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908年滿清末代皇帝溥儀登基,前半生做了三次皇帝

2020-12-06 浮生史記

在我國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上,有一些人的經歷是十分奇特的,而近代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當推末代皇帝溥儀,這個從封建時代過渡到新時代時,生活變化最大、感受最深刻的一個人。

1908年的12月2日,滿清末代皇帝溥儀正式登基,在他登基之前那個時候,清朝基本上是被慈禧太后掌控在手中的,而他登基之後,慈禧病逝,由隆裕太后和載灃攝政。

但溥儀的皇帝只當了三年,在1911年的時候,溥儀和袁世凱達成協議,決定退位,1912年溥儀正式退位,袁世凱登基復闢,但袁世凱也沒有當到多久的皇帝。

此後溥儀仍然在紫禁城中居住,而各項待遇也並沒有比皇帝時候差多少,一直到1917年到來。這一年滿清遺臣張勳復闢,把年僅12歲的溥儀再次扶上了皇位,這是溥儀第二次當皇帝,而這一次時間更短。

7月1日溥儀登基,7月12日張勳就被段祺瑞打跑,13日溥儀就再次宣布退位,結束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皇帝之旅」。

之後溥儀受到日本人的誘惑,開始和日本人建立友好關係,後來在1934年的時候,溥儀正式成為當時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的皇帝,實際上就是一個日本人的傀儡而已。

溥儀這次皇帝一直當到了1945年,蘇聯進攻滿洲國,溥儀被俘,滿洲國政權覆滅,溥儀也結束了自己第三段皇帝生涯。這個時候抗戰勝利,溥儀被引渡回中國。

後來溥儀受到特赦,先後擔任了各種職務,在新中國生活得還算不錯,期間還與護士李淑賢結婚,最終於1967年因病去世。

作為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前半生就做了三次皇帝,而在婚姻上,溥儀也先後結了四次婚,一共娶了五位女子,分別是滿清時期的皇后婉容、淑妃文繡、民國時期的祥貴人譚玉齡、偽滿洲國的福貴人李玉琴和建國之後的妻子李淑賢。

