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看日本百貨如何成功完成蛻變轉型

2020-12-19 聯商網linkshop

  國內百貨蕭條,到底是業態出了問題,還是百貨業本身出了問題。日本百貨成功轉型的經驗,說明了一個問題:如果某種零售業態不自身採取重啟的態度,就會被新一輪商業模式所取代。

  自2005年開始提出整體轉型任務,日本百貨業一直在嘗試探索經營轉型,包括自營、整合兼併、跨業經營、海外拓展等等。以2013年大阪阿倍野近鐵百貨全面改造開業為標誌,到2014年已經形成東京新宿、大阪梅田兩個代表性商業區,其中,大阪梅田商業區總經營面積達到50多萬平方米,經營成長力顯著,引領整個百貨業業績穩定在6.2—6.3萬億日元,並有回升勢頭,功能價值已經超過新宿商業區。百貨業主體已經基本完成蛻變轉型。

  一、大阪百貨印象

  (一)總體規模:

  2013年,大阪市區人口887萬人,30平方公裡範圍1000萬人,外國遊客總數1100萬人,在大阪登陸逗留大約600萬人。去百貨店已經成為固定旅遊項目,其中去百貨地下食品館的比例佔接近60%。

  2012—2013年度,大阪百貨銷售合計6100億日元。新大阪車站城附近的梅田地區已經成為日本最大的百貨業態集聚地。

  到2014年,日本最大面積的綜合百貨店是位於大阪阿倍野的近鐵本店,總體營業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

  2012年梅田地區四個百貨店基本情況

  

  (二)阪急梅田本店改造

  改造前B1—F9,建築面積11.6萬m2,營業面積約61000m2,改造後從B2—F13,建築面積14萬m2,營業面積約8萬m2。改造投入600億日元,預計到2015年回收。2012年10月29日,二期全面開業。開業當日,客流量20萬人,銷售18億日元。年度客流量設計目標為5000萬人。2012年11月21日,一期改造後開業,即一、二期全面開業。到2013年底,改造後每個月同比都增長40%~60%。在經營能力上號稱日本百貨雙雄:東新宿伊勢丹?西梅田阪急。

  

  伊勢丹本店和阪急本店簡單比較

  

  生活劇場(暮らしの劇場)定位:一是實現劇場型百貨店。20%賣場面積沒用在商品銷售(約1.6萬平米,相當於放棄250—300億日元的銷售額),將商品零售店轉成生活情報交換站,讓顧客吃驚、發現、學習、感動、憧憬。二是向顧客提供新的生活方式情報。店長內山啟治說,這個店的運營目標不是滿足顧客需求,而是刺激顧客欲望。回歸讓顧客感動、感激的百貨店20世紀鼎盛時期的目標。

  最大亮點是9—12層挑空慶典廣場(祝祭広場),面積為2000平米,16米高,錯層部分分為北街區、中央街區、南街區三個區域,舉辦各種設計師作品和主題展示。2013年8月24日、25日,舉辦著名飯店婚宴食品品嘗會(試食會),2014年10月中旬,舉辦英國周文化展覽,如此大規模文化主題展,讓顧客陶醉。

  經營布局上,1—6層為女士用品,重點增加16至20歲左右青春時尚用品,在3、5層,有一些小面積店鋪。4層定位是25歲前後白領,設計師個性化品牌從10個增加到20個。增加」媒體咖啡」推廣項目,內容是品牌主題展示,各樓層共有24個展示點,年度舉辦上千場活動。改變過去賣場定位比較老化的印象。7、8層為男性用品。2—5層匯集知名國際品牌合計150個,合計面積超過1萬平米,是世界最大。

  11層是兒童服裝、雜品以及職業體驗區。大部分活動吸引對象為3—12歲。設有4間哺乳室,7個整理臺,5個兒童小飯桌。配置有嬰幼兒養育講座閃亮媽媽沙龍(輝きママサロン),還有1—6歲孩子寄存所,最多2小時,1小時2000日元,會員是1小時600日元。

