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粟裕探訪諾曼第登陸遺址,幾個問題問倒解說員

2020-11-20 騰訊網

 探訪諾曼第

1970年7月初,粟裕率領軍事代表團訪問完剛果返回時,途經「時尚之都」巴黎,並在那裡作了短暫的停留。

這是粟裕第一次到巴黎,時任駐法大使的曾濤同志專門去看望了他,並詢問他想到哪裡逛逛。巴黎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無數,各種商品店鋪琳琅滿目,數不勝數,通常人們來到這裡都是要好好遊覽一番的。

但是,粟裕將軍卻獨獨對二戰時盟軍登陸的地點——諾曼第,十分感興趣,他說自己想去那裡看看。

第二天,在使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一行人驅車4小時,終於來到了位於阿羅芒什鎮的諾曼第登陸遺址。

1944年6月,正是在這裡,盟軍投入了4個集團軍共280萬人,調動了上萬架飛機,9000多艘艦船,坦克運輸車17萬餘輛,前後歷時49天,最終完成了二戰史上,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兩棲登陸作戰。此次登陸作戰為盟軍開闢了歐洲戰場,深刻地改變了二戰的態勢,其意義自不待言。

粟裕向南望去,那是一片縱深長達50公裡的登陸場,他時而沉思,時而向陪同人員詢問一些問題。陪同人員對軍事了解甚少,他們很難答上來粟裕提出的問題,於是就請來了當地紀念館的解說員。

但是粟裕的問題太過專業,他問當初盟軍登陸都用過哪些登陸工具?在戰役開始的那幾天裡,盟軍在塞納灣建造的人工港是什麼情況?它們為什麼能浮動?如何讓他們保持固定?那些水泥墩子的體積參數是多少?是否都一樣……這幾個問題問下來,解說員也答不上來了。

時任駐法大使館副武官的韓開合少將後來回憶,為了搞懂這些問題,粟裕將軍就帶著代表團和陪同的一行人往灘頭深處走,一直走了二三裡,才在灘頭找到了當年人工港的水泥墩的殘骸,一番測量後,終於解決了困擾著粟裕的那幾個問題。

 純粹的軍人

粟裕將軍是一個純粹的軍人,關於這一點坊間一直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當初上海剛解放,他和夫人楚青一起去逛街,走到一個咖啡館前時,粟裕突然停下腳步說:「這裡不錯」。楚青正疑惑丈夫為何突然對這種「小布爾喬亞」的東西感興趣時,粟裕又說:「在這裡架幾挺機槍,就能封鎖整個街區……」

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不好說,但是下面這件事卻是真的,據粟裕的保健醫生曾醫生回憶,粟裕晚年病重時,仍以軍人標準要求自己:身上的襯衣毛衣一定要扎進褲腰,脫了衣服鞋襪要放在隨手就能夠到的地方……軍人的習慣已經成了他人格的一部分。

粟裕把軍人職責和操守看得很重,把功名利祿他看得很輕。他一讓蘇皖軍區司令給張鼎丞,二讓華野軍區司令給陳毅。有人說粟裕曾經還讓過元帥,此事雖然缺乏依據,但是我們並不懷疑以粟裕的品格,完全是可以做出這樣的事情的。

 老部下的回憶

粟裕大將謙虛謹慎,雖身居高位,但從不矜功自傲。三野老將、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康林少將曾回憶過以下兩件事:

某日,粟裕去某軍部辦事,進門時卻被哨兵攔下,粟裕溫和地說明了來意,哨兵卻因為不認識他不肯放行,讓他在門外等待,粟裕便蹲在門口,一直等到哨兵通報完出來回復。

還有一日,將軍夫人患病在北京301醫院治療,粟裕身著便裝提著一網兜蘋果去看夫人,當時探視時間還沒有到,醫院的工作人員也沒有認出他,不許他進入,粟裕就抱著那一網兜蘋果坐在大樓的臺階上靜靜地等,直到探視時間到了他才進去。

粟裕大將身經百戰,戰功卓著,卻依舊保持本色,平和樸實如初,這怎能不叫人欽佩?

