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月詩詞集納 與月為友的詩人留下詩句佳作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在造物賜予人類的財富中,月亮一直是人類詩詞中的永恆意象。宋人葛立方有言:「月輪當空,天下之所共視,故謝莊有『隔千裡兮共明月』之句,蓋言人雖異處,而月則同瞻也」。(《韻語陽秋》)在清淨的夜色中,人們望月、賞月、玩月,也在行旅中對月懷遠、思念故人。

作者 諸雨辰


清代沈謙《紅樓夢賦圖冊》

月的亙古長存,最容易喚起人們的追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我們最終只好惆悵地發現,「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水光月色消融於無際,讓人深味著人生短暫的寂寞,從而更加呼喚生命間的溫情;回憶起今夜的扁舟子與相思明月樓,當然也為搖情的落月披上了多情的面紗。

在月夜之下,人們最能享受閒適與清歡,拋卻塵囂與世俗的煩惱,暫時沉浸在自然之間。「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裡館》)經歷了安史之亂的王維,因仕偽朝而留下汙點。他逃避著現實,與孤獨為伴,追尋著竹林幽深處的寂寞。而彼處明淨的月光,留給他一份難得的寧靜,「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靜謐的孤獨伴隨著自然的靈動,或許也是治癒王維的一劑良方。

玩月總是雅士不可或缺的風流,而雅士自有特殊的玩法。若是「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聲光相亂」,或者「亦樓亦船,名娃閨秀,邪及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臺,左右盼望」,這便俗了。真正為雅士所欣賞的,永遠是清淨之月,必須「小船輕幌,淨幾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方是「看月而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張岱《西湖七月半》)。月不僅是歡聚的由頭,也不是賞玩的對象,而是心靈的知己。

古代詩人中最引月為知己的,可能就是李白了,月夜之下,孤獨的他卻瀟灑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與李白共享著「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寂寞,成為他傾訴的對象,而在「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下獨酌》)的光影旋舞之間,月、影早已與李白融為一體,化為一個孤獨而又高潔的生命個體。

月雖有圓缺,卻總依時節,來而有信,因此,與月為友的絕不止李白一人。請看楊萬裡的這首詞: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齋」讓我們想到的首先是書齋,而楊萬裡又號「誠齋」。於是,尚未映入齋室的月色,便成了一位還未及拜訪誠齋先生的故友。故友為何遲遲未至呢?原來那「萬花川谷」也被「一林修竹」擋住了。楊萬裡的誠齋依然幽靜,而他卻期待著月亮。十三夜的月色已令他喜出望外,更何況十五、十六呢?在詩詞中,我們常見「未是」、「不知」等否定詞,或者「誰家」、「何處」等疑問詞,其實越是在否定、在疑問,詩人反而更有一番期待。而那十五、十六夜的「秋光奇絕」,便留給讀者想像好了。

七月半的玩月可能更偏重於文人情懷,而在此之後的八月半,才是賞月的高潮。提起中秋月,人們最先想到的很可能是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的那個中秋,這一夜,醉後的蘇軾一首《水調歌頭》成了千年絕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我們總喜歡這首詞的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因為這裡寄託著蘇軾對弟弟蘇轍的思念,當我們詠唱它時,也寄託著我們對親友的思念。月亮總是那輪月亮,而身處四方的人們共同欣賞著這輪明月,也就有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的共情感。而作為團圓的節日,詩人們甚至相信「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棲白《八月十五夜玩月》)如此,竟是月亮多情,還是詩人多情呢?

有趣的是,明月雖然象徵團圓,但古人對月中世界的想像,卻充滿了清冷與孤寂。月宮被稱為「廣寒」,相傳為嫦娥所居,而傳說中的嫦娥因為盜取后羿的不死藥,而獨自升入廣寒宮,所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對月宮孤獨的想像,就連蘇軾都會覺得「高處不勝寒」,與其在此「起舞弄清影」,還不如重返人間。於是,在「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中,蘇軾筆下的月夜變得纏綿,也帶來一份人生的安慰。

對妻子的思念,也常是明月所喚起的詩情。杜甫每每在詩中寫下對妻子的思念,往往都與月夜相伴,這或許可以追溯到《詩經·陳風·月出》的傳統。須知杜甫筆下的妻子常常是「老妻」「瘦妻」形象,所以《月夜》中「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這樣真正寫出女性美感的句子,實在難得。按通常的邏輯理解,這句話的語序應該是「霧溼香雲鬟,清輝寒玉臂」才對,是霧氣打溼了雲鬟,月光之下,寒氣凝聚於玉臂。但是杜甫卻以倒裝的、亂序的方式構句,從而充分調動起觸覺、嗅覺、視覺的多重體驗,形成聯覺,使楊氏的雲鬟、玉臂融入到一片夜深溼寒、月色清輝之間。而啟發了杜甫如此靈感的,大概也正是那一輪明月吧!

