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歷史小說怎樣寫?

2020-11-21 金羊網

網絡時代,歷史小說怎樣寫?

金羊網  作者:孫磊 吳瑕  2018-10-15

 

  阿越

 

  阿來

 

  著名作家阿來、網絡作家阿越分別推出與「歷史」有關的小說《機村史詩》《新宋》,雖然他們寫的都是「歷史小說」,但在新媒體勃興的網絡時代,作為年齡和分類都差別很大的兩位作家,他們對於小說創作中的虛構與真實如何看待卻似乎截然不同。阿來認為歷史小說創作有一種需要認清的「歷史本質」,阿越卻認為小說中的「歷史」是可以「合理推演」的,這種小說觀到底是一種對立,或者殊途同歸?同樣的搜集研究歷史資料,目的有何不同?

  聚焦

  10月8日上午,祖籍廣州的第二代美國華裔作家利蘭·卓(Leland Cheuk)的長篇小說《美國龐氏家族的奇幻人生》在廣東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中譯本首發儀式,此次活動由廣東省歸僑作家聯誼會主辦,這部小說2015年由美國CCLaP出版社推出,在美國主流文壇造成轟動。近日,利蘭·卓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

  研究人的普遍複雜性

  阿來:

  虛構也要 認清歷史本質

  羊城晚報:像您說的,《機村史詩》涉及的那段歷史整個就是運動的過程,處理這段歷史的時候您覺得最難切入的點是什麼?

  阿來:其實我覺得不難,有些所謂的難也可能是我們寫作者自己對這個歷史認知不夠、研究不夠,所以我們自己寫出來就覺得淺薄。文學一定要有自己的途徑,文學是通過審美、通過沉澱去書寫歷史,所以它肯定不一樣,像我們說雨果寫法國大革命是通過寫《九三年》《巴黎聖母院》,他為什麼不直接寫街頭戰鬥呢,那是因為街頭戰鬥在當時就有充分的記錄,你還這樣寫幹嘛?託爾斯泰寫俄羅斯社會變遷的時候,廢除奴隸制之類的,他也沒有這麼寫,就是文學自己一種特殊的手法。所以今天我們聽到一些批評界包括一些讀者對作家的批評說,你寫的東西新聞都報導過嘛,所以文學應該調動自己的手段,去表現歷史去表現當下。

  羊城晚報:您提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就是您每次在寫作之前都會進行史料的收集整理,是什麼原因讓您去做這樣的準備呢,因為文學畢竟是一個虛構的過程?

  阿來:每本書圍繞它所需要的,每本書的準備時間都會很長,至少需要一兩年,《塵埃落定》我準備了四年,《空山》準備了五年,《瞻對》三年,就寫最當下的也準備了一年。就像我之前說的虛構,你也要把歷史本質認識清楚,有兩個維度:一是當時的歷史情況是不是做到了全面的了解,寫歷史你需要超越個人的情感甚至個人的好惡,掌握充分的材料,用更高的維度去審視歷史與當下。第二就是研究人,研究人面臨的問題,比如吃飯,用什麼方式吃是文化地域特色,但是不管怎麼樣吃,目的是一樣的——生存,這就是普遍性。全世界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生老病死都要面對。再有就是情感問題,兩端是愛與恨,中間有些模糊地段,這就構成人的複雜性。

  讓人看到一點暖人心的東西

  羊城晚報:您對歷史本質的追尋有一種重的感覺,但我個人看您的文章有一種特別詩意的美感,一種輕的感覺,這是怎麼處理的?

  阿來:對,就是一種空靈的感覺,佛教說過去現在未來,過去就有一種很悠遠,沉重一點是當下,而未來總是可以展望的,我們對未來總是希望看到一點霞光,看到一點暖人心的東西,那麼過去那種悠遠與對未來詩意的憧憬可以拯救當下。詩意是主觀的東西,就像對美的評價一樣。當然在寫到比較殘酷的歷史的時候,我個人是比較反對寫得更加殘酷、更加黑暗,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不需要文學了。文學、藝術美,對人也有救贖的作用。我們做文學藝術的人,給這個世界貢獻一份美麗,對這種苦難有一種救贖,我想也是我們的一種貢獻。

  商業不是第一考量

  羊城晚報:您對網絡歷史小說是怎麼看的?

