC分別可達15mg/Nm3、50mg/Nm3、50mg/Nm3以下,運行成本低,無二次汙染。
噴塗行業生產線低揮發性塗料改造技術
分行業水性塗料設備和工藝改造技術
形成較為成熟的水性塗料替代、設備工藝改造技術,從源頭控制汙染物排放。
水汙染防治領域
核電放射性廢液處理
採用化學絮凝和離子交換組合工藝,集成自動加藥顆粒控制系統,利用離子交換和反滲透技術提純廢液、再蒸發回用硼核素
實現放射性核素優化處理的同時,確保二次廢物最小化。
一體化多循環生物倍增汙水處理工藝
微動力空氣提升大推流技術;生物段高倍比多循環技術;微混密曝低通氣量曝氣節能技術;低氧狀態下同步硝化反硝化控制技術;基於標準化、一體化、模塊化的自動化生產技術
高效穩定去除COD;在低碳高氮磷條件生物脫氮率提高20%左右;採用高效的曝氣系統(充氧效率達5~8 kgO2/kWh),溶解氧通過變頻調節,曝氣與水下攪拌有效調節,工藝運行能耗大幅降低;低溶解氧控制,實現節能40%以上;節省佔地。採用高汙泥濃度(5~8g/L)下的運行,大大提高汙泥容積負荷;同時採用一體化設計,節省佔地面積30%以上;實現自動化控制,運行管理簡單,高效穩定:變頻調控風機運行,自動溶解氧控制方式。
重金屬廢水處理裝備
重金屬超磁分離處理技術、吸附法處理技術
增加重金屬耐受度,減少運行能耗和費用,提高去除分離速度和穩定性;解決動態吸附問題,以適應大型工業化應用。
電化學還原-電催化氧化裝備
電化學還原-電催化氧化集成技術,全混合和連續流兩種反應器
削減硝化廢水毒性,提高其可生化性。
固廢處置領域
電滲透汙泥脫水技術及成套化設備
電滲透脫水技術、電源技術、智能化控制技術、電催化塗層技術
以高效減容和幹化為目標,使汙泥脫水後含水率降至60%以下,處理量20t/d;研究高效節能陽極材料及催化塗層技術,提高電極使用壽命。
垃圾滲濾液脫氨處理裝備
定轉子汽提脫氨技術
解決高氨氮滲濾液難處理的問題,同時提取滲濾液中的氨並資源化利用,降低運行成本。
汙泥新型高效厭氧反應器
IMD(Impulse Mixing Digester)反應器技術、中溫厭氧消化技術
掌握IMD高效厭氧反應器的特性;確定汙泥的IMD反應器厭氧消化參數,進行汙泥成套工藝技術的研發;在工藝研究的基礎上,開發適宜市政汙泥處理的成套技術和設備,提高汙泥有機質的去除率、產氣率和汙泥的脫水性。
環境生態處理與修復領域
土壤修復裝備
微生物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化學法修復技術、加熱攪拌熱解析技術
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對汙染土壤中的重金屬進行吸收、沉澱、氧化和還原;利用化學藥劑、植物實現汙染物的去除和直接降解;解決汙染場地的揮發性、半揮發性汙染物原位修復問題。
環境應急處理領域
環境應急裝備
智能化快速響應系統技術、功能模塊單元組合集成技術
增強汙染應急處理反應能力,及時反饋汙染程度和因素,提高應對各種汙染因素的能力。
儀器儀表
二次細顆粒物主要前體物監測儀器
紫外與紅外雷射光譜融合技術、多傳感器特徵信息提取與信息融合模型建立、多波長耦合同光路探測技術
採用多光譜融合交叉修正技術同時具有較強的目標氣體選擇性和最大限度的抑制或消除氣體組分交叉幹擾這兩大優點,可以實現低濃度、多組分氣體(SO2、NO、NO2、NH3)的準確測量。
粉塵測試儀
利用光散射原理,通過對不同粒徑的光電處理,實現對不同粒徑檔顆粒物質量的同步處理
成功研發該設備並將其推廣應用到相關領域。
硝化/反硝化速率測定儀
基於電子鼻方法的氨氮在線測定儀
開發智能化的脫氮過程控制策略,集成新型智能化儀表、常規水質儀表和自動控制裝置,構建生物脫氮優化運行的單元控制系統。
環保藥劑材料
高性能氣固分離陶瓷膜研發製造
氣固分離陶瓷支撐體、分離膜和規模化工業製備技術以及氣固分離工藝
開發出耐高溫、耐腐蝕,應用於煤化工、石油化工、冶金行業的國產高性能氣固分離陶瓷膜。
(二)加快工程示範應用
按照研發一批示範一批的滾動發展模式,加速優勢技術的產業化轉化率,推進先進技術在不同細分領域的首次應用,建設一批技術水平先進、工藝路線清晰、節能減排效果突出、推廣意義重大、應用前景廣闊、具有行業代表性的重大節能環保技術示範工程。
表2 重大技術裝備與產品應用示範領域和方向
領域
示範內容
建議示範行業
鍋爐窯爐領域
等離子無油煤粉點火裝置
電力行業
高效低排放燃氣蓄熱式加熱爐
鋼鐵、化工、水泥行業
大型模塊組裝熱水鍋爐
供熱
電機系統領域
節電率25%以上的永磁調速器
電力、石化、造紙、鋼鐵、採礦等行業
輸入功率因數0.95以上的高壓變頻器
大型礦業、化工、水泥、電力、冶金等行業
內燃機及汽車領域
尼富龍超潤潤滑清潔裝置
汽車、船舶、電站等大宗產品上使用
