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戰爭電影二戰主題,33萬士兵的奇蹟成功撤離

2020-12-07 漁樵耕讀說歷史洞察

今天,我想推薦一部二戰戰爭片《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Dunkirk於2017年9月1在中國大陸發行。在電影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當時40萬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被敵人包圍,面對敵人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那時,我和一個好朋友去看電影。說實話,我很擔心。有時候我抑制不住。當士兵們被困在8英裡長敦刻爾克海灘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沒有希望,只有絕望,窒息感被困在深淵使人們在戰爭中變得越來越殘酷。士兵們的語氣總是很緊張,因為德軍的威脅一直是看不見的。

這部電影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我的最喜歡導演之一。諾蘭,作為英國導演,聽敦刻爾克故事長大。關於敦刻爾克的故事已經滲透到他的身體裡。這是一部關於二戰的電影,由第一次導演。

具體來說,這部電影並沒有講述「敦刻爾克大撤退」事件的因果關係,而是從海洋,陸和空氣中得知。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每個人都要為了背水一戰的命運回家。

家在哪裡?家在海的另一邊,而士兵們想做的,就是儘量回家。

影片中沒有典型的英雄形象,只有每個人、每個普通士兵和每個小人物士兵的命運。即使有很多槍聲,為了救援被困在敦刻爾克海岸士兵們,主動出航老船長。

還有皇家空軍士兵在為湯姆哈迪演奏。他的戰鬥機被敵機包圍,處於危險之中。最後燃油筋疲力盡並被抓獲。

整部電影展現了每一個普通人求生的願望,無畏奉獻的精神,善良無私的奉獻。有時,人的命運往往是由一個人的思想差異決定的。

因為正義戰鬥士兵們在這些二戰中的存在,所以邱吉爾最偉大的演講就出來了。

相關焦點

  • 《敦刻爾克》關於二戰題材的戰爭片,33萬士兵成功撤離的奇蹟
    今天學長想推薦一部二戰題材的戰爭片——《敦刻爾克》《敦刻爾克》 Dunkirk 於2017年9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 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敦刻爾克戰役英法創造戰爭奇蹟
    二戰中不少地方因為發生了著名的戰役而被人熟知,比如史達林格勒、珍珠港、庫爾斯克等,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敦刻爾克。敦刻爾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原本是一個不起眼的港口小城。二戰初期,40萬英法聯軍被納粹德軍追趕到這裡,對岸就是不列顛島。
  • 《敦刻爾克》以二戰為主線展開的一部燒腦大片
    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戰的盟軍士兵被德國軍隊四面包圍,必須在敦刻爾克海灘上通過一項名為「發電機行動」的行動撤離。在敦刻爾克的地面上,英國士兵湯米和亞歷克斯都在拼命掙扎,想要活命,想盡一切辦法離開海灘。在大洋彼岸的其他地方,像道森先生和他的兒子彼得這樣的當地海員被海軍招募來幫助敦刻爾克的撤離。
  • 敦刻爾克,12萬法國士兵陣亡,真的如電影所演禁止法軍上船?
    排成長龍的士兵泡在海水裡,海水沒到了他們的脖子,水位還在不斷上升。風向的改變使盟軍很難快速撤離,也讓他們更容易成為德國空軍襲擊的目標。因為此時,風已經把油輪燃燒形成的巨大煙幕從海灘上空吹開,使盟軍部隊完全暴露了蹤跡。影片《敦刻爾克》中,空中只有幾架德國戰機,而且很容易就被三架英軍戰機摧毀了,讓人覺得空中似乎並沒有那麼恐怖,可事實又是如何呢?
  • 敦刻爾克:一部無聲卻勝有聲的戰爭電影
    戰爭無疑是殘忍的,即使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無論是在書本上還是在電影中,都能感受出戰爭帶給人們的傷害,這種傷害或許一輩子都沒有辦法抹去。我們要銘記曾經的動亂,以此來警戒今後的生活。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關於二戰時期的電影——《敦刻爾克》。
  • 敦刻爾克:當逃兵變成英雄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敦刻爾克大撤退一直被視為是二戰歷史的重要轉折之一。而大家熟悉的導演諾蘭,向來都是以科幻電影讓大家喜愛。這次突然轉戰歷史題材的電影,可以看出來作為導演他想做出的突破。整部電影,真實還原敦刻爾克撤退時的場景。
  • 《敦刻爾克》:看電影如何通過三線敘述,描述驚心動魄的英雄故事
    《敦刻爾克》電影的多線敘事如果非要給它個定義的話,就是從多個視角去展現主題,每條線都具備獨立構成一個故事的條件,但每條線在線索互相聯繫,共同構成主體電影的主線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這是發生在二戰時期非常著名的一場軍事行動。
  •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竟然故意放水,讓33萬人渡海成功!
    不過二戰初期,有場戰役讓人心生疑惑,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這是一場英法聯軍的撤退行動,總共33萬人成功撤離。不過最奇怪的是,希特勒明明有能力阻止他們,他為什麼沒有做出行動呢?今天,饅頭就來說說這場奇蹟一樣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看看希特勒到底是怎樣的想法。
  • 《敦刻爾克》:沉默的戰爭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影片《敦刻爾克》,由真實的歷史敦刻爾克大撤退改編而成,給當今社會以啟示。影片講述了二戰時期在敦刻爾克戰役中,主人公湯米與亞歷克斯面對敵人的步步緊逼,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導演以多個視角出發,希望以這一真實的歷史事件體現戰爭的殘酷,與喚醒如今人們對於和平更加深入的認知。
