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不少人都喜歡講俗語諺語,大家對俗語諺語也都不陌生。其實平日生活中,我們總能有意無意的說出幾句俗語諺語,或者從別人口中聽到一些俗語諺語,這些俗語往往能夠起到點明說話的中心內容中心思想的作用,使得平常的語言交流有了「起伏」的感覺。
而俗語這東西雖然往往被人們稱「俗」,但其實它們一點也不「俗」,不論是從句式的優美程度以及對仗工整程度方面,亦或是不少俗語本身所凝練出來的誨人道理,我們甚至可以稱之為「精」,也不為過之。
好了,說了這麼多,今天筆者要為大家講述的農村俗語是「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這句農村老話兒給人的第一感覺常讓人有點摸不到頭腦,啥又是「大口、小口」呢?為什麼會「家敗人財散」呢?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感覺呢?那麼帶著這些疑問,接下來筆者就為你講解一下,賣弄一下剛剛學來的知識!嘿嘿。
其實「大口對小口」,說的是農村建房時門窗格局方面的忌諱講究。大口指的是門,小口指的是窗戶。大家都知道,以前不少地區都有四合院,所謂四合院,說直白一點就是一圈的房子大致圍成一個「口」字形的建築,四合院一般都有東房、西房,古時候,東房為大,一般都是主人住的,西房地位沒有東房高,一般都是用來儲物等用途。
而東房和西房作為四合院的對立方向,古人一般都將房屋設計為:東房的門與西房的門相對應,東房的窗戶也分別與西房的窗戶對應,整體上給人一種「對稱」的感覺,而一旦達不到「對稱」的狀態,比如東西兩側房子出現「東房門對應西房窗戶」、「東房窗戶窗戶對西房應門」,那麼就出現俗語中大口對小口的狀況了。
在古時候乃至現在不少農村,人們是非常忌諱這種情況的存在的,大家認為這種「門與窗戶相對應」的建築容易使得主人漏財,敗財,是一種不太好的建築格局。
然而,「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對於房屋門窗方面的講究,也有地區的人看法完全與上文存在差異。又有俗語道:「門對窗人遭殃,門對門必傷人」,意思是說,一個坐北朝南的房子,一般門窗都是朝南開的,如果門對著窗,門對著門,就產生了「穿堂風」,雖然通風好了,但是對於這種穿堂風老一代人不少認為它們傷人身體。
可以說,禁忌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相衍相生。民間究竟有多少相關俗語誰也說不清,它們在社會上流傳了成百上千年,但到了現代,我們也要學會辯證對待它們,如果以現代的眼光來分析某些俗語,或許存在一定「迷信」的色彩。但筆者認為,我們卻又不能因為它們的這些「缺點」而一棒子將它們給打死,當你感性的去理解他們,也許你會發現俗語也是可愛的,它們是可愛的「老文化」,至少在它們被衍生出來的那個時代那些年代,這些俗語也被人們寄予了厚望,這些俗語或許正充分表明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不是嗎?
對於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這句老俗語,你又有著怎樣的觀點和看法呢?歡迎點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