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王菲將一首歌《但願人長久》收錄於自己的專輯《菲靡靡之音》裡面,這是臺灣省著名音樂人梁弘志根據北宋詞人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所譜曲的一首經典歌曲。

此歌一經王菲綿柔空靈的嗓音演唱出來,便風靡大江南北,成為她在舞臺上的代表之作。
不過,這首歌卻不是王菲的原唱,原唱是一代天后鄧麗君,而王菲僅僅是翻唱而已。
1981年,在歌壇正處於巔峰時期的鄧麗君錄製了專輯《淡淡幽情》,這是一張非同尋常的專輯,因為裡面所收錄的歌曲都是根據中國傳統古詩詞進行重新譜曲製作出來的,極具人文意韻和古典美。

那一首首古人經典的詞句交融在鄧麗君清麗悠長的嗓音裡,仿佛置換了千年的時空,不禁讓聞著心中發思古之幽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聽一聽,真的很不錯。
而《但願人長久》便是《淡淡幽情》這張專輯的主打歌,作為曲作者,梁弘志所譜的曲,飽含情緒,簡直與蘇東坡達到了靈魂的契合。而不管是原唱者鄧麗君或者是翻唱者王菲,都將歌曲中無盡的意韻展現得淋漓盡致。

下面是蘇軾的原詞——《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讀完全詞,心中思緒悠悠,仿佛間,似靈魂出竅,穿越千年與詞人東坡對飲、賞月,共寄思念,共遣愁緒。

這實在是一首太經典的宋詞,情境悠長、韻致高雅,真值得千古傳唱!豪放者如蘇東坡,就連遣愁寄意之作也寫得與眾不同,心中愁悶見於筆端,然字裡行間卻全無消極意味,反而終見樂觀豁達,上乘之作,大抵如此。
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宰相王安石主持的熙寧變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偏向於保守派的蘇軾自然不容於廟堂,於是自請外放,想遠離矛盾的中心。他曾數次上書朝廷,想調派到與其弟弟蘇轍相近的地方赴任,以求得與弟弟蘇轍時常相聚。
蘇軾與其弟蘇轍感情極好,曾在暮年時更是寫出「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這樣催人淚下的詩句。無奈多次上書卻沒能獲得許可,公元1074年,蘇軾外放山東密州知州,與弟弟依然關山阻隔、山河相望。

公元1076年的中秋,那一夜的月亮特別圓,銀輝瀉地、樹影婆娑,天地寥廓而清冷,蘇東坡與客人應酬歡飲,通宵達旦,大醉而散。人們只記得當時知州大人豁達爽朗的笑聲,可無人注意到他那不經意間的落寞傷懷。他舉起酒杯與客人示意,一瞥那中天圓月,酒杯停滯在嘴邊怔怔出神,是啊,中秋了,多圓的月亮啊!我那弟弟子由想必正在月下獨酌吧,這本該是團圓的好日子,沒想到我們卻不能相聚,算算日子,我和子由足足七年未見啦!七年,七年,人生如朝露,餘生再能得幾個七年啊!

他喃喃自語,良久!良久!終於長嘆一聲,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喝吧,喝吧,就在這中秋月圓之夜大醉一場,不再去理會朝堂的紛爭,今夜,只想我的兄弟。
蘇軾舉杯問天,這月亮啊,為什麼偏偏總是在人們別離的時候圓滿?唉!不管他了,且由他去!人世間難免無數場悲歡離合,月亮也終究逃不了陰晴圓缺,這是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的事,我又何必戚戚然念念不忘,只要人能夠長長久久,縱使相隔千裡也能共此明月,互訴情懷,或許如月圓有時,彼此也能相見有日。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千古傳誦的名句下,是詞人蘇東坡對仕途、對人生的豁達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