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球出口大米,中國卻滿世界買大米?

2021-01-11 騰訊網

印度這個國家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危險又神秘,因為很少有中國人願意去印度旅遊,人們普遍對印度的印象都不好,因為印度的環境問題嚴重,並且自身經濟嚴重不平衡,導致貧富差距很大,貧民窟比比皆是。如果問你印度是以什麼產業為主體,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其糧食產量每年在全球都名列前茅,不過這也正常,因為印度人口很多,根據去年統計,印度總人口為13.24億人。已經快要趕上中國了。

再說到中國,中國已經很多年穩坐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寶座了,早年中國由於人口多,導致糧食嚴重短缺,好在中國出了袁隆平老先生,幾乎解決了整個中國的溫飽問題,不過有意思的是,同樣是人口大國,印度每年都在向全球出口糧食大米,但中國卻滿世界買糧進口大米,這是為啥?

首先咱們要說明的一點是,印度有相當大一部分人是依舊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而印度每年的糧食產量還沒有中國多,所以印度出口大米並不是在全民已經不愁吃的情況下進行的。那印度為何要這麼做?

首先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經濟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印度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很適合發展農業,而印度在工業方面始終都比較落後,所以印度要想靠農業發展國家經濟,那就只有往外出口農產品。

除此之外,在印度心中,他們認為中國始終是他們最大的威脅,為此印度每年要花費大量的錢用來購買武器,這就是為何大家都說印度武器是「萬國造」的原因了。當然了印度也會剩下一部分錢繼續發展農業。

所以印度目前的現狀就是想要靠農業發家致富,但是卻把農業所得的收入投入到了軍事領域。所以就導致印度的農民一直掙不到什麼錢,而中國在農業技術上領先全球,但是印度始終不願學習中國的先進技術。

如今國際社會上對印度的看法有好有壞,但是站在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說,印度如今年國內很多人的溫飽問題都還沒解決,就想要成為世界強國,這明顯是不現實的,要是某天其他國家都不再賣給印度武器,印度又該何去何從?

中國每年都在進口大米其實都是在「居安思危」,因為一旦天災來臨,必須要有足夠的糧食供國人使用,社會穩定高於一切。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印度人民也許就是印度政府的「羊」吧。

中國這幾年一直把民生問題放在首位,百年小康社會始終都是堅定不移的目標,在人民富裕的同時大力發展國防,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國家應有的發展體系與方向。

