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二戰的一部經典,為何還要神話它

2020-12-06 釘釘影視

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初期,40萬英法盟軍被敵軍圍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之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   英國士兵湯米(菲昂·懷特海德 Fionn Whitehead 飾)在逃離海灘的過程中相繼結識吉布森與亞歷克斯,同時民用船主道森先生(馬克·裡朗斯 Mark Rylance 飾)與兒子彼得、17歲少年喬治也離開英國,去往敦刻爾克拯救士兵。三人陸續搭救了海軍(基裡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飾)、飛行員柯林斯及湯米一行人,而戰鬥機飛行員法瑞爾(湯姆·哈迪 Tom Hardy 飾)則在被敵人雙面夾擊的艱難情形下頑強戰鬥。影片的故事從陸、海、空三個角度講述,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每個人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才有可能活著回家。

隨著影片上映,從周五開始,就有大量的評價出現在各類媒體上,大多數評論者都認為影片不錯,筆者也是同樣的觀點,作為一個周末的文化消費,這部影片還是算得上值回票價的,即使是差不多九十塊錢的票價,在一個IMAX的大廳裡面,享受這100多分鐘的電影,也還是覺得挺過癮的,如果綜合打分,我至少會給到85。

隨著影片上映,從周五開始,就有大量的評價出現在各類媒體上,大多數評論者都認為影片不錯,筆者也是同樣的觀點,作為一個周末的文化消費,這部影片還是算得上值回票價的,即使是差不多九十塊錢的票價,在一個IMAX的大廳裡面,享受這100多分鐘的電影,也還是覺得挺過癮的,如果綜合打分,我至少會給到85。

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一些影評人或者文化人,在評論中,給了《敦刻爾克》極高的評價,認為該片還原了歷史,甚至比還原更高的,是該片真正反思了歷史,並且釋放和治療了戰爭中受創的人性——大意吧,不引用原話是不想進行文人式爭論——這好像有點抬的太高了。

《敦刻爾克》的故事是3條線,一位等待救援的士兵不斷逃生的過程,一位空軍駕駛員奮戰以掩護海上逃生者的過程,一位紳士駕駛著自己的遊艇渡過海峽救人的過程。

《敦刻爾克》的故事是3條線,一位等待救援的士兵不斷逃生的過程,一位空軍駕駛員奮戰以掩護海上逃生者的過程,一位紳士駕駛著自己的遊艇渡過海峽救人的過程。

3條線中,打得最精彩的空中線,以大量的主觀鏡頭讓觀眾有操作VR遊戲機的感覺,但如果從所謂的人性深度來看,並沒有什麼超乎尋常之處,不惜犧牲自身的戰鬥英雄,比比皆是,這一個和其他有什麼不同,導演並沒有交代的太多。

逃亡線上的年輕士兵,仿佛中了魔咒,上哪條船,哪條就倒黴,不斷落水,不斷撲騰,直到最後才被拉出危險區,歷史大事件中,一個渺小的個體,只是想拯救自己,卻如同浮萍,完全無法把握命運,只能隨波逐流,祈求運氣,這條線的筆墨相當重,給觀眾的印象也最深,也應該很容易理解導演的意圖,但是從整個故事的講述和最終展現出的意義,也還在常規範圍,比起那些真正的名著其實還有差距。

逃亡線上的年輕士兵,仿佛中了魔咒,上哪條船,哪條就倒黴,不斷落水,不斷撲騰,直到最後才被拉出危險區,歷史大事件中,一個渺小的個體,只是想拯救自己,卻如同浮萍,完全無法把握命運,只能隨波逐流,祈求運氣,這條線的筆墨相當重,給觀眾的印象也最深,也應該很容易理解導演的意圖,但是從整個故事的講述和最終展現出的意義,也還在常規範圍,比起那些真正的名著其實還有差距。

海上救援線,故事的最高潮之處,是在揭示了自駕遊艇的紳士的身份之後,他和二兒子的那種宗教式的悲憫和寬容與我們文化中的一般理解大不相同。如果說不一樣,整部影片就是這裡最突出。但是如果就此得出結論,《敦刻爾克》是一部如何的巨著,恐怕還是太草率了。

影片結尾,邱吉爾的演說是作為影片畫外音出現的,作為濃墨重彩的一筆,來提示影片的意義,同時也將影片的真實背景——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傳達給觀眾。作為一名好導演,諾蘭對這個橋段的處理很有感染力,這很值得中國導演來借鑑。但是如果回溯真實的歷史,事實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對於英法一方來說,確實很重要,但這次行動的好結果,其實完全不應該算成是當時英國政府的成績,要知道,救援的主力是大量的英國及鄰國的民船、漁船、小型商船,或者片中的私人遊艇等等,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救回了數十萬英法聯軍。

