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人口大國,為何中國滿世界買大米,印度卻是大米出口大國

2020-12-15 人文與動物

眾所周知,中國和印度不僅同為人口大國,二個國家人口基數都在14億左右,同時兩國也都是產糧大國。我國現如今的雜交水稻產量完全可以滿足本國國民的生活所需,但作為產糧大國的我們,依舊會選擇進口大量的糧食,如稻米、玉米等農作物。

而反觀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口,其國內仍舊有許多貧困人口,隔三差五就鬧饑荒,面臨著老百姓吃不飽飯的情況下,印度卻是世界糧食出口大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印度是我國的鄰居,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裡,人口方面在全世界僅次於我國。無論從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印度都可以稱得上是大國。雖然這幾年,印度的GDP總量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其超過3分之2的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為生,因此印度也是個農業大國。

雖說印度的耕地面積比我國大,但是由於其耕種技術不成熟,導致產量較低。而印度底層人民生活又極其困難。所以印度農民才不得已把糧食賣掉換錢,再拿錢去買其他生活必需品,因此每年印度都會出口大量的稻米。

而我國之所以選擇進口糧食,一方面主要原因是為了保護環境,因為我國地形複雜,過多的開發耕地,勢必會給環境造成較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則為了穩定糧食價格,因為在有限的土地上耕種,糧食產量雖然可以自給自足,但糧食價格肯定會有所上漲,到時人們的日常生活肯定會受到影響。

