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米為主食擁有13億人口 可印度人卻每年只能吃掉1億噸大米

2020-12-19 每日糧油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之一,印度是一個令我們無法理解的國度。

數據顯示,印度擁有著全世界最廣袤的耕地資源(僅次於美國),但每年的糧食產量卻只有2.5億噸左右,不到我國糧食產量的一半。

在人口方面,目前印度人口約有13億,與我國的差距在快速減少,但每年印度的稻穀消費量不足億噸。相對而言,我國的主食主要是小麥和大米,即便如此,每年的稻穀消費量也在2億噸左右,又是一個一半。

由此造成 後果就是,目前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而印度則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大米出口國,還是小麥淨出口國,還會出口大豆等農產品!

那麼,都出口了,印度人都吃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牛在印度被視為神聖的動物,很多邦都立法保護牛,還出臺了不少政府層面的保護措施。印度人由於特殊的飲食習慣,以素食為主,他們的能量來源主要就是高糖、高油食品及奶製品,特別是牛奶。

數據顯示,印度是全球棕櫚油消費最大的國家,每年的消費量接近1000萬噸,主要原因就是棕櫚油是最廉價的食用油。

此外,在印度,牛奶是十分重要的食物來源,在農村家家戶戶都養有牛,有數據顯示,目前印度人均牛奶消費品達到100公斤以上,在全球範圍內排名前列——當然,印度牛奶主要是國內消費,出口量並不大,因此在我國很少見到。

而在食糖消費方面,印度也是全球最大的食糖消費國。

當然,這並不代表這些食物就能滿足印度人的需求——高糖、高油帶來的後果就是肥胖。

而印度之所以還要拼命出口糧食,主要目的是增加外匯——這一點和我國上世紀計劃經濟時代有點像。

資料顯示,在印度,貧富差異是比較大的。印度66%的人口直接或間接從事農業生產,而農業只佔GDP的18%。這意味著印度農業從業人員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36%。

以印度每年2.5億噸左右的稻穀消費量來講,人均糧食每年只有160公斤左右,考慮到貧富因素,真正到農民手中的可能更少。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印度66%的人口種植者比中國還多的耕地,生產出來的糧食不足中國產量的一半,這些糧食還要被大量出口換取外匯,最終的種地者反而得不到足夠的食物——這是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國印度的農業現狀。

多年前《誰能養活中國》一書的作者、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布朗拋出「世界能否養活中國」話題,稱中國糧食進口急劇增加,其他低收入國家很難與之競爭,中國正在威脅世界糧食安全。

實際上在經歷這麼多年的發展之後,一方面我們通過進口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食品需求,特別是在肉蛋奶方面,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量,均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另一方面,我國龐大的糧食進口也給全球貿易帶來了更多的活力,通過資源的全球配置,確保小麥、稻穀等主糧供應的絕對安全。

這就是中國農業,沒你想像的那麼好,但也絕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一步步的摸索中,滿足低收入者最基本的食物需求,又給更廣泛的人群帶來多樣的食物供給。