餘能回收利用領域
單機制熱量70000KW以上的大型第一類溴化鋰吸收式熱泵機組回收電站冷凝熱
熱電廠熱電聯供集中供熱
30MW純低溫餘熱補汽凝汽式汽輪機
水泥行業
發電效率20kWh/噸燒結礦以上的燒結環冷機煙氣餘熱回收
石油化工行業、電力、冶金行業
高爐煤氣等中低熱值燃氣輪發電機組
鋼鐵行業
民用高效冷凝式燃氣餘熱回收裝置
家庭、商場等場所的採暖系統
低能耗100%回收高純氫氣回收裝備
氫氣大量排放的行業及可回收氫氣做二次利用的行業
照明領域
電源轉換效率85%以上的LED節能燈具
照明行業
專用設備
TSP雙螺杆擠壓浸漬機
林業、農業、輕化工業
大氣汙染防治領域
揮髮油氣回收及工業揮發性有機氣體的回收
石油化工行業
大型旋轉式低壓脈衝袋式除塵器
燃煤電廠、水泥、化工、冶金行業,300-1000MW大型燃煤鍋爐機組
SNCR脫硝裝置
燃煤電廠、水泥、化工、冶金行業,不使用催化劑,脫硝效率30%~50%
溼式電除塵器
電力、鋼鐵、化工、建材行業,煙塵排放在5mg/m3以下的工業窯爐除塵
燃煤鍋爐低氮燃燒裝備
電力行業,NOx排放量達到100mg/Nm³~250mg/Nm³以下的火力發電廠脫硝設備
煙氣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全效趨零排放技術裝備
鋼鐵、火電、化工、建材、石化、冶金等行業煙氣治理
低濃度多組分有機廢氣滴濾式生物淨化技術裝備
化工、造紙、製藥、電子、塗料等行業低濃度(汙染物濃度低於2000mg/m3)大氣量有機、無機或混合廢氣
水汙染防治領域
高性能反滲透膜
水質淨化、汙水治理和廢水回用、海水淡化
高濃度有機農藥廢水超臨界水處理成套裝備
化工、農藥行業
基於低溫能源利用的高含鹽廢水零排放成套裝備
石油化工、煤化工、電廠、採油等行業
節能型階式泥水自循環汙水處理技術與裝備
汙水處理行業
高含鹽廢水濃縮及零排放
高含鹽廢水的處理工程
50噸/天直飲水水處理設備
校園、景區、醫院、賓館等
新型電膜分離器裝置在硝銨冷凝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化工
有機廢水流化床多相芬頓深度處理裝備
工業廢水處理
快速傳質內循環生物流化床汙水處理技術裝備
工業及市政汙水處理
固廢處置領 域
600噸/天汙泥幹化焚燒處置
市政汙泥、印染汙泥
固液一體化焚燒和高效熱能回收
危險廢物及高濃度廢水綜合治理
報廢汽車綠色拆解回收處理成套裝備
報廢汽車拆解處理
垃圾滲濾液深度處理裝備
垃圾填埋場、焚燒廠滲濾液及其它高濃度有機廢水
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成套裝置
餐廚垃圾處理,工藝段也適用於其它有機垃圾處理
環境生態處理與修復領域
河湖岸線生態化修復技術
水利、城建、環保、交通
易擴散有機溶劑汙染場地原位注入修復系統
汙染土壤修復
汞汙染土壤熱脫附處理系統
汞汙染土壤處理
儀器儀表
水質CODcr全自動在線分析
水質汙染源地,工業廢水和高濃度汙染物排汙口,綜合性水站。
水質氨氮全自動在線分析
實驗室或現場在線快速分析江河湖泊水體、自來水、排放廢水、高濃度汙水
火電廠煙氣脫硝氨逃逸檢測系列化氨表
火電廠脫硝運行
(三)加強產業化推廣
以市場需求為前提,以示範工程為依託,選擇一批技術成熟、節能減排效果顯著、潛力較大的技術裝備產品,加大產業化項目建設,鼓勵企業積極購置節能高效先進的加工生產設備,更新製造工藝,提高製造能力和總成水平,提升市場急需的重大節能環保裝備與產品的供給能力。
(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加強自主創新支撐體系建設。培育一批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節能環保科技研發和產品設計隊伍,打造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的智力優勢和人才高地。加快研發創新平臺建設。依託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推動建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研發製造公共測試平臺、基礎信息資料庫、專家診斷系統等,提高企業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強化協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研發機構、製造企業、服務公司加強上下遊合作,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提升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業系統集成和協同創新能力。