  建立獨立的食品銷售渠道。2003年9月成立阪急泉南公司,租賃大阪南部農田,培植有機蔬菜,2004年4月向本店以及各分店銷售。地下一、二層食品館和生鮮超市,既有當地風味兒,也引進很多外國風味食品,其中,巴黎知名巧克力品牌(LaMaison du Chocolat)只在紐約、倫敦、香港、東京開設分店。點心賣場100米通道兩邊布置50個品牌專櫃,規模巨大。地下二層的鮮魚賣場是日本最大的百貨地下生鮮賣場。

  B1—F11都有咖啡、紅茶等休閒飲食,合計14個店,800個席位,13層為餐飲街,直通外邊大型露天平臺。全場有300個休息座位。23處廁所,每個都配備嬰兒打理臺,女性廁位增加1.4倍,共計174個,女士化妝間和廁所位置分開。有16個公共試衣間可以跨品牌使用。全店有1100個廣播點。為員工提供專用通道,休息區,佔用面積規模比例在日本百貨店數第一。

  轉型蛻變亮點:

  ① 箱型倉儲式傳統百貨賣場向全面開放賣場轉變;

  ② 男女服裝為主的賣場規劃向雜品為主的多元化賣場轉變;

  ③ 均衡局限的一般賣場向驚訝極致的生活劇場轉變;

  ④ 富貴成熟年齡層向青春年齡為主體的全面客層轉變。

  (三)JR三越伊勢丹的應變

  2011年5月新大阪車站城店開業。股本結構:三越伊勢丹控股佔40%,JR西日本公司佔60%。經營面積為5萬平米,第一年(2012年)計劃540億元,實際完成310億元,第二年(到2013年3月),計劃銷售550億元,實際銷售303億元,經常利潤比計劃少22%。在與阪急競爭中,完全失去新宿店的經營傲氣。2014年1月21日,JR三越伊勢丹宣布,減少60%聯營面積,引進租賃專門店。作為全國商業事件,日本NHK(國家電視臺)報導、《日本經濟新聞》專題報導。

  媒體指出,這個店照搬新宿伊勢丹店風格,自主編輯賣場佔30%,大阪消費者不認同;20—30歲年輕人去毗鄰的路庫阿(LUKUA)專門店區域,30—40歲以上主流客群去阪急、阪神。地理位置偏車站西北,主動線回遊性差,客流少。

  在記者見面會上,副社長矢吹靜認為,應該走百貨加專門店的形式。這是百貨店改造的方向。他說的專門店,是我們說的多品牌集合店。他們也不得不和路庫阿(LUKUA)合作。

  引進專門店以後,減少和服、藝術品等雜品(含化妝品)品類,店鋪名稱也要改變,目前只有少數餐飲、食品館開業,其它全部封閉。2015年開業。

  (四)大丸店去百貨化改革

  2011年4月19日大丸梅田店重張,面積擴大1.6倍,達到6.4萬平米。

  大丸集團前董事長奧田務在2005年說,他是在澳大利亞的大丸店擔任店長時,1995年被緊急召回擔任董事,1997年升任大丸社長。1998年開始變革。

  集中在三個重點:止血(解決虧損)、整合再造(業務重組)、削減人員(精簡組織)。當時企業有大小48個附屬公司,20個關聯公司。將附屬公司減掉一半,關閉海外全部11個分店、國內3家分店,各下屬企業獨立核算或賣掉。當時60%員工在管理崗位,缺乏活力,削減850人,辦理提前退休。剩下的員工壓縮編制、降低工資。大約有65%的員工降低工資,部分有能力的員工流失。經過一年半的努力,改變了低收益、高成本、反應慢的問題。

  這樣的改革,公司內部很多人都預料到了,但是由於原來組織內部的負責人深陷複雜的利益關係,無法作為,於是奧田務成為變革的旗手。

  2004年,札幌分店作為改革試點,通常開業3到4年的扭虧為盈的目標在第一年就實現了。2004到2006年度三年計劃執行結果,銷售業績同比下降0.3%,營業利潤同比增長9.7%。

