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律師去世後捐獻角膜遺體,社區居民自發為老人送行

2020-12-10 瀟湘晨報

3 月 24 日早上 7 時,瀏陽市禧和小區,一位古稀老人在親人的守護下,帶著安心的微笑離開了人世。這位老人叫盧俊陽,瀏陽市人,今年 71 歲,曾在官渡律師事務所工作。早在 2015 年 6 月 23 日,他就已在瀏陽紅十字會進行了遺體器官捐獻登記。

"父親,您一路走好,來生我還要和您做一家人,我也一定會完成您捐獻角膜遺體的心願!"一直陪伴在老人身旁至最後時刻的養子劉鵬,跪在養父的靈前,看著養父的遺像悲傷地說道,"父親走得很安詳,捐獻角膜與遺體,一直是他的心願"。

上午 11 時,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和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工作人員趕到老人家中,在瀏陽市紅十字會周建國及老人家屬的共同見證下,經過簡潔而莊嚴的遺體告別儀式。

在接送專車離開時,聞訊趕來的小區居民自發來到道路兩側,為老人送行。據小區居民介紹,老人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資深律師,為人和善,樂於助人,人緣很好,還是小區房產公益代表,為小區的建設做出了很多貢獻,大家都不捨得他。

老人的愛人蔡芬明說,"老盧臨終前,一直擔心其立下的捐獻角膜遺體的遺囑,我和子女會不忍執行,前幾天還專門在微信裡給他弟弟寫了很長一段話,要弟弟一定幫助完成心願"。病床邊上放著盧俊陽老人的遺體器官捐獻登記證,微信裡還留著老人的"最後的話"。"這是老頭子去世前幾天最為關心的事情。前幾天,老頭子突然病重,不能開口說話,但還是在微信上寫下了自己最後的心願。我們明白他的想法,他一直牽掛的,是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只是怕我們不執行他的遺囑。"

"我們的壓力很大!"劉鵬說。開始的時候,對於老人的遺願,幾乎全部親屬包括他自己,都持不理解、不支持的態度,勸老人放棄捐獻的念頭。但是盧老的態度很堅決,一再堅持,加上彌留之際,他還用微信寫了很長一段話的這一舉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親屬。"現在,我們都能理解、支持和接受老人的遺願,並儘量完成。在我們看來,父親的這種精神和做法真的很了不起!"

劉鵬拿出父親寫下的那份微信遺囑,裡面沒有一點涉及財產的事宜,大多表明身後要捐獻遺體。這份遺囑字裡行間流露出老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社會的一份責任與關愛。

父親臨終前跟我說,"我認為捐獻遺體是有益於社會的慈善事業,是文明之舉,對於喪事,我要求一切從簡。"父親退體後雖然退休金每月只有 800 元,但他寫得一手好字,建軍節、國慶節、元旦節,他都義務為小區寫標語口號,還自己花錢買國旗,插在小區顯眼的位置。雖然父親留給我們的物質遺產很少,但他留給我們一大筆精神財富。

當天下午 14 時,接收盧老遺體的專車平安到達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湖南省眼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叢香介紹,盧俊陽老人這份大愛情懷將福澤後人,他珍貴的眼角膜將捐贈給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可以幫助 2 位眼病患者重見光明。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潘愛華 楊麗紅

