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自願捐獻遺體:人走了也要回報社會

2020-12-07 福樂潮老

在咱們中國,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歸宿就是"入土為安",所以一旦提到遺體捐贈,就有很多人都表示很不理解。不過最近,湖南長沙就有一位84歲的老人張子興因病去世,他就決定將自己的角膜和遺體捐獻出來。並且,他的老伴吳金華同樣也做出了捐獻遺體的決定。原來,老夫妻倆幾年前就決定要一起捐獻遺體,吳金華說:"我們老了,但身上總還有可取的東西,我們想一起把它送給社會。"

同樣的,今年8月,四川省一名叫做王義的老人,通過自願捐獻遺體完成了自己人生最後的一個心願。王義老人享年97歲,她也是目前四川省遺體捐獻工作中,實際捐獻年齡最大的志願者。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王義因身體原因無法重返教師崗位,就提出過捐獻遺體的意願,但當時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直到2013年,王義才終於在自願捐獻遺體的資料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近年來,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遺體捐贈的行列當中。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初,中國已登記器官捐獻志願者118萬餘人,成功實現捐獻2.3萬餘例,捐獻器官超過6.5萬個。中國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已從2010年的0.03達到目前的4.53,年捐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不過總的來說,我國的遺體器官捐獻還處於起步階段,並沒有深入人心,大眾對於遺體捐獻仍然還處在一種懷疑的態度。老福覺得咱們很多老年朋友肯定也進行過這方面的思考,那麼遺體捐獻的方方面面就應該多多科普給大家!

一、如何面對傳統觀念的影響

咱們都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很多人反對遺體捐獻、器官移植,也就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對死者的不尊重。哪怕死者生前是自願捐贈,也辦理好了一系列手續,一旦去世,有的家屬卻還是會阻撓醫護人員進行相關工作。

此外,宗教信仰、封建習俗、家庭利益和個人的心理素質等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如果家裡還有老伴和子女,要進行遺體捐獻就一定會面臨很多壓力。

二、遺體捐獻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手續較為複雜

為了規範我國器官捐獻的行為,2007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並於同年5月1日起施行。中國器官捐獻體系由國家和省(區、市)兩級人體器官捐獻組織機構構成,他們共同負責我國的器官捐獻行為。

除了法律條例,有捐獻意願的人辦理手續時還要注意這幾點:

1.遺體捐獻的兩個原則是:自願、無償。

2.捐獻人可到市區紅十字會登記,也可要求登記機構上門登記。

3.登記時,捐獻人要寫明遺體是全部捐獻還是部分捐獻及其用途。

4.捐獻人完成登記後,由登記機構向捐獻人頒發遺體捐獻卡。登記後,捐獻人也可以要求變更登記內容或者撤銷登記。

5.捐獻人去世後,遺體捐獻執行人應按遺體捐獻登記表中約定的時限通知原登記機構,並持捐獻人死亡證明和遺體捐獻登記表、遺體捐獻卡等資料與原登記機構籤訂捐獻遺體交接協議書。

三、遺體捐獻的好處與壞處?

遺體的捐獻,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用自己身上還良好的器官挽救其他患者的生命。從物質上來說,遺體捐獻不論是用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還是作為各大醫學院的屍體來源,都是對社會醫療衛生事業的極大貢獻。從精神上來說,遺體捐獻是種高尚人格的體現,是一種對自身對社會乃至對自然的一種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更有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身體器官捐獻給別人,是一種"永生"的體現。

而遺體捐獻的壞處,對於已經去世的捐獻者來說,當然是沒有的。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就是,捐獻者遺體在使用後未能得到妥善處置。這讓很多遺體捐獻者的家屬感到心寒,也讓很多有意願進行遺體捐獻的人望而卻步。而且程序的不完善還極有可能引發社會問題,比如地下人體器官非法買賣和移植等,這種黑色產業鏈必須由嚴格的法律法規來終止!

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那麼如果拋開自身觀念的影響,老福就認為遺體捐獻是十分有意義的。我國器官供體嚴重不足,所以需要加強宣傳教育,鼓勵器官捐獻,從根本上動員人們自覺、自願地進行捐獻。遺體捐獻不僅是為醫學、為社會作貢獻,更是在傳播大愛、延續生命!

歡迎大家在評論裡分享你對遺體捐獻的看法!

福大爺在關注|老人去世自願捐獻遺體:人走了也要回報社會

本文由福樂潮老俱樂部原創,感謝您的閱讀!

