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顧客在花都獅嶺挑選皮具。(資料圖片) 廣州日報記者高鶴濤 攝
皮具業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專家建議向工資低的地區轉移
廣州市花都獅嶺鎮有「中國皮具之都」美譽,皮具、皮革交易總量居全國第一。近日,記者走訪獅嶺鎮發現,隨著勞動力成本高企等競爭壓力增加,皮具行業受到很大衝擊,一些小型皮具廠面臨倒閉風險,更有一些老闆因惡意拖欠工資被抓。
有專家在花都考察皮具行業後建議,企業可以抱團向非洲發展。
文/廣州日報記者曾衛康
數據
去年以來,獅嶺鎮勞動保障中心共處理了42宗較大的勞資糾紛事件。
執法人員介紹,花都有關部門通過網上追逃成功捉拿回來5個欠薪的老闆。
據悉,獅嶺鎮2002年被授予「中國皮具之都」美譽,2008年成功通過第一個五年複評,今次是第二個五年複評。自2008年複評通過以來的五年,獅嶺皮革皮具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發展:超過30萬人從事皮革行業
這些年以來從事皮革皮具的行業人員一直保持在30萬以上,從事皮革皮具行業的生產企業由6208家增加到8100家,從事皮革皮具原輔材料經營的商鋪由11008家上升為18000家,工業總產值從115.24億元增加至162.28億元,增長40.8%,專業市場交易額由2007年的261億元大幅躍升至383億元,實現稅收由2007年的4.82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12.42億元。
目前,獅嶺鎮皮具產品已佔廣東省72%、全國55%以上的市場份額,皮具、皮革交易總量居全國第一。在國際上,獅嶺製造的皮具產品佔歐美大眾流行皮革箱包市場70%以上的份額。
衝擊:小工廠今天賺錢下月可能倒閉
在金融危機、電商發展、人力成本上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花都區的皮具產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有業內人士認為,「獅嶺雖然還有各種各樣的皮具工廠和加工小作坊,但都是小型的,可能今天還是賺錢的,而下個月就要倒閉。」「風水輪流轉」的現象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專家:企業可抱團向非洲發展
日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等有關專家赴花都調研後認為,企業可以抱團向非洲轉移。
林毅夫表示,企業向工資低的國家轉移,有利於增加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以及「騰籠換鳥」,企業也有煥發生機的機會。
奇事:老闆欠薪25萬走佬去當保安
在貴州的一個普通工地,一名保安跟整天浸泡在泥濘裡的工人們聊天,沒有人會留意他,也沒有人會懷疑這個拿著千元薪水的普通工地保安……
直到有一日,來自千裡之外的花都民警到來,工地的工人們才知道,他居然是一個「皮具土豪」。執法人員介紹,他就是花都阿某皮具廠的老闆朱某。為了不讓大家認出他,他連名字都改掉……
去年10月23日,朱某惡意拖欠30名工人3個月工資約25萬餘元後,跑了。
執法人員介紹,朱某跑路後的第五天,工人們自發拍賣廠裡的設備財物,所得18萬元全部用於發放工人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