相關焦點

  • 湖南90歲老兵捐獻角膜遺體!看完老人遺囑,小編哭了……
    來源 | 北京日報不久前,張家界市慈利縣老乾局局長姚邦欣接到一個特殊來電,電話那頭是慈利縣年近九旬的離休幹部莫我光老人。當天,莫老在電話中告訴姚邦欣,在他去世後,請求老乾局按照他的遺囑委託,將遺體無償捐獻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用於病理和醫學之用。
  • 湖南88歲抗美援朝老兵捐獻角膜遺體
    「我死後不通知親友,遺體無償捐獻」湖南88歲抗美援朝老兵捐獻角膜遺體,彰顯坦蕩無私和大愛無疆華聲在線12月13日訊 「我已年過古稀,隨時有停止呼吸的可能,經反覆考慮後本人決定,我死後不通知親友,不開追悼會及其他形式的迷信活動,遺體無償捐獻給湖南醫科大學供師生做病理、生理解剖之用,腎臟可給需要的患者,眼睛可給盲人移植……」近日,在慈利縣人民醫院,剛剛失去老伴的楊淑華老人打開了一個牛皮信封,裡面是一疊資料,分別是老伴生前的遺囑、遺體捐獻委託書、湖南醫科大學捐獻遺體登記卡等資料,落款時間是2000年3月8日。
  • 黃山六旬老人身後無償捐獻角膜和遺體
    感動 11月15日晚23時許,黃山區仙源鎮越山村五保戶朱長玉老人因病在區人民醫院去世,根據老人生前意願,他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皖南醫學院,這是繼戴紅兵之後黃山區第2例遺體和眼角膜捐獻。
  • 老人去世自願捐獻遺體:人走了也要回報社會
    在咱們中國,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歸宿就是"入土為安",所以一旦提到遺體捐贈,就有很多人都表示很不理解。不過最近,湖南長沙就有一位84歲的老人張子興因病去世,他就決定將自己的角膜和遺體捐獻出來。並且,他的老伴吳金華同樣也做出了捐獻遺體的決定。
  • 長沙65歲老人車禍離世捐獻遺體角膜:「當我離開,讓愛留下」
    隨後,家人與湖南省紅十字會取得聯繫,按照王老生前遺願:「當我離開,讓愛留下」,老人將自己珍貴的眼角膜捐贈給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幫助他人復明,遺體則捐贈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供醫學研究和教學。  按照王老生前的囑咐,一切從簡。在簡樸而神聖的遺體告別儀式之後,王老被順利的接回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大家終於完成了老人身體康健時經常念叨的心願。
  • 老人彌留之際囑咐家人「將器官和眼角膜獻給需要者」
    瀏陽日報訊(記者潘思榮)「我是一個志願捐獻者,我要將器官和眼角膜獻給需要者,這是我的願望,也算是我死後對社會的最後一點貢獻……」3月24日早晨,家住集裡街道禧和小區的71歲老人盧俊陽去世。彌留之際,他通過微信寫下上述文字,囑咐家人完成他捐獻遺體和角膜的心願。
  • 與爸爸同「肝」共苦的4歲小女孩去世,捐獻角膜遺體留大愛
    與爸爸同「肝」共苦的4歲小女孩南南不幸去世了,家人決定捐獻其角膜遺體,讓人生最後旅程感受眾人溫暖的孩子,留愛人間。(南南和媽媽的合影)爸爸為她捐肝,孩子仍舊不幸去世2017年8月,湖南益陽1歲半的南南被查出患有罕見的尼曼匹克病,經過爸爸捐贈的肝移植手術,以及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
  • 留愛在人間:91歲老人捐獻遺體,他曾是長沙最年長的志願者
    3月13日晚上,91歲的賀續鏡老人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與世長辭。「2000年的時候,他就說要捐獻遺體。」捐獻遺體是賀續鏡多年來的心願,他的老伴李愛蓮娭毑和家人完成了他的遺願。(91歲的賀續鏡老人去世後,老伴李愛蓮娭毑和家人尊重他的決定,捐獻角膜一體,留愛在人間。圖為李愛蓮娭毑完成了捐贈的相關手續。)通訊員供圖捐遺體:以大愛獲得「重生」「他一生都是這樣,樂於助人,滿腔熱血。」
  • i東營·最美東營人︱祖孫三代七人志願捐獻角膜
    老人總是拿出最好的食物款待客人,臨別時也要以禮相贈。逢鄰裡有困難,老人連自家的棉被、皮襖都捐出去。七個兄弟姐妹常聽老人說:「別人用了,比自己用了強。別人吃了,比自己吃了強。」老人去世時,全縣有一二百人自發前來送行。  崔博母親綦映紅是一名退休教師,一直熱心公益,上大學時就堅持獻血。
  • 46歲女子捐獻遺體角膜,最後簡訊催人淚目
