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洋品牌如何安全「跨境」?

2021-01-09 海南日報數字報
  ■ 見習記者 楊藝華 記者 計思佳

  近日,海口萬國大都會「洋盒子」跨境商品體驗中心多家商鋪遭遇退貨潮,原因是多位消費者質疑在該體驗中心網上訂購的跨境商品沒有貼中文標籤,且電商公司無法提供發票,該體驗中心多家商鋪的跨境商品被海口龍華區食藥監局執法人員查扣。記者日前看到,店內許多貨架空空如也。

  記者經過調查發現,跨境商品不同於一般進口商品,是否需要貼中文標籤「眾說紛紜」,加之職能部門監管脫節,在眾多魚目混珠的「洋品牌」中,如何辨別真偽、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成了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跨境商品屬於保稅備貨進口模式

  近日,記者來到「洋盒子」跨境商品體驗中心探訪,看到該體驗中心共有8家進口食品商店。每家商店都設有「完稅商品區」和「跨境商品區」。「完稅商品區」的商品都貼有中文標籤,「跨境商品區」的商品無中文標籤,但標有「樣品」或者「非賣品」字樣。同時,多家商店「跨境商品區」中的奶粉等商品大多已下架。

  據海南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張應武介紹,跨境商品體驗中心是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跨境電商「線下體驗+線上消費」,即「O2O」的交易模式,是「網際網路+外貿」的重要載體,其商品主要通過保稅備貨進口模式入境銷售。

  據了解,保稅備貨進口模式,是指企業先將境外貨物運至境內保稅區存儲,即境外倉庫轉為「境內關外」倉庫,再根據訂單分批銷售給國內消費者。這種模式綜合了一般貿易和郵快件進口產品雙重特點,但又有明顯的差異。

  「洋盒子」跨境商品體驗中心總經理劉志堅告訴記者:「我們賣的不是假貨,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的進出口貿易有重大區別。」劉志堅解釋說,跨境商品依託的是我國去年在天津、上海、重慶、合肥、鄭州、廣州、深圳等12個城市新設立的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跨境商品的具體購買流程是顧客在體驗店選中商品,當場填寫訂單,提交個人信息,並向電商公司支付貨款。電商公司通過網際網路將訂單及顧客個人信息報送至海關。由海關對訂單商品按顧客出境個人行李、郵遞物品的名義辦理通關手續和徵收行郵物品稅,最後由電商公司通過快遞方式向顧客交付商品。

  跨境商品所徵行郵稅率較低

  為何跨境商品會比一般進口商品便宜很多?劉志堅解釋說,這是因為目前跨境商品徵收的只是行郵稅,其稅率比一般貿易進口徵收的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的總稅率低很多。

  「國家並沒有要求跨境商品貼中文標籤,我們體驗中心也無法提供發票,但可以提供檢驗檢疫部門對商品開具的合格證明。體驗中心的經營模式其實和『天貓國際』是一樣的。」

  「天貓國際」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海關、國檢目前也沒有強制要求跨境進口商品加貼中文標籤。」

  記者在網上查詢到,去年6月重慶曾發生過一起消費者因購買的奶粉無中文標籤而狀告跨境電商的案件,法院審理認為跨境電子商品通關的性質是消費者個人行郵物品,而不是貿易商品。消費者與跨境電子商務公司間成立的是委託關係,而非買賣合同關係。法院最終駁回了該消費者的訴訟請求。

  「洋盒子」體驗中心「外來店」經理麥浩華認為目前保稅進口食品到底要不要貼中文標籤,政策還處於模糊地帶。2015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網購保稅模式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細則(徵求意見稿)》,「雖然細則要求網購保稅進口食品應當隨附中文標籤和中文說明書,但該細則還沒有開始正式實施。」

  「貼中文標籤會增加成本。」麥浩華表示,從4月8日開始,我國將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並調整行郵稅,跨境商品將面臨漲價壓力。「今後跨境電商的政策優勢會逐漸喪失。」

  監管責任要落實到每個環節

  「對跨境商品監管,在進口環節,海口綜合保稅區和海口海關已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模式,給海南消費者提供了『保稅、保質、保真』的國外進口商品。」張應武認為,目前缺乏的是進口環節和國內零售環節的聯動,未來對跨境商品的市場監管應加強海關、檢驗檢疫、質檢、工商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聯合執法力度,對進口商品從國外到國內流通不同環節的監管責任要落實到各部門主體,做到跨境商品市場監管全程無斷點。