  • 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希特勒放跑33萬英法聯軍,是有意為之?
    說起二戰,我們便不得不提一次史上撤退戰的奇蹟,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此役,英法聯軍從虎口逃生,成功逃回本土,為以後反攻歐洲大陸以徹底消滅希特勒的帝國埋下了伏筆,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戰役的關鍵時刻,其為何突然下令進攻敦刻爾克的德軍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因為希特勒的錯誤命令,導致33萬多英法聯軍僥倖逃脫,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他本人有意為之,還是決策失誤呢?
  • 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希特勒放跑33萬英法聯軍,是有意為之?
    說起二戰,我們便不得不提一次史上撤退戰的奇蹟,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此役,英法聯軍從虎口逃生,成功逃回本土,為以後反攻歐洲大陸以徹底消滅希特勒的帝國埋下了伏筆,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戰役的關鍵時刻,其為何突然下令進攻敦刻爾克的德軍裝甲部隊停止進攻?
  • 還原《敦刻爾克》背後的歷史真相
    不過,在他的新片《敦刻爾克》中,諾蘭首次聚焦了二戰期間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一現實題材。  這是諾蘭從小聽到大的故事,承載了太多厚重的歷史和人物。電影沒有細說敦刻爾克大撤退發生的前因後果,諾蘭的海陸空三線敘事視角更注重塑造親歷戰爭的體驗感,而非事無巨細的去呈現完整史實。
  • 影評| 《敦刻爾克》:活著就是勝利
    《敦刻爾克》與其說是一部戰爭片,不如說它更像是一部懸疑電影。一向對「時間」著迷的諾蘭導演另闢蹊徑,沒有把重點放在戰爭場面,也沒有出現邱吉爾、希特勒等歷史大人物,甚至德國士兵都沒有露正臉。戰爭片的意義在於「反戰」,《敦刻爾克》亦是如此。《敦刻爾克》沒有用傳統的炮火連天、血肉橫飛等場面來展現戰爭的殘酷,而是以偽紀錄片的方式記錄著一名普通士兵撤退求生的全過程,並引申出「審視當下,珍愛和平」的主題。電影從一開場就單刀直入,以一名英軍撤退士兵的視角直擊敦刻爾克最前線。在這片海灘上,到處都是排隊等待撤退的英法軍人,人數達到40萬之多。
  • 敦刻爾克大「奇蹟」
    在德軍陸空火力的猛烈轟擊下,英法聯軍只用了九天時間撤出33.8萬多人的部隊,這個數字是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最初預計的11倍還多,由此創造了「敦刻爾克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同樣讓這批獲救的英法聯軍,成為日後諾曼第登陸的中堅力量,在歐洲戰場上加速了納粹德國的崩潰。為什麼會有敦刻爾克大撤退?
  • 33.8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成功撤退,是因為希特勒「愚蠢」決定?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成功的軍事撤退行動之一,英國首相邱吉爾曾如此評價這場軍事撤退行動:「我們挫敗了德國消滅遠徵軍的企圖,這次撤退將孕育著勝利!」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除了英法兩國決策性的成功,還要歸功於另一個人。
  • 敦刻爾克,改變世界命運的撤退行動,40萬軍隊如何成功逃脫?
    敦刻爾克,法國北部一個與比利時接壤的港口城市,默默無名的一個小城,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又在二戰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被世人銘記,好萊塢大片敦刻爾克正是取材於二戰中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部真實反映二戰的殘酷,德軍兇殘的史詩級巨作。
  • 敦刻爾克歷史解密:英國人真的坑了法國人嗎?
    不過,在他的新片《敦刻爾克》中,諾蘭首次聚焦了二戰期間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一現實題材。這是諾蘭從小聽到大的故事,承載了太多厚重的歷史和人物。電影沒有細說敦刻爾克大撤退發生的前因後果,諾蘭的海陸空三線敘事視角更注重塑造親歷戰爭的體驗感,而非事無巨細的去呈現完整史實。
  • 諾蘭《敦刻爾克》交出完美答卷 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當時,聯軍主要以20歲左右的年輕士兵為主,大部分剛剛服役不久,戰場經驗不足,還要面對納粹德國的路面狙擊、空襲、U型潛艇等多重攻擊,而免遭屠殺或投降的 出路是登上撤離船離開。雖然家近在眼前,但由於海灘較淺,加上德軍的持續空襲,使用驅逐艦撤離的效果很不理想,起初階段損失慘重。在之後,通過求助平民百姓,動員各類小型船隻救援,最終成功撤出33.8萬人,遠超當時確定的3.5萬人營救目標。
  • 戰爭與電影 抉擇「敦刻爾克」:隱遁的血腥
    讀懂戰爭  「有一種勝利叫做撤退」  《敦刻爾克》由諾蘭耗時三年打造,以獨特的視角和手法展現了二戰歷史上一次傳奇軍事行動——「敦刻爾克大撤退」,如果沒有這一次的大撤退,整個二戰的歷史將會改變。依靠英國海軍和民眾自發組織的「無敵艦隊」,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疏散行動,成功挽救了超過33萬8000名來自英國、法國、比利時軍人的生命。在千餘聞訊趕來的營救船隻中,有三分之一是泰晤士河上的小舢板。它成為鼓舞英國人民永不言敗的「敦刻爾克精神」。「敦刻爾克大撤退」後,邱吉爾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講。
  • 《敦刻爾克》裡 感受不到的「二戰」在書中
    跟二戰中的許多重大事件一樣,「敦刻爾克大撤退」一直是文學家和電影導演熱衷演繹的歷史題材。  在歐美,有關這場大撤退的出版物,並不少見。在中國國內,一批與電影或與電影背後的歷史細節相關的出版物也悄然升溫。這些圖書關注的焦點多在於,1940年,法國小港敦刻爾克奇蹟的九天改變了歷史,究竟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