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電影 抉擇「敦刻爾克」:隱遁的血腥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諾蘭

  血腥隱去,替代的是懸疑,這就是諾蘭心中的「敦刻爾克」。

  「我拍的是一個生存故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懸疑驚悚片的主題,它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故事。」當士兵們面臨被消滅還是投降的抉擇時,諾蘭給了人們一個帶有光明的結尾。

  昨天,《敦刻爾克》在內地公映,它所獲得的評價遠遠大於當天所獲得的票房——截至昨晚,影片票房收入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

  「有一種勝利叫做撤退。」張召忠說,諾蘭,看到了。

  讀懂戰爭

  「有一種勝利叫做撤退」

  《敦刻爾克》由諾蘭耗時三年打造,以獨特的視角和手法展現了二戰歷史上一次傳奇軍事行動——「敦刻爾克大撤退」,如果沒有這一次的大撤退,整個二戰的歷史將會改變。

  1940年5月25日至6月4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依靠英國海軍和民眾自發組織的「無敵艦隊」,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疏散行動,成功挽救了超過33萬8000名來自英國、法國、比利時軍人的生命。在千餘聞訊趕來的營救船隻中,有三分之一是泰晤士河上的小舢板。它成為鼓舞英國人民永不言敗的「敦刻爾克精神」。「敦刻爾克大撤退」後,邱吉爾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講。

  我國著名軍事專家張召忠表示,從這部電影他看到了中西電影文化的差異:「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不是一個虛擬的故事,是大敵當前丟盔卸甲般倉皇出逃,不是宜將剩勇追窮寇般大規模進攻戰役,這種題材很少有人願意拍攝。諾蘭視角獨特,他看到了有一種勝利叫撤退,如果沒有敦刻爾克40萬人大撤退,就不可能有後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

  讀懂影片

  與時間賽跑的生存故事

  諾蘭是當今最具影響力和創造力的名導之一,他在《敦刻爾克》中做出全新探索,一個戰爭片,全片沒有敵軍也是看過的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如果觀眾期待看到的是《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那樣的戰爭片,那一定會失望的,因為從來沒有一部戰爭片是《敦刻爾克》這樣,沒有殘酷的打打殺殺。

  《敦刻爾克》在北美上映被定級為PG13,是13歲以上的孩子都可以看的戰爭片,諾蘭沒有用血腥去展現戰爭的殘酷、人性的多面。

  其實諾蘭自己在接受採訪時也不止一次強調,他拍的不是戰爭片,而是一部懸疑電影,「我拍的是一個生存故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懸疑驚悚片的主題,它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故事,因為敵人越來越近,40萬人被困在海灘上,家園僅僅在26英裡外卻無法到達,是選擇被消滅還是投降?而且這個故事的結尾又是非常積極的,所以對我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而這個好故事的特點就是我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敘事來講述這個故事,我不是把它當做一個戰爭片來拍,而是把它當成懸疑驚悚片來拍的。」

  讀懂諾蘭

  「風吹過來,將沙子吹進你的眼睛」

  作為英國人,諾蘭從小就會聽到敦刻爾克的故事,「這已經是英國文化的一部分,在英國有一個詞叫敦刻爾克精神,長大後隨著我對歷史的事實有了更多了解,我越來越相信這是一個人類歷史上非常棒的故事,它不僅僅是屬於英國人民的故事,也是其他國家的人民可以感同身受的,是一個對全世界都有普遍意義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諾蘭與妻子艾瑪一起坐著朋友的小帆船,橫渡海峽,到了敦刻爾克:「時間點上,和敦刻爾克大撤退非常接近。之前我也坐過幾次帆船,但多數是內河航道,所以初次橫渡海峽,著實讓我吃驚不小。那天的天氣非常糟糕,海上風大浪大,經過19個小時的航行,我們最終在子夜時分抵達敦刻爾克。但我們到的時候,沒人往我們頭上扔炸彈,我們進入的也並非是一片作戰區域。離開敦刻爾克時,我心中懷有的敬意,早已上升數個層次,與往昔截然不同;我崇敬的,不是那些童話般的故事版本,而是真實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從那時起,諾蘭說自己一直希望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等待了多年,如今終於夢想成真:「我相信這個故事具有普遍意義上的魅力,這段歷史是屬於世界的,我一直想拍它,拍攝這個故事是我的榮幸。」

  影片採用海陸空三線敘事,在故事核上採用撤退與救援兩條線。諾蘭上部作品《星際穿越》169分鐘的片長被認為是對其票房影響最大的BUG。這次,諾蘭將這樣宏大的故事卻限制在107分鐘裡,也足以想像諾蘭這部影片敘事和節奏之快。

  76頁的劇本,107分鐘的時長,卻不意味著簡單。諾蘭在影片中沒有前因後果的故事鋪墊,一上來就讓觀眾進入戰爭狀態,海、陸、空三個不同時空交織的故事結構,更是展現出情節的緊迫感。

  而影片的臺詞更是少,諾蘭表示,臺詞少他是故意而為,他希望大家更聚焦畫面的感染力,「我希望這是一部近距離的大片,風吹過來,將沙子吹進你的眼睛,這是一種什麼感受。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變成了聲音、音樂和畫面,而不是角色的對白。我只是想要表達一種觀點,一種沉浸式體驗。」