  張應武認為,新稅制改革後,以前試點城市的優勢已逐步消失,海南應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橋頭堡區位優勢實現跨境電商的跨越發展,充分利用海口綜合保稅區保稅展示交易制度優勢和國際商品直營中心,並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O2O」模式。

  (本報海口4月6日訊)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凸顯本土特色創建龍泉品牌
    「龍泉」,這個以經營海鮮起家的海南餐飲品牌,如今固定資產已達到10多億元,先後榮獲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全國餐飲百強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就業和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民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殊榮。  經過20年的打造,「龍泉」品牌已是家喻戶曉,享譽海內外。這個在海南餐飲業界的巨頭,在品牌打造和企業發展上都有哪些成功經驗?
  • 海南日報數字報-趕走「假洋鬼子」品牌要靠品質
    ■ 袁鋒  號稱「100%日本品質」的連鎖品牌「名創優品」日前被曝其所謂純日本進口商品90%實為國產高仿。
  • 海南日報數字報-杭州:架起網上新絲路
    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胡海定說,現在用管理傳統貨物貿易的規則和方式來管理跨境電子商務顯然不適合,我們綜合試驗區的使命就是要在監管服務跨境電子商務的法規體系、貿易規則、誠信體系等方面作出探索,建立起「單一窗口」綜合監管服務平臺,實現跨境電子商務的自由化、便利化、規劃化,為全國提供可複製的經驗。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十年深耕海之南
    島內外作家、文化學者、行業專家以及《海南周刊》優秀撰稿人和熱心讀者,思想碰撞、建言獻策。大海之南,10年雖是歷史長河的一瞬,但對於一份報紙來說,猶如青年對理想的執著,那是堅守,是蝶變。  求索:副刊陣地的理念創新  2008年11月2日夜,海南日報社編輯部裡一片歡騰。大家爭相傳閱著即將於次日推出的「報中報」——海南日報《海南周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年貨展鋪開百萬元級別宣傳
    本報海口1月12日訊 (記者羅孝平)2015年第二屆海南年貨展暨迎春廟會百萬元級別的廣告目前已全面鋪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儋州洋浦眾多城鎮近水樓臺紛「搶月」
    「海南第一橋」洋浦大橋已建成通車,「洋浦至海口一小時交通圈」變成現實。與大橋相鄰的鎮如何發揮區位優勢?今天,儋州市白馬井鎮、排浦鎮、王五鎮負責人一致認為,把握洋浦大橋貫通交通大動脈的機遇,加快融入區域經濟大布局。  白馬井  洋浦經濟發展「後花園」  洋浦大橋南端就在白馬井鎮境內,通過大橋直接將洋浦經濟開發區的生活功能區延伸過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推廣展示海南茶品牌及文化魅力
    本報海口4月22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盧月佳 通訊員陸和)4月20日,在海墾廣場二層,由海南省茶葉學會、海南省茶業協會、海墾茶業集團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19年第十一屆全民飲茶日(海南區)暨第七屆海南無我茶會開幕
  • 海南日報數字報-匯聚海商智慧 共享發展機遇
    來自國內外的百餘名海商代表齊聚一堂,積極為家鄉海南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  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匯聚海商智慧,共建美好海南」,設有世界海商論壇主旨演講以及對話海商兩大內容板塊。與會嘉賓深入探討如何利用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的新機遇,搭建世界海商資源跨境跨界產業鏈合作平臺,帶動海南創新創業青年合作交流與發展等內容。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與口味王共同打造特色檳榔產業品牌
    )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現場,萬寧市舉行「天下檳榔看海南 海南檳榔數萬寧」為主題的檳榔推介會,同時與湖南口味王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萬寧特色檳榔產業品牌。  活動現場,萬寧播放以「小檳榔、大產業,小青果、大民生」為主題的檳榔宣傳片,展示萬寧發展檳榔產業的生態資源優勢、投資環境優勢,以及從開創檳榔青果時代,到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再到加快富硒檳榔產地認證,打造富硒檳榔品牌,做大做強檳榔產業的十餘年曆程。  目前,我省檳榔種植面積156萬畝,收穫面積約100萬畝,常年鮮果產量達76萬噸,乾果產量約18萬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初心不渝七十載 繼往開來再出發