福樂潮老俱樂部:專注為中國老年人提供最實用有益的信息,支持每一位老人能與時代共同進步,再次發光發熱!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讓曾經的「癮君子」自願捐獻遺體回報社會?
    「我想捐獻遺體,回報社會!」 老王這一善舉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令周圍的人頃刻對他肅然起敬。 要知道,他是社區康復戒毒人員,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去,許多人很難改變對這一群體的固有看法。 那麼,是什麼讓老王發生如此之大的轉變呢?
  • 「輪椅兄弟」去世捐獻遺體 15歲妹妹要扛起一家希望
    【回報社會】「輪椅兄弟」先後去世 留下遺願捐獻眼角膜和遺體因為患上同一種病,熊仕華、熊仕淵兩兄弟無法行走,長年坐在輪椅上生活,被大家稱為「輪椅兄弟」。按照他生前遺願,家屬捐獻了他的眼角膜和遺體。而在4年前,2015年5月28日,熊仕淵的大哥熊仕華在成都因病去世,遵照其遺願將眼角膜和遺體捐獻給華西醫院供醫學研究。據兩兄弟的母親周遠樸介紹,10月27日,熊仕淵高燒一病不起,被送往萬源市中心醫院救治,當晚轉院至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 黃山六旬老人身後無償捐獻角膜和遺體
    感動 11月15日晚23時許,黃山區仙源鎮越山村五保戶朱長玉老人因病在區人民醫院去世,根據老人生前意願,他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皖南醫學院,這是繼戴紅兵之後黃山區第2例遺體和眼角膜捐獻。
  • 湖南老律師去世後捐獻角膜遺體,社區居民自發為老人送行
    3 月 24 日早上 7 時,瀏陽市禧和小區,一位古稀老人在親人的守護下,帶著安心的微笑離開了人世。這位老人叫盧俊陽,瀏陽市人,今年 71 歲,曾在官渡律師事務所工作。早在 2015 年 6 月 23 日,他就已在瀏陽紅十字會進行了遺體器官捐獻登記。
  • 15歲少年離世捐獻遺體,家人:也算是對社會有所回報
    患病之初,他曾得到社會各界的援助,卻始終未能好轉。生前,周巖坤曾表示「想把個人捐出去」。他去世後,家人按其心願將遺體無償捐贈,用於醫學教學研究,「這樣孩子也算對社會、國家有所回報」12月8日晚,德州市樂陵市的15歲少年周巖坤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根據他生前的願望,家人對他的遺體進行了無償捐獻,少年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
  • 肅寧男子張紀祖昨日捐獻遺體
    本報訊 (記者 龐維雙)昨天下午,肅寧縣萬裡鎮官廳村五保戶張紀祖因病去世後,滄州醫專、肅寧縣紅十字會共同為他舉行了遺體捐獻暨悼念儀式。由此,張紀祖成為肅寧縣第一位成功捐獻遺體的捐獻者。二人均沒有家庭、沒有子女,一直相依為命,並在2014年同時籤下協議,自願在身後捐獻遺體。張紀國告訴記者,哥哥張紀祖16歲時,從房頂上跳下來時傷到了腿,可他怕父親生氣,一直不敢告訴家人,延誤了治療,並因此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張紀祖在22歲時癱瘓在床,而張紀國在27歲時也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
  • 遺體捐獻,一些你不知道的背後故事
    陳薇薇的母親說:薇薇想走得有價值有意義,我們尊重女兒的決定,把她的遺體捐獻出去,也是對社會的一種回報。陳薇薇遺憾的沒能參加高考,但她卻在人生的答卷上,獲得了滿分。陳薇薇去了,但她的名字,她的事跡,將永遠的留在人們的記憶裡,留在這個社會上,放射出奪目的生命之光。
  • 衢州88歲退休教師捐獻遺體 名字將刻在首個遺體紀念碑上
    衢州88歲退休教師捐獻遺體 名字將刻在首個遺體紀念碑上 2014年02月27日 16:10:22   浙江在線02月27日訊昨天上午8點左右,因肺癌晚期,88歲的龍遊退休教師王東生安詳地在衢州康復醫院去世了。
  • 特殊成人禮:女孩18歲生日無償獻血登記捐獻遺體
    這個大一女生送給自己的「成人禮」異常另類:一份捐獻遺體和器官的《申請登記證》,一份《無償獻血證》。昨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她時,這名善良的女孩淡淡地說:「爺爺走了,他捐獻了遺體和器官;爸爸也登記捐遺了,還經常無償獻血。我這麼做,也是為了感恩。」  驚人 18歲女孩大膽舉動  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圓圓的臉龐,掛著具有親和力的微笑。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兗州老夫婦攜手捐獻遺體
    老兩口熱心村裡事務,助人為樂,這兩年隨著年事的增高,兩位老人做出一個決定,要共同捐獻遺體,為社會做貢獻。「我決定做這個遺體捐獻,是我從內心裡想的。我感覺,如果把身上的器官捐獻給有用的人,這是一件好事,按現在來說也是一個正能量的事。」在兗州區大安鎮徐家村,剛一見面,徐士元夫婦便迫不及待的向記者談起了自己的想法。