溥儀的經歷極富傳奇性,他見證了中國新舊交替時期的巨變,也始終身處這種巨變形成的漩渦中心,他見證了時代變化,時代也徹底改變了他。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傳奇戰神拿破崙加冕,末代皇帝小溥儀登基
    歷史上的今天:1804年12月2日,一代戰神拿破崙不按套路出牌,自我加冕將皇冠戴到頭上成為拿破崙一世,風光一時無倆,權勢達到頂峰。104年後的同一天,年僅三歲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抱上寶座登基稱帝,又冷又怕的他忍不住哇哇大哭,至高無上的皇權也難顧全日後他顛沛流離的人生。
  • 歷史上的今天——末代皇帝宣統登基
    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歷史上1908年的今天,12月2日三歲的溥儀在故宮即位了。溥儀作為末代皇帝,溥儀一生五次結婚,都未曾留下一兒半女,大清王朝的傳承,到他這裡,算是徹底給斷了。而關於他不能生育的段子,歷史上眾說紛紜,但也都是猜測,做不得實據。
  • 末代皇帝溥儀的《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用了一個月時間看完了末代皇帝溥儀的《我的前半生》53萬字,寫一點我的感想。1924年馮玉祥攻入北京,限溥儀3小時搬離紫禁城,他躲到了日本大使館避難,後來去了天津日租借一個叫張園的豪宅過了安逸奢華的7年生活,這段時間他也是不停的接觸各界名流和日本人搞復闢。1931年,中國東北淪陷,日本全面侵略計劃開始正式提上日程。為了穩固在東北的統治,日本認為,需要拉一位能鎮得住場面的人來擔當傀儡,而溥儀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 歷史今天:傳奇戰神拿破崙加冕,末代皇帝小溥儀登基
    歷史上的今天:1804年12月2日,一代戰神拿破崙不按套路出牌,自我加冕將皇冠戴到頭上成為拿破崙一世,風光一時無倆,權勢達到頂峰。104年後的同一天,年僅三歲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抱上寶座登基稱帝,又冷又怕的他忍不住哇哇大哭,至高無上的皇權也難顧全日後他顛沛流離的人生。正所謂:權是雙刃劍,榮耀也危險,不如平常心,做個平凡人!
  • 我的前半生也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歷史上的今天:溥儀登基
    前言:前半生忙忙碌碌,自以為大業垂成,卻誰知只是白送了別人銀子,給別人做了嫁衣;後半生顛沛流離,更有牢獄之困,最終以平民身份完結。有誰能像溥儀一樣,能有這樣戲劇性的大起大落的人生?想來歷代末代之君皆有此感吧?
  • 歷史今天:傳奇戰神拿破崙加冕成王,末代皇帝小溥儀登基稱帝
    歷史上的今天:1804年12月2日,一代戰神拿破崙不按套路出牌,自我加冕將皇冠戴到頭上成為拿破崙一世,風光一時無倆,權勢達到頂峰。104年後的同一天,年僅三歲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抱上寶座登基稱帝,又冷又怕的他忍不住哇哇大哭,至高無上的皇權也難顧全日後他顛沛流離的人生。正所謂:權是雙刃劍,榮耀也危險,不如平常心,做個平凡人!
  • 三次登基,三次退位,帝師莊士敦影響末代皇帝溥儀的人生真相
    大清末代皇帝溥儀三次登基,享受過人間至尊地位和最奢華的生活,三次退位,沒有人會否認,終其一生,溥儀是一個可憐的被命運捉弄的悲劇式人物。他前兩次登基分別是在2歲和11歲,那都不是他的自主選擇,而是被時代潮流和各種勢力裹挾著推上了帝王寶座。
  • 歷史上的今天:末代皇帝被逐出宮
    ,是為滿清和中國的末代皇帝宣統。那時候,東交民巷,是洋人的地方;紫禁城裡,則還住著末代皇帝溥儀,按照民國政府與滿清皇室達成的《優待皇室條件》,溥儀還住在這個紫禁城的深宮大院裡,從1912年滿清終結到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末代皇帝還將在這裡,度過12年的少年時光。滿清完蛋時,溥儀年僅六歲。
  • 末代皇帝溥儀
    登基大典上的哭鬧,很快就成了現實,在辛亥革命的暴風雨中,1912年2月12日,滿清以宣統皇帝奉光緒帝妻子隆裕太后懿旨的名義,發布了退位詔書:「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 末代皇帝溥儀珍貴老照片:圖4登基坐在龍椅上,圖6赤裸上身打網球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他出生於清末醇親王府,其父的末代醇親王載灃,其母是榮祿之女瓜爾佳氏。醇親王一系是清末最有實力的一家鐵帽子王。老醇王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其福晉是慈禧親妹妹,四個兒子,載湉(光緒)被接進宮中登基為帝,載灃後承襲醇親王,載洵、載濤皆為貝勒,生於這樣的家族,也註定溥儀會有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 末代皇帝溥儀再行登基大典,不在故宮而是在偽滿洲,這場面太寒酸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在位三十四年之久的光緒皇帝帶著無盡的遺憾在中南海瀛臺病逝,享年38歲。同日一個年僅3歲的男孩即將走上歷史舞臺,慈禧太后發布懿旨,命令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同時讓其長子溥儀入宮,「承繼同治皇帝為嗣,兼承光緒皇帝之祧。」