(五)推動促進先進裝備與產品市場消費
更大力度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推動企業實施鍋爐(窯爐)和換熱設備等重點用能裝備節能改造,全面推動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餘熱餘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綠色照明等節能重點工程。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積極採用先進環保工藝、技術和裝備,加快脫硫脫硝除塵改造,重點流域、清水廊道、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等重點水汙染防治工程建設,推進危險廢物集中填埋和焚燒處置設施規範化建設,以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為重點,開展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治理與修複試點示範。扶持使用量大、應用面廣、產品質量好、汙染減排效果明顯、社會影響力大的產品,促進和引導先進節能環保產品消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在同等條件下,利用省級節能減排、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等專項資金,優先支持本方案內的方向性項目,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支持。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建立以投資引導基金為主要形式的投入機制。
(二)強化政策引導。結合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工作重點,定期發布鼓勵發展的裝備(產品)目錄,鼓勵先進節能環保裝備產品發展。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融資擔保機構開展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大對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產業化的支持;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鼓勵風險投資基金、民間投資和外資加大對節能環保技術研發示範和節能環保裝備製造企業的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製造企業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通過完善和落實相關金融政策,建立促進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產業化的綠色融資機制。
(三)推進機制創新。建立並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推廣超高能效產品,通過評選、宣傳能效「領跑者」促進先進節能技術裝備應用;鼓勵採用合同能源管理、設備租賃等方式,促進節能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加強節能產品認證,擴大能效標識實施範圍,及時發布能效標識產品目錄。推進環保設施建設運營專業化和社會化,鼓勵發展具有系統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施工、調試和維護管理一條龍服務的總承包企業。鼓勵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改造和運營。充分發揮和調動第三方專業環境服務公司對環境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優勢,以環境公共服務設施和重點行業為突破,提高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