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來過,你從未離開……向小天使致敬!向小天使的父母致敬……告別儀式上,作為主刀醫生的解放軍第八一醫院肝移植中心陸雷,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可愛可敬的南京小姑娘陶陶(化名),在她離開這個美好世界之時,她平凡而偉大的父母做出了遺愛人間的善舉,捐出陶陶的腎臟、肝臟、眼角膜、遺體。目前,已經有一個8歲的男孩和一個成年男子因此獲得新生。
捐獻器官和遺體,讓更多生命延續
陶陶今年6歲,要不是疾病和死亡的纏繞,她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命運真的跟他們一家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陶陶出生在南京一個普通的家庭,出生時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兩樣,「孩子很可愛,每天工作再忙,回來總會親親她的小臉蛋,她是我工作的動力。」陶陶爸爸說。去年4月份,家人發現陶陶笑起來的時候,兩邊的小臉蛋不對稱,醫院的檢查結果讓全家人崩潰:孩子得了腦癌。
一定要治好孩子,爸爸媽媽帶她到處看病,可是,由於腫瘤位置的特殊性,專家們只能搖搖頭,無法開刀,只能保守治療。總體來說,孩子的身體越來越差。今年4月份,陶陶突然發生了抽搐、嘔吐等,後來住進了解放軍第八一醫院神經外科。
「就看著孩子這樣離開我們嗎?」陶陶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陶陶已經進入了生命倒計時,那麼,怎麼做才可以「留」住孩子?多少年以後,還會有誰知道陶陶曾經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把孩子能用的器官和遺體都捐獻吧,這樣,猶如陶陶還在這個世界上。」
已救了兩個人,其中有個8歲男孩
4月份,陶陶的爸爸來到南京市紅十字會,進行了器官捐獻諮詢,他很平靜,他說,這應該也是陶陶的心願。
5月17日下午,陶陶的病情突然有了變化。八一醫院的器官捐獻協調員張睿接到陶陶管床醫生的電話,隨後,張睿電話給肝移植中心主任王軒教授、陸雷醫生等,給陶陶接上呼吸機,上了搶救措施,進行生命維護。下午5:00,手術開始。「我是主刀醫生,我們主任也在旁邊看著,每一針每一線,我都那麼小心翼翼,因為這是一個天使。」陸雷說,他和助手靜靜地手術。器官取好後,他又認真地幫陶陶縫好,收拾乾淨。然後大家幫陶陶穿上最漂亮的黃色公主服,在她的枕頭邊,放上陶陶最愛的小魔仙魔法棒。
在告別儀式上,陶陶爸爸掀開陶陶的蓋頭,陶陶甜甜地睡著了,永遠地走了。在場所有的人都哽咽了。「我也不例外,我承認,我那一刻是脆弱的。」陸雷說。5月18日凌晨2點,陶陶的肝臟就在一個8歲男孩身上工作了,他獲得了新生。而陶陶的腎臟捐給了一個中年男子,手術也非常成功。陶陶的兩個眼角膜已經入眼庫,至少可以讓兩個人重見光明,而遺體供醫學院的學生研究。
她是南京年齡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昨天,記者從南京市紅十字會獲悉,自2010年3月南京被列入首批人體捐獻器官的試點城市後,陶陶是南京第28例捐獻者,是南京最小的捐獻者。目前,捐贈和需求之間差距較大,專家認為,現在器官移植的技術非常成熟,但是捐獻器官的思想觀念和法律制度有待完善推進。
捐獻器官的工作瓶頸在哪裡?「首先,就是信息交流的不通暢。」南京市紅十字會負責此項工作的劉文華告訴記者,除了與醫院之間的協調,協調捐獻工作還會同時涉及公安、交通、司法、民政等職能部門,因為在器官捐獻的操作上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聯動機制。其次,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以及親友的阻礙,仍是器官捐獻的一大阻礙。(通訊員 崔娉 金陵晚報記者 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