  引進租賃商戶,採取多種合作方式。目標是「你有的我全有(70%),你沒有的我還有(30%)。」

  2011年4月20日,投資兼併時尚購物中心帕克(PARCO),形成兩條經營發展線。2012年,帕克公司和中國大陸的凱德·商用合作。

  2012年5月籤署託管合作協議,託管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的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建築面積為11萬平米。派出10人團隊。

  2012年8月與品牌商PLAZA合作,成立新的公司(株式會社JFR·PLAZA),共同開展亞洲PLAZA事業。2013年3月29日,臺北1號店開業。

  轉型蛻變亮點:

  ① 打破傳統百貨業態的界限,提出:「百貨店不是只有一個定義。」

  ② 敢於組織變革,打破公司的利益圈子。

  ③ 定位全面轉向青年化、時尚化。

  ④ 強化資本運營,兼併SC、與快時尚品牌合作,拓展海外業務。

  小結:

  大阪百貨業的變化,特別是阪急的變化,代表了百貨店20年來經營教訓的反省整飭,阿倍野的近鐵百貨店大幅度引進功能性經營項目,比如卡通拍攝基地、大型兒童娛樂設施等,大丸梅田本店,大量引進租賃業態,跨業態經營,向海外拓展,整體上顯示出轉型創新的戰略膽識和氣魄。

  二、新宿伊勢丹改造點評

  2012年春天開始大規模改裝,2013年3月6日重裝亮相。改造投資90億日元。主要有以下特點:

  把賣場變成藝術館:追求藝術館效果,把各種藝術元素體現在商品展示中。發布最新商品信息的藝術畫,命名叫「額緣」,1—2周變化一次。將VMD的思想提升到藝術化高度,有中國遊客以為是繪畫藝術展。

  設小公園區域:作為動線回遊起點、連接點,在2、3、4層主要區域扶梯附近、或電梯連接區域,設計成展示區。按10天(旬)為周期展示傳遞商品消息。

  再造背景音樂:背景音樂(BGM)重新設計,請著名作曲家坂本龍一擔任。

  地下:

  「美麗藥店」:地下二層設:美容護理、保健食品(紅酒、青菜、咖啡)、養生用品、專業婦科醫療檢查、相關醫療書籍等。

  一層:

  追求購買頻度最高:手包區分成三個小區,一個是體現商品本身價值的永恆、二是體現時尚流行的摩登、三是生活化實用,大約60個品牌。女性配飾強化「體驗」特色,設置首飾部,集中75個國際頂級品牌。比改造前的化妝品與鞋、配飾雜品為主的組合方式,體現出壓倒性優勢。

  二層:

  提出新口號「東京旬」:將最新的10天(旬)設計作品展示到賣場,主要亮點在女裝、女鞋,女裝有50多個品牌組成。特別突出的是40歲左右的中年,即實用、又時尚特點。都市衣櫥區域有90個品牌。國際衣櫥區域有30個品牌。設置咖啡、發泡紅酒吧體驗區。伊勢丹少女區域,為青春少女打造。增加「小尺寸草莓」修改店。下一步還要擴大20多歲年輕化區域。

  女鞋更換區域,改造以後,品牌增加到150個,鞏固日本第一大賣場形象。顧客試穿用的椅子座位從90多個增加到200個,散倉就在賣場對面,取貨距離縮短,實現了「不讓顧客等待」的目標。

  鞋區新的分類:分為9個區:永恆的、甜美的、視覺的、優質的、新潮的、實惠的、限量的、愉悅的、健康的。其中,過時降價款,放在愉悅的陳列區。專業款放在健康陳列區,配置30多個專業售貨員,針對顧客特殊腳的穿著需求,強化接客服務質量。增加預約服務。

  引進高檔鮮花店、生榨果汁吧、特種書店,構成新店鋪概念。

  三層:

