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孩患腦癌去世 捐獻器官和遺體已救兩人

2020-12-09 中國新聞網

6歲女孩患腦癌去世 捐獻器官和遺體已救兩人

2014-05-22 10:13:52來源:金陵晚報作者:責任編輯:李歡

  你曾經來過,你從未離開……向小天使致敬!向小天使的父母致敬……告別儀式上,作為主刀醫生的解放軍第八一醫院肝移植中心陸雷,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可愛可敬的南京小姑娘陶陶(化名),在她離開這個美好世界之時,她平凡而偉大的父母做出了遺愛人間的善舉,捐出陶陶的腎臟、肝臟、眼角膜、遺體。目前,已經有一個8歲的男孩和一個成年男子因此獲得新生。

  捐獻器官和遺體,讓更多生命延續

  陶陶今年6歲,要不是疾病和死亡的纏繞,她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命運真的跟他們一家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陶陶出生在南京一個普通的家庭,出生時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兩樣,「孩子很可愛,每天工作再忙,回來總會親親她的小臉蛋,她是我工作的動力。」陶陶爸爸說。去年4月份,家人發現陶陶笑起來的時候,兩邊的小臉蛋不對稱,醫院的檢查結果讓全家人崩潰:孩子得了腦癌。

  一定要治好孩子,爸爸媽媽帶她到處看病,可是,由於腫瘤位置的特殊性,專家們只能搖搖頭,無法開刀,只能保守治療。總體來說,孩子的身體越來越差。今年4月份,陶陶突然發生了抽搐、嘔吐等,後來住進了解放軍第八一醫院神經外科。

  「就看著孩子這樣離開我們嗎?」陶陶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陶陶已經進入了生命倒計時,那麼,怎麼做才可以「留」住孩子?多少年以後,還會有誰知道陶陶曾經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把孩子能用的器官和遺體都捐獻吧,這樣,猶如陶陶還在這個世界上。」

  已救了兩個人,其中有個8歲男孩

  4月份,陶陶的爸爸來到南京市紅十字會,進行了器官捐獻諮詢,他很平靜,他說,這應該也是陶陶的心願。

  5月17日下午,陶陶的病情突然有了變化。八一醫院的器官捐獻協調員張睿接到陶陶管床醫生的電話,隨後,張睿電話給肝移植中心主任王軒教授、陸雷醫生等,給陶陶接上呼吸機,上了搶救措施,進行生命維護。下午5:00,手術開始。「我是主刀醫生,我們主任也在旁邊看著,每一針每一線,我都那麼小心翼翼,因為這是一個天使。」陸雷說,他和助手靜靜地手術。器官取好後,他又認真地幫陶陶縫好,收拾乾淨。然後大家幫陶陶穿上最漂亮的黃色公主服,在她的枕頭邊,放上陶陶最愛的小魔仙魔法棒。

  在告別儀式上,陶陶爸爸掀開陶陶的蓋頭,陶陶甜甜地睡著了,永遠地走了。在場所有的人都哽咽了。「我也不例外,我承認,我那一刻是脆弱的。」陸雷說。5月18日凌晨2點,陶陶的肝臟就在一個8歲男孩身上工作了,他獲得了新生。而陶陶的腎臟捐給了一個中年男子,手術也非常成功。陶陶的兩個眼角膜已經入眼庫,至少可以讓兩個人重見光明,而遺體供醫學院的學生研究。

  她是南京年齡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昨天,記者從南京市紅十字會獲悉,自2010年3月南京被列入首批人體捐獻器官的試點城市後,陶陶是南京第28例捐獻者,是南京最小的捐獻者。目前,捐贈和需求之間差距較大,專家認為,現在器官移植的技術非常成熟,但是捐獻器官的思想觀念和法律制度有待完善推進。

  捐獻器官的工作瓶頸在哪裡?「首先,就是信息交流的不通暢。」南京市紅十字會負責此項工作的劉文華告訴記者,除了與醫院之間的協調,協調捐獻工作還會同時涉及公安、交通、司法、民政等職能部門,因為在器官捐獻的操作上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聯動機制。其次,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以及親友的阻礙,仍是器官捐獻的一大阻礙。(通訊員 崔娉 金陵晚報記者 李花)

