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詩詞賞析——讀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2020-12-08 明明有話說

1995年,王菲將一首歌《但願人長久》收錄於自己的專輯《菲靡靡之音》裡面,這是臺灣省著名音樂人梁弘志根據北宋詞人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所譜曲的一首經典歌曲。

王菲的《但願人長久》

此歌一經王菲綿柔空靈的嗓音演唱出來,便風靡大江南北,成為她在舞臺上的代表之作。

不過,這首歌卻不是王菲的原唱,原唱是一代天后鄧麗君,而王菲僅僅是翻唱而已。

1981年,在歌壇正處於巔峰時期的鄧麗君錄製了專輯《淡淡幽情》,這是一張非同尋常的專輯,因為裡面所收錄的歌曲都是根據中國傳統古詩詞進行重新譜曲製作出來的,極具人文意韻和古典美。

鄧麗君《但願人長久》

那一首首古人經典的詞句交融在鄧麗君清麗悠長的嗓音裡,仿佛置換了千年的時空,不禁讓聞著心中發思古之幽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聽一聽,真的很不錯。

而《但願人長久》便是《淡淡幽情》這張專輯的主打歌,作為曲作者,梁弘志所譜的曲,飽含情緒,簡直與蘇東坡達到了靈魂的契合。而不管是原唱者鄧麗君或者是翻唱者王菲,都將歌曲中無盡的意韻展現得淋漓盡致。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下面是蘇軾的原詞——《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讀完全詞,心中思緒悠悠,仿佛間,似靈魂出竅,穿越千年與詞人東坡對飲、賞月,共寄思念,共遣愁緒。

蘇軾

這實在是一首太經典的宋詞,情境悠長、韻致高雅,真值得千古傳唱!豪放者如蘇東坡,就連遣愁寄意之作也寫得與眾不同,心中愁悶見於筆端,然字裡行間卻全無消極意味,反而終見樂觀豁達,上乘之作,大抵如此。

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宰相王安石主持的熙寧變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偏向於保守派的蘇軾自然不容於廟堂,於是自請外放,想遠離矛盾的中心。他曾數次上書朝廷,想調派到與其弟弟蘇轍相近的地方赴任,以求得與弟弟蘇轍時常相聚。

蘇軾與其弟蘇轍感情極好,曾在暮年時更是寫出「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這樣催人淚下的詩句。無奈多次上書卻沒能獲得許可,公元1074年,蘇軾外放山東密州知州,與弟弟依然關山阻隔、山河相望。

蘇轍

公元1076年的中秋,那一夜的月亮特別圓,銀輝瀉地、樹影婆娑,天地寥廓而清冷,蘇東坡與客人應酬歡飲,通宵達旦,大醉而散。人們只記得當時知州大人豁達爽朗的笑聲,可無人注意到他那不經意間的落寞傷懷。他舉起酒杯與客人示意,一瞥那中天圓月,酒杯停滯在嘴邊怔怔出神,是啊,中秋了,多圓的月亮啊!我那弟弟子由想必正在月下獨酌吧,這本該是團圓的好日子,沒想到我們卻不能相聚,算算日子,我和子由足足七年未見啦!七年,七年,人生如朝露,餘生再能得幾個七年啊!

蘇軾《水調歌頭

他喃喃自語,良久!良久!終於長嘆一聲,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喝吧,喝吧,就在這中秋月圓之夜大醉一場,不再去理會朝堂的紛爭,今夜,只想我的兄弟。

蘇軾舉杯問天,這月亮啊,為什麼偏偏總是在人們別離的時候圓滿?唉!不管他了,且由他去!人世間難免無數場悲歡離合,月亮也終究逃不了陰晴圓缺,這是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的事,我又何必戚戚然念念不忘,只要人能夠長長久久,縱使相隔千裡也能共此明月,互訴情懷,或許如月圓有時,彼此也能相見有日。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千古傳誦的名句下,是詞人蘇東坡對仕途、對人生的豁達自解。

