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公裡回家路,他走了40年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胡家走丟了的么兒回來了!」1200公裡回家路,他走了40年)

△被拐離家40年的孫工廠8日從河南回到重慶忠縣老家,與家人團聚

9月8日,重慶忠縣金聲鄉,在鞭炮和歡呼聲中,與故鄉一別近40年的孫工廠與母親和姐姐們緊緊擁抱在一起。孫工廠,原名胡勝明,1980年,五歲的他與父親前往河南途中,於許昌火車站被拐,從此留在了河南睢縣。8日在兩地「寶貝回家」志願者的幫助下,孫工廠帶著妻女,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

△離散40年,母子倆抱在一起不願分開

2016年,孫工廠在河南省睢縣刑警大隊採集了DNA血樣,並在「寶貝回家」網站上登記了尋親信息。2018年3月,孫工廠的DNA在資料庫中與重慶忠縣的鄧先玉比中。2018年7月17日,經過四川基因格司法鑑定中心對雙方的血樣覆核後,確認了孫工廠與鄧先玉系親生母子。

△母親牽著兒子走當年的小路回家

平日裡安靜的農家小院今天熱鬧非凡,一場盛大的歡迎宴會正有條不紊的籌備著。聽說胡家那個走丟了快40年的么兒回來了,不僅家族裡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趕了回來,連十裡八鄉的鄉鄰都趕來看熱鬧。

△鄉親們迎接孫工廠的車隊穿越在忠縣大山中

「妹,你見到那個崽崽了啊?」聽說記者昨晚去機場接機,孫工廠的生母鄧先玉情緒顯得有些激動。「當年他爸爸為了找他,鞋子都走壞了好幾雙,」提起當年孩子走失,鄧先玉止不住的抹淚,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年代,相隔千裡尋找一個幼童就如同大海撈針。

臨近中午,尋親車隊終於抵達了金聲鄉。看著前來迎接的鄉鄰擠滿了車道,車裡的孫工廠顯得有些急不可待。

隨著志願者們拉開橫幅,看著兩位姐姐攙扶著老母親緩緩走來,孫工廠終於抑制不住情感,和早已淚如雨下的親人們緊緊擁抱在一起。

孫工廠的侄女告訴我們,這次孫工廠能夠回家,多虧了「寶貝回家」志願者們無私的幫助,以及胡家三姑姑的積極聯絡。

△胡家上上下下親人都來見當年的胡勝明

當志願者第一次把孫工廠的照片發給三姑姑時,老家人看著照片裡這個與哥哥神似的男子,激動的哭了好幾天。「……聽說河南人愛吃麵食,媽媽還專門跑到鎮上去給我們買了饅頭」,一路上,靦腆的孫工廠話語不多,但一提起母親,臉上便滿是笑容。

兒子走失後,懊悔自責的胡父每每聽說有外地人來鄉裡,即使再遠的山路,也會跑去親自詢問打聽。「關於弟弟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但我記得他把「姐姐」叫成「蝶蝶」,鄧先玉的兩個女兒拿出胡父的遺照告訴我們,常年的奔波使得父親積勞成疾,直到去世前,父親依舊沒有放棄尋找,全家也都始終相信,這個胡家娃一定會回來。

△孫工廠抱著父親的遺相回憶當年

馬上就是母親的70歲大壽了,對於母親來說,兒子的回歸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在被拐後離家近40年之後,終於能像小時候一樣,陪在親生母親身旁,孫工廠心中的家圓滿了。

孫工廠從河南回到重慶忠縣金聲鄉。他的千裡歸鄉路,從在網上發帖、採集血樣到成功與親生父母比對DNA,每一步都有「寶貝回家」的志願者們幫他尋找方向。「感激的話已經不知道如何表達。」孫工廠說。他的侄女也表示,之後會加入到「寶貝回家」志願者的行列當中,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在親友們的掌聲中,鄧先玉親手為兒子和媳婦戴上了寓意團圓美滿的金戒指,一張洋溢著笑容的全家福,定格下了胡氏一家久違的團圓時刻。這條漫長的回家之路,終於抵達了幸福的終點站。