    上午11時,「尊敬的捐獻者家屬:蔣琳鳳女士自願去世後捐獻遺體和角膜,造福社會。她的大愛情懷、偉大義舉將永遠受到人民的緬懷和讚揚!下面讓我們三鞠躬......」琳鳳是湖南邵陽人,1974年出生的她在大學學習的是法律專業,她從來不亂說話,與鄰居相處融洽,在家尊老愛幼。 她與我身體都不太好,這四年來,我們相互扶持,與病魔鬥爭渡過了很多難忘的日子。希望她在天之靈,可以看到她自己這份大愛,從某種意義上,她還在這個世界,這對我也是一個堅強活下去的理由!」蔣琳鳳的丈夫歐陽先生在遺體捐獻書上簽字並按下手印後說道。
  • 花甲之歲大愛捐獻遺體和角膜
    夜幕降臨,行駛80公裡後,東營區紅十字會張惠和志願者楊偉國趕到了河口區仙河鎮濱海醫院,見到了周新善的家屬。首先,張惠表達了哀悼的心情,並安撫家屬注意身體,向周新善及其家屬的大善大愛之舉表示衷心地感謝。同時,為家屬發放捐獻榮譽證書和紀念碑。
  • 遺願捐獻角膜遺體的24歲大學生開學日去世,卵黃囊瘤是種什麼病?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9月1日,湖南24歲大學生鄧澤中因罹患卵黃囊瘤不幸離世。他的家人強忍悲痛,按其遺願捐獻他的眼角膜和遺體。其父親說,卵黃囊瘤屬罕見的病例,當代醫學對之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較少,故捐獻出遺體,希望拯救更多的生命。
  • 衡陽47歲尿毒症患者捐獻角膜遺體,已助兩人重見光明
    2020年12月,重病的楊萍主動聯繫到衡陽市紅十字會,詢問身後捐獻角膜遺體的相關事項。據楊萍生前介紹,她是在2018年3月因腦中風住院接受治療,治療期間又被查出患有尿毒症。隨後的時間裡,她與病魔持續鬥爭,不僅掏空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也耗盡了她的身體。在聯繫角膜遺體捐獻接收站之前,楊萍左半邊身體已經癱瘓,體內多個器官衰竭,身體的情況已經十分危險。
  • 長沙79歲老人捐獻遺體和角膜
    10月10日下午16時,家住長沙天心區的盧德源老人不幸病逝。根據他生前遺願,希望將自己的遺體和角膜捐獻給國家,幫助眼疾病患者,並成為醫學生們的 「大體老師 」。 接到逝者家屬電話通知後,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的醫療專用車及時趕到盧德源家中,工作人員一邊向家屬講解捐獻流程和要求後,一邊按照老人的願望,幫他穿戴整齊。
  • 石家莊退休教師離世後捐獻角膜和遺體
    12月4日,一場簡單而肅穆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河北醫科大學遺體捐獻中心告別廳舉行。石家莊退休教師陶雅會走下三尺講臺後,用大愛給大家上了「最後一課」——完成了眼角膜和遺體捐獻,實現了自己生前最後的願望。陶雅會生前照片。
  • 重慶這個社區超300人要捐獻遺體 他們笑著談論死後的去處
    陳舊的廠房、青磚宿舍樓、布滿塵埃的防空洞車間,與這個老兵工廠的八千多名退休職工一起慢慢老去。入夜,五支老年舞蹈隊在街道廣場上跳舞,圍觀的、轉悠的大都相識,一聲招呼便能聊盡無數時光。1998年內退之後,吳文界在郭家沱街道更新村從事社區工作。20年中,她見過太多孝與不孝、死與不敢死的人間故事,她也勸說了很多人加入遺體捐獻行列。
  • 眼科專家邢詠新捐獻角膜遺體:把愛變成看得見
    49歲的眼科專家邢詠新身後捐獻了自己的角膜和遺體,將自己的畢生都貢獻給了醫學事業。角膜捐獻幫助他人重見光明,實現了她經常說的:把愛變成看得見;捐獻遺體用於醫學事業研究,幫助更多醫學生成長,實現了她自己終生貢獻醫學事業的奮鬥目標。
  • 寧波市眼科醫院一天接受兩人捐獻角膜
    5月16日,作為寧波市眼庫、寧波市紅十字眼庫所在機構的寧波市眼科醫院收到了兩位角膜捐獻者的愛心角膜。  第一位捐獻者是來自杭州的61歲周先生,因病在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去世,在他生前已登記了角膜捐獻。他的妻子王女士含淚說,「當得知可以捐獻角膜,幫助更多的人重見光明,他就一直有心願想要捐獻,還動員我一起在2014年籤署了角膜捐獻書。」
  • 西安87歲老人立遺囑死後捐獻器官遺體 生命最後一刻也要奉獻
    87歲的陳錦章老人,年輕時為國家的電力事業付出了青春和熱血,老了之後他立下遺囑,「百年之後,我的器官和遺體全部捐贈,為醫學研究做貢獻。不開追悼會,不留骨灰,只要我的器官還有人能繼續使用,我的生命就得到了延續。」
  • 老軍人捐獻遺體 曾為《烏龍山剿匪記》人物原型
    原標題:老軍人捐遺 沒有墓碑有豐碑 92歲的田軍老人參加過抗日戰爭、抗美援朝 是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中指導員的原型  早報訊 「我是老軍人了,我死後不要墓碑,把我的遺體捐獻了,把我的骨灰撒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