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百裡杜鵑:萬畝荒山變茶山 成群眾致富靠山

2020-12-16 金臺資訊

「帶你們去看看我們社區的茶園,現在又長高了不少。」日前,在百裡杜鵑沙廠鄉沙廠社區,村黨支部書記餘琳熱情邀約大家一同去社區的茶葉基地走走看看。

初秋夜漸長,臨近茶園,山間微風吹拂過臉頰,隱約聽到歡快的勞作聲。十數名村民麻利地操作著手裡的工具,除去雜草,茶樹苗漸漸顯露出來。一番忙碌之後,一行行滿枝嫩綠,尖上吐露著新芽的茶苗仿佛綠龍般盤繞在山坡上,漫山的茶樹猶如一排排列隊的士兵,昂首挺胸佔滿整個山坡,蔥蔥鬱鬱的茶樹在陽光的照耀下,色澤翠綠,十分養眼,處處散發著生機盎然的蓬勃景象。

「別看這裡現在滿山披綠,入眼皆茶,三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野嶺,山上雜草叢生、荊棘滿山。」餘琳向筆者介紹,沙廠社區位於百裡杜鵑中部,多為山地丘陵地形,半山半地。以前農戶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玉米、洋芋等傳統農作物,坡耕地的土層薄、落差大、保水性差,縱使辛勤勞作也沒法「多收三五鬥」,許多青壯村民紛紛外出務工,以致多數山地被撂荒。

近年來,百裡杜鵑管理區立足脫貧攻堅實際,把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立足高海拔、低緯度、多雲霧、寡日照的地理條件,圍繞景區景點周邊種植了茶葉4.5萬畝,圍繞「茶花旅」謀篇布局,立足「茶旅文」融合發展,將荒山撂地變成披綠茶山,把農業產業做成綠色產業,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誰也不曾想到,昔日的「撂荒山」竟會搖身一變成了大家的「致富靠山」。2017年,沙廠社區村民李興碧把家裡的幾畝土地全部種植茶樹,除了每年領取土地的流轉費,她從茶樹栽種開始,每道工序都在裡面務工,一年算下來,她領到了1萬多元。李興碧談起茶葉種植讚不絕口:「我家這片土,就在這山間,東一塊西一塊的,以前就是種苞谷、洋芋、豆子,年成好還能多少收點,後來又栽地蘿蔔,種的地蘿蔔賣不出去,有7、8千斤地蘿蔔就爛在地裡,後來就丟荒了。村裡組織栽茶葉我第一個贊成,哪個想到栽茶這麼肯長,現在茶樹成溝成溝的,今年茶葉已經開採了,相信只要把茶葉管好,以後生活會越來越旺。」

在百裡杜鵑,和李興碧一樣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數,沙廠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李付連夫妻倆,自2017年社區開始大面積種植茶葉以來,他們在茶基地上找到了一份收入穩當的「工作」。「我們倆在茶基地上務工將近有三年的時間了,工作除了定期給茶園除草、施肥、除蟲之外,還可以在採茶季節幫助採茶。另外,根據『活路』多少,由我負責組織群眾來基地幹活,一年下來,我和老伴兒差不多有近三萬元的務工收入。」如今,茶產業與老百姓的聯繫越加緊密,正逐步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關鍵產業。

沙廠社區茶葉基地只是百裡杜鵑荒山變茶山的一個縮影。從鵬程街道箐門村、百納鄉龍竹村到金坡鄉化窩村,只見群山環繞,道路乾淨整潔,茶樹相連成片,綠化了百座山頭,建成的萬畝茶園將花都大地渲染得猶如人間仙境,之前的「撂荒地」如今變成了大家的「致富園」。

與沙廠社區茶葉基地略有不同,金坡鄉化窩村不僅將昔日荒山變為茶山,還依託獨特的杜鵑花資源,緊扣「茶·花·旅」總體布局和「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動」思路,著力打造「觀花海、遊茶園,宿茶海、品香茗」茶旅一體化發展品牌,努力推進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好的政策和環境優勢,吸引了不少外地商人。從內蒙古前來投資的高廷玉在金坡鄉成立百裡杜鵑雲崖天馨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當地發展1000畝茶園。高廷玉介紹,今年,該茶園將小批量生產,預計在2022年生產0.75萬公斤幹茶,豐產後每年生產幹茶1.25萬公斤。此外,百裡杜鵑還與全國農業龍頭企業蘭馨茶業、芸香茶業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茶旅一體化建設。

每逢四月,百裡杜鵑茶色漫山,花色奪目,形成了花、茶相襯,茶青花豔的獨特景觀。遊客不僅能欣賞到花開成海,還能在杜鵑花下感受萬畝茶園的茗香四溢。下一步,百裡杜鵑將以茶為載體,以花為媒,以旅帶茶,做成茶旅融合示範區,將與彝山花谷、跳花坡、米底河、杜鵑花王、戛木等景區等形成大旅遊環線,吸引大批遊客進入,屆時可輻射帶動2萬餘人進行相關產業發展。