  女性內衣、家居服:女內衣有120個品牌,最大特色:引進世界先進的人體分析設備,有8個人組成的姿態分析小組,為顧客提供貼心的服飾搭配設計諮詢,強化專業形象。

  實施服裝混合分類:打破了品牌概念,引進功能化分類規則,將多種品牌匯合陳列,打破品牌界限,尺寸範圍擴大。包括國際設計、國際獨享、旬間推薦、新品展示等。

  設立婚、冠、慶、喪專用服飾用品專櫃,滿足特色化需求。

  四層:

  進口品牌和貴金屬:4層設計目標定位是50—60歲女性,原以為這部分需求減少了,店鋪面積縮小了35%,實際上銷售額年度同比增長超過100%,要適當擴大。

  五層:

  家居中心:居住用品是今後生活方式升級的中心。但是,目前銷售業績比例較低,不到10%,還需要改造提高,目標是客流量增加30%,銷售比重達到10%以上。

  女裝賣場面積減少8%,店面SKU數量減少10%,這對於特別重視銷售面積的傳統思想者來說是不可想像的。伊勢丹要騰出賣場面積給散倉,加快顧客服務速度,即使架存單品減少,只要顧客看上樣品,就可以立即在附近散倉調貨,提高周轉效率。從實際效果看,銷售在增長。2014年3月14日公布,連續12個月保持同比增長。2014年8月份,伊勢丹新宿店銷售額168億,同比提高2.4%。

  轉型蛻變亮點:

  ① 打造頂級國際一流的時尚藝術館,是亞洲百貨中最傑出的一個。

  ② 《買手手冊》,使他們與其他零售企業形成顯著的競爭差異優勢。

  ③ 2013開始,開設300—600平米多品牌專門店(MI PLAZA),在羽田機場開設兩家,在其它地方預定到2016年開設150家。

  ④ 2014年1月31日,成立三越伊勢丹大廈物業管理公司。設備管理、保潔、運維、保安,原來三越的兩個企業,停車場管理2014年4月統一整合。工程商裝企劃設計、施工,2015年4月統一整合。開設小型多品牌專門店,是伊勢丹面對市場萎縮的應對創舉。

  ⑤ 回歸原點:大西洋社長說,他改革的關鍵詞是「回歸原點」(原點回帰),意思是向顧客需求的起點回歸。意思是在顧客最需要的時點,將商品折價賣給他們。

  三、轉型蛻變總體見證

  (一)網絡化創新不足

  雖然各百貨店都開展網上營銷,但是影響力、網絡數據滲透到管理行為還不足。百貨店中網絡營銷做得最好的新宿伊勢丹,其社長大西洋認為,伊勢丹網絡銷售方面做得並不好,在線庫存SKU只有5萬多個,今後爭取儘快做到20—30萬個,從現在銷售100億日元增加到300億日元。究竟如何利用IT技術,現在還在探索。

  (二)差異化清晰定位

  百貨店綜合化以後,總體趨向20歲上下的年輕女性,兼顧中年商務白領,關注老年富裕客層。比如伊勢丹新宿店繼續強化滿足年輕客群需求,阪急、近鐵作為大阪的老店,均大幅度增加20歲客層產品。銀座三越重點應對30歲上下的中青年商務客群,日本橋三越重點關注老年忠誠客群,新宿京王百貨則整體定位為老年生活化百貨店。

  (三)普遍化跨業經營

  各百貨店跨業經營。不再固守過去經營服裝為主業的觀念,大幅度壓縮服裝衣料、特別是男裝的經營面積,銀座三越業績結構:男裝佔20%,女裝佔40%,超市及食品館佔30%,生活家居雜品佔10%。普遍引進國際旅遊等其它業種產品,比如銀座三越特設中國獨生子女專賣區,大丸及JR三越伊勢丹與時尚購物中心整合、三越伊勢丹開設MI PLAZA小型專門店,伊勢丹新宿的女性婦科檢查、高島屋的綜合家居館、山田電器的超市和美食街、阪急的生活劇場、近鐵的兒童動畫拍攝項目等等。

