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個國家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危險又神秘,因為很少有中國人願意去印度旅遊,人們普遍對印度的印象都不好,因為印度的環境問題嚴重,並且自身經濟嚴重不平衡,導致貧富差距很大,貧民窟比比皆是。如果問你印度是以什麼產業為主體,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其糧食產量每年在全球都名列前茅,不過這也正常,因為印度人口很多,根據去年統計,印度總人口為13.24億人。已經快要趕上中國了。
再說到中國,中國已經很多年穩坐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寶座了,早年中國由於人口多,導致糧食嚴重短缺,好在中國出了袁隆平老先生,幾乎解決了整個中國的溫飽問題,不過有意思的是,同樣是人口大國,印度每年都在向全球出口糧食大米,但中國卻滿世界買糧進口大米,這是為啥?
首先咱們要說明的一點是,印度有相當大一部分人是依舊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而印度每年的糧食產量還沒有中國多,所以印度出口大米並不是在全民已經不愁吃的情況下進行的。那印度為何要這麼做?
首先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經濟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印度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很適合發展農業,而印度在工業方面始終都比較落後,所以印度要想靠農業發展國家經濟,那就只有往外出口農產品。
除此之外,在印度心中,他們認為中國始終是他們最大的威脅,為此印度每年要花費大量的錢用來購買武器,這就是為何大家都說印度武器是「萬國造」的原因了。當然了印度也會剩下一部分錢繼續發展農業。
所以印度目前的現狀就是想要靠農業發家致富,但是卻把農業所得的收入投入到了軍事領域。所以就導致印度的農民一直掙不到什麼錢,而中國在農業技術上領先全球,但是印度始終不願學習中國的先進技術。
如今國際社會上對印度的看法有好有壞,但是站在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說,印度如今年國內很多人的溫飽問題都還沒解決,就想要成為世界強國,這明顯是不現實的,要是某天其他國家都不再賣給印度武器,印度又該何去何從?
中國每年都在進口大米其實都是在「居安思危」,因為一旦天災來臨,必須要有足夠的糧食供國人使用,社會穩定高於一切。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印度人民也許就是印度政府的「羊」吧。
中國這幾年一直把民生問題放在首位,百年小康社會始終都是堅定不移的目標,在人民富裕的同時大力發展國防,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國家應有的發展體系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