    70年前的今天,伴隨著全島歡慶勝利的鑼鼓聲,在海口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海南日報》的前身——《新海南報》創刊問世。在戰火硝煙與發展建設交替之際,《新海南報》的誕生,掀開了我們黨在海南新聞輿論事業的嶄新一頁。  時光荏苒,初心在堅守中閃光!70年來,海南日報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準確全面、及時有效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海南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厲兵秣馬再出發
    本報訊(記者郭景水)4月13日,光明日報在一版刊發報導《厲兵秣馬再出發——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二周年掃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廉吏傳
  • 海南日報數字報-為博鰲築起安全的「護城河」
    於1992年9月入伍入學,從海南中學考入西安武警技術學院(現改名為武警工程學院),1996年9月畢業後在武警海南總隊歷任見習排長、副指導員、總隊作戰勤務處參謀。2004年10月調入海南省公安廳警衛局任參謀,2011年5月任海口市公安局警衛處副處長,2013年3月任現職至今。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年四季海南樂不停
    來海南旅遊,除了一睹椰林沙灘、熱帶雨林的秀美風光,瓊島獨特的文化魅力亦不容錯過。開春伊始,海南今年的特色節慶活動「節目單」搶先亮相,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宜人氣候,一系列國際頂級賽事活動、會展慶典將落地瓊島,此外,黎苗「三月三」等本土傳統民俗活動亦層出不窮,將一年四季不間斷攪熱海南「旅遊圈」,為瓊島旅程添彩加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全國首個「PK生態村」落戶海南
    本報金江9月12日電 (記者邵長春 王培琳 通訊員陳金梅 吳月明)9月12日,中國電子PK聯合創新暨產業生態大會在海南生態軟體園舉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春暖萬物蘇 天涯客歸時
    市場正在復甦,除了提振信心,如何促進旅遊產業提質升級、吸引旅遊消費也成為我省旅遊產業重振的關鍵所在。  近日,省旅文廳以及三亞市政府與攜程集團、眾信旅遊、凱撒旅業等多家旅遊企業籤訂協議,積極謀劃旅遊業復甦,合作領域包括打造海南國際品牌形象、發展夜間文旅經濟、促進體育旅遊特色目的地建設、打造當地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文體IP等方面;三亞正積極打造集旅遊綜合體、免稅購物體系、全球美食中心、頂級酒店群落、夜間消費體系於一體的旅遊消費服務體系,並推進成立市旅遊推廣局,積極探索開放性旅遊推廣新機制、
  • 海南日報數字報-聲名鵲起,不只三亞超級「芒」
    事實上,海南熱帶水果近年來聲名鵲起,深受市場青睞。以三亞芒果、蓮霧等為代表的海南熱帶水果不僅走進了百姓餐桌,也逐步登上了如博鰲亞洲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高端會場,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小小芒果不僅成為本地農民的致富果,也撬動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領跑海南熱帶水果產業朝著「使熱帶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優勢產業和海南經濟發展的一張王牌」的目標前進。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把本土的東西推薦給遊客
    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新加坡旅遊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署長周振興坦言,與海南擁有優美自然風光不同的是,新加坡這樣一個城市旅遊目的地,更需要精心策劃和宣傳推廣。  「剛開始我們也會比較刻意去推環球影城這樣的國際品牌,但我們發現其實很多地方都有,有些甚至還比新加坡要好。」周振興說,「其實遊客到一個旅遊目的地,總是希望能夠去品嘗當地的美食,去嘗試當地人喜歡的一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
    第三,警察教育  1941年11月8日,三省聯絡會議出臺《海南籍警察訓練綱要》,決定成立「警察訓練所」,培養「為我方所用的海南籍優秀警察人員」。綱要指出,「警察訓練所應進行以皇道為基礎的東亞民族共榮的思想觀念教育,傳授警察所必需的知識,實施實際技能訓練」。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空氣環境特別的好!」
    本報海口3月6日訊 (記者蘇慶明)良好的生態是海南最寶貴的資源,也是最響亮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