時間表

孫工廠,原名胡勝明。1980年,年僅5歲的他在與父親前往河南途中於許昌火車站被拐。

2016年,孫工廠到河南省睢縣刑警大隊採集了DNA血樣,並通過在寶貝回家網站登記了尋親信息。

2018年3月,孫工廠的DNA在資料庫中與重慶的鄧先玉比中。通過志願者調查,鄧先玉的兒子胡勝明正是在與其父前往河南時失蹤。

2018年7月17日,四川基因格司法鑑定中心對雙方的血樣進行覆核後,確認了孫工廠與鄧先玉系親生母子。

2018年9月7日,離開故鄉重慶40年的孫工廠終於踏上故土。次日,他將回到老家忠縣金聲鄉與家人相認,並與親友一道為母親慶祝七十大壽。

上遊新聞特派記者 鞠芝勤 萬書路 實習生 張昕沂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40年交通巨變:說走就走,路不再長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慶祝改革開放40年·變遷】40年交通巨變:說走就走,路不再長本報記者 杜鑫30多年前,剛結婚的陳霞和丈夫度蜜月,從老家安徽六安市霍山縣乘坐小巴車,在土路上顛簸了紙短路長廣西壯族自治區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張小健至今保留著一封1986年的家書。那一年,他被上海市交通學校錄取。
  • 千裡騎行返鄉|這條回家的路用了五天四夜,走了1905公裡
    2016年2月3日,農曆臘月廿五,普光鎮比往年趕集時還要熱鬧一些。四川達州的鄉鄰聚在鎮中心,守候一支摩託車車隊返鄉。14時06分,四車五人組成的車隊駛入鎮上。李國東打頭,他的騎行經驗最豐富,多年來單騎回家。趙開選跟在李國東之後,五人中他年齡最大。
  • 印度少女7天騎行1200公裡載父親回家,伊萬卡興奮點讚,卻遭批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女兒、白宮高級顧問伊萬卡·川普在得知印度15歲的少女喬蒂·庫馬裡「7天騎自行車1200公裡載父親回家「的驚人成就後,向她致敬。不過,卻被印度人抨擊。綜合印度媒體5月23日消息,在印度全國範圍的封鎖期間,喬蒂和她生病的父親騎自行車歷經大約1200公裡從哈裡亞納邦到比哈爾邦。她只用了7天時間就走完了這一驚人的距離,在社交媒體上贏得了包括伊萬卡在內的許多人的讚揚。
  • 一條回家路,何其漫長,他竟走了40年。
    王寶生走了四十年,在孫子結婚那天回來了。其實真的是巧合,他並沒有算著日子回來,因為他早已忘記了自己的生日。四十年,足以發生很多事情,也足以讓人忘卻很多事情。他買了東西正往回走,見前面圍了很多人,他走過去一看,是一個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正在哭泣。一打聽才知道那人和妻子來趕集賣點東西,妻子卻被柳子搶走了。誰敢得罪柳子啊,王寶生是個熱心腸,他安慰了那人幾句,又送了一些錢給他,剛要走,被旁邊一個小店鋪的夥計叫住,請他幫忙算下帳。這一算不要緊,他被旁邊一個人盯上了。
  • 一條長達1200公裡的朝聖之路,為何能持續1200年不輟?
    甲和燈·四國遍路行修之旅 | 攝影:晨棟 正統的遍路參拜需以徒步的方式完成,全長約1460公裡,大約需要50天的時間,最短距離1130公裡的旅程
  • 郭德綱:曾推車走了40公裡到家,進屋後埋頭痛哭,不知未來路在哪
    先生確實沒有看錯他,過五關斬六將,將本領一一學了下來。三年後,跟著盲藝人王田宇學習西河大鼓,1989年,拜了紅橋區文化館館長楊志剛做師父學相聲,學會了幾個傳統的相聲段子,紮實自己的實力。既然走上這條路,他沒有想過放棄,為闖出一番天地,他將目標設在了首都北京。儘管接下來的發展並未一帆風順...
  • 「1978-2018/我之40年」蘭州?隴南 走了40年的路 越來越短了