相關焦點

  •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球出口大米,中國卻滿世界買大米?
    如果問你印度是以什麼產業為主體,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其糧食產量每年在全球都名列前茅,不過這也正常,因為印度人口很多,根據去年統計,印度總人口為13.24億人。已經快要趕上中國了。
  • 都是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向全球出口大米,中國卻滿世界買大米?
    印度和中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不過同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在中間斷開了傳承,導致後期的發展也和中國天差地別,不過印度一直擁有一個強國夢,這些年也在為之不斷努力,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中國卻到處買大米?
    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都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為何印度自己吃不飽,還要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卻到處進口大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稱為當代神農,為中國糧食產量做出了巨大貢獻,提高了莊稼收成,幫助吃不飽肚子的中國人解決了溫飽問題。
  • 印度向全球賣大米,中國滿世界買大米,同樣是人口大國差別在哪裡
    近年來,印度出口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大米。印度的大米出口到世界各地,而中國則在世界各地購買大米。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到底有什麼差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印度的人口現在排名世界第二,總人口已達到13億,與中國差不多,而且印度的糧食產量肯定不及中國。中國的糧食產量甚至是印度的兩倍以上。但是,為什麼中國和印度在糧食方面的需求恰恰相反呢?事實證明,在印度,人口眾多土地也不少,所以大多數人主要是靠農業為生。儘管印度的氣候和土壤還有耕地面積都比中國強,但印度的種植技術並不好。
  •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要滿世界買大米
    袁隆平爺爺,是中國每一個小朋友的偶像,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正是有了袁隆平爺爺,咱中國老百姓從此不再挨餓!他是我們所有人的英雄!
  •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每年出口大米,中國卻要進口?原因很簡單
    一、卷首  由於之前,寫了篇探討印度「迷之自信」從何而來的文章,沒想到得到了讀者的關注。並有讀者問: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年年出口大米,中國卻年年進口?  隨即,有許多熱情的網友讀者,加入探討。筆者看完後,有兩個感受。
  • 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大米」第一出口國?
    我們都知道「民以食為天」,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是最基本的國家安全,在這一方面我們必然會想到我們國家,因為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截止2019年末,我國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14億人,要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我們不僅需要切實保護耕地面積,還要發展農業科技,改良品種和生產技術,到目前我國基本能夠保證糧食自給自足
  • 我國與印度同為人口大國,為何我國還在買糧食,印度卻出口糧食
    對於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在糧食方面仍舊存在著問題。即便袁隆平成功的讓我國的水稻翻了很多倍,解決了我國人民在糧食上的問題,不過印度這個國家跟我國都是人口大國,我國卻還是世界上的糧食進口國,而他們為何卻是糧食出口國,這就很奇怪了,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為什麼印度人口和我們差不多,卻是糧食出口大國?
    與此同時,2019年中國大米產量為14673萬噸,佔比29.8%;印度大米產量位居全球第二,2019年印度大米產量佔比23.4%。
  • 越南人口一億,面積是我國三十分之一,憑什麼成為大米出口大國?
    越南人口一億,面積是我國三十分之一,憑什麼成為大米出口大國?從新石器時代起,我國就開始有了農業,在長達幾千年的發展進程中,我國在農業方面的成就日益突出,生產條件和生產技術的改善,糧食產量的提高,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由於我國南北氣候的差異,我國北方常種植小麥,南方常種植水稻,我們的一日三餐中也必定會吃到這兩樣東西,中國十幾億人口也依靠糧食而存活。
  • 都是人口大國,為啥印度向全世界出口糧食,而我國要滿世界買糧食
    導語:都是人口大國,為啥印度向全世界出口糧食,而我國要滿世界買糧食糧食問題是每一個國家都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基本問題,在任何國家中,糧食安全都是第一位需要考慮的因素,尤其是對於中國和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要知道這兩國的人口就超過了全球人口的40%,同樣是人口大國,那麼糧食問題就是國家必須要重視的因素
  • 中國開始進口印度大米,到底意味著什麼?
    印度官方稱,中國已經開始進口印度大米,這是30年來的首次。據稱,印度貿易商已籤約出口10萬噸大米,12月份至明年2月份裝運,離岸價為每噸300美元左右。同為亞洲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這引發了廣大讀者朋友的熱議。進口是因為短缺嗎?
  • 真相與常識|中國有袁隆平,為何還要從印度買大米?
    據外媒報導,「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印度正以打折價向中國出口大米。不少網友表示疑惑,中國有袁隆平栽培的雜交水稻,為何還要向印度買米?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最新數據,中國的大米年產量排在世界第一,印度、孟加拉國、印尼、越南分居二到五位。與此同時,中國的大米進口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只是在2019年,由於菲律賓取消了大米進口管控,該國進口量超過中國,躍居世界第一。因此,中國向外國進口大米是常態,並非受到突發因素影響。
  • 印度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並且高速增長,為什麼不控制呢?
    因為,印度現在還沒有必要控制人口。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並且還在高速增長,以目前的增長速度到2030年之前,印度的人口就將會達到15億。那個時候,他就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了,而佔世界人口的比重也會從目前的17.7%下降到佔世界人口的17.6%。
  • 面積僅中國一個省大,人口卻近億,越南為何還能大量出口大米?
    文:木一越南人口近億,國土面積卻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每年還能出口很多大米呢?越南其實和韓國有點像:在歷史上都曾經被中國統治過,語言受到了漢語的很大影響,在獨立之後,為了擺脫中國多年來的影響,都推行了去漢字化,不過卻都已失敗而告終。越南人口非常多,國土面積卻只有33萬平方公裡,和我國的雲南省差不多大,卻有將近一億的人口。但就是這樣一個面積小人口多的國家,每年卻能出口很多大米,這是為什麼呢?
  • 以大米為主食擁有13億人口 可印度人卻每年只能吃掉1億噸大米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之一,印度是一個令我們無法理解的國度。數據顯示,印度擁有著全世界最廣袤的耕地資源(僅次於美國),但每年的糧食產量卻只有2.5億噸左右,不到我國糧食產量的一半。在人口方面,目前印度人口約有13億,與我國的差距在快速減少,但每年印度的稻穀消費量不足億噸。相對而言,我國的主食主要是小麥和大米,即便如此,每年的稻穀消費量也在2億噸左右,又是一個一半。由此造成 後果就是,目前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而印度則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大米出口國,還是小麥淨出口國,還會出口大豆等農產品!
  • 讓2億人挨餓,卻低價賣給中國大米,莫迪是怎麼想的?
    讓2億人挨餓,卻低價賣給中國大米,莫迪是怎麼想的?世界各國經濟受到疫情的嚴重打擊,各行業的生產活動受到嚴重影響。為了擺脫經濟困境,許多國家都在努力增加出口貿易。眾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上的農業生產大國。然而,儘管印度的科技能力有限,但其農業生產水平很高,農產品出口量很大。但是印度卻將國內的大米低價賣給我國,那麼下達命令的莫迪是怎麼想的呢?據環球網報導,中國準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進口印度大米,訂單涉及10萬噸印度大米。雖然印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米出口國,但中國從未從印度進口過大米。那麼,中國為什麼會主動打破中印之間塵封已久的大米貿易呢?
  •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呢?
    中國的主食主要指大米、小麥、王米。「南米北面」,米是大米,面自麥來。這個南轅北轍的區別,既有地理氣候上的差異,又有人文歷史上的殊別。但歸根到底是由於地理氣候的影響,才有這形態殊異的「南米北面」的飲食文化。說到地理氣候對主食生產的影響,「劍雄品評」不由想到,是什麼原因,越南以區區33萬平方公裡的國土,競能躋身於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國之列。
  • 中印兩國皆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四處買糧食,印度卻出口糧食?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主要出口糧食,中國卻大量進口糧食序言「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只是同樣作為人口大國的印度,他們與我國有著相似的人口基數,卻與我國卻有著相反的行事風格,僅從糧食這塊就能夠發現,我國近些年來主要以進口糧食為主,印度則恰恰與我國相反,它們主要以出口糧食為主,這其中也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
  • 都是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能向全球出口糧食,中國卻要到處買糧?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是一個有著四億人口卻吃不飽飯的大國,經濟水平非常落後,糧食的產量也不高。但在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之後,中國已經是國泰民安,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中國並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飛速進步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的鄰國印度也是一個致力於經濟和軍事發展的國家,如今在很多方面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比如火箭和電子產業,他們都發展得越來越好了。中國和印度的相似之處在於人口眾多,分別列於世界第一和第二,印度的人口增長還比中國更快,可能在將來會超過中國。但令人驚訝的是,印度和中國在對待糧食問題上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