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成年人來說,有些壓力是無形的,看似無關輕重,其中是深入骨裡的崩潰。
馬思純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看我的生活》中表示,她經常靠吃藥來控制情緒,如果不吃藥,她會身體會變得很僵硬,然後腿會很軟,感覺很無助,一直不停地喘氣,眼睛也會看不見。
所以,我們經常會在熒幕上看到那個忽胖忽瘦的她,這些都是拜藥所賜。
她說,「我錄節目的時候3天瘦了7斤,開始吃藥之後3天胖了8斤。」
用藥物去維繫自己的情緒,想想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這更可怕是,對藥物產生的依賴,並不能完全治好情緒的焦慮。
說到底,是如何用一種好的心態去調整自己的情緒。
有人說,成年人的焦慮情緒大多數來源於對生活的矯情
其實不然,小時候盼著長大,因為羨慕成年人可以制定規則,而成人後,卻羨慕小時候的單純美好,無論哪種角色的轉變,壓力一直都在,只不過,成年人的情緒多了複雜性。
生活像是一齣戲,在這齣戲裡,並非都會按照童話裡的結局在走,相反,生活比電視劇裡的演得更殘酷。
成年人世界多有不易,光鮮亮麗的名人尚且如此,更別說我們普普通通的人了。
每個正常人的外表下,都帶著各自的傷痛,有些人學會治癒了自己,有些人,在那根觸碰情緒的稻草中間感懷傷痛。
那麼,該要如何去緩解或者說成年人該要如何的正確去消化自己的壓力或者情緒呢?
《一生的資本》裡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章子怡也說,不要做情緒的奴隸,那只會你的痛苦變得無以復加。
1
記得有一則新聞 ,說的是有一個小夥因騎車逆行,被交警攔後情緒大爆發,拿著手機猛往地上摔,一邊語無倫次地向交警認錯,一邊竟然跪下嚎啕大哭。
他說:「我瘋了,我壓力好大,每天加班到十一二點,我女朋友沒帶鑰匙,要我去送鑰匙,我其實真的不想這樣的,我真的好煩啊,自己都不會帶鑰匙。我每天加班到這麼晚,我只是想哭一下。
在交警的耐心勸說之下,情緒才慢慢平復下來。
你看,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很簡單,但是偶爾的一次爆發,必定是經年累月的積壓。
《人間失格》裡說:活在這個世界是件太不容易的事,到處都是各種枷鎖束縛著你,稍微動一下,就會冒出血來。
小時候我們期盼著長大,長大後可以穿媽媽的高跟鞋,可以學爸爸那樣肆無忌憚的抽著煙,可以大膽的拿著身份證去想去的地方。終於你長大了,卻發現,長大了有時候真是一件讓你掃興的事情。
我們普普通通的人,過著普普通通的人生,沒有高官顯的三朋,也沒有腰纏萬貫的四友,我們會面臨各種俗事纏身,房貸、車貸、信用卡,工作壓力,結婚壓力等等,我們連哭都要看場合,我們的崩潰都要講究性價比,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有太多的不容易。
2
那天和朋友夜宵,旁邊坐了一個男人獨自在喝酒,大背頭,白色合體且整齊的襯衣透露著乾淨,一雙光亮的皮鞋在夜色褶褶生輝。連著8瓶啤酒下肚,朋友跟我說,這個人一定有故事。
沒多久,他真的哭了起來,先是小哭,後是趴在桌上大哭,那個畫面,你們想像一下,不知道為什麼,那天的夜特別沉,仿佛知道這個城市裡有很多傷心的人。
眼前擺滿了人間美好,心裡卻裝著萬分委屈,眼晴裡卻流著崩潰,我們看在眼裡,也不是滋味。
我們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事,以旁觀者的姿態看著一個男人在我們面前奔潰,他在情緒爆發的那一剎那, 已無暇顧及其他,也許他在責怪自己,也許他心裡裝了很多的無奈與不得已。
有人說當代成年人的崩潰都是默不作聲的,看起來很正常,會說會笑,會社交,表面平靜,內心卻是風起雲湧,真正擊垮你的,往往不是那些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是壓在心底,那些看似不值一提,卻是日積月累的心事。
也許,在某個時候,大哭一場,是最好解決壓力和情緒的方式。
心理學認為:錯誤的歸因方式,是我們深陷情緒泥潭的根源
如何去挽救成年人的奔潰?還是要找到歸因的方向。
很多發展不順的人會把自己失敗的原因歸結於不順本身,其實,大多時候,是我們的對事情的看法和態度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
就比如,有的人面對打擊,會選擇迎難而上;有的人面對打擊,會一蹶不振。
對待同一個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所以,我們可以把這種歸因方式總結為:外部歸因,內部歸因。
唐若心學裡是這麼描述這麼外部歸因與內部歸因的:
「外部歸因:他們把成功歸於運氣,把失敗歸於命運,他們相信人受環境、有勢力的他人、命運和機遇的擺布。當一個人為外歸因時,他會認為自己運氣好、家庭是否有資源、認識大人物否、工作難否才是決定他成就,他日常工作中很難做到努力與勤奮,通常充滿抱怨,也會不經意間就與機會失之交臂。
內部歸因:把事物發生的原因歸結為個人內在的因素,如性格、努力程度以及自我情緒等。比如工作沒做好,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他們相信事在人為,把成功歸結於個人努力,把失敗歸於個人疏忽,他們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你的性格也決定著你對事情的處理方向。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你品,你品,你細品。
這裡有幾個小tips跟大家分享,共勉:
1:自我認知的調整
我很喜歡一句話,先接納自己,然後欣賞自己,最後慢慢改造自己。我們在成長或者遇到事情的過程中會很容易以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去認知,往往這種認知忽略了事件背後的真相,學著去改變,你會見到不一樣的結果。
2:分割目標,不斷的確認目標
小時候我的目標是當科學家,成年後我的目標是掙很多錢,目標太寬泛,丟掉。人生想要去實現的目標太多太多,那我們可以把這些目標進行切割,細化為在某個階段要完成某個事,有計劃性的設置目標遠比先掙一個億來得實在。
3:建立健康的關係
都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但是朋友不在多,在於精。與其五湖四海皆兄弟,不如用心結交几几個真心的朋友,用心的去建立健康的關係,他們在你遇到困難能給你鼓勵、支持,一起想辦法去面對生活的困難。
叔本華說,眾生皆苦,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毛不易在歌裡唱道,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
既然苦與樂同生,人生光陰數十載,何不瀟灑一點,邁開步往前走,走出一個康莊大道來,你要相信,哪怕是房簷跟屋梁把生活壓得再低,它還是會有另外一片天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