  阿來:網絡小說是在我們的美學經驗以外的另外一種寫作方法。如果要討論可能需要另外一套理論,這個理論可能現在還沒有發明出來。我都沒有時間看,他們一寫就幾十萬字。今天中午遇見阿越,他說他寫了三四百萬字,我記得那個時候就給他出了三四本。我寫了一輩子也就三百萬字左右吧。我們虛構的方向可能不一樣,他們可能更多考慮讀者的喜好,因為他們從開始到結束的第一考量是商業,而我呢,可能讀者聽了不高興——我只想表達自己,出版以後我才想過是不是多賣一點,但寫作的過程當中絕不考慮,不希望任何因素幹擾我的創作。

  通過「假如」寫小說

  阿越

  我其實是在 做合理推演

  羊城晚報:您的小說《新宋》和其他歷史題材的小說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阿越:《新宋》的故事其實是一個遊戲,先建立一個北宋王安石變法時代的歷史模型,然後引入主人公石越這個變量,當這個變量進入這個模型後,就會對每個人產生影響。一開始的影響是很小的,可能就一兩個人、一兩個事件,通過這一兩個人、一兩個事件,又會影響更多的人,最後把整個歷史都改變了。我其實是在做推演,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可以擯棄很多作者主觀的東西。英國歷史學界有一個流派,專門研究「假如」,假如二戰希特勒贏了會怎麼樣?假如拿破崙沒有死會怎麼樣?他們通過這樣的「假如」來研究歷史,能夠發現現在歷史的很多問題。《新宋》的思路跟這個有些類似。

  書中人物的命運是不受我主觀控制的,到了那個地步,該死的還是得死。楚雲兒後面死了,因為這個,我還收到過讀者的「死亡威脅」。我的小說有個很大特點,也是同類小說中第一個寫到的:主人公的敵人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石越在推動宋朝改革的時候,宋朝的敵人——遼國和西夏,他們看到了宋朝的變化,也在主動變化。以前這類作品,敵人是不會變的,大家就看著主人公一步步強大起來,然後戰勝敵人。我是合理推演,那一代的君主是什麼性格,就會發生什麼變化。當然肯定會有一些戲劇性處理的方式,但整體來說是這個推演思路。到最後,不止主人公,所有的人物都會按照他們自己的命運走下去。

  把細節做真,以假亂真

  羊城晚報:您如何處理藝術虛構與真實歷史之間的關係?

  阿越:做到細節真實就好了。我很喜歡村上春樹說的:「小說家是職業的說謊家。」我就把自己當成一個職業的說謊家,編一個完美無缺的謊言出來。故事肯定是虛構的,要怎麼把故事變成真的呢?把細節做真,大事反而可以作假。傳統歷史小說講究「七實三虛」,也就是大事不能作假,小事可以編。《新宋》是穿越小說,大的東西肯定是假的,但我所有小的東西都是真的,把細節做真,反而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新宋》裡面每一個村莊、每一條河流,都是我考證過的。比如開頭的開封地圖,我去讀了《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宋史地理志》,查了很多論文,還去找當地的讀者了解,那個地名有什麼變化。我費了很多工夫,讀者可能看不懂,但沒關係,這是一種態度。當你把所有東西都做到這個份上的時候,你就會給人以假亂真的感覺。

  感受到「真正的」宋朝

  羊城晚報:您為什麼會想寫歷史小說?