  • 歷史上的今天: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生於1906年,是光緒皇帝之侄,醇親王載灃之子。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在相隔一天的時間內先後死去。不滿3歲的溥儀繼承帝位,次年改年號為「宣統」,由其父載灃攝政。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紛紛響應,革命巨浪席捲全國。
  • 末代皇帝溥儀:一生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最後擁有了選民證
    他的一生,雖然大起大落,歷經坎坷,但終歸是一場空,皇帝夢是破滅了,因為時代在進步,曾經的高高在上,已經一去不復返。溥儀一生三次稱帝,又三次退位,他都經歷了什麼?一起來看一下溥儀的三次大起大落,你會有什麼感慨?正文1908年,年僅三歲的溥儀登基,稱為宣統皇帝。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逝世,誰來繼承大統,擺在了清朝王室的面前。
  • 歷史老師都不知道宣統皇帝溥儀登基過三次
    中國帝制統治2000多年的歷史隨著清朝宣統皇帝的退位總算走到了壽終正寢。說到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生於1906年出生,在1908年光緒皇帝跟慈谿相繼去世時登基做皇帝,在他舉行登基儀式那天小溥儀又哭又鬧為了穩住溥儀,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說了一句讓地下大臣都心涼的話「別鬧別鬧,一會就完了。」這句話果然一語成籈,宣統三年1912年2月12日這天清朝徹底敗亡。
  • 中國歷史檔案:尷尬的末代皇帝溥儀
    今天小編在翻看歷史書籍的時候,突然看到一份和清末皇帝有關很有意思的歷史故事,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這段歷史是發生在溥儀被赦免以後的事情,1945年,溥儀被蘇聯所抓,1956年11月15日毛澤東主席指出我們不殺皇帝,我們要改造皇帝,而不是簡單地處決,這也證明了中國的信心,正是因為這句話,救了溥儀一命,經過改造的溥儀,身心都得到了改變,他也知道自己以前犯下的罪行,為此,寫下了一本書《我的前半生》。
  • 清朝老照片:歷史上唯一被相機記錄的登基大典,末代皇帝溥儀登基
    末代皇帝溥儀登基時雖然年紀不大,但是當時真正的執政者都幫他安排的妥妥噹噹的,這張圖是守在大清門前的太監們,看得出他們對於新皇帝也是十分的疑惑。這張照片是三歲的溥儀在登基前,站在故宮前迎接他的大臣們,這些人在當時都是清朝的權臣。
  • 溥儀做過三次皇帝,可他偏說自己做過四次皇帝,這是怎麼回事?
    溥儀在1963年,在編輯、朋友和溥傑等人的幫助下,執筆撰寫了《我的前半生》,在這本書中,他不僅詳細地訴說了自己起伏跌宕的一生,也記敘了他由末代皇帝,轉變成一個正常人的傳奇過程溥儀激動地說:「真是無稽之談,我是認識了真理,不能不向真理低頭而已!」在辛亥革命勝利五十周年的紀念大會上,溥儀接受了英國《工人日報》記者塔德·勃萊克的採訪。當塔德問及溥儀的經歷時,溥儀竟這樣石破天驚地回答:「我一生曾經做過4次皇帝!」塔德也被溥儀講的話給驚呆了,他在採訪之前,已經做好了採訪前的準備工作,並對溥儀的一生,有過深入的了解。
  • 末代皇帝溥儀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登基大典上的哭鬧,很快就成了現實,在辛亥革命的暴風雨中,1912年2月12日,滿清以宣統皇帝奉光緒帝妻子隆裕太后懿旨的名義,發布了退位詔書:「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 《末代皇帝》修復版:從登基大典那場戲說起
    這個版本應該也就是當年國內放映的版本,能允許有那麼大段67年的戲出現在國內大銀幕也是社會環境氣氛使然,如果是今天,《末代皇帝》任你貝託魯奇技藝如何高,你也過不了「技術原因」。儘管你沒見過真正的大清天子登基是怎樣,但看到紫禁城實景拍出來的這一幕會令你相信真實的皇帝登基就是如此。也難怪會有觀點認為,《末代皇帝》在視覺氣勢上最大的「功臣」是故宮。 貝託魯奇後來回憶拍紫禁城這些場面,動用如此多群眾演員,自己一個義大利人又語言不通,但當時兩位年輕導演在執行上幫了很大忙,一位是陳凱歌,一位是張藝謀。
  • 在53年前的今天,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他參與了民國若干大事件,執掌滿洲國十三年半,他寫作了暢銷書《我的前半生》,留下了數不盡的密聞軼事。電影《末代皇帝》獲奧斯卡九項大獎,導演評價說:「無論好人壞人,都不過是命運之神手裡的玩物。,1967年10月17日(農曆1967年9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