相關焦點

  • 都是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向全球出口大米,中國卻滿世界買大米?
    農業一直都是印度的王牌產業,這個和印度人口倒沒什麼關係,而是印度自來都擅長於耕種,國內用於發展農業的土地比中國還要多,只不過印度將這些糧食通通都拿到了國際上售賣。 那麼同樣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球出口大米,中國卻滿世界買大米?
  •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中國卻到處買大米?
    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都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為何印度自己吃不飽,還要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卻到處進口大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稱為當代神農,為中國糧食產量做出了巨大貢獻,提高了莊稼收成,幫助吃不飽肚子的中國人解決了溫飽問題。
  • 印度向全球賣大米,中國滿世界買大米,同樣是人口大國差別在哪裡
    近年來,印度出口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大米。印度的大米出口到世界各地,而中國則在世界各地購買大米。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到底有什麼差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印度的人口現在排名世界第二,總人口已達到13億,與中國差不多,而且印度的糧食產量肯定不及中國。中國的糧食產量甚至是印度的兩倍以上。但是,為什麼中國和印度在糧食方面的需求恰恰相反呢?事實證明,在印度,人口眾多土地也不少,所以大多數人主要是靠農業為生。儘管印度的氣候和土壤還有耕地面積都比中國強,但印度的種植技術並不好。
  •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要滿世界買大米
    袁隆平爺爺,是中國每一個小朋友的偶像,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正是有了袁隆平爺爺,咱中國老百姓從此不再挨餓!他是我們所有人的英雄!
  • 同為人口大國,為何中國滿世界買大米,印度卻是大米出口大國
    眾所周知,中國和印度不僅同為人口大國,二個國家人口基數都在14億左右,同時兩國也都是產糧大國。我國現如今的雜交水稻產量完全可以滿足本國國民的生活所需,但作為產糧大國的我們,依舊會選擇進口大量的糧食,如稻米、玉米等農作物。
  •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每年出口大米,中國卻要進口?原因很簡單
    一、卷首  由於之前,寫了篇探討印度「迷之自信」從何而來的文章,沒想到得到了讀者的關注。並有讀者問: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年年出口大米,中國卻年年進口?  隨即,有許多熱情的網友讀者,加入探討。筆者看完後,有兩個感受。
  • 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大米」第一出口國?
    我們都知道「民以食為天」,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是最基本的國家安全,在這一方面我們必然會想到我們國家,因為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截止2019年末,我國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14億人,要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我們不僅需要切實保護耕地面積,還要發展農業科技,改良品種和生產技術,到目前我國基本能夠保證糧食自給自足
  • 都是人口大國,為啥印度向全世界出口糧食,而我國要滿世界買糧食
    導語:都是人口大國,為啥印度向全世界出口糧食,而我國要滿世界買糧食糧食問題是每一個國家都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基本問題,在任何國家中,糧食安全都是第一位需要考慮的因素,尤其是對於中國和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要知道這兩國的人口就超過了全球人口的40%,同樣是人口大國,那麼糧食問題就是國家必須要重視的因素
  • 真相與常識|中國有袁隆平,為何還要從印度買大米?
    據外媒報導,「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印度正以打折價向中國出口大米。不少網友表示疑惑,中國有袁隆平栽培的雜交水稻,為何還要向印度買米?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最新數據,中國的大米年產量排在世界第一,印度、孟加拉國、印尼、越南分居二到五位。與此同時,中國的大米進口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只是在2019年,由於菲律賓取消了大米進口管控,該國進口量超過中國,躍居世界第一。因此,中國向外國進口大米是常態,並非受到突發因素影響。
  • 中國開始進口印度大米,到底意味著什麼?
    印度官方稱,中國已經開始進口印度大米,這是30年來的首次。據稱,印度貿易商已籤約出口10萬噸大米,12月份至明年2月份裝運,離岸價為每噸300美元左右。同為亞洲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這引發了廣大讀者朋友的熱議。進口是因為短缺嗎?
  • 為什麼印度人口和我們差不多,卻是糧食出口大國?
    與此同時,2019年中國大米產量為14673萬噸,佔比29.8%;印度大米產量位居全球第二,2019年印度大米產量佔比23.4%。
  • 越南人口一億,面積是我國三十分之一,憑什麼成為大米出口大國?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越南人口一億,面積是我國三十分之一,憑什麼成為大米出口大國?從新石器時代起,我國就開始有了農業,在長達幾千年的發展進程中,我國在農業方面的成就日益突出,生產條件和生產技術的改善,糧食產量的提高,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
  • 寧可讓2億國民餓肚子,也要向中國低價賣大米,莫迪究竟在想啥?
    作者/編輯:尋陽 全文866字,閱讀約需2分鐘 受到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國的經濟都遭到沉重打擊,各行各業的生產活動受到嚴重影響。為擺脫經濟困境,許多國家便想方設法增加出口貿易。
  • 都是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能向全球出口糧食,中國卻要到處買糧?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是一個有著四億人口卻吃不飽飯的大國,經濟水平非常落後,糧食的產量也不高。但在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之後,中國已經是國泰民安,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中國並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飛速進步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的鄰國印度也是一個致力於經濟和軍事發展的國家,如今在很多方面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比如火箭和電子產業,他們都發展得越來越好了。中國和印度的相似之處在於人口眾多,分別列於世界第一和第二,印度的人口增長還比中國更快,可能在將來會超過中國。但令人驚訝的是,印度和中國在對待糧食問題上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 以大米為主食擁有13億人口 可印度人卻每年只能吃掉1億噸大米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之一,印度是一個令我們無法理解的國度。數據顯示,印度擁有著全世界最廣袤的耕地資源(僅次於美國),但每年的糧食產量卻只有2.5億噸左右,不到我國糧食產量的一半。在人口方面,目前印度人口約有13億,與我國的差距在快速減少,但每年印度的稻穀消費量不足億噸。相對而言,我國的主食主要是小麥和大米,即便如此,每年的稻穀消費量也在2億噸左右,又是一個一半。由此造成 後果就是,目前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而印度則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大米出口國,還是小麥淨出口國,還會出口大豆等農產品!
  • 中國口糧綽綽有餘,為何從印度進口10萬噸大米?
    就在近段時間,中國就從印度手中進口了大批糧食,引發國際關注。據俄羅斯列格努姆通訊社12月5日的報導,中國以每噸300美元的價格,一次性從印度採購了10萬噸大米,印度大米出口商協會主席表示,這是中國30年來首次採購印度大米,自1990年代初以來,中國就沒有進口過印度大米了。
  • 大量印度人吃不上飯,莫迪卻還向中國賣大米,這到底是想幹嘛?
    早知道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不得不在家,勞動力大量缺失,交通也很不便利的情況下,不論是農業大國還是工業大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印度作為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國內的大米產量自然也受到了影響。但是印度畢竟是農業大國,農產品出口在國家收入中佔了很大一部分。在疫情影響下印度的服務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其對於印度國內經濟發展的拉動力不由的減小。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只有通過向外出口自己的大米來保障經濟更穩定。
  • 我國與印度同為人口大國,為何我國還在買糧食,印度卻出口糧食
    而且一直都沒有得到改善。直到過了很多年之後,我國很厲害的人物袁隆平成功培養出了雜交水稻,他的成功解決了我國眾多人的吃飯問題,所以現在我國才能夠取得巨大進步。只是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對於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在糧食方面仍舊存在著問題。
  • 面積僅中國一個省大,人口卻近億,越南為何還能大量出口大米?
    文:木一越南人口近億,國土面積卻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每年還能出口很多大米呢?越南其實和韓國有點像:在歷史上都曾經被中國統治過,語言受到了漢語的很大影響,在獨立之後,為了擺脫中國多年來的影響,都推行了去漢字化,不過卻都已失敗而告終。越南人口非常多,國土面積卻只有33萬平方公裡,和我國的雲南省差不多大,卻有將近一億的人口。但就是這樣一個面積小人口多的國家,每年卻能出口很多大米,這是為什麼呢?
  • 越南等國擔心的事發生:中國進口10萬噸印度大米,近30年來首次
    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消費大國,這主要是由於中國超過十三億的龐大人口決定的。日前,中國選擇從印度進口了一批大米,這在近三十年來還尚屬首次。以前來說中國主要選擇的還是東南亞國家生產的大米,如越南,泰國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