    夠了,這些年出行的變化有多大,僅僅這些就足以讓我們驚嘆。蘭州晚報記者 齊蓉暉蘭州—隴南 走了40年的路 越來越短了1979年9月26日,隨著一聲嬰兒啼哭,隴南市武都區城關鎮張木?的女兒出生了。40年後,隨著兩個外孫的相繼出生及交通出行的便捷,蘭州成了張木?一年當中駐留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改革開放40年,公路、鐵路的快速發展,縮短了我與親人『見面』時間。」回想這40年走過的路,退休多年的張木?覺得:最難忘的還是那一條通往蘭州的路,因為這40年時間,她與親人,特別是與女兒的每一次分離、團聚都與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4公裡路盼40年 今朝峭壁變通途
    民建彝族鄉是滎經縣茶葉種植核心區之一,這條4公裡長的道路是滎經縣茶葉產業環線的一部分,是老百姓的「致富路」。這條路只有4公裡,但村民盼了40多年。王東的施工團隊在這裡寸寸掘進,20多天才把這段毛路挖通,但道路邊坡上凸出的大石頭及路面的積土清理作業還要繼續。  大型機械來回揮舞長臂破山開路,65歲的村民吳家清不禁感慨:「當初要有這大傢伙,幾十年前我們就能把路修通。」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但螞蟥溝到巖口上這段路,是阻礙金魚村和竹陽村發展的「攔路虎」。
  • 那鄉那人那路 回家過年路的二十年之變
    這條碎石路,為奎打開了一扇窗,見識了外面的大千世界。風雲激蕩40年,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中國版圖中最基層、最微小的單元,幅員4.5平方公裡的崇山觀村泛起了微瀾。最大的變化,是連接村莊內外的路。從崇山觀走向外界,需要多久?
  • 回家的路很漫長,但卻是我最願意走的路
    路,很長很長,長到一眼望不到邊。需要坐公交車,坐火車,坐公共汽車,坐電摩,坐……周車勞頓,但我還是願意回家。直到看到鎮上的那棵百年梧桐樹,心裡才鬆了一口氣,終於要到家了,然後步行5公裡 。只是看到他的背更駝了,腰更彎了,但是在我的心裡卻無比高大偉岸。他不僅給我了生命,教給我做人的道理,含辛茹苦供我上學,在我受委屈,感到生活無望時,給我無邊的鼓勵和無盡的關愛。我到家了,在這裡沒有人會欺負你,會讓你受委屈,會在你做錯事時,無盡地苛責你。每次返城,帶走的東西遠遠大於回家時拎的那可憐的一角,每次都會偷偷地抹淚,不敢回頭。因為一回頭,就再也不想離開家。
  • 新幹建設「四好農村路」1300多公裡,你回家的路大變樣!
    新幹縣再添新名片——四好農村路全省示範縣新幹的農村公路建設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9年以來,實施縣道升級改造25.3公裡、建制村窄路面拓寬38.5公裡、鄉道雙車道加寬11.5公裡、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05.92公裡、危橋改造25座,全縣行政村和25戶以上自然村公路、組組通公路硬化率100%,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暢」、由「暢」轉「美」,所有貧困村均實現了村道與臨近路網無縫銜接,助推11個省級貧困村脫貧「摘帽」,2094戶4881名貧困人口脫貧退出
  • 1500公裡尋親路 「走」了28年的永順女子終找到親生父母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通訊員 丁丹 張紅軍 林昀 記者 王智芳 失散幾十年的骨肉,終於在湘西永順團聚。從河北衡水到湖南永順,這1500餘公裡的路程,他們「走」了整整28年…… 12月24日,記者從湘西永順公安獲悉,28年前,18歲並患有腦膜炎的路梅(化名)從湘西永順縣走失。
  • 泉州兩僧人三步一叩首 走1200公裡朝聖安徽九華山
    據悉,兩位師父的朝聖路線大致是沿著國道而行,總路程約1200公裡,預計年底抵達九華山。 出發:五月十五祈香起程一路上沿國道而行據悉,實施朝聖之行的兩位師父是清源山賜恩巖的宏亙師和法群師。「農曆五月十五從清源山出發。」