  (四)個性化創新吸客

  除了普遍重視地下食品館吸客要素以外,引入大量雜品、個性化設計師產品,同時,在店鋪營業區開闢大量驚奇展品、主題演示、展示區、特賣場,有效增加客群滯留時間。比如阪急的慶典廣場舉辦的婚宴試吃體驗、英國周大型主題活動,京王百貨店、近鐵百貨店的大型特賣場、地方應季商品大匯展等。

  (五)人性化開放體驗

  除了京王百貨還有陳舊的經營痕跡,其它百貨店均採用開放體驗式賣場布局結構。阪急拿出20%、銀座三越拿出30%營業面積用於其它功能類。季節主題展示區(含櫥窗)、入口接待、層間走動諮詢、賣場休息區、休閒餐飲、道具景觀、DP點變化,比以往更加專業化、人性化。伊勢丹新宿店追求世界一流的時尚藝術館、阪急梅田店追求極致化的震撼效果,稱得上亞洲百貨業的風向標。

  目前中國百貨店的箱型倉儲式賣場布局,在日本百貨店已經找不到類比對象,換句話說,日本基本完成去傳統百貨化任務。

  附:日本百貨業人力資源印象

  (一)日本勞動力結構變化:

  根據總務省報告,2014年一季度總量正式員工3223萬人,同比減少58萬人。非正式員工1970萬人,同比增加100萬人。其中包括:短工、臨時工1351萬人,合同工293萬人,委託工123萬人。短工、臨時工同比增加65萬人,合同工同比增加31萬人。與兩年前同比,正式工減少111萬、非正式增加165萬。

  體現在百貨店,員工平均年齡42.1歲,就業年齡13.2年,每月超額勞動5小時。從表象看,服務員老齡化突出,50—60歲甚至更大的收銀員、諮詢員、理貨員隨處可見,臨時工比例很大。

  (二)日本百貨店員工收入

  根據日本政府發布數據,2013年百貨店員工月工資平均23萬日元,年度人均獎勵47萬日元,人均年收入323萬日元。最高的是伊勢丹,員工平均年齡45.5歲,人均年收入792萬日元,高島屋員工平均年齡43.6歲,人均收入624萬日元。員工福利包括購物折扣、家屬購物折扣、市內外、國內外出差補貼等。

  (來源:經理參考)

