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步入職場的大學生,都很迷茫,Why?
Why?
大學生社交基本來源於學校,學校的任務是圍繞著學習開展活動,人員結構簡單,年齡相差4歲左右,素質較高,很少涉及利益方面,而職場中存在著不同的群體,學歷、年齡殘差不齊,關係複雜,企業的目的是盈利,相對於學校而言,就顯得尤為複雜,在學校使用的那套技能在職場完全不適用。
迷茫點
工作一段時間後,感覺學校學習的東西,和工作關係不大;這個是正常的,我大學專業老師,在生產廠幹了八年,他給我們分享了關於這個問題,他說幹了八年工作,也就用到了樹上的幾頁內容,當時我們全不當回事,現在工作了10年後,是深有體會。人員複雜,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太累心 企業裡面有形形色色的人,類似於一個小型社會,「林子大了,什麼鳥沒有」,整天喊著要離職的卻紋絲不動,天天喊著公司不好,同事不好的也沒離開公司,當面誇你能幹有才的,暗地裡卻和同事說「你什麼也幹不了,還不夠添亂「,當你有一天知道了,是不是會感慨?工作不知道怎麼幹 一臉懵逼,領導交代了的工作,明明是按他要求幹的,也會莫名其妙的挨罵,要不然就是你認為工作完成了,但是領導一盤問,工作離完成還差得很遠。流言蜚語 工作上出現了失誤,同事議論「大學生也不怎麼樣嘛,還不如中專生」,「還大學生呢,都不知道他怎麼畢的業」
怎麼做
工作一段時間後,感覺學校學習的東西,和工作關係不大 調整心態,重視工作,雖然當下看似只能用到的知識不多,但是隨著研究和自己的深入專研,並非看到的那樣,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下面的空間大了去。人員複雜,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太累心 剛入職不久無法看透人心,做好遠離三類人群,一是整天喊著離職卻不行動的人群,二是喜歡抱怨卻不辭職的人群,三是大喇叭型愛八卦的人群,這個詳細的內容可以閱讀我的《職場新人在不識人的情況下,應該遠離哪類人呢?》這篇文章。工作不知道怎麼幹 職場中要分清業務,事務,業務是針對你自己而言的,業務就是你自己動手完成的,可以通過學習作業標準、作業指導書來學習;事物是按流程制度來完成的,需要多個環節共同完成,可以通過學習流程制度來指導自己怎麼銜接工作;流言蜚語 這個調整自己對自己的認知, 無論別人說你好,還是說你壞,你還是你自己,不會因為說你好,你就是好人,說你壞,你就是壞人,你還是你自己,只有自己怎麼看待自己才是重要的,小時候經常看到爺孫倆騎驢的故事,在意別人的看法,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迷失自己。總語
希望看到此文的你,不再迷茫,起航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