相關焦點

  • 印度打折賣大米,背後卻有2億印度人在挨餓,這是什麼操作?
    先說結論,印度人一邊出口大米,一邊挨餓非常正常,因為賣米的印度人跟挨餓的印度人不是一伙人。在種姓制度依舊盛行的印度,低種姓挨餓關我高種姓什麼事情?(1)印度為什麼賣米?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的糧食出口國,大米第一出口國。
  •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僅有我國三十分之一:為何還能大量出口大米?
    儘管越南人多地少,越南還能夠大量出口大米,這是為什麼呢?越南是怎麼做到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大米,尤其是今天,大米成為我們的主食之一。但在遙遠的古代,我們國家並不把大米當作主食。其實,我們大量吃大米還是從越南學過來的。
  • 擁有1億人口的越南,領土只有30萬平方公裡,卻還在出口大米
    擁有1億人口的越南,領土只有30萬平方公裡,卻還在出口大米在全球化日益盛行的今天,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也越來越頻繁,所以一個國家進口和出口產品已經成為了非常常見的事情。而越南的面積只有30來萬平方公裡,人口有1億多人,他們種植出來的大米不僅足夠他們自己食用,竟然還能出口到國外,這是為什麼呢?在我們眼裡,東北大米相比於我國南方的大米來說,更加可口一點,這主要是因為東北的氣候寒冷,大米只能一年一熟,而我國南方的大米呢?可以做到一年兩熟雖然,產量要高於我國北方,但是口感上卻差了一點。而越南的大米呢?
  • 越南人口近億,面積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啥還大量出口大米?
    越南人口近億,面積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啥還大量出口大米?大米成為中國人的主食其實就是跟越南學習的,雖然我們有著稻米故鄉的說法,但是產量並不算高,大米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並非是我國百姓的主食。根據記載,佔城稻有很多特點,首先是耐旱,第二是是影響強,第三是生長周期短,僅僅只有五十餘日便可成熟。在《宋詩紀事》中有句諺語「蘇湖熟,天下足」,由此就能看得出當時的糧食產量有多麼的高。佔城稻的引進也讓宋朝人口突破了一億大關,在之後的近千年中,佔城稻每年都會通過運河運往北方,養育了眾多的人口。
  • 面積僅中國一個省大,人口卻近億,越南為何還能大量出口大米?
    文:木一越南人口近億,國土面積卻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每年還能出口很多大米呢?越南人口非常多,國土面積卻只有33萬平方公裡,和我國的雲南省差不多大,卻有將近一億的人口。但就是這樣一個面積小人口多的國家,每年卻能出口很多大米,這是為什麼呢?和小麥一樣,大米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的主食。中國人吃大米的歷史相當悠久。1973年時,在浙江餘姚境內的河姆渡遺址上,就曾考古發現120噸稻穀。
  • 越南人口近億,面積是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大量出口大米?
    很多網友也會提問一個問題,那就是越南人口數量近億,而面積只是中國的三十分之一,卻為何還會大量的出口大米?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據調查研究證明,我們中國人開始吃大米,最初也是從越南學習的,雖然我們國家是稻米的故鄉,可是其產量卻是非常的少,這樣一來也就導致大米就不是我們國家的主食了。在宋朝時候,佔城稻就先進入了福建跟廣東兩個地區,因為這兩個地區是當時的對外貿易的地區,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國開始大量種植稻米,一時之間讓江南地區的糧食產量提升了不少。
  • 國民健康新大米「肽吉大米」橫空出世,世界一流大學16年高端科研成果
    ,全國65%以上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我國每年的大米產量高達2億噸,國內的消耗量在1.8億噸左右。大米的生產牽涉到糧食安全問題,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我國關乎國計民生的大米卻汙染越來越嚴重,各類因大米汙染引發的健康疾病報導層出不窮。據環保部門數據調查,我國每年吃掉的2億噸左右大米中大約有2000萬噸遭農殘、重金屬汙染,直接造成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 領土比我國省還小,國家人口近億,越南為何還有大量大米出口?
    然而我們對於日常吃的大米卻不是這樣,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吃大米,尤其是南方人幾乎每噸都是大米,但對於大米我們卻從來不會出現吃膩的情況。大米作為我們最主要的主食之一,可以說對於我們很是重要,而我國作為人口大國,雖然領土面積大,但種出的大米仍是不夠國內人消耗的,於是我國每年還都會從國外進口不少的大米。
  • 印度向全球賣大米,中國滿世界買大米,同樣是人口大國差別在哪裡
