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動敦煌》蘭州首演 千年敦煌古樂重獲新「聲」

2020-12-10 大眾網

  中新社蘭州10月3日電 (記者 丁思)懷抱紅色敦煌古樂器「鳳首箜篌」的飛天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帶領觀眾穿越敦煌音樂的時空隧道。大型沉浸式演出《樂動敦煌》3日在蘭州首演,將千年敦煌音樂、舞蹈、詩歌、壁畫「搬上」舞臺,讓失傳敦煌古樂重獲新「聲」。

  敦煌莫高窟共有492個洞窟,與音樂題材相關的洞窟多達240個,約佔整體數量的一半;其中有樂伎3346身,各類不同的樂隊490組,樂器44種共4330件。音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耀眼明珠,不同文明在此交匯融合,形成了具有獨特藝術魅力與價值的敦煌古樂文化。」甘肅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其銀當日介紹說。

  《樂動敦煌》以音樂、影像、燈光、機械、裝置、舞美道具等多種科技手段結合演員真人演藝,為觀眾還原了敦煌音樂、舞蹈、詩歌、壁畫等盛景畫卷,通過活化敦煌古樂器、古樂譜的研發成果,將敦煌古樂文化淋漓盡致地呈現於觀眾面前,全面展現了敦煌傳承發展了千百年的古樂文化魅力。

  該劇在音樂中運用了來自敦煌壁畫中的復原樂器五弦琵琶、瑟、箜篌、龍鳳笛、排簫、笙等;以及異域風情的薩塔爾、艾捷克、西塔爾琴等,「飛」出壁畫演繹千年音律。

  陳其銀說,該劇製作團隊藉助現代技術對壁畫、古籍進行文化解讀以及系統性的梳理,以多媒體科技結合專業演員演出的方式,讓演奏著琳琅滿目敦煌古樂器的樂伎從壁畫中走出來,讓世界重新認識敦煌古樂文化的魅力與價值。

  首次聆聽到「走」出壁畫的敦煌古樂器表演,北京遊客劉芳明跟隨劇中主角「白歆」的移動軌跡遊走探索,驚嘆於「豐富多彩的敦煌文化,走到了普通民眾身邊,仿佛穿越重走古絲路一般的奇妙。」

  該劇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策劃、甘肅演藝集團總監製、出品,廣州市明道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製作,海南華僑城文化演藝有限公司總編創。