相關焦點

  • 6歲男童病亡捐獻器官救3人 病重期曾收近20萬善款
    21日,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手術室內完成了3例特殊的器官移植手術。器官的捐獻者是一名年僅6歲的小男孩——黃熠濤(小名濤濤)。濤濤生前患有髓母細胞瘤,家人為了給他治病花光了積蓄。為了回報社會對濤濤的關愛,也為了讓濤濤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濤濤的父母強忍著悲痛,做出了捐獻器官的決定。孩子病重期間收到近20萬元善款濤濤的父親黃志鋒今年30歲,是解放軍駐江蘇淮安某部一名有著12年軍齡的戰士。
  • 22歲美麗女孩去世,姐姐做主,捐獻器官
    張舒,22歲,內蒙古臨河女孩。不幸遭遇車禍去世的她,捐出腎臟和肝臟,給3名患者帶去新生命的希望之光。近日,她的名字被刻上包頭市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園的紀念牌。22歲女孩遭遇車禍死亡2019年10月31日晚,張舒從兼職的託管班下班,回家路上遭遇了車禍。幾經救治,原本已經穩定的傷情突然惡化,11月7日晚上被確診腦死亡,靠呼吸機延續生命到18日。「她的心臟還在跳。」
  • 特殊成人禮:女孩18歲生日無償獻血登記捐獻遺體
    這個大一女生送給自己的「成人禮」異常另類:一份捐獻遺體和器官的《申請登記證》,一份《無償獻血證》。昨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她時,這名善良的女孩淡淡地說:「爺爺走了,他捐獻了遺體和器官;爸爸也登記捐遺了,還經常無償獻血。我這麼做,也是為了感恩。」  驚人 18歲女孩大膽舉動  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圓圓的臉龐,掛著具有親和力的微笑。
  • 21歲女孩患腎癌去世 臨終前決定捐獻遺體(圖)
    臨終前,她記錄了自己最後的時光,完成了入黨的心願,並決定捐獻自己的遺體翻看A08、A09版時,請靜下心來,讀讀她最後幾篇日記,了解這個曾經有夢的女孩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鄭筱倩 記者 孫李爽/文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圖河南省人民醫院太平間負責人崔貴武,曾親手送走了幾萬人。
  • 合肥患漸凍症的千萬富翁去世,捐獻器官救六人
    武建平走的時候,沒有說任何話,生前唯一願望就是捐獻遺體。22日,武建平遺體捐獻,將給六個人帶來希望。「他生前跟我說的唯一願望,就是他去世之後,把遺體捐獻出去。」胡昌雲回憶說,所以,她鼓足勇氣跟公公婆婆說了。婆婆是個傳統的人,她一時接受不了兒子去世後器官被移植。「我勸了好長時間,最後公公婆婆都同意了,他們點頭之後,兩個人哭得不成樣子。」胡昌雲說,當日下午,她就提出了丈夫遺體捐獻的意願。親人悲痛欲絕。
  • 青島捐獻器官4歲女孩小九月追思會舉行 市民緬懷小天使
    還記得那個叫九月的青島小女孩嗎?在突患重病、離開人世的那一刻,她和媽媽決定把器官捐獻出來,讓另外5個患病的孩子迎來新的希望。小天使和家人的大愛善舉感動了全城。今天是小九月離開的第七天,青島市紅十字會為小九月舉行追思會,不少市民自發前去緬懷小天使。
  • 19歲男孩籤署器官捐獻協議兩周便去世,死後他的器官救了7個人
    捐獻器官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為誰都不想自己的身體缺失一部分,就算死也要完完整整地死去。但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希望去世後能把器官捐獻出去救更多的人。就像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男孩,因病去世後,通過器官捐獻救7個人。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 3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但楊正貴得到的答覆是「遺體捐獻者的骨灰只能是親屬自行領取」。視頻:女子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 三年後骨灰應該怎麼回家,時長約59秒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四川尚未出臺遺體捐獻條例,對於使用後的遺體骨灰如何交接沒有明確依據,「既沒有規定接收單位送,也未規定家屬自己去取。」患白血病去世,山區女子捐出遺體雲嶺,顧名思義是「雲中的山嶺」,意指大山高聳入雲。雲嶺在川雲交界的筠連縣,既是一個村子的名字,也是一座山嶺的名字。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三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邯鄲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隊正式成立
    「我志願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弘揚人道,彰顯博愛,崇尚奉獻,踐行志願精神,傳播捐獻理念,履行生命之約,傳遞人間大愛。」11月5日,邯鄲市紅十字會遺體器官(組織)捐獻志願服務隊成立現場,近百名志願者莊嚴宣誓。志願者們用「博愛天使」楊海燕的感人事跡編排成詩歌和歌曲,在現場真情演繹。
  • ...圈引發愛心接力——湖南工程職院6名在校學生登記遺體器官捐獻