產業調整造就百座荒山化致富茶山,民眾參與成就萬畝茶園變致富家園,花茶聯袂編織茶旅融合錦繡未來。如今,百裡杜鵑正在生態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茶旅融合的景點正逐步形成,一幅「望得見花、看得見茶、記得住鄉愁、富得了民眾」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開。(唐璐)

相關焦點

  • 百裡杜鵑管理區:「旅遊+扶貧」敲開致富門
    在陳明凱的記憶裡,小時候家裡就靠種3畝地維持生計,生活拮据,父親只好去附近煤礦務工。一次意外受重傷,讓陳明凱的父親喪失了勞動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百裡杜鵑管理區實施「旅遊+扶貧」後,陳明凱一家搬進石牛社區,看到賞花季節社區內的餐館生意火爆,陳明凱外出學了廚藝,回家開起餐館,吃上了「旅遊飯」,一家人摘掉了貧困帽。
  • 百裡杜鵑農舍變民宿 農民變店主
    百裡杜鵑農舍變民宿 農民變店主 發布時間:2020-09-01 00:55:54      來源:畢節日報
  • 貴州畢節百裡杜鵑開放,景美人多
    春天真的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是貴州畢節市的一個漂亮的景點:百裡杜鵑風景名勝區。杜鵑花花期一般為4-5月,也有的開放的比較早,而綿延百裡的杜鵑花,相信一定會比較壯觀,那麼不如來貴州畢節的百裡杜鵑風景名勝區,好好的感受一下百裡杜鵑花海的浪漫吧。
  • 百裡杜鵑:緊扣「八要素」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助力群眾持續增收
    近日,在仁和鄉中河村蔬菜示範基地上,身披雨衣的當地群眾蔣太進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穿梭在成排噴灌設施裡忙著給剛種下的蔬菜苗澆水。與此同時,在基地另外一側,30餘名群眾正搶抓冬日裡的利好農時,忙著打窩、種苗、覆土,井然有序地開展蔬菜種植。仁和鄉發展規模化的短平快優質蔬菜種植只是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在百裡杜鵑的一個縮影。
  • 百裡杜鵑:返鄉創業燕歸來 帶村致富百花開
    貴州畢節百裡杜鵑啟化村雲霧繚繞,杜鵑花與通村公路、村莊若隱若現。小路旁,樹下嗅花香。忽而一陣風吹過,俏皮的花瓣落在賞花人肩上。正在院子裡忙活的民宿業主陳義笑了起來。因為疫情,貴州省畢節市百裡杜鵑管理區啟化村中的多家民宿冷清了許多,近日,記者走訪當地,發現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民宿業主們已經行動起來。
  • 百裡杜鵑百納鄉:蜜本南瓜變群眾致富「金瓜」
    8月下旬以來,百裡杜鵑管理區百納鄉百納社區南瓜基地裡,一個個色澤金黃的南瓜藏於綠葉之間若隱若現,10多名群眾正忙著採摘、背瓜、裝車、運輸,一派熱鬧喜悅的豐收畫面。務工群眾正在採摘南瓜「這個南瓜基地建立以來,從種瓜到收瓜我都在裡面務工,一天有100塊錢,還包一日三餐,不僅能照顧家裡的老小還能賺錢,對我們群眾實在是太受益了。」正在搬運南瓜的百納社區箐門組村民楊能秀臉上全是幸福的笑容。楊能秀正在搬運南瓜據了解,該南瓜基地是返鄉創業的陳江榮和陳建兩兄弟建立的。
  • 成都至畢節,半天時間,便能抵達曾經的千年杜鵑秘境
    春天不出門旅行,但恐怕是痴人,三四月份的季節,當整個世界變得五顏六色時,最壓抑不住的是忙碌的情緒,早春時的畢節,烏蒙山地的寒氣還沒有褪去,但底的萬畝羊已經紛紛鮮豔的爭鬥吐彩,雖然雲貴川是一家,但云貴高原和巴蜀盆地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在現在,到貴陽的新幹線已經開通了,一側3個半小時就到了,從成都到畢節地區的高速公路也幾乎全線通車
  • 百裡杜鵑:2020年第一鍋新茶出爐 茶香四溢沁心田
    來到百裡杜鵑黃泥鄉槽門村,一幅如詩如畫的採茶景映入眼帘,在夢溪湖旁邊的茶山上,一群滿族格格在怡然自得採著新茶。「這是福鼎大白,你聞聞,香不香?」「從來沒有想過我們這裡還可以採茶哎,一會兒我要把我採的大白芽發朋友圈,讓他們羨慕死」,一個小格格採著新芽傲嬌地說。
  • 百裡杜鵑:退耕還林添新綠 「生態」「經濟」得雙贏
    剛剛下過雨的百裡杜鵑,空氣中帶有些許清爽的草木氣息。在金坡鄉石筍村金錢松育苗基地,一株株翠綠的金錢松上綴滿晶瑩的露珠。雨後的金錢松(周燕林攝)「金錢松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世界五大園林樹之一,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藥用價值、觀賞價值。
  • 百裡杜鵑:鄉村旅遊讓農民跳出「農門」
    多彩貴州網訊(通訊員 萬靜)百裡杜鵑因花而生,因旅而興,旅遊是其立身之本,發展之魂。為彌補杜鵑花花期短的不足,近年來,百裡杜鵑大力打造全域旅遊,圍繞「花期之外,花區之外」做文章,各鄉(街道、管理區)以核心景區為依託,整合本地資源優勢,結合休閒度假、觀光旅遊、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方面,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業,帶動群眾就業增收,同赴小康。