相關焦點

  • 主創亮相分享幕後故事,《樂動敦煌》媒體見面會在蘭舉行
    音樂、舞蹈、詩歌、壁畫相信觀賞過《樂動敦煌》的朋友都會被千年敦煌古樂的魅力折服話不多說先賞一組圖近日,大型沉浸式演出《樂動敦煌》媒體見面會在蘭舉行。記者跟隨主角在這部近日火爆金城的全新文旅融合作品中遊走探索,親身體驗了一把時空穿越後與敦煌古樂的動人「約會」。隨後,導演趙傳建還攜主演主創集體亮相,分享了千年古樂重獲新「聲」背後的故事。
  • 陳應時解譯敦煌古譜音樂會首演 敦煌古樂「新貌重生」
    「古樂·新聲——陳應時解譯敦煌古譜音樂會」4日晚首演於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品弄》《傾杯樂》等陳應時研究成果中的敦煌古譜解譯精品,經數位專家學者尋律編配後,通過竹笛、琵琶、揚琴、古箏等中國民族樂器,讓千年前的敦煌古樂得以「新貌重生」。
  • 譚盾《敦煌·慈悲頌》-穿越敦煌千年歷史 重現中華文明史詩
    穿越敦煌千年歷史重現中華文明史詩敦煌·慈悲頌它是一部氣勢宏偉,意義深遠的巨作,它像一個千年的夢想,擁抱著歷經磨難的人類,給我們帶來此刻的慰藉與未來的希望……由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蘭州大劇院承辦的2020年蘭州市惠民演出——《敦煌·慈悲頌》將於2020年12月26-27日每晚8點在蘭州音樂廳震撼上演。
  • 敦煌古樂器「飛」出莫高窟 重獲新「聲」
    原標題:敦煌古樂器「飛」出莫高窟 重獲新「聲」  雷公鼓  中國甘肅網11月27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記者 荊雯)近日,在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由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集團與敦煌研究院合作,甘肅絲綢之路文化創意工場有限公司實施的敦煌壁畫復原古樂器展
  • 舞劇《步步生蓮》蘭州首演 舞姿來自敦煌壁畫(圖)
    舞劇《步步生蓮》蘭州首演 舞姿來自敦煌壁畫(圖) 2015-12-23 12:49: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取材於佛經故事
  • 2019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開幕 奏響千年敦煌古樂
    2019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開幕 奏響千年敦煌古樂 2019年01月23日 14:26   來源:新華網
  •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陳應時逝世,他讓敦煌古樂奏出新聲
    他從 1979 年開始關注《敦煌琵琶譜》的解讀研究,在後輩研究敦煌音樂時,陳應時是始終繞不開的名字。2018年5月,敦煌古樂作品大型舞臺創作項目「古樂·新聲——陳應時解譯敦煌古譜音樂會」在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首演,包括13首陳應時研究成果中的解譯精品,回應了陳應時半生的研究碩果。天書一般的神秘音符化成當代人可以理解、演奏的五線譜,融入汩汩樂音搬上了舞臺。
  • 千年敦煌古樂奏響音樂之都——2019年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成功舉辦
    本屆音樂會以「千年敦煌古樂奏響音樂之都」為主題,融合了敦煌古譜解譯曲目、敦煌仿製樂器演奏、敦煌壁畫元素服飾等眾多中國傳統音樂與文化元素,向中奧觀眾呈現了一場恢弘的視聽盛宴。享有「全球華人第一男中音」美譽的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壓軸演唱。本屆音樂會由維也納市政府、敦煌研究院、上海音樂學院及奧中文化交流協會聯合舉辦。維也納市長辦公室外事主任郭思樂博士擔任晚會主持。
  • 記敦煌舞創立三十年:誰解敦煌千年夢(圖)
    敦煌112洞窟中的「反彈琵琶」是最經典的舞姿,想要展現那一瞬間的姿態美必須兼顧頭、肩、胸、胯、膝、踝的異向扭動。1979年,《絲路花雨》的編導和演員7次走進石窟,經過幾個月的潛心研究,用連貫的舞蹈動作呈現出了壁畫上S形曲線流動的韻律。依照此思路,壁畫上靜態、孤立的舞姿漸漸動了起來,連貫成流暢的舞蹈,在和敦煌音樂、服飾搭配之後,形成了獨具神韻的敦煌舞風格。
  • 幻景式敦煌文化雜技劇《九色鹿》12月19日在蘭州首演
    00:00/00:00 在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旅廳的支持下,由甘肅演藝集團旗下甘肅省雜技團創排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大型幻景式敦煌文化雜技劇《九色鹿》將於12月19日、20日晚在蘭州黃河劇院進行公開首演。
  • 夢回大唐:香港樂團「天籟敦煌·淨土梵音」全球首演
    9月19日晚,由甘肅省文化廳、敦煌研究院、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主辦,敦煌國際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承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新世界集團慈善基金支持的「天籟敦煌?淨土梵音」音樂會在敦煌全球首演。
  • 敦煌文化寶藏是如何重獲新生的
    原標題:千年國粹是如何重獲新生的保護敦煌文化寶藏,不僅是近代以來中國許多有識之士的自覺行動,更是關乎國家歷史和民族文化傳承的大事。歷代「敦煌人」的堅守和創新,在搶救、保存、研究敦煌文化的歷史上留下了濃重一筆。命途多舛的文化寶庫敦煌,於公元前111年漢武帝立河西四郡時正式得名。東漢應邵注釋認為:「敦,大也,煌,盛也。」
  • 敦煌故事,甘肅之聲 ——譚盾為深圳音樂廳帶來原汁原味的「敦煌...
    90後的表達更有時代感——「從在關山月初識敦煌,莫高窟又見敦煌,到今日再聽譚盾的敦煌,感嘆千年一瞬,失落的文明如失散的珍寶。如果說莫高窟是個魔法世界,那麼譚盾絕對是個鄧布利多級別的大神,菩提飛天、九色鹿、雨天論禪、陽關離別……給人一口氣讀完6本哈利波特的爽感。」
  • 千年古樂「飛」入金城,敦煌壁畫復原古樂器穿越時空來見你
    【本報訊】(蘭州日報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文/圖)1月9日,由甘肅省委宣傳部主辦,省文聯、敦煌研究院和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集團聯合承辦的「千年敦煌·匠心演繹」敦煌壁畫復原古樂器展在甘肅省藝術館落下帷幕。
  • 敦煌漢簡書體「重出江湖」 探尋千年絲路「邊塞往事」
    敦煌漢簡書體「重出江湖」 探尋千年絲路「邊塞往事」 2020-09-22 13:47: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 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鎮民俗文化旅遊景區簡介
    千年敦煌項目位於敦煌市中心以南約3.5km,在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前700米處,距敦煌火車站、機場約14km,距離著名旅遊景點、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22公裡。
  • 美麗黃河之濱昨夜聆聽敦煌 譚盾音樂巨製《敦煌·慈悲頌》震撼亮相
    演出現場 李超 攝26日晚,國際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歷時5年打造的音樂巨製《敦煌·慈悲頌》在位於美麗黃河之濱的蘭州音樂廳震撼奏響,譚盾攜手蘭州交響樂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獻上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史詩交響音畫。
  • 中國音樂史學家陳應時去世,四十載皓首窮經破譯敦煌古譜
    20世紀以來,國際敦煌譜研究成就的最高話語權一度為日本學者壟斷,陳應時憑藉一次次突破,終於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學者的後來居上。他不僅潛心研究,還與海外學者頻繁互動,將海外研究成果翻譯成中文。從1987年起,他在世界各地巡迴講學,並把流散在海外的敦煌文獻原件找來細細研究。 除了譯譜,陳應時還致力於讓敦煌古樂在舞臺上重現。
  • 大型民族管弦樂《古樂新聲Ⅱ—伊州樂印象》在上海成功首演
    2020年12月10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上海音樂學院合作打造的大型民族管弦樂《古樂新聲Ⅱ—伊州樂印象》在上海音樂學院歌劇院成功首演,通過現場演出和線上直播,來自5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餘名專業觀眾觀看首演。
  • 敦煌莫高窟,一生必要去的地方,千年的夢在這裡延續
    彈指一揮間白駒過隙,鬥轉星移大漠戈壁的盡頭邊關,古道,佛窟是傳說中的千年敦煌敦煌,一個延續千年的夢。曾經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但留存下來了博大精深的石窟與壁畫,是世界級的藝術課堂。縱馬戈壁,穿越古今絲路,感受天地的廣闊與多樣,大漠孤煙與煙雨瀟瀟皆是世間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