  • 西安87歲老人立遺囑死後捐獻器官遺體 生命最後一刻也要奉獻
    87歲的陳錦章老人,年輕時為國家的電力事業付出了青春和熱血,老了之後他立下遺囑,「百年之後,我的器官和遺體全部捐贈,為醫學研究做貢獻。不開追悼會,不留骨灰,只要我的器官還有人能繼續使用,我的生命就得到了延續。」
  • 阜陽重病男子自願捐獻遺體已選好墓地 堅持帶全家一起做公益
    原標題:阜陽重病男子自願捐獻遺體已選好墓地堅持帶全家一起做公益在界首市人民路,供電公司大門北側,有一個燒烤拉麵攤位,生意很不錯。攤主李紅是個憨厚而熱情的人,他每天義務打掃門口的巷子、幫助鄰居收繳水費、為敬老院老人理髮……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男人已經為自己買好了墓地,因為他身患重病。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三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 3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但楊正貴得到的答覆是「遺體捐獻者的骨灰只能是親屬自行領取」。視頻:女子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 三年後骨灰應該怎麼回家,時長約59秒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此時,在筠連百姓網的倡議下,社會各界為楊家珊捐款10餘萬元,雪中送炭。2016年3月29日,楊家珊病情惡化,自知時日無多的她常受社會關愛所感染,想回報社會卻又無能為力。楊家珊毅然決定,自己死後捐獻遺體,用於醫學事業,並寫下遺言作出莊嚴承諾。捐獻遺體,成為全縣第一人楊家珊為了實現遺願,再次求助筠連百姓網。
  • 15歲白血病少年因遺憾未能為社會做貢獻,去世後將遺體捐贈
    有些人活著,但是他的精神已經腐爛;有些人已經走了,但是卻會永遠存在我們心中。對於人去世之後的遺體處理方式,都應該遵循當事人的意願。有的選擇海葬,有的選擇直接下葬,還有的選擇火化。不過因為我們的傳統觀念影響較深,所以大家覺得去世之後一定要保證自己屍身的完整程度。在眾多處理方式之中,遺體捐贈是最少的,但也是最讓人敬佩的。記住這個名字,他叫周巖坤,山東樂陵人,享年15歲。
  • 萬全一對老夫婦志願捐獻遺體,18年前曾捐獻兒子遺體
    近日,家住萬全區孔家莊鎮馬連堡村的一對老夫婦共同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們要在去世後無償捐獻自己的遺體,並且已經在萬全區紅十字會登記辦理了相關手續。近年來,隨著多方努力和推動,捐贈遺體的凡人義行並不少見,但是在農村,特別還是老夫妻倆一同籤訂捐獻遺體志願書,還是讓人感到意外和欽佩。
  • 瀏陽高田村88位村民的抉擇:身後捐獻遺體器官
    刷新傳統喪葬觀念,潛移默化改變別人 88位村民的抉擇:身後捐獻遺體器官 華聲在線5月21日訊 今天,瀏陽市淳口鎮高田村的88位村民,做了一個刷新傳統喪葬觀念的決定——集體籤署志願書,在去世後捐獻自己的遺體器官。
  • 感動:武漢一老人去世了還記得兌現了17年前的承諾
    近日,武漢一老人朱小安因為心臟衰竭,經過醫治回天無力,於11月28日去世。本來人生老病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這位普通的老人朱小安卻在2003年7月籤署遺體捐獻協議,如今已經過了17年,朱小安卻依然記得要兌現自己的承諾,去世後讓家人按照他的遺願,將他的遺體捐獻給了武漢市紅十字會同濟醫學院,兩片珍貴的眼角膜捐獻給了武漢市紅十字會愛爾眼庫。
  • 林則徐玄孫女婿因病去世遺體捐獻 曾任副市長
    林子東老人手捧遺體捐獻榮譽證書,強忍悲傷。20日,孫明老人的遺體捐獻儀式在老伴林子東及其親朋好友的追思哀悼中舉行。林子東老人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玄孫女,2013年9月29日,受老伴孫老的委託,她鄭重地在《福建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上籤下名字,表達了孫老捐獻遺體的心意。林子東老人告訴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她認為老伴的做法是對的,這樣的人生圓滿而有意義。「老老實實做公僕,誠誠懇懇助他人。」
  • 捐獻遺體:自願被切割成2.7萬片
    2015年2月16日5時15分,87歲的老太太蘇·波特,在美國丹佛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因肺炎去世。在她生前,她曾定下一個特別約定:自願為醫學事業捐贈自己的遺體,被研究人員切割成2.7萬片,以記錄人體的每一個細節,最後被復盤為一具「數位化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