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4 日早上 7 時,瀏陽市禧和小區,一位古稀老人在親人的守護下,帶著安心的微笑離開了人世。這位老人叫盧俊陽,瀏陽市人,今年 71 歲,曾在官渡律師事務所工作。早在 2015 年 6 月 23 日,他就已在瀏陽紅十字會進行了遺體器官捐獻登記。
"父親,您一路走好,來生我還要和您做一家人,我也一定會完成您捐獻角膜遺體的心願!"一直陪伴在老人身旁至最後時刻的養子劉鵬,跪在養父的靈前,看著養父的遺像悲傷地說道,"父親走得很安詳,捐獻角膜與遺體,一直是他的心願"。
上午 11 時,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和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工作人員趕到老人家中,在瀏陽市紅十字會周建國及老人家屬的共同見證下,經過簡潔而莊嚴的遺體告別儀式。
在接送專車離開時,聞訊趕來的小區居民自發來到道路兩側,為老人送行。據小區居民介紹,老人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資深律師,為人和善,樂於助人,人緣很好,還是小區房產公益代表,為小區的建設做出了很多貢獻,大家都不捨得他。
老人的愛人蔡芬明說,"老盧臨終前,一直擔心其立下的捐獻角膜遺體的遺囑,我和子女會不忍執行,前幾天還專門在微信裡給他弟弟寫了很長一段話,要弟弟一定幫助完成心願"。病床邊上放著盧俊陽老人的遺體器官捐獻登記證,微信裡還留著老人的"最後的話"。"這是老頭子去世前幾天最為關心的事情。前幾天,老頭子突然病重,不能開口說話,但還是在微信上寫下了自己最後的心願。我們明白他的想法,他一直牽掛的,是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只是怕我們不執行他的遺囑。"
"我們的壓力很大!"劉鵬說。開始的時候,對於老人的遺願,幾乎全部親屬包括他自己,都持不理解、不支持的態度,勸老人放棄捐獻的念頭。但是盧老的態度很堅決,一再堅持,加上彌留之際,他還用微信寫了很長一段話的這一舉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親屬。"現在,我們都能理解、支持和接受老人的遺願,並儘量完成。在我們看來,父親的這種精神和做法真的很了不起!"
劉鵬拿出父親寫下的那份微信遺囑,裡面沒有一點涉及財產的事宜,大多表明身後要捐獻遺體。這份遺囑字裡行間流露出老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社會的一份責任與關愛。
父親臨終前跟我說,"我認為捐獻遺體是有益於社會的慈善事業,是文明之舉,對於喪事,我要求一切從簡。"父親退體後雖然退休金每月只有 800 元,但他寫得一手好字,建軍節、國慶節、元旦節,他都義務為小區寫標語口號,還自己花錢買國旗,插在小區顯眼的位置。雖然父親留給我們的物質遺產很少,但他留給我們一大筆精神財富。
當天下午 14 時,接收盧老遺體的專車平安到達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湖南省眼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叢香介紹,盧俊陽老人這份大愛情懷將福澤後人,他珍貴的眼角膜將捐贈給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可以幫助 2 位眼病患者重見光明。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潘愛華 楊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