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時代在不停的進步,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永不停歇。有的人一生,大起大落,歷經坎坷,經歷風雨,這樣的人生,才最真實。清末民初,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英雄輩出,但也笑料不斷。
溥儀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皇帝,經歷了由皇帝到階下囚的轉變,內心的苦楚想必自是不用細說。他的一生,雖然大起大落,歷經坎坷,但終歸是一場空,皇帝夢是破滅了,因為時代在進步,曾經的高高在上,已經一去不復返。
溥儀一生三次稱帝,又三次退位,他都經歷了什麼?一起來看一下溥儀的三次大起大落,你會有什麼感慨?
正文
1908年,年僅三歲的溥儀登基,稱為宣統皇帝。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逝世,誰來繼承大統,擺在了清朝王室的面前。這時,慈禧太后把這個歷史的重任,也可以說是最難做的工作,交給了年僅三歲的溥儀,這也註定了溥儀動蕩不安的一生的開始。
1908年,年僅3歲的溥儀,登基稱帝,號宣統,他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由光緒皇后隆裕太后和溥儀生父載灃攝政。作為清王朝最後一位皇帝,由於年紀尚幼,實際掌控權力的是他的父親載灃。但是,還沒等到溥儀長大,清朝就滅亡了,所以,溥儀沒有真正的掌控過權力。
張勳復闢,溥儀重新登上皇位。
溥儀的第二次登基,就是當時臭名昭著的張勳復闢事件。
當時,已經是民國,民主共和的觀念已經深入民心,但是,一些清朝遺老遺少,不願意接受現實,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仍然抱有幻想,妄圖恢復帝制。事實說明,君主專制制度已經成為歷史,一去不復返,也不得人心。
這一年,張勳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矛盾衝突,帶領5000辮子軍,假借「調停」的名義,進入北京,通知清朝遺老遺少,共同商議復闢大業,擁戴已經退位的溥儀重新登基稱帝。
此時的溥儀,已經12歲了,不管他是願意還是不願意,他都沒有說話的權利,也只能任人擺布,不管他是真的想繼續做皇帝,還是被迫無奈,溥儀最後重新登基,稱這一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
可笑的是,這場鬧劇僅僅持續了12天,段祺瑞組成的討逆軍很快擊潰了辮子軍,張勳逃跑,無奈的溥儀又垂頭喪氣地從皇位上走了下來。
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偽滿洲國,號稱康德皇帝。
溥儀的第三次稱帝,就是在日本的扶植下,做了傀儡皇帝,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1931年之後,日本為了加強對中國東北的統治,建立了以溥儀為首的政權,實際上溥儀只不過是一個傀儡,名義上是皇帝,實際上是受日本人掌控。
在偽滿洲國裡,溥儀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去,雖然名義上是高高在上的康德皇帝,但是,也沒少受日本人的氣,溥儀的權利處處都受到限制。
溥儀做皇帝,當然要穿龍袍,可日本人不讓他穿龍袍,只給了他一身陸軍元帥服,無奈溥儀只有穿著這身日本人的軍服,做著自己的皇帝夢,畢竟是日本人說了算。
溥儀更沒有控制軍隊的實權。當時的日本關東軍派了一個高級參謀叫做吉岡安直來監視溥儀,溥儀每天必須觀看日本影片,並向東南方向日本天皇朝拜。這哪裡是皇帝,簡直就是一個「犯人」,相信溥儀的內心必是不情願地,但又有什麼辦法?只有無奈和虛無縹緲的夢幻罷了。
結語
溥儀曾經說過,自己一生做了四次皇帝,第四次皇帝便是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獲得了選舉權和被選舉選。或許,這才是溥儀內心的最真實感受,擁有了自由的溥儀,才真正地感受到了什麼是最真實的。當擁有選民證的那一天,溥儀才真正的覺得,自己真正的成為了這個國家的主人,這時的溥儀,已經真正地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了只不過他的姓,比一般的中國人,稍微長了那麼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