  • 瀘州古藺:萬畝橙海飄香 綠了荒山富了民
    我們村種了幾千畝甜橙,我在基地裡面做工,工資每天能得到140到150元。」正在基地裡採摘甜橙的九龍村七組貧困戶楊文華說,誰也沒有想到,幾年時間,荒山變綠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栽培歷史為赤水河谷地帶發展優質甜橙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九龍村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甜橙產業。
  • 荒山披綠成脫貧「靠山」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記者 陳立萍 通訊員 羅藝 王震)讓荒山披綠裝,以產業促脫貧。自2015年以來,陸川縣大橋鎮黨委積極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廣西國有六萬林場合作,將千畝桉樹改種為千畝油茶,使該鎮北桑村、雅松村、美坡村實現綠色發展。
  • 百裡杜鵑:黨建引領寫好「茶旅融合」文章
    在茶葉種植方面,金坡鄉探索『村黨支部領辦,企業入股帶動,群眾參與分紅』的模式,大力流轉土地投入茶葉種植,通過3年悉心管護經營,如今茶葉長勢喜人,群眾看到了希望,參與產業發展的動力更加強勁。」在百裡杜鵑金坡鄉茶葉種植基地,該鄉黨委書記崔榮鑫對茶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 旅遊行業這一年丨畢節百裡杜鵑:花期之外 以品質「潤」人心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王雪峰) 每年3月至5月,畢節百裡杜鵑景區漫山遍野的花兒綻放,色彩繽紛,姿態萬千。世界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遊客摩肩接踵,農家樂、路邊攤生意紅火,酒店、民宿爆滿。而2020年花期,繁鬧場景不再,遊客量大不如前,景區二次消費減少,景區運營者、民宿經營者、商店店主們」苦不堪言「。
  • 走進百裡杜鵑享受清涼一夏 百裡杜鵑夏季避暑遊盛大開幕
    金黔在線訊(本網記者 程曦)6月20日,以「清涼夏日、低碳出行、生態之旅」為主題的百裡杜鵑2014夏季避暑遊開遊儀式暨新聞發布會舉行,正式拉開了百裡杜鵑夏季避暑遊帷幕,開啟了百裡杜鵑2014年避暑生態遊之旅。
  • 百裡杜鵑大水鄉:秋冬種助農增收
    「我在榨菜基地務工30餘天,今天發了3200元的工資,在家門口就可以務工,既賺到錢,又可以照顧家庭,感謝村合作社領辦得好,我們又增加了一筆收入……」百裡杜鵑大水鄉爐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高龍群手裡拿著鈔票高興地說。
  • 百裡杜鵑:大棚黃瓜喜獲豐收
    為鞏固脫貧成效,推動鄉村振興,百裡杜鵑戛木管理區因勢利導、科學規劃,在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依託資源優勢,引導當地企業發展生態產業,積極推動大棚蔬菜產業發展,促進鄉村經濟有序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增收。
  • 揭開畢節旅遊的魅力!
    累計接待入境遊客達40餘萬人次,其中休閒度假遊客比重佔接待遊客人數的30%以上,文化旅遊商品佔旅遊綜合收入比重達到20%以上,旅遊帶動相關產業累計就業人數達31萬人次,惠及群眾人數達102.16萬人。百裡杜鵑 燕春/攝「十三五」期間,畢節市編制完成了《畢節市旅遊產業創新提升規劃》等132項旅遊規劃,確立了「洞天福地·花海畢節」旅遊形象定位和將畢節打造成「國際知名山地康養度假旅遊目的地」、建設成為全國「
  • 廢棄礦山成公園、沙漠變為花海 昔日荒山也能是「金山」
    近年來,河北省沙河市將加大荒山開發治理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和突破點。該市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統籌協調山地資源,山區農戶既可以將土地流轉、入股合作社或企業,農閒時又可以到農業園區打工,成為「拿租金、分股金、掙薪金」的「三金」農民。目前,沙河市2000畝以上的山區農業開發園區達44個,帶動當地山區近10萬農民實現增收。
  • 10年堅守荒山變青山 上慄「當代愚公」紮根深山帶動村民致富
    年輕時,為了追逐部隊從軍、保衛國家的夢想,他毅然選擇參軍入伍,建功立業在軍營;1990年從部隊退役後,他永葆軍人本色,憑藉自身過硬的素質和敢幹敢拼的魄力和膽識,傾盡打拼掙來的百萬家產,硬是把昔日村民們不看好的荒山變成了經濟帶,引領當地群眾勤勞致富。這個被村民們形象地稱為「當代愚公」的人便是「迷彩大叔」、萍鄉市上慄縣龍溪生態林場場長易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