參考資料:

《粟裕傳》 當代中國出版社 粟裕傳編寫組

《開國將軍軼事·精選版》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吳東峰

紀錄片《粟裕大將》 中央電視臺

相關焦點

  • 粟裕點評諾曼第登陸戰:天時地利戰術得當
    粟裕大將是我敬仰的一位軍事家。因而,當得知粟裕率中國軍事代表團參加非洲某友好國家慶典將在巴黎作短暫逗留、曾濤大使派我陪同粟裕參觀諾曼第登陸地的消息時,我不禁喜出望外。粟裕此次取道法國主要目的是實地參觀諾曼第戰役遺址。我作為一名武官陪同,應當成為他合格的嚮導和講解員。儘管我對這聞名全球的戰役比較熟悉,曾多次陪同別人參觀,但我這次面對的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心裡很有些忐忑不安。在我和粟裕相處的最初日子裡,他一口一個「韓副武官」,讓我感到很不自然。
  • 【圖集】諾曼第登陸戰場遺址
    摘要:在諾曼第登陸7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攝影師彼得·麥克戴米德為我們提供了一組關於諾曼第登陸戰場遺址的照片。 海外網6月4日訊 美國雜誌《新聞周刊》(Newsweek)網站6月3日發表題為《圖集:諾曼第登陸戰場遺址》的文章。 全文摘編如下:
  • 訪諾曼第登陸戰梅維爾戰爭博物館
    原標題:訪諾曼第登陸戰梅維爾戰爭博物館  和平來之不易 避免重蹈覆轍——訪諾曼第登陸戰梅維爾戰爭博物館   新華網巴黎7月9日電(記者鄭斌)1944年6月6日,法國諾曼第登陸戰的第一天,英國傘兵部隊摧毀了德軍位於梅維爾的炮兵陣地。
  • 重返諾曼第——諾曼第登陸70周年紀念日的影像全紀錄
    平日裡低調的諾曼第在6月會迎來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70年前的夏天,盟軍曾在這裡相聚、搶灘登陸、分離,許多人甚至永遠將生命留在了這裡。有人說,在諾曼第海灘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死去的,一種是即將死去的。這裡的沙灘上有著最為悲壯的記憶,有著最為浪漫的戰地情懷,有著自己最為獨特的戰爭記憶哲學……現在,登陸日那天流動的鮮血仍在諾曼第保留著溫度。
  • 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登陸:代號「霸王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
  • 諾曼第登陸紀念日
    6月6日是諾曼第登陸70周年紀念日。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次歷史性戰役。1944年6月6日凌晨,盟軍在最高司令艾森豪的指揮下,以2萬多空降傘兵為先導,... - 諾曼第登陸70周年國際紀念儀式舉行新華社法國烏伊斯特勒昂6月6日電(記者鄭斌)諾曼第登陸70周年國際紀念儀式6日在法國西北部小鎮烏伊斯特勒昂寶劍海灘隆重舉行。法國總統奧朗德、美國總統歐巴馬、俄羅斯...
  • 諾曼第登陸的歷史意義 諾曼第登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諾曼第登陸這段歷史事件,我最早知道這段歷史還是從高中的歷史課本上了解的。歷史往往都是慘痛的,這也是讓後人銘記歷史,不要再讓悲劇重演。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諾曼第登陸的歷史意義吧。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時30。這次作戰行動的代號「霸王行動」。
  • 諾曼第登陸不僅加速了德軍的失敗,也給盟軍暴露了太多的問題
    ——科林伍德(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693字,閱讀約4分鐘諾曼第登陸作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在法國北部的諾曼第半島英美聯軍進行了大規模的登陸作戰這個登陸作戰的勝利是歐洲的戰場,不僅開拓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時間
  • 紀念諾曼第登陸75周年
    在那一天,以美國、英國、加拿大三國為主的二戰同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第50英裡的海岸線上,冒著納粹德國的槍林彈雨勇猛登陸,在歐洲大陸西部開闢了以英美為主導的第二戰場,和東線蘇聯紅軍遙相呼應,終於在一年之內徹底擊垮了納粹德國的頑抗。諾曼第登陸之戰到底有多慘烈?這對75年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來說,可能有點難以想像。
  • 諾曼第登陸61周年 兄弟連原型助興空降
    圖為6月5日,在法國諾曼第地區舉行的諾曼第登陸61周年紀念活動中,美軍傘兵在聖梅爾埃格利斯村上空表演跳傘。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次歷史性的戰役。1944年6月,一項代號為「D」日的軍事行動選擇了納粹     佔領下的諾曼第海灘作為登陸地點。諾曼第戰役的勝利開闢了歐洲的第二戰場,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聖梅爾埃格利斯村就是當年盟軍登陸後首批解放的村莊。     當地時間6月6日,眾多二戰老兵和世界各國名人聚集在法國諾曼第海岸,隆重紀念盟軍諾曼第登陸61周年。