影片結尾,邱吉爾的演說是作為影片畫外音出現的,作為濃墨重彩的一筆,來提示影片的意義,同時也將影片的真實背景——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傳達給觀眾。作為一名好導演,諾蘭對這個橋段的處理很有感染力,這很值得中國導演來借鑑。但是如果回溯真實的歷史,事實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對於英法一方來說,確實很重要,但這次行動的好結果,其實完全不應該算成是當時英國政府的成績,要知道,救援的主力是大量的英國及鄰國的民船、漁船、小型商船,或者片中的私人遊艇等等,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救回了數十萬英法聯軍。

如果非要算國家功勞,也是英國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社會動員機制和國民教育的功勞。英國將這次撤退上升到勝利的程度,完全是為了掩蓋其政治和軍事的雙重失敗——政治上,本來一手好牌的世界老大,一廂情願地希望德國去消滅「洪水猛獸」蘇聯,卻對納粹的危害視而不見,並且自私自利到不斷犧牲隊友,最後慘遭反噬;軍事上,上百萬聯軍龜縮在防線裡被動防禦,打出了人類歷史上最奇葩的「靜坐戰」,又對德軍的軍事技術和戰略戰術的迅速發展麻木不仁,等到真正開戰,一下就輸得毫無脾氣加毫無士氣——當然,在失敗的時候重新鼓舞士氣繼續戰鬥,體現出了政治家邱吉爾的擔當和能力,但無論怎麼說,敗了就是敗了,敦刻爾克算是一次成功的撤退行動,但是從二戰總體戰局來看,其意義並沒有英國人自稱的那樣大。整個二戰前期,英法兩強,殊無亮點,不要說比我們的臺兒莊、平型關,就連淞滬和喜峰口那樣的悲壯都沒有,所以也只能找動靜最大的敦刻爾克來做標杆了。

如果非要算國家功勞,也是英國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社會動員機制和國民教育的功勞。英國將這次撤退上升到勝利的程度,完全是為了掩蓋其政治和軍事的雙重失敗——政治上,本來一手好牌的世界老大,一廂情願地希望德國去消滅「洪水猛獸」蘇聯,卻對納粹的危害視而不見,並且自私自利到不斷犧牲隊友,最後慘遭反噬;軍事上,上百萬聯軍龜縮在防線裡被動防禦,打出了人類歷史上最奇葩的「靜坐戰」,又對德軍的軍事技術和戰略戰術的迅速發展麻木不仁,等到真正開戰,一下就輸得毫無脾氣加毫無士氣——當然,在失敗的時候重新鼓舞士氣繼續戰鬥,體現出了政治家邱吉爾的擔當和能力,但無論怎麼說,敗了就是敗了,敦刻爾克算是一次成功的撤退行動,但是從二戰總體戰局來看,其意義並沒有英國人自稱的那樣大。整個二戰前期,英法兩強,殊無亮點,不要說比我們的臺兒莊、平型關,就連淞滬和喜峰口那樣的悲壯都沒有,所以也只能找動靜最大的敦刻爾克來做標杆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筆者並無意貶低盟友的戰績,還原一下敦刻爾克,是想說,由於媒體和娛樂工業的發達,英美佔主導的語境中,二戰的精彩都是由西方世界完成的,而真正當肉盾在前面硬抗日本德國兩強正面打擊的中俄,卻淪為了配角。比起千船救大軍,我們在抗戰中可歌可泣的東西要多多了,我們的電影工業有義務把它們好好講出來。

