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說起高考來,它是我國教育制度下的產物,是每位學子人生必經的一場重要考試。中國自古有「鯉魚躍龍門」的民間傳說,據《三秦記》記載:「江海大魚薄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不上者魚,故云曝腮龍門」。這也寄託了人們盼望飛躍高升,一朝交運的美好願望。而高考,就是如今無數學子渴望「鯉魚躍龍門」的那根橋梁。
人們常用宋代汪洙所寫《神童詩》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詩句,來督促孩子要勤奮刻苦的讀書,期盼他們長大以後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故事,主人公便是一位神童,她年僅14歲便考過750分,創造了河南高考歷史上的奇蹟。

01
眾所周知,河南省是高考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每年的考生人數在全國各省會中都是排在前列,考生的競爭壓力非常大。但這壓力明顯不屬於神童何碧玉。
何碧玉,1985年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從小就是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當普通小孩還在讀初中的年紀,她就已經考上了清華大學,是當之無愧的神童。在年僅10歲半的時候,何碧玉就經過重重選拔,考入了河南省唯一一所超常教育的實驗班,也就是新鄉市一中少兒班。

她和班裡的同學一起只利用4年時間,就學完了初、高中的教材所有課程。但除了學業上的成績以外,何碧玉也從來都不是我們眼中的「書呆子」。在課外之餘,還有許多業餘愛好,比如音樂,戲曲等等。
02
高考除了是一場對學子智力的考驗,也是對每個人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以及其他綜合素質的考驗。在持久的高考準備賽中,強健的體魄是最基本的素質。真正的學霸不但擁有超越常人的智力天賦,對於事物的理解以及認知能力,也是鶴立雞群。因此,何碧玉以14歲的年齡走進高考的考場,並且以滿分的成績一舉奪魁,最後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和技術系生物科專業錄取,這種種令人驚嘆的成績也並非天賜,而是有據可依的。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成長曆程,背後都有優秀的父母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據資料顯示,何碧玉的父母都是高級工程師,從小就非常注意孩子的培養,對於孩子的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等方面都進行全方位的引導。最後,何碧玉也終於學有所成。那麼像她這樣的優秀人才,現在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03
據相關消息了解,何碧玉於2004年在清華大學生物系畢業後,就遠赴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留學。在留學期間,順利完成學業,並獲得了神經科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作為早期獨立研究員,從事醫學研究工作。

到了2016年,由於在工作上的優異表現,美國紐約大學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她順利地成為了紐約大學神經學系的助理教授。目前,她在美國的研究和發展都相當不錯。
當然,許多人都希望她能回歸祖國,為國家的醫療事業做出一番貢獻。在河碧玉即將遠赴美國留學前,她的學校導師也與她就進行了懇切的交談,希望她格外深造學習之後,早日能夠回到祖國。而何碧玉本人也表示,她以後一定會回來,對於祖國對自己的培養,她一直銘記於心,從來都不曾忘記,以後一定會回來報效祖國。只是目前因為自己在專業領域方面,覺得沒有取得更大的突破,所以暫時沒有打算回國。

結語
當然,我們也不能以一個人學有所成後,是否回國的標準,來判斷他是不是愛國。但是我們仍然盼望何碧玉能夠回國效力的那一天,可以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當然無論他是否選擇回國,我們也都尊重她的選擇,畢竟常言道:「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有的網友說,以我國每年幾百上千萬的高校畢業生來講,我們的人才數量以及質量在全世界都是頂尖的存在,我國的智力資源在未來會迸發更大的能量。我們歡迎那些有志之士回國,為祖國貢獻力量,但是我們也不強求一定要回國,同時也尊重那些為他國效力的人的選擇。
參考資料:
《三秦記》
《神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