明月讓我們感受到孤獨與靜謐,它模糊了時間與生命的界限,也喚起了我們的思念之情。「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轉眼又是中秋將至,走入這樣一個良夜,望月的你又會想起了誰呢?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談及「中秋」詩句只能想起李白蘇軾?與月為友的其實大有人在
    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在造物賜予人類的財富中,月亮一直是人類詩詞中的永恆意象。宋人葛立方有言:「月輪當空,天下之所共視,故謝莊有『隔千裡兮共明月』之句,蓋言人雖異處,而月則同瞻也」。(《韻語陽秋》)在清淨的夜色中,人們望月、賞月、玩月,也在行旅中對月懷遠、思念故人。
  • 大詩人中秋節望月,竟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句,讀後讓人拍案叫絕!
    在我國古代,沒有那麼多娛樂活動,每到中秋節這天,文人墨客遙望月亮,一時之間文思泉湧,寫出了很多有關中秋的千古名句,這些詩句大多數都是借景抒情,或是思念遠方的親人,或是祝福普天下的人們福祿安康,那些細膩的情感,最後都融入了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唐代大詩人張九齡,在當時是一位有遠見和膽識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 詩詞裡的中秋 中秋節的團圓古詩中秋節詩句大全推薦參考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到農曆八月十五前後,因為氣候和空氣的變化,月色分外澄明,「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劉禹錫在《八月十五日夜觀月》中描寫了夜空如被月華洗淨,秋高氣爽而暑熱盡退的中秋夜景,詩句未被詩人寄託更多寓意,卻因純粹的中秋月景而打動人心。
  • 十首望月詩詞:今夜望月,你在思念誰?
    當詩人們面對著月亮時,多是思鄉、思親、思故人。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時,也正是相思最濃的時候。今天,詩詞君分享十首詩詞,十位詩人,在面對月亮時,都在思念誰呢?李白在花下獨自喝酒,沒有朋友他舉杯邀明月,以月為友,與影作樂。冷清清的場面,頓覺熱鬧起來。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看上去,詩人十分自得,可內心深處卻是無限的悽涼。
  • 經典詩詞頌中秋,皎皎明月寄鄉情
    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這個假期,濟南高新區漢峪小學(山東師範大學漢峪實驗小學)的同學們依偎在家人旁邊,舉頭望月,用手中的畫筆讚美佳節的美好,用美好的詩詞歌頌月夜的溫馨,全家齊動員,想像著動人有趣的中秋故事,品味月餅的香甜,感受親情的溫暖。
  • 關於中秋節月亮詩詞詩句大全 描寫月亮賞月詠月古詩名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月亮詩詞詩句大全 描寫月亮賞月詠月古詩名句 再過不久,人們就將迎來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中秋了,中秋節是以明月為主角的節日,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中秋詠月的詩詞名句,小編就為你整理一些中秋詠月的名句。
  • 史上最「清冷」的詩詞,詩人抬頭望月,孤苦伶仃,吟出千古名句!
    詩人望月在眾多詩詞當中,描寫中秋的佳句不勝枚舉,但是詩人在中秋之夜所著的詩詞,大多數都帶有傷感和憂愁的味道,或是感懷蒼生,或是惦念家鄉,情真意切,句句催人淚下。但是要說起中秋最「清冷」或者最「傷感」的詩詞,還要說一說白居易的這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 中秋詩詞《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賞析
    賞析:  歌題目的中心語「望月」,是敘述也是行為,其修飾語時間「八月十五日夜」和地點「湓亭」,它限定瞭望月的特定環境時,還突出「望」的動作,又強化「望」之月的圓盤貌。顯然是這個「望」月引發了詩人情懷。  其實,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詩歌首頷聯正是詩人關照月亮的思考。
  • 中秋月夜有多美?聽聽古代詩人怎麼說,六首詩詞帶你看最美的中秋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成就無比燦爛光華的高點,古往今來,留下多少中秋詠月名作。八月十五的夜晚,一輪銀月高懸,萬家燈火通明。星採分馳,與月色交相呼應,萬裡碧空,將明月襯託無暇。古來無數文人墨客,都對中秋之夜,有著一種非常深厚的情懷。
  •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一個名句驚豔了千年!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一個名句驚豔了千年!時間:2018-09-19 20: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一個名句驚豔了千年! 中秋節最早來源於人們對月亮的祭拜,古代帝王有春祭日、夏祭地、秋祭月、冬祭天的禮儀。