相關焦點

  • 日本大丸百貨戰略轉型給大陸百貨什麼啟示?
    聯商專欄:筆者在2014年底撰寫《日本百貨店基本完成蛻變轉型》一文,多為事件描述,本文把大丸百貨作為其中的一個典型加以解讀,概述大丸集團(J.FRONT)的變革歷程,針對性提出相應的借鑑與啟示,提供給同行參考。1、落魄,百貨店價格高的離譜?
  • 從日本百貨商場轉型案例中,看2019年百貨轉型改造新思路
    過去的一兩年裡,國內各地標杆性商場陸續完成了大規模改造,調整後大多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大規模調改,可以說是老商場不甘於被淘汰,做出的積極反應。 日本零售業早在10年前就開啟了轉型,派小沃就從中整理了4個成功的百貨業改造案例,供各位參考。
  • 從大丸百貨看日本百貨轉型趨勢
    如今又10年過去了,日本百貨店的命運有什麼變化?又該怎麼看?在前不久,筆者曾經專門撰寫文章,分析過大丸集團的轉型成就,本文在此基礎上,繼續以大丸為引子,分析日本百貨業的結構和趨勢。那麼,大丸百貨在行業中的地位如何呢?參見下圖示,從具有標誌意義的東京地區的百貨業績表現看,總體上百貨店業績是在徘徊,大丸在改造過程中卻能位於較好的同比增長水平,甚至增長質量超越三越伊勢丹、高島屋,處於一枝獨秀的地位,說明大丸集團內在管理驅動因素和全面向租賃機制轉型改革,總體上找到了較好的戰略方向。
  • 從傳統百貨到時尚潮流聖地 看福州東百中心如何蛻變
    經過一年醞釀,東百中心迎來了C館南街項目的開業,這也意味著東百中心A、B、C三館逾16萬方的商業體——「超級百貨」正式誕生。   全新挑戰下老牌商場百貨,蛻變成如今的網紅打卡點,這背後折射出的是東百中心的蝶變的徵途。   高標準空間格局  打造潮流聚集地   對於早年的福州人來說,東街口就是購物的第一選擇。
  • 從傳統百貨PARCO轉型看日本百貨業的零售創新趨勢
    網路消費已然崛起,傳統百貨零售業逐漸步入「Showroom」化的命運。許多消費者會在實體店鋪「挑貨、驗貨」,然後回到價格較具競爭優勢的虛擬通路比價、下單購物。面對無庫存壓力、低價、便利的電商競爭,百貨零售業如何防止此現象?如何建立消費者黏著度,讓目標客群的消費不流失?   如果僅使用過去的方案來對應新時代的挑戰,勢必困難。
  • 日本百貨「另類」丸井集團是如何轉型的?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 圖片/聯商圖庫 日本丸井集團在百貨行業是個另類,一般百貨店分析不太關注它,很多行業人士說,它本來就不應該劃分在百貨業,因為它有另一個很厲害的業務,即銷售信用卡,1960年發行了日本第一張信用卡,其利潤佔比在80%以上。
  • 百貨商場如何才能夠在轉型中獲得新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百貨零售業歷經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與國際零售跨國企業同臺競技,表現出非凡的智慧和潛力,在變革中成長,在競爭中學習,確立了市場中的地位,完成了從傳統百貨向現代百貨的蝶變。
  • 林百貨,臺灣僅存最早西式百貨,日本創始人令人唏噓
    作為有近百年歷史的歐式風情老店,哈秋林的建築及歷史也是城市發展的縮影,如何保存保護,我想臺南林百貨的案例可供參考。 內地有一夥小鎮青年喜歡和「灣灣」打鍵盤架,武器就是內地的高層商品住宅樓。他們如果有自由行資格的話,可能會不喜歡臺南,嫌棄這裡太古舊了,太不日新月異了,太沒發展了,還不如他們縣城的居民樓高。
  • 大變局之下,五大百貨巨頭的轉型之戰
    2018年,電商持續兇猛、經濟疲軟,,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在新零售領域動作頻頻,大變局之下的百貨巨頭們,也不再沉默,轉型之戰早已打響。因此,在實體零售行業裡,百貨遭受重壓,從財報上看,百貨上市企業上半年業績相比2017上半年同期,出現下滑的企業有所增加。  上市百貨企業中,2018年上半年營收總額約2141億元,比2017上半年同期增長2.26%,淨利潤總額69.19億元,比2017年同期的94.66億元下降26.91%。
  • 日本百貨業逆襲成吸金王 看看新宿伊勢丹的成功經驗
    本文以日本關東關西各自代表性的百貨如大阪阪急梅田、新宿伊勢丹以及其他百貨為例,剖析他們是如何成功實現轉型的,希望能帶給國內百貨業些許啟發。      轉型總結   ① 箱型倉儲式傳統百貨賣場向全面開放賣場轉變;   ② 男女服裝為主的賣場規劃向雜品為主的多元化賣場轉變;   ③ 均衡局限的一般賣場向驚訝極致的生活劇場轉變;   ④ 富貴成熟年齡層向青春年齡為主體的全面客層轉變。
  • ...11月19日,《軟裝轉型利潤提升》四天三夜升級蛻變,與您相約成都!
