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口萬國大都會「洋盒子」跨境商品體驗中心多家商鋪遭遇退貨潮,原因是多位消費者質疑在該體驗中心網上訂購的跨境商品沒有貼中文標籤,且電商公司無法提供發票,該體驗中心多家商鋪的跨境商品被海口龍華區食藥監局執法人員查扣。記者日前看到,店內許多貨架空空如也。
記者經過調查發現,跨境商品不同於一般進口商品,是否需要貼中文標籤「眾說紛紜」,加之職能部門監管脫節,在眾多魚目混珠的「洋品牌」中,如何辨別真偽、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成了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跨境商品屬於保稅備貨進口模式
近日,記者來到「洋盒子」跨境商品體驗中心探訪,看到該體驗中心共有8家進口食品商店。每家商店都設有「完稅商品區」和「跨境商品區」。「完稅商品區」的商品都貼有中文標籤,「跨境商品區」的商品無中文標籤,但標有「樣品」或者「非賣品」字樣。同時,多家商店「跨境商品區」中的奶粉等商品大多已下架。
據海南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張應武介紹,跨境商品體驗中心是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跨境電商「線下體驗+線上消費」,即「O2O」的交易模式,是「網際網路+外貿」的重要載體,其商品主要通過保稅備貨進口模式入境銷售。
據了解,保稅備貨進口模式,是指企業先將境外貨物運至境內保稅區存儲,即境外倉庫轉為「境內關外」倉庫,再根據訂單分批銷售給國內消費者。這種模式綜合了一般貿易和郵快件進口產品雙重特點,但又有明顯的差異。
「洋盒子」跨境商品體驗中心總經理劉志堅告訴記者:「我們賣的不是假貨,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的進出口貿易有重大區別。」劉志堅解釋說,跨境商品依託的是我國去年在天津、上海、重慶、合肥、鄭州、廣州、深圳等12個城市新設立的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跨境商品的具體購買流程是顧客在體驗店選中商品,當場填寫訂單,提交個人信息,並向電商公司支付貨款。電商公司通過網際網路將訂單及顧客個人信息報送至海關。由海關對訂單商品按顧客出境個人行李、郵遞物品的名義辦理通關手續和徵收行郵物品稅,最後由電商公司通過快遞方式向顧客交付商品。
跨境商品所徵行郵稅率較低
為何跨境商品會比一般進口商品便宜很多?劉志堅解釋說,這是因為目前跨境商品徵收的只是行郵稅,其稅率比一般貿易進口徵收的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的總稅率低很多。
「國家並沒有要求跨境商品貼中文標籤,我們體驗中心也無法提供發票,但可以提供檢驗檢疫部門對商品開具的合格證明。體驗中心的經營模式其實和『天貓國際』是一樣的。」
「天貓國際」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海關、國檢目前也沒有強制要求跨境進口商品加貼中文標籤。」
記者在網上查詢到,去年6月重慶曾發生過一起消費者因購買的奶粉無中文標籤而狀告跨境電商的案件,法院審理認為跨境電子商品通關的性質是消費者個人行郵物品,而不是貿易商品。消費者與跨境電子商務公司間成立的是委託關係,而非買賣合同關係。法院最終駁回了該消費者的訴訟請求。
「洋盒子」體驗中心「外來店」經理麥浩華認為目前保稅進口食品到底要不要貼中文標籤,政策還處於模糊地帶。2015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網購保稅模式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細則(徵求意見稿)》,「雖然細則要求網購保稅進口食品應當隨附中文標籤和中文說明書,但該細則還沒有開始正式實施。」
「貼中文標籤會增加成本。」麥浩華表示,從4月8日開始,我國將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並調整行郵稅,跨境商品將面臨漲價壓力。「今後跨境電商的政策優勢會逐漸喪失。」
監管責任要落實到每個環節
「對跨境商品監管,在進口環節,海口綜合保稅區和海口海關已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模式,給海南消費者提供了『保稅、保質、保真』的國外進口商品。」張應武認為,目前缺乏的是進口環節和國內零售環節的聯動,未來對跨境商品的市場監管應加強海關、檢驗檢疫、質檢、工商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聯合執法力度,對進口商品從國外到國內流通不同環節的監管責任要落實到各部門主體,做到跨境商品市場監管全程無斷點。
張應武認為,新稅制改革後,以前試點城市的優勢已逐步消失,海南應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橋頭堡區位優勢實現跨境電商的跨越發展,充分利用海口綜合保稅區保稅展示交易制度優勢和國際商品直營中心,並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O2O」模式。
(本報海口4月6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