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們中國,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歸宿就是"入土為安",所以一旦提到遺體捐贈,就有很多人都表示很不理解。不過最近,湖南長沙就有一位84歲的老人張子興因病去世,他就決定將自己的角膜和遺體捐獻出來。並且,他的老伴吳金華同樣也做出了捐獻遺體的決定。原來,老夫妻倆幾年前就決定要一起捐獻遺體,吳金華說:"我們老了,但身上總還有可取的東西,我們想一起把它送給社會。"
同樣的,今年8月,四川省一名叫做王義的老人,通過自願捐獻遺體完成了自己人生最後的一個心願。王義老人享年97歲,她也是目前四川省遺體捐獻工作中,實際捐獻年齡最大的志願者。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王義因身體原因無法重返教師崗位,就提出過捐獻遺體的意願,但當時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直到2013年,王義才終於在自願捐獻遺體的資料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近年來,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遺體捐贈的行列當中。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初,中國已登記器官捐獻志願者118萬餘人,成功實現捐獻2.3萬餘例,捐獻器官超過6.5萬個。中國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已從2010年的0.03達到目前的4.53,年捐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不過總的來說,我國的遺體器官捐獻還處於起步階段,並沒有深入人心,大眾對於遺體捐獻仍然還處在一種懷疑的態度。老福覺得咱們很多老年朋友肯定也進行過這方面的思考,那麼遺體捐獻的方方面面就應該多多科普給大家!
一、如何面對傳統觀念的影響
咱們都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很多人反對遺體捐獻、器官移植,也就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對死者的不尊重。哪怕死者生前是自願捐贈,也辦理好了一系列手續,一旦去世,有的家屬卻還是會阻撓醫護人員進行相關工作。
此外,宗教信仰、封建習俗、家庭利益和個人的心理素質等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如果家裡還有老伴和子女,要進行遺體捐獻就一定會面臨很多壓力。
二、遺體捐獻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手續較為複雜
為了規範我國器官捐獻的行為,2007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並於同年5月1日起施行。中國器官捐獻體系由國家和省(區、市)兩級人體器官捐獻組織機構構成,他們共同負責我國的器官捐獻行為。
除了法律條例,有捐獻意願的人辦理手續時還要注意這幾點:
1.遺體捐獻的兩個原則是:自願、無償。
2.捐獻人可到市區紅十字會登記,也可要求登記機構上門登記。
3.登記時,捐獻人要寫明遺體是全部捐獻還是部分捐獻及其用途。
4.捐獻人完成登記後,由登記機構向捐獻人頒發遺體捐獻卡。登記後,捐獻人也可以要求變更登記內容或者撤銷登記。
5.捐獻人去世後,遺體捐獻執行人應按遺體捐獻登記表中約定的時限通知原登記機構,並持捐獻人死亡證明和遺體捐獻登記表、遺體捐獻卡等資料與原登記機構籤訂捐獻遺體交接協議書。
三、遺體捐獻的好處與壞處?
遺體的捐獻,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用自己身上還良好的器官挽救其他患者的生命。從物質上來說,遺體捐獻不論是用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還是作為各大醫學院的屍體來源,都是對社會醫療衛生事業的極大貢獻。從精神上來說,遺體捐獻是種高尚人格的體現,是一種對自身對社會乃至對自然的一種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更有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身體器官捐獻給別人,是一種"永生"的體現。
而遺體捐獻的壞處,對於已經去世的捐獻者來說,當然是沒有的。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就是,捐獻者遺體在使用後未能得到妥善處置。這讓很多遺體捐獻者的家屬感到心寒,也讓很多有意願進行遺體捐獻的人望而卻步。而且程序的不完善還極有可能引發社會問題,比如地下人體器官非法買賣和移植等,這種黑色產業鏈必須由嚴格的法律法規來終止!
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那麼如果拋開自身觀念的影響,老福就認為遺體捐獻是十分有意義的。我國器官供體嚴重不足,所以需要加強宣傳教育,鼓勵器官捐獻,從根本上動員人們自覺、自願地進行捐獻。遺體捐獻不僅是為醫學、為社會作貢獻,更是在傳播大愛、延續生命!
歡迎大家在評論裡分享你對遺體捐獻的看法!
福大爺在關注|老人去世自願捐獻遺體:人走了也要回報社會
本文由福樂潮老俱樂部原創,感謝您的閱讀!
福樂潮老俱樂部:專注為中國老年人提供最實用有益的信息,支持每一位老人能與時代共同進步,再次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