  • 狗狗嗅覺那麼強,為什麼還會走丟?它到底能聞得到回家的路嗎?
    事實上,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狗狗走丟之後找不回的新聞消息,而且就算狗狗找回來了,主人也會發現它們居然走到了幾百公裡之外。但我們也知道,狗狗的嗅覺要比人類強得多,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狗狗的嗅覺那麼強,為什麼它們不能通過氣味找到回家的路呢?又或者說,狗狗真的能夠找到回家的路嗎?
  • 航母航行大比拼,美國1600公裡俄羅斯1200公裡,中國能走多遠?
    那說起尼米茲級航母,於1975年首次亮相,它搭載了4個汽輪機,以及2個馬力在26萬千瓦左右的壓水反應堆。另外最大航速可達30節,堪稱全球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領先者」,隨後美國軍方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更先進的福特級航空母艦。作為美國最高技術的標誌和象徵,多年來,福特級航母的地位可謂超越了尼米茲級航母。
  • 兩公裡開車40分鐘 騰龍大道你是腫麼了?
    ­  兩公裡,開車40分鐘!那是怎樣的心情?­  家住彈子石的楊先生最近倍感煎熬,每天上下班,堵在路上的時間就超過1個小時,特別是有時下班回家,從騰龍大道堵過來的車輛,會排到五裡店立交,僅僅是過個朝天門大橋,就要40分鐘—1小時。
  • 離鄉27載1900多公裡回家路,流浪男24小時找到親人
    在志願者的幫助下,田玉生、田玉全兄弟相認。  從廣州到山東濱州,1900多公裡,田玉生的回家路卻「走」了27年。  27年前,滿懷雄心壯志的田玉生立志要出人頭地。他先去天津打工,後來去到廣州。很少人知道,這20多年來,他究竟經歷了什麼。27年後,廣州志願者和他的一次偶然遇見,幫助他順利回到家鄉。  在這27年中,志願者參與的24小時成為關鍵的加速度。
  • 中國西部鐵路40年巨變:「說走就走」不再是一句口號
    中國西部鐵路40年巨變:「說走就走」不再是一句口號 2018-12(資料圖) 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15日電 (強科 安敏中)「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中國鐵路從時速幾十公裡的綠皮車到時速300多公裡的高鐵;從排一夜隊都不一定能夠買上車票到如今手指輕點滑鼠,車票即可到手的華麗轉身。」
  • 真人真事:德軍戰俘為了逃跑回家,走了14000公裡!
    今天我們講一個二戰的故事,男子為了回家從北極圈監獄連續逃亡14,0000公裡的故事。人頭攢動的火車站,四處可見的別離,克利即將與懷孕的妻子分別前往戰場,這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殘酷的戰爭讓無數的家庭支離破碎,他答應妻女無論如何一定會回來,回到他們的家,鬥轉星移,殘酷的戰爭結束了,伴隨而來的不是可以回家的喜報,而是蘇聯法庭的軍事審判25年勞改,遠至北極圈的迪尼夫角監獄開採煤礦資源,克利不僅沒有回家,甚至到了離14,000公裡的地方,地圖上看似只有一掌的距離,實際卻是相隔千山萬水。
  • 徐州三騎友開始環臺灣島騎遊 計劃行程1200公裡
    在那裡,三位騎友將和此前託運的自行車會合,展開為期12天、行程1200公裡的臺灣島環島騎遊,用自行車輪記錄下一段騎遊記憶。一年前就準備好了今年61歲的周長順是這次環臺灣島騎遊的發起者,也是一位資深騎友。2011年退休前,心在路上的他,只能趕上雙休日、小長假簡單玩一玩;退休後,他成為徐州騎遊總隊的一員,真正開始了神往已久的騎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