    但他沒想到的是,此舉在微信朋友圈引發了「蝴蝶效應」——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又有6名學生進行人體遺體(角膜)、器官捐獻登記。一次分享,引發眾議陳皓欣是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一名大二學生。3月23日,陳皓欣在校團委老師的指導下,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上完成了人體遺體(角膜)、器官捐獻登記,並在線申請紙質登記卡。4月26日,他收到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寄來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卡和一封感謝信,並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真沒想到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陳皓欣說,有許多同學向他諮詢器官捐獻詳情。
  • 老人去世自願捐獻遺體:人走了也要回報社會
    在咱們中國,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歸宿就是"入土為安",所以一旦提到遺體捐贈,就有很多人都表示很不理解。不過最近,湖南長沙就有一位84歲的老人張子興因病去世,他就決定將自己的角膜和遺體捐獻出來。並且,他的老伴吳金華同樣也做出了捐獻遺體的決定。
  • 瀏陽高田村88位村民的抉擇:身後捐獻遺體器官
    刷新傳統喪葬觀念,潛移默化改變別人 88位村民的抉擇:身後捐獻遺體器官 華聲在線5月21日訊 今天,瀏陽市淳口鎮高田村的88位村民,做了一個刷新傳統喪葬觀念的決定——集體籤署志願書,在去世後捐獻自己的遺體器官。
  • 衡陽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角膜遺體,已助兩人重見光明
    華聲在線1月15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田甜 潘愛華 楊麗紅)「我想將自己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有用的人。」這是47歲患有尿毒症的衡陽女子楊萍留在世間最後一個願望,1月11日,她的生命被病毒按下了終止鍵,今天,記者從省紅十會字了解到了她的故事。
  • 南京市紅十字會捐獻遺體器官志願者之友協會
    主要事跡:  1995年,南京市十幾位退休老同志積極倡導去世後無償捐獻遺體以供醫學教學和科研之用,提倡「三不、兩獻、一育」。即:去世後不開追悼會、不接受花圈輓聯、不用骨灰建墓土葬;捐遺體供醫學研究、獻器官供移植;骨灰用於植樹育林。這一倡議得到廣泛響應,很多市民踴躍報名參加,很快便發展為一個有較大規模的群眾組織。
  • 與爸爸同「肝」共苦的4歲小女孩去世,捐獻角膜遺體留大愛
    與爸爸同「肝」共苦的4歲小女孩南南不幸去世了,家人決定捐獻其角膜遺體,讓人生最後旅程感受眾人溫暖的孩子,留愛人間。(南南和媽媽的合影)爸爸為她捐肝,孩子仍舊不幸去世2017年8月,湖南益陽1歲半的南南被查出患有罕見的尼曼匹克病,經過爸爸捐贈的肝移植手術,以及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
  • 河南19歲女孩媽媽不幸離世,她做出器官捐獻決定,感動眾人
    有的人在去世後會把自己的器官捐贈出去,留給那些有需要的人,甚至是拯救了多人的生命。這樣的大愛讓我們感動。據報導在12月8日,在河南鄭州一位十九歲的女孩含淚做出了一個決定,完成了親人的遺願,捐獻了她的器官。女孩一直都在不停地哭泣,雖然很痛苦依然含淚做出了這樣的決定,讓母親以另外一種方式活著對於自己也是一種寄託。
  • 令人心碎,22歲超美女孩因車禍去世,遺體捐獻救助3人
    人民日報,這樣報導這位姑娘,張舒,22歲,內蒙古臨河女孩,11月20日,她的名字被永遠刻在包頭市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園的紀念牌上。不幸遭遇車禍去世的她,捐出腎臟和肝臟,給3名患者帶去新生命的希望之光。她的父母和姐姐知道,「她」還在這個世上,並沒有真正離去。
  • 江西鷹潭六歲女孩捐獻器官 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央廣網鷹潭10月16日消息(記者範存寶 鷹潭臺周樂豐)10月15日上午,在江西省鷹潭市人民醫院ICU(重症醫學科),一名6歲女孩在這裡走完了她人生中的最後一程。女孩捐獻的器官將挽救四名以上患者的生命。據了解,10月13號下午五時許,這名小女孩在家突發暈厥,女孩家人立馬帶她到鷹潭市人民醫院做CT檢查,檢查結果為蛛網膜下腔腦出血。當晚21點半時許,女孩突發呼吸驟停,經醫院專家會診及與家屬商議,女孩被轉入ICU,並給予針對型治療方案,但女孩的狀況依然在惡化。14上午,經臨床確認,符合腦死亡症狀。
  • 祭拜了老友 她立馬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田貽明去年6月體檢查出患肺癌,今年1月21日去世。按照遺願,完成了遺體捐獻。「老田,你的眼睛一直保護得很好,現在給需要幫助的人帶去了光明!」向澤潤對著碑上老伴的名字說。 向澤潤的眼眶溼潤了,「讓更多的人理解、支持遺體和器官捐贈,這是老田和我共同的願望。」據她說,老伴生前積極給朋友、鄰居做宣傳,樓上有四五對鄰居都辦理了捐獻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