    那麼,如何徹底解決以上問題,如何才能輕鬆搞定高端客戶,如何實現籤單率達到90%?......視界決定眼界,思路決定出路,改變從這裡開始,行動才能把握機會!!!11月19日— 22日,軟裝中國行《軟裝轉型利潤提升班》,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兩河西路169號(天河路地鐵D口80米)成都天河智選假日酒店拉開帷幕,中國**具影響力的軟裝職業技能培訓。
  • 百貨轉型相繼失敗,變身「城市奧萊」的王府井如今怎麼樣了?
    在錦藝城B、C區不斷深化經營,帶來整體人流量的走高后,A區6萬㎡的王府井百貨卻深受流量和銷量的困擾。大勢上看,百貨的風光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相比錦藝城其他區域客流的實際消費水平,王府井百貨的「高冷」又顯得格格不入。
  • 日本百貨從何來?江戶、明治和大正時代
    文化活動是日本百貨店的傳統節目,也是其特質之一。近年來日本百貨進入中國,延續了這一傳統。比如,上海古北財富中心的日系高端百貨高島屋(Takashimaya)」2012年12月登陸中國後,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櫻桃小丸子中國行展覽、日本插花藝術展、兒童俱樂部創建等。
  • 大丸百貨心齋橋店重裝開業 如何演示百貨店進化形態?
    聯商專欄:9月20日,位於日本大阪心齋橋的大丸百貨店本館(總店,下文同)重裝開業。母公司J.先鋒零售(J.FR)集團山本良一社長說:「希望能演示世界傳統百貨店的進化形態」。對此,筆者簡要介紹該店的情況,然後分析一下大丸如何演示百貨店進化形態?
  • 聯商頭條:老佛爺百貨中國第3店來了 森馬陷轉型陣痛期
    聯商網消息:在剛剛過去的24小時內,全聚德前三個季度虧掉了近三年的利潤;老佛爺百貨中國第三家店落戶貴陽;營收、淨利雙降,森馬服飾陷轉型陣痛期;印力CMBS超百億,輕裝「快」跑單看第三季度,全聚德的營業收入為2.03億元,同比降低53.08%;虧損5378萬元,同比下跌364.60%,去年同期為盈利2032萬元。扣非淨利潤為5813.22萬元,同比下降460.67%。2017年-2019年,全聚德營業收入分別為18.61億元、17.77億元和15.66億元,淨利潤也呈逐年下滑趨勢,分別為1.36億元、0.73億元和0.45億元。
  • 大洋百貨更名,轉型新零售
    11月11日,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大洋百貨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大洋晶典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此次更名是大洋由傳統百貨類銷售向新零售轉型的標誌,更體現了大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初心。大洋晶典商業集團董事長黃清海表示,事實上,大洋從幾年前已陸續實行商場改造,品牌升級同時拓展無界零售業務,實現商場數據化升級,為如今集團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轉型不是一朝一夕的決定,而是多年努力的成果。
  • 日本高島屋百貨退出中國市場的幾點啟示
    聯商網消息:6月25日下午,日本高島屋百貨宣布,將清算並解散其海外子公司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將於8月25日召開相關的臨時股東大會,店鋪預定於同日關閉。消息一出,引起業內極大的關注。如加大餐飲、咖啡、兒童業態比例,下調服飾品牌比例,調整自營品牌,擬轉型自營買手制,新增日本館、雜貨區、新鮮市集超市等全新業態。事實上,對於上海高島屋的虧損,日方早已做好了心理建設,早在2014年,上海高島屋經營壓力就已凸顯,彼時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小森智明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已與日本集團高層取得一致,未來十年內做好預虧準備。
  • 老牌百貨三友商場傳3月閉店,或將轉型商務辦公場所
    對於老牌百貨的轉型調整,有商業專家表示,傳統百貨商場「革命性」的變化勢在必行,而對於三友這樣的商場來說,轉型商業辦公場所比社區生活中心更適合,難度也更小一些。商家打出「撤店」招牌,特價促銷引來「抄底」消費者三友商場坐落於東四南大街,比鄰王府井大街和東單商業區,這條街被稱為「銀街」。
  • 服裝工廠要成功轉型 就看如何接好網絡訂單
    服裝工廠要成功轉型 就看如何接好網絡訂單 2015-08-28 11:10:58 來源:中國服裝輔料網    已經到了夏天的尾聲,即將邁入秋高氣爽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