  阿越:這跟我的知識背景有關。我從小就看歷史讀物,雖然《新宋》的起因是因為宋史的論文沒做出來而選擇宋朝,但選擇王安石變法的時代,是我當時歷史觀的積累造成的。那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改革時代,算是千年變局的一個關鍵時候。那個時代跟我們今天改革的時代其實很像,很多問題都是共通的。當時我就敏銳地選了這個時代,後來真正研究宋朝了,就感覺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我們現在很多歷史小說對歷史的主調是批評的,認為我們的歷史發展到現在是有問題的。但我的書覺得我們的歷史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我的基調跟其他書不一樣,《新宋》是傳統儒家文化立場上的一本書。我歷史入門是走錢穆那一派的,當時看《國史大綱》最激動的是看到序言說:「要以溫情與敬意來看歷史」,這給我非常大的衝擊和震動,因為我以前看的歷史書不是這樣教的,所以我的整本書是在這樣的基調下寫的。

  羊城晚報:您一直想寫傳統的歷史小說,那以後會不會又反過來?

  阿越:不會。我現在的想法是,我希望我的故事性能向二月河老師學習,但是歷史小說的技巧,我希望向《金甌缺》學習,這本關於宋朝的歷史小說最大的特點是,裡面的人物都是用宋朝的語調在說話,翻開這本書,你能感受到你在看「真正的」宋朝。我覺得好的歷史小說,如果能還原一個時代,就已經算成功了;如果你還能讓故事充滿可讀性,那就達到我能力的極限了,其他的我就不多想了。

  