    近年來,印度出口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大米。印度的大米出口到世界各地,而中國則在世界各地購買大米。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到底有什麼差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印度的人口現在排名世界第二,總人口已達到13億,與中國差不多,而且印度的糧食產量肯定不及中國。中國的糧食產量甚至是印度的兩倍以上。但是,為什麼中國和印度在糧食方面的需求恰恰相反呢?事實證明,在印度,人口眾多土地也不少,所以大多數人主要是靠農業為生。儘管印度的氣候和土壤還有耕地面積都比中國強,但印度的種植技術並不好。
  • 2020年,印度大米產量1.18億噸,越南2830萬,泰國1850萬!中國呢?
    王爺說財經導讀:目前疫情還在各國繼續擴散,而作為中國甚至是亞洲最主要的糧食,大米產量牽動14億人民的心!那麼2020年,亞洲各國大米產量會是多少呢?對此,周三(11日)凌晨,美國農業部(USDA)在最新的報告中預計,2019/20年度,印度大米產量預計為1.18億噸,越南大米產量則為2830萬噸,泰國大米產量預計1850萬噸!那麼2020年,中國大米產量又會是多少呢?
  • 越南人口近億,面積沒有四川大,為何能成為世界第2大米出口國?
    大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也是很多人特別喜歡吃的食物,大米的營養價值比較高,而且吃了之後還特別解餓,是必不可少的糧食作物。由於我國的人口基數過大,耕地面積也早就達到了紅線以下,不過好在袁隆平教授及時的發明了「雜交水稻」,使人們的吃飯問題得到了解決。
  • 2020年中國大米行業進出口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大米進口量或將...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1-6月我國累計出口大米136.13萬噸,同比減7.4%;出口額5.27億美元,同比減5.7%。出口目的地主要是埃及(佔出口總量的16.6%)、獅子山(佔8.8%)、韓國(佔8.1%)、尼日(佔5.9%)、巴布亞紐幾內亞(佔5.8%)。
  • 為啥印度人用手抓飯吃?看過他們的大米就懂了,難怪是世界最貴的
    大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水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主食。不光是我們吃大米,其實在許多的亞洲國家,比如說,日本、韓國、印度,也會把大米當作主食,甚至是唯一的主食,但是每個國家對於大米的食用方法也有不同。
  • 越南面積沒有四川大,人口不足一億,為何成為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國
    由於我國的人口基數過大,耕地面積也早已達到了紅線以下。幸好袁隆平教授及時的發明了一系列的雜交水稻與特種稻,解決了中國人民的基本吃飯問題。但儘管如此,我國每年仍會進口大米。世界上卻有一個國家卻以出口大米為生,這個國家就是越南。
  • 日本住友商事要在中國賣大米
    吉林糧食集團是中國持有大米進出口權的兩家公司之一。住友商事與該集團就向其子公司 「吉林糧食集團米業」出資25~30%一事基本達成共識。出資金額預計約為10多億日元。  在中國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即使價格貴,越來越多的人也希望購買可安心食用的食材。
  • 中國買家幾十年來首次開始購買印度大米,印度人:離不開中國製造
    中國是全球主要的大米進口國,每年消耗約400萬噸穀物。但是,中國買家以前曾因質量問題而避免從印度採購大米,「(大約30年來)中國買家首次購買了大米「,印度稻米出口商協會主席克裡希納·拉奧對此說,中國買家在看到印度農作物的質量之後,2021年他們可能會增加購買量。中國是全球主要的大米進口國,每年消耗約400萬噸穀物。
  •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球出口大米,中國卻滿世界買大米?
    如果問你印度是以什麼產業為主體,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其糧食產量每年在全球都名列前茅,不過這也正常,因為印度人口很多,根據去年統計,印度總人口為13.24億人。已經快要趕上中國了。
  •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呢?
    糧食安全,當然指主食的安全,指國家能在任何時候,滿足國人最低限度的主食供給保障。在和平穩定和無災無難之時,主食的自足,不過是自以為是的虛幻安全。如果國家能在極端條件下,尚能在一段比較長時期內,提供給國民最低限度的主食保障,那才算構築成真正的糧食安全保障。
  • 為什麼印度人口和我們差不多,卻是糧食出口大國?
    印度口糧主要以大米和小麥為主,自2000年以來,二者產量一直呈波動式上升,2017年達284.83百萬噸。其中大米和小麥作為主要糧食作物,佔比保持71%以上,2019年大米產量達118百萬噸,小麥產量達103.6百萬噸。
  • 越南國土面積還不如日本,人口數接近一個億,卻還出口大量大米?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產米大國,每年產米量高達上億噸,但其實世界上有名的大米出產國除了我們國家以外,還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越南,越南這個國家大家都不陌生,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旅遊國家,這兩年旅遊業一直在不斷發展,已經越來越好了,但是讓你不敢相信的是越南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大米出產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