  • 【文脈頌中華】詩詞裡的中秋月,別樣美
    對於象徵人月兩團圓的中秋佳節,中華民族歷來寄予了許多浪漫情懷,古人更是留下不少詩詞佳句望月抒懷,千古傳頌。一樣的中秋月,不一樣的中秋情懷,2019年中秋節來臨,讓我們在這闔家團圓的美好節日裡舉頭望月,重溫經典詩詞,感受那些穿越千年的浪漫情懷。
  • 中秋詩詞《望月懷遠》賞析
    《望月懷遠》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作品。此詩是望月懷思的名篇。開頭緊扣題目,首句寫「望月」,次句寫「懷遠」;接著直抒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結尾兩句進一步抒寫了對遠方親人的一片深情。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
  • 十首中秋詩詞:今夜望月,你在思念誰?
    在中秋這天,詩人們在幹什麼呢?今天,詩詞君收集了十首中秋詩詞,一起來看看詩人們中秋時的所思所想。這一年,詩人高中進士,開心遊樂,意氣風發,此時又恰逢中秋佳節,詩人的喜悅溢於言表,於是寫下此詩。詩中描寫了這個月夜怡人的風景,桂花從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來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見其顏色潔白、新鮮,我想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來給予眾人的吧。
  • 萬千柔情在中秋 品鑑最美中秋詩詞
    朋友不可能天天是新的,詩詞亦然,今天集中重溫十首最美的中秋詩詞,古人云「溫故而知新」。描寫月亮,最多的當屬李白。蘇軾《水調歌頭》一詞,為中秋詩詞中的絕唱。論壯闊和情懷,張孝祥《念奴嬌》並不輸給蘇軾。辛棄疾《木蘭花慢》,雖然很多人不很熟悉,但其科學追問卻在中國詩詞中獨樹一幟。
  • 著名哲學教授陳贇 中秋為你吟誦《望月懷遠》
    簡介:中秋在線詩會——學者陳贇朗誦《望月懷遠》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朗誦者:陳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中秋佳節之際,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搜狐網承辦的2014年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網上行」活動,將在詩歌吟詠間正式啟幕。活動期間,「千秋家國夢•頌」版塊將邀請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陳贇在線為網友朗誦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以詩詠中秋,寄託祝福與相思。
  • 七首絕美中秋詩詞
    由於工作求學當兵值班等種種原因,也有許多人不能與家人團聚,「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只能仰望著天上的明月,思念著遠方的親人。現在好了,有了手機,可以隨時視頻通話,距離不再是問題。中秋賞月是中秋節的一個習俗,一家人圍人一起,一邊吃著月餅,一邊敘著家常,一邊觀賞月亮,有的還喝點小酒,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 月到中秋分外圓:明天就是中秋了,送你50句關於月的經典詩詞名句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在日月星辰之中,月亮因其皎潔柔美,而且善於「變臉」,最能引發詩人的聯想和情懷,所以自古詠月的詩作非常之多。月到中秋分外明,月色照亮了詩詞,更催生了無數佳作!秋天一到,天高氣爽,月色更增百倍美麗。
  • 王建中秋望月,這首七絕技法高超,最後7字更是無理而妙
    下面介紹的是王建中秋望月,這首七絕技法高超,最後7字更是無理而妙。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人從對方那裡打聽到了很多外界不知情的宮廷生活情況,並以此為素材,創作了一百首宮詞。詩人勤於筆耕,寫作水平也越來越高,有時信手拈來就是一篇佳作。此詩是王建在中秋佳節與朋友相聚時所作,詩人望月思遠,寄託深情,並寄贈給遠方的友人杜元穎。全詩短短二十八字,抒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的月夜圖畫。
  • 唐宋詩詞看中秋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到農曆八月十五前後,因為氣候和空氣的變化,月色分外澄明,「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劉禹錫在《八月十五日夜觀月》中描寫了夜空如被月華洗淨,秋高氣爽而暑熱盡退的中秋夜景,詩句未被詩人寄託更多寓意,卻因純粹的中秋月景而打動人心。
  • 唐詩宋詞話中秋
    讓我們走進詩詞中的中秋,感受古人筆下中秋月圓之夜的獨特魅力。中秋詠月:「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美,美在一輪皓月當空。「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萬裡見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