編輯:直諒

相關焦點

  • 怎樣發表網絡小說, 新手怎麼寫網絡小說
    目前,網絡小說越來越流行,尤其是一大批網絡小說改編為電視劇,熱播劇,使得人們再也不敢小看網絡小說,更有一大批作者加入網絡小說創作團隊中。不過,對於新人作者而言,往往不知道怎樣去發表網絡小說,以及去書寫網絡小說,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首先我們先來聊聊發表網絡小說。
  • 【文藝評論】周志雄:網絡小說怎樣寫現實
    莫言的《蛙》寫出了真實的歷史,計劃生育政策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特定歷史階段對中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這是不容置疑的,但問題在於,這項國策在實施的過程中,對千萬家庭特別是生育女性帶來巨大的身體與精神的傷害,莫言寫出了歷史中的人所經受的磨難與心理創傷。方方的《塗自強的個人悲傷》寫當下貧困大學生塗自強所遇到的生活困境,塗自強在沉重的現實面前被壓垮了,最終悲傷地死去。
  • 不寫歷史寫都市,另類網絡小說大神新書上線評分9.5
    對於眾多的網絡小說作家來說往往都有其擅長的書寫領域,如辰東從《神墓》到《遮天》再到《聖墟》基本上都在寫玄幻,比如孑與2從《唐磚》到《大宋的智慧》再到《明天下》,也還是基本上再寫歷史,再比如我吃西紅柿基本上也還是在延續玄幻的套路,雖然也有《吞噬星空》、《盤龍》之類的佳作,但是總體來說是換湯不換藥
  • 網絡小說怎樣寫,實現分成到保底的過渡?這三點你學會了嗎?
    作為一個寫網絡小說的作者,如果在寫作的過程當中一直寫的是分成稿,而從來沒有寫過保底稿,顯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遺憾。為什麼這麼說呢?保底稿是需要作者一定的寫作水平以及寫作成績的,畢竟這需要文學平臺付出一定的報酬,然而分成就不一樣了,除了全勤獎之外,作者寫的作品有人看,那麼文學平臺自然高興,即便沒有人看,它也沒有什麼損失。也就是說,寫網絡小說,寫分成稿很容易,但是寫保底稿則需要一定的實力了,不過有些人寫了好幾年的網絡小說,一直只能夠寫分成稿,保底稿一直籤不了,那麼到底出了問題呢?
  • 精品歷史類網絡小說一部,地獄級開局,主角如何力挽狂瀾?
    今天來說一部歷史類的網絡小說,這類小說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過一段非常痛苦的階段,在那段時期當中,很多讀者提出了對這類題材故事的異議,使得這類小說保守爭議。隨著歷史類題材逐漸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走出了那段黑暗時期的歷史類小說也迎來了非常快的發展,也為網絡小說的整體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穩定的動力。所有的歷史類網絡小說作者無一不是知識儲量與文學造詣過硬的人,他們在創作自己的作品之前需要進行大量史料的積累,要準備很長的時間,雖然寫起來很難,但依然有很多的作者不斷投入到了這一領域當中,並將越來越多的經典作品帶給了我們。
  • 2018年現實題材網絡小說創作綜述:後玄幻時代的「現實主義」
    但網絡文學界對現實題材的界定似乎又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同樣採用「穿越、重生」結構,如果是「穿越、重生」到的年代比較久遠,則一般被歸入歷史類之中,諸如更俗的《楚臣》寫股票投資人翟辛平意外身亡後,靈魂穿越到五代十國時期被「晚紅樓」設計中毒身亡的韓謙身上,cuslaa(哥斯拉)的《宰執天下》寫賀方飛機失事後重生為宋代張載弟子韓岡的故事。
  • 90後畢業寫小說月賺30萬到50萬:寫網絡小說比上班掙錢
    90後畢業寫小說月賺30萬到50萬:寫網絡小說比上班掙錢  網絡圖  【90後畢業寫小說月賺30萬到50萬:寫網絡小說比上班掙錢】上周,網絡文學論壇在京舉行,讓高速成長的網絡文學再度成為跨界的熱點  寫網絡小說比上班掙錢  「大神」作家月入可達50萬元  凌嬌是西安一名兼職網絡文學作家,雖說是兼職,但她笑稱:「每個月寫小說的進帳,要比自己專職工作的工資還多。」
  • 《誅仙》作者蕭鼎:寫網絡小說是為了發洩
    ●蕭鼎 原名張戩,中國網絡小說作家,代表作《誅仙》。  在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史上,蕭鼎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如果沒有《誅仙》,就沒有網絡文學後來的輝煌,其巨大的商業價值仍將被忽視。  人生若重來,就去買股票  我來自普通家庭,在學生時代,家人對我的寫作也沒有過什麼指導或期待,但他們在其它方面給了我很多支持。  學生時代的我是個平凡的人,學習不好,真要說壞事,倒也沒幹幾件,除了喜歡寫點東西,大概也沒其他特別之處了吧。
  • 我想寫小說!怎樣寫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身邊的朋友都建議我寫小說,寫小說是什麼概念呢!讓我說說也就是個大概了,我每天的日更文原創文章,都是一些隨筆、情感、勵志、公益文了,字數多了兩千多字,少則七八百字都有。
  • 歷史小說要為時代傳遞正能量
