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是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迄今為止最緊張、最傷腦筋的驚悚片,在這個過程中提供了一種驚人簡潔的觀影體驗。
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戰的盟軍士兵被德國軍隊四面包圍,必須在敦刻爾克海灘上通過一項名為「發電機行動」的行動撤離。在敦刻爾克的地面上,英國士兵湯米和亞歷克斯都在拼命掙扎,想要活命,想盡一切辦法離開海灘。在大洋彼岸的其他地方,像道森先生和他的兒子彼得這樣的當地海員被海軍招募來幫助敦刻爾克的撤離。與此同時,在所有人之上,英國皇家空軍的成員,比如法裡爾,為了幫助盟軍的撤離行動,與德國轟炸機作戰。
敦刻爾克海灘上有大約40萬人,時鐘滴答作響,時間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無論是在陸地上撤退,還是在海上航行,還是在空中作戰。然而,面對他們的失敗,事情開始變得明朗起來:對所有相關各方來說,僅僅是讓迪納摩行動存活下來,就其本身而言將是一場奇蹟般的勝利。
作為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最新力作,《敦刻爾克》見證了《黑暗騎士》三部曲和《盜夢空間》的製片人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涉足非小說類的歷史題材。然而,操作發電機和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故事劇本,諾蘭的優勢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讓他進一步完善他的宏大的場面和進一步探索一些相同的主題,他之前提到了,在他之前的電影。
然而,與此同時,《敦刻爾克》的節奏比導演近期的一些大製作影片更為緊湊、更加私密。《敦刻爾克》是克里斯多福·諾蘭迄今為止最緊張、最傷腦筋的驚悚片,在這個過程中提供了一種驚人簡潔的觀影體驗。
從自己的腳本,敦刻爾克再次看到諾蘭探索通過敘事時間的概念由三個不同的線程,每個都展現在不同的時間和在不同電影事件的時間表。
雖然這種情節結構並發揮諾蘭的本事對生成的敘事張力和前進動力通過橫切/編輯,使其更好地服務於一個重要的主題的目的——讓敦刻爾克的故事核心線程衝突和重疊的方式突出影片的主題自我犧牲的,有時簡單的英雄主義和如何生存足夠勝利的戰爭。《敦刻爾克》是一部發自內心、扣人心弦的電影,是一部驚險刺激的電影,但就像諾蘭的所有大片一樣,它的故事情節充滿智慧,也有一個更宏大的敘事目標。
在鏡頭背後,敦刻爾克讓諾蘭和他的星際攝影師霍伊特·范·霍伊特瑪重聚,這是迄今為止兩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IMAX電影製作作品。從動態空中混戰上explosion-fueled海戰序列,敦刻爾克大畫布上描繪其行動——一個非常受益最大正在查看的格式,是一個IMAX劇場或罕見的70毫米篩選。
然而,也許比視覺效果更重要的是,《敦刻爾克》被IMAX影院提供的高清晰音響系統所增強。《敦刻爾克》的緊張氣氛是由其尖銳的、格格作響的音效和漢斯·齊默不祥的配樂(配樂本身就是由時鐘滴答滴答的聲音推動的)推動的,這使得音效和這裡展示的宏大畫面一樣重要。雖然《敦刻爾克》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無法很好地將對話與其他音效融合在一起,但它標誌著諾蘭大製作影片音效部門的整體改進。
對話是使《敦刻爾克》有別於諾蘭之前作為導演的努力的一個因素——也就是說,這裡很少有一般性的對話,也很少有明顯的哲學性質的對話,就像諾蘭過去的電影一樣。由於《敦刻爾克》本質上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遊戲,所以角色的發展也沒有太多的空間。
這裡的一些主要角色比其他人更有深度,而且全體演員陣容一致強大,讓敦刻爾克的人物感覺像真實的人。出色的演員不僅包括奧斯卡影帝馬克·裡朗斯和諾蘭的合作夥伴西莉安·墨菲,還有菲昂·懷特黑德和單向樂隊成員哈利·斯泰爾斯這樣的新人。就像他在《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中所做的一樣,湯姆·哈迪在《敦刻爾克》中進一步證明,即使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裡,他的臉都被遮得嚴嚴實實的,他仍然可以表現得很有表現力。
雖然《敦克爾克》不像諾蘭之前的電影那樣有一個明確界定的主角,但它確實為懷特黑德和哈迪以及湯姆·格林-卡尼飾演的配角提供了令人滿意的弧線。同樣,廣受好評的角色演員詹姆斯·達西(《雲圖》、《卡特特工》)和肯尼斯·布拉納爵士也充分利用了有限的銀幕時間,表演精彩,讓角色本身令人難忘。
最後,雖然諾蘭本人並沒有出現在這裡,但電影迷們如果想知道諾蘭的「好運符」麥可凱恩在敦刻爾克會出現在哪裡,建議他們在電影的第一幕仔細聆聽。
《敦刻爾克》不僅提升了諾蘭的演技,而且在不犧牲主題野心和智慧的前提下,成功地減少了他最近的大片在敘事上的浮誇。雖然《敦刻爾克》基本上是一部不流血的電影,但影迷們應該得到這樣的建議:它真的很緊張,是一種令人不安的身臨其境的體驗,會讓你感覺自己真的置身於二戰戰場。
也就是說,那些喜歡看暑期檔電影的人一定不會錯過《敦克爾克》。這部電影將《變形金剛》那種震撼人心的場面與諾蘭低成本電影巧妙的敘事技巧和連貫的敘事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