相關焦點

  • 《敦刻爾克》以二戰為主線展開的一部燒腦大片
    《敦刻爾克》是一部發自內心、扣人心弦的電影,是一部驚險刺激的電影,但就像諾蘭的所有大片一樣,它的故事情節充滿智慧,也有一個更宏大的敘事目標。在鏡頭背後,敦刻爾克讓諾蘭和他的星際攝影師霍伊特·范·霍伊特瑪重聚,這是迄今為止兩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IMAX電影製作作品。
  • 《敦刻爾克》:看電影,還是進入一部電影
    很多人被諾蘭誤導,因為他再次「聰明」地引導大家,說他不是拍一部戰爭片而是拍一部懸疑片,懸疑片依仗的一大要素是結局,而《敦刻爾克》的結局一早寫定。《敦刻爾克》絕對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戰爭片,儘管幾乎沒有什麼戰爭戲,敵人幾乎沒有露臉,沒有邱吉爾的V字手,沒有希特勒的小鬍子。
  • 我眼中的《敦刻爾克》(二戰)
    敦刻爾克是由英國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到的一部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法在敦刻爾克大撤軍的一部偏文藝的戰爭片,這也是諾蘭導演第一次執導二戰題材的的影片,這次的電影風格看起來並不像是出自諾蘭之手,因為此次的電影風格和以往的大不相同,以往的風格在視覺和張力上終會吸引人。
  • IGN為何給《敦刻爾克》9.5分 預定2017年最佳電影?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名字響徹電影界,雖然他執導的影片並不算多,但每一部都扣人心弦,緊緊抓住觀眾的每一根神經,最近的一部諾蘭電影還是2014年的《星際穿越》,而這部科幻燒腦大片如何相信大家也都看在眼裡。
  • 二戰最大秘密!敦刻爾克戰役中希特勒為何「手下留情」
    參考消息網8月1日報導 西班牙《國家報》7月17日報導稱,迄今為止敦刻爾克戰役都是二戰最大秘密之一。為何希特勒下令停止打擊撤退中的而且毫無防備的英軍?歷史學家一直以來都對這段二戰中的關鍵時期存在不同觀點。納粹德國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挑起戰爭。
  • 沒有神話的戰爭片,殘酷又浪漫的《敦刻爾克》,緊張中帶著感動
    《敦刻爾克》是諾蘭最嚴肅的電影,稍微了解歷史的人也聽過這個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事件。三個不同的視覺,講觀眾的心提在嗓子眼。影片真實感很強,不愧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在那種戰爭氛圍下對人性的刻畫很多面性,緊張中帶著震感與感動,畫面的轉換和音樂都很不錯,寧靜中才是真正的可怕。
  • 《敦刻爾克大撤退》出版,全景展示二戰中史詩式撤退行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輕閱讀、趣歷史的「螢火蟲」書系的第11種:《敦刻爾克大撤退》——通過生動細緻的講述、海量珍貴歷史照片,全景展示敦刻爾克大撤退這場二戰中史詩式撤退行動的來龍去脈。
  • 敦刻爾克是二戰初期最大的謎題
    敦刻爾克是一個地名,歐洲大陸上的一個小鎮,他離英國的國土大概就是那麼十幾公裡這麼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存在很長很長時間了,歷史悠久經歷了許多歷史事件,《敦刻爾克》這部電影講的是歷史上的一個事件,也是敦刻爾克這個地方得名以來最為著名的事件,同時這個事件對於歷史的重要性已經遠遠不僅限於敦刻爾克所在的那個國家,不僅限於敦刻爾克所在的那個州,它影響了全球。
  • 《敦刻爾克》影評:諾蘭的二戰敘事-虎嗅網
    克里斯多福·諾蘭影片《敦刻爾克》最令人難忘的一個鏡頭是烈焰中的一架英國軍機。這部出色的電影講述了二戰早期,德國侵略波蘭數月後及希特勒軍隊大批進⼊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數周后發生的一場悲壯行動。這架戰鬥機已經滑停,為了不被敵軍抓獲,飛行員無畏地將戰鬥機引爆。
  • 諾蘭二戰題材神作引進內地 《敦刻爾克》不是戰爭片
    原標題:諾蘭二戰題材神作引進內地,評論稱「每一秒都驚心動魄」 《敦刻爾克》不是戰爭片,而是懸疑片   ■我已經等不及複習《敦刻爾克》,從頭到尾每一秒都驚心動魄。這是一部牽動人心、為之動容、懸念叢生的時代佳作。   ■《敦刻爾克》混沌、殘酷,讓人毛骨悚然,將會是你今年看過的最迷人的電影,大師一般的手藝。   12日,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敦刻爾克》正式宣布引進內地,將於9月1日以2D、IMAX、中國巨幕、杜比影院等全版本上映。
  • 《敦刻爾克》裡 感受不到的「二戰」在書中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諾蘭新片《敦刻爾克》,自9月1日在中國上映後,引發觀影熱潮的同時,也讓很多人重新燃起對二戰歷史的閱讀興趣。1 1940年5月,二戰初期,四十萬英法盟軍在德軍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於法國東北部港口小城敦刻爾克,在德軍轟炸機和炮火的猛烈攻擊下,九天之內,三十多萬英法盟軍安全渡過英吉利海峽,完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扭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未來。
  • 敦刻爾克好看嗎 一部從頭到尾都是高潮的影片