    反映明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讀物,多年來在讀書界一直熱點頻現,史學方面如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小說方面如熊召政的《張居正》,傳記文學方面如崔振生的《高拱傳》,網絡文學方面如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等,為什麼有如此多的書籍關註明朝,明朝歷史人物中,張居正、高拱等歷史人物為什麼又格外被重點書寫?特別是關於高拱的書寫,最近一兩年又有異軍突起之勢?
  • 訪談︱梁惠王:文盲最好別寫歷史小說
    8月17日,網絡ID為「梁惠王」的歷史學者兼作家史傑鵬攜新作《楚墓》出席上海書展。       史傑鵬,曾師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李家浩教授,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古文字學、訓詁學和先秦兩漢文獻學。
  • 對話瘋狂小強:寫網絡小說賺錢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創業項目
    從2005年開始寫作網絡小說,到2018年辭去湖南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職務,專心運營公司,斷斷續續,瘋狂小強累計寫了1000多萬字的網絡小說。用他自己的話說,「算得上是一個網文行業老炮」。網絡小說作家、玄派創始人、烤貓礦機董事、小強礦機創始人、連載網CEO。
  • 被歷史網絡小說釘在恥辱柱上的晉商,真實歷史上又是怎樣?
    崇禎自縊(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先明確一點,歷史小說並不是真實歷史,是小說作者根據歷史二次創作編撰的故事,但縱觀眾多以明末清初為背景的網絡小說,晉商群體都被描述為一個暗通女真、販賣戰略物資的醜陋商人群體,甚至很多情節裡晉商被描述為斷絕大明氣運的罪魁禍首,滅晉商已經成了明末小說中必有的情節,不然會有讀者覺得小說不夠圓滿。
  • 網絡時代 我們怎樣書寫漢字?
    網絡時代,筆是輸入法,墨分RGB(紅綠藍色彩模式),紙有doc、txt,行、楷、草、隸、篆的轉換,也不過滑鼠一點。今人的書寫狀態,已發生巨變。   遠離紙筆、親近鍵盤,闖入網絡時代的漢字書寫,有了哪些信息化的變形?我們該如何重拾漢字之美?又該如何看待越來越頻繁出現的「提筆忘字」?
  • 批評家寫小說,想給作家上課
    批評家寫小說,是傳統的回歸,還是圖一時熱鬧,無論怎樣,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放下思想包袱搞小說創作 文學評論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檸在過去的兩年裡幹了一件大事,他寫了首部長篇小說《三城記》,小說節選已於近期發表在《當代》雜誌上。
  • 寫網絡小說!新手入坑100天有感!
    最近一段時間閒來無事,在某小說網站投稿,開了一本小說,本人有工作,寫作只是業餘愛好,字數不多45萬字左右,到今天已經正好一百天,有些感觸,分享出來給想要寫網絡小說的朋友做個參考。現在網絡上一邊倒的評論都是對網絡小說的文筆、質量的口誅筆伐,這裡聲明一下網絡小說並非都是小白文,只是小白文通俗易懂現在比較受讀者歡迎,所以才會引起這麼多的爭議,你如果喜歡寫傳統小說、散文、詩歌沒有問題,只是受眾市場會小些,所謂曲高和寡就是這樣。現在說下我對準備入坑的朋友的建議吧!
  • 為什麼有些網絡小說看起來像小學生寫的?因為它就是小學生寫的
    她說,你知道嗎,為什麼你看的網絡小說那麼像小學生寫的?別意外,它就是小學生寫的……網絡圖@同事Tina:外甥女上小學,說自己同桌在某網站寫網絡小說,連載。網絡圖@同事Z在地鐵上聽到小學生的對話:小學生甲對小學生乙說,我寫的網絡小說主角已經練成了絕世武功,但是快要期末考試了,我爸不讓我玩電腦了,怎麼辦,我要斷更了。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寫小說如同變魔術,怎樣讓觀眾驚奇?
    隨著網絡發展,網絡小說成為網民重要的消遣之一。因此,在這個文學沒落的時代,網絡小說的寫作者卻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團隊。就如最近閱文集團合同變更事件,影響到的網文作者竟然達到810萬。誰能想到,有這麼多人在寫小說?網絡小說不同於真正的文學意義上的小說。文學意義上的小說,是一種技藝,部分源自天賦,部分來自訓練。
  • 為什麼網絡小說如此風靡?網絡小說是不是精神鴉片?
    電子時代的來臨對這個問題,首先要看到,「經典」觀念本身是特殊歷史的產物,與口傳、文字、筆墨紙、印刷術這些條件是相應的,主要是為了在特定的技術局限下保存、傳播文化經驗。而到了電子時代,傳播和保存信息的條件前所未有地寬裕,其總量遠遠超過了一般人的接受極限。如此,或許可以說,「經典」終結了。
  • 終結書荒之戰國時代的經典歷史小說
    而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戰國時代也塑造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社會的雛形。戰國時代各種各樣的先天條件本應該是各個網絡閱讀平臺上作者最容易書寫的一個時代。但是不知為何,戰國時代的歷史經典類小說很少。不過相比於殷商和春秋,戰國時代的小說還是有幾部可以入眼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