相關焦點

  • 中秋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第一?蘇東坡:我還有兩首
    說到中秋詩詞,說到蘇東坡,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錯,這首詞一出來,就被唱遍大江南北,尤其被胡仔在《溪漁隱叢話》稱讚:「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以後,更是膾炙人口,但凡說到中秋節詩詞,基本都以這首為標杆。
  • 蒙漢良書蘇東坡的千古絕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四條屏賞析
    蒙漢良書蘇東坡的千古絕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四條屏蒙漢良書蘇東坡《水調歌頭-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共有95個字,行書四條屏,每條屏二豎行,款於第四屏最後一行,小字二排緊靠。創作思維是根據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中秋明月千古誦唱的大境界、大感情、大樂觀、大善處的大格象,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溶於筆端,流入墨象,形於謀篇中,全神貫注,一氣呵成完成此篇四條屏作品。
  • 為什麼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中國優秀詩詞之中排首位
    01覺成觀點中國最優秀的詩詞之一,是北宋時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曾在《人民日報》評選40首最受喜愛的詩詞活動中,排在首位。02原文賞析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北宋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中秋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中秋佳節,重溫一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賞析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其在中秋之夜所作的詞。當時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輾轉在各地為官。因此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詩人依舊不能與胞弟蘇轍團聚。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 中秋佳節,重溫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此情並不關風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是蘇軾的經典詩詞,也是中秋佳節的經典詩詞,一到中秋,也許大家腦海中想不起什麼詩詞,但是基本上都會想到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會想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會想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詩詞賞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者:蘇軾朗讀者:張其勝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一、先說說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專家們都認為這首詞作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當時詩人被貶於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②,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③,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中秋節詩詞賞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李罡《國風2020》專輯作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秋溫暖上線
    ——《水調歌頭 · 明月幾時有》古往今來,文人墨客一直對中秋節情有獨鍾。每到節日來臨之際,騷客們往往詩興大發,對月抒懷。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文學家蘇軾以「月」起興,將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的個人情感經歷作為表達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創作了流傳千古的詞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值此中秋、國慶雙節到來之際,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院長、教育家、音樂家——李罡個人作品專輯 《國風2020》第二首作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10月1日TME獨家上線。
  • 「每日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孩子讀,從小培養良好氣質,培養他們熱愛中華文化,還有助於語文學習。大人讀,放鬆身心靜心治癒,豐富了精神世界,又讀出生活的哲思,也讀出知性美,不知不覺提升精神境界和品位。水調歌頭 · 明月幾時有宋代: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
    《水調歌頭》.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個人譯文,不代表權威:天上的明月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端起酒杯對著青天發問。不知道月宮的今天晚上是什麼日子。我想要乘風到達月宮,又害怕隻身處在美玉砌成的月宮裡面太過寒冷(傳說月宮裡面的宮殿叫廣寒宮)。
  • 沒有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你會想起哪首詩
    熙寧九年中秋,密州太守蘇東坡宴客超然臺,歡飲達旦,大醉。賓客們散去了,只剩下東坡一人,月光下,他慢慢伸出左手,一、二、三、四、五……五年了,兄弟整整五年未見。就讓月光傳遞思念吧: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倩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蘇軾詩文賞析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公元1076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現山東省諸城市)出任太守。達旦:到天亮。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歸去:指回到月宮裡去。瓊樓玉宇:想像中的神仙宮殿。不勝(sheng第四聲):經受不住。弄清影:擺弄各種舞姿。何似:哪裡比得上。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直譯和深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者: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明月何時才會有?我舉起酒杯怒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夕是何年?(解讀:詩人在中秋之夜,遠離他鄉,好友兄弟均不能相聚,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何時才得以轉變,徒然生出敢問蒼天,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試講稿
    前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被選入初中語文教材,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這裡分享給大家《水調歌頭》面試試講稿一份,可以用作逐字稿直接使用。希望能夠更好地幫助大家整理思路,面試順利過關。
  • 水調歌頭賞析 水調歌頭詩詞賞析
    《水調歌頭》是蘇軾寫的一首詞,這首詞是在中秋時候作的,表達了詩人對蘇轍的無限懷念,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重溫一下這首詞吧!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成為中秋節最經典的代言詞
    每逢中秋時節,人們便會仰望一輪明月,詠頌蘇東坡最經典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詞中最後的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也成為了人們在中秋時節對家人和朋友最美好的祝福。我們不禁感慨,1000年前的蘇東坡,如何會寫出如此經典而真摯的中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