  • 德媒揭秘諾曼第登陸日前的秘密聚會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 德國《世界報》網站6月3日刊登題為《嚴格保密的登陸軍官聚會》一文。文章稱,斯特拉·拉特至今還能記起那場聚會後發生的一切。少將堅持用自己的車送她回家。車上,少將問能不能擁抱她。「然後他將頭靠在我肩上。他哭泣著抓緊我,全身在顫抖,就像沉船落水者死死抓住救生圈。
  • 諾曼第登陸日故事知多少?
    6月5日,加拿大二戰老兵史密斯坐在輪椅中,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的加拿大公墓參加諾曼第登陸60周年的紀念活動。參加本次國際紀念儀式的各國領導人將在5日、6日和7日分別到這些軍人墓地舉行17起單邊和雙邊紀念儀式。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次歷史性的戰役。諾曼第戰役的勝利開闢了歐洲的第二戰場,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
  • 參加「諾曼第登陸戰役」的中國軍人
    問:網上有傳國軍52軍參加了盟軍的歐戰,更參與了諾曼第登陸並戰績斐然等等,還說只因政治原因被刻意隱瞞。短史記能否給個真實歷史檔案啊? 不值一提的謠言。抗戰期間,國民革命軍第52軍從未出國。
  • 彩圖:諾曼第登陸的那天
    1944年6月9日,法國諾曼第附近的奧馬哈海灘,諾曼第登陸成功後,盟軍的船隻、船隻和彈幕氣球離開了奧馬哈海灘。諾曼第登陸日仍然是世界上最痛苦和最重要的戰役之一,盟軍在諾曼第的登陸導致了法國的解放,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戰場的轉折點。
  • 諾曼第登陸成功的法寶
    諾曼第登陸是美英聯軍在德軍佔領的法國的諾曼第海岸登陸,以實現美英法聯合對德大規模作戰,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戰略行動。參加登陸的總兵力:陸軍共153萬人,空軍1300架飛機,海軍5000艘戰艦、 4000艘登陸艇。對於這樣龐大的三軍聯合的複雜兩棲作戰,氣象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 諾曼第登陸戰役(圖)
    諾曼第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第地區實施的大規模戰略性登陸作戰,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陸海空聯合登陸作戰。交戰雙方均出動了陸、海、空軍等各種力量,作戰空間涉及陸、海、空、電和心理等多維戰場,作戰行動複雜多樣。
  • ...諾曼第登陸|老照片|奧馬哈海灘|美軍|奧馬爾·布雷德利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從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開始,到8月19日盟軍渡過塞納-馬恩省河結束,有接近300萬盟軍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D日」即「霸王行動」打響第一天,接近16萬盟軍士兵在諾曼第登陸,當天盟軍傷亡、失蹤超過1萬人,其中包括6603名美國軍人。
  • 美國96歲二戰「英雄」承認說謊:我沒參加諾曼第登陸
    圖片來源:Facebook 然而不久前,現年96歲的克萊因終於向家人承認:這段經歷是假的。當時他並不在諾曼第,而是在北愛爾蘭。 據《貝爾法斯特電訊報》8月24日報導,獲得了美國青銅星章、紫心勳章和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的克萊因今年還前往諾曼第,參加了諾曼第登陸73周年的紀念活動。 在紀念活動期間,他出席了各類儀式、為支持者籤名,在演講中表示:「我不是英雄。
  • 背景資料:諾曼第登陸
    新華網北京5月9日電 (記者姜憬莉)  諾曼第是法國西北部著名的歷史和文化大區,它北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遙遙相望,面積約3萬平方公裡,海岸線全長600公裡。連綿數百裡的海岸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比較平緩的5個灘頭。  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次歷史性的戰役。
  • 諾曼第登陸中,為什麼不讓第一波士兵使用防彈盾牌?原因有這幾個
    在影片的一開始,盟軍在諾曼第從登陸艦剛下來進行登陸的時候,就遭遇德軍頑強的狙擊,躲在碉堡裡面的德軍使用MG42機槍像割韭菜一樣成片的擊倒,讓人看了著實心疼不已,這個情景或許讓很多人觀眾都印象深刻,因此有人看完電影之後不免提出了疑惑,如果在諾曼第登陸過重,如果盟軍士兵讓衝鋒在第一排的士兵拿著防彈盾牌作掩護,不是可以大大減少傷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