    很多人對於戰爭題材的而電影非常感興趣,現在福利來了,以二戰為題材的戰爭片《敦刻爾克》9.1日在中國上映了。近幾年的戰爭片越拍越爛,很多網友不僅要問,這部《敦刻爾克》好看嗎?    電影《敦刻爾克》的劇情細節再曝光後,許多觀眾都對於二戰中這樣一個以「撤退」為主旨的行動而拍攝的電影很是感興趣,對於二戰,更多人的人只能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勝利的戰役,對於德國納粹的武力值永遠是只有耳聞,未曾實見,電影《敦刻爾克》以歷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題材可以說一定能讓觀眾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重新審視戰爭。
  • 【書單】六本書帶你重回「敦刻爾克大撤退」時的二戰
    同時,英軍大量重型裝備被遺棄在敦刻爾克,這使得後來英國本土地面防衛出現問題。如二戰中的許多重大事件一樣,「敦刻爾克大撤退」也成了文學家和電影導演不斷演繹的故事。雖是慘敗後為了保存實力的撤退,但依然有許多史家評價其為「勝利的戰役」、「敦刻爾克奇蹟」。下面的六本書將幫你回顧二戰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了解有關這次撤退背後的時空背景。
  • 《敦刻爾克》:一部觀眾不能理解的懸疑片
    不論諾蘭多少次當眾解釋《敦刻爾克》這部電影不是戰爭片,我們的觀眾也不能理解:為什麼一部講戰爭的電影不是戰爭片呢?我想,這可能是諾蘭本人最大的無奈。迄今為止,所有描述《敦刻爾克》這部電影的點評都著眼於本片啟用了大量小鮮肉演員,本片過多美化英國人的正面形象等等。
  • 《二戰謎中謎》之《敦刻爾克大逃亡》雲南衛視今晚播出,敬請收看!
    八場經典大戰,驚天動地;名將名帥,鬥智鬥勇;如何左右千軍萬馬的命運,軍事專家馬駿教授親力破解經典謎團。《經典人文地理》系列節目《二戰謎中謎》今晚將在雲南衛視播出第一集《敦刻爾克大逃亡》。《二戰謎中謎》↓↓↓《敦刻爾克大逃亡》敦刻爾克大逃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 《敦刻爾克》關於二戰題材的戰爭片,33萬士兵成功撤離的奇蹟
    今天學長想推薦一部二戰題材的戰爭片——《敦刻爾克》《敦刻爾克》 Dunkirk 於2017年9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 你需要了解的《敦刻爾克》四小鮮肉
    但克里斯多福·諾蘭在他的二戰題材新片《敦刻爾克》中大膽啟用了四名年輕演員來擔當主角。  「好萊塢電影有一個傳統,就是30歲左右的演員們來扮演更年輕的角色,但我希望能找到和角色年齡相當的演員來出演。」諾蘭說。「當我讀敦刻爾克事件的一手資料時,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這些士兵是多麼的年輕,並且涉世未深。這種感覺很重要。」
  • 諾蘭二戰史詩《敦刻爾克》首發海報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二戰題材影片《敦刻爾克》發布首張前瞻海報,哈裡·斯泰爾斯扮演的士兵身背長槍面對岸邊成千戰友屍骨,炮火與海水翻滾在一起,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慘狀在畫面中鋪展開來。預告    《敦刻爾克》由諾蘭原創劇本,聚焦二戰時期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事件:1940年5月25日至6月4日之間,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的英法聯軍,在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敦刻爾克,依靠英國海軍和民眾自發組織的「無敵艦隊」,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疏散行動,成功挽救了超過33萬8000名來自英國、法國、
  • 《敦刻爾克》戰爭電影二戰主題,33萬士兵的奇蹟成功撤離
    今天,我想推薦一部二戰戰爭片《敦刻爾克》《敦刻爾克》Dunkirk於2017年9月1在中國大陸發行。在電影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當時40萬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被敵人包圍,面對敵人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那時,我和一個好朋友去看電影。說實話,我很擔心。有時候我抑制不住。當士兵們被困在8英裡長敦刻爾克海灘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沒有希望,只有絕望,窒息感被困在深淵使人們在戰爭中變得越來越殘酷。
  • 《敦刻爾克》不是一部戰爭電影,這是一個求生的故事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電影是去年在大陸上映的《敦刻爾克》,這部電影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該片是以一個年輕士兵的視角來描述二戰中最具傳奇的一場戰役——敦刻爾克大撤退。但這又不是一部戰爭電影,這是一個求生的故事,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有的只是一個人的渺小、無助、絕望和看到希望,這裡面的人沒有個性,只是讓大家看到,在戰爭面前,人是多麼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