  這部戲中,諾蘭選了年輕演員來挑大梁,在他看來,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士兵大多數是20多歲,所以選用年輕演員,也是為了真實感。而之前與諾蘭合作過《盜夢空間》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大明星湯姆·哈迪在《敦刻爾克》全片中卻只露出眼睛,被觀眾評價說:「用最貴的演員露最少的臉。」這是因為湯姆·哈迪在片中扮演飛行員,飛行員始終是戴著面罩的,而在諾蘭看來,能用眼神就詮釋角色的第一人選就是他的好友湯姆·哈迪。

  讀懂技術

  「它已經不再是歷史,仿佛活了過來」

  眾所周知,諾蘭不喜歡3D,他認為電腦特效只為合理不為奇觀,他說自己喜歡的是大畫面式的沉浸式體驗,而非3D的規模較小的沉浸式體驗。也因此,《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在諾蘭的堅持下沒用3D拍攝而成,之後的《星際穿越》、《敦刻爾克》,他也沒有用到3D技術。

  但是諾蘭喜歡IMAX,他認為,「IMAX是目前最好的電影制式,是使其他任何技術都相形見絀的黃金法則。」從《蝙蝠俠》系列開始,諾蘭就使用IMAX攝影技術,在《星際穿越》中更是廣泛地運用。在《敦刻爾克》中,IMAX攝影機拍攝佔比更是創諾蘭作品紀錄。在諾蘭眼裡,IMAX的大畫幅和高解析度能表現出更豐富的畫面細節,強勢震撼。

  《敦刻爾克》中,諾蘭堅持最大限度的實拍,為了營造空戰的真實感,諾蘭將IMAX攝影機安裝在飛機的前、後方機翼上,近距離捕捉空中鏡頭,映入眼帘的那些美麗柔和的光線,透過噴火機的艙頂,還有其他戰機划過天際的場景,都是通過IMAX攝影機拍攝而成。劇組還費盡心血,弄來一個外形酷似噴火式戰鬥機、型號Yak-52雙人駕駛蘇聯時代飛機。諾蘭在其駕駛座艙空間拍攝,並將攝影機放在演員肩膀上,他說:「身處於狹小的駕駛艙中,在裡面待上一到兩個小時,這是非常重要的,讓觀眾們有坐在機艙裡的感受。」

  由於IMAX攝像機相比普通攝像機大且沉重,操作並不方便,所以在有些場景的拍攝中,就會存在較多的麻煩。諾蘭透露說,拍攝時需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是如何把巨大的攝影機帶到空中。比如放在飛機的座艙裡,或者是固定在機翼上的時候,要解決阻力和配重的問題。為此,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規劃、測試並重新打造攝影機的重量和體積。一切調試完畢後,演員和飛行員坐進只有兩個座椅的機艙內,並用IMAX攝影機完成實拍。這是一個大挑戰。」

  第二,則是要找到讓IMAX攝影機完成水上拍攝任務的方法,因為按照以往的經驗,要麼就是在水面上拍,要麼就是在水下拍:「而事實上,拍攝齊胸深的水面場景是非常困難的。攝影師需要穿上定製的攝影裝備,比如攝影包。我們把攝影機環繞地固定在攝影包上,再把攝影包扔進水裡,就達成了浮浮沉沉的效果。這樣我們就可以和演員們一起在開放水域的艦船旁完成水中漂浮並伴有轟炸場景的拍攝。」

  此外,諾蘭還在片中引進了二戰中三次工作的噴火戰鬥機Spitfire(型號MKI),它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也是最主要的單發動機戰鬥機,速度達到每小時554公裡,其性能與德軍的梅塞施密特BF109戰鬥機相媲美。諾蘭說:「當我站在那裡想像當時的場景,它已經不再是歷史,仿佛這段故事活了過來……我選擇用IMAX拍攝,用大屏呈現影片,希望這些場景、音效和畫面能讓觀眾感到震撼,仿佛坐在英國噴火戰鬥機裡,還有德國飛機在空中與你激烈交戰……」

  本組文/本報記者 肖揚

相關焦點

  • 《敦刻爾克》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諾蘭爸爸又一次用非線性敘事講述了一個節奏緊湊的故事,《敦刻爾克》並沒有一般戰爭片常有的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它只是通過三個不同身份的人的視角來體現他們所認識的戰爭。整部電影交織著絕望與勇氣,悲涼與熱愛,虛無與信仰,從這些基礎之上,挺立著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力量。這是一部徹徹底底的人文電影。諾蘭大神力作,分海、陸、空三線共敘二戰期間英軍一場慘烈的大撤退。戰爭片最值得挖掘的就是絕境中的人性。沒有生死抉擇時的選擇都可以矯情,但絕境求生時最見人性的各種真善美、假醜惡。影片就是這樣。每一個人面對戰事的慘裂、作出生死一線的掙扎,反應都分外真實。
  • 評論:《敦刻爾克》不止是戰爭史詩
    》不止是戰爭史詩  如果說《戰狼2》是一部高潮迭起的小說,那麼,同樣作為戰爭題材、當前院線熱播的影片《敦刻爾克》則更像是一首充滿技法而又渾然天成的詩,簡潔而收斂的字句背後實則蘊含著原始而熱忱的生命力量。
  • 《敦刻爾克》原來戰爭片也可以這麼好看
    最近上映的敦刻爾克是一部戰爭片,很多人對於戰爭片並不感興趣,不僅僅是不喜歡戰爭,更多的是對於戰爭中的悲傷劇情並不喜歡這樣的沉重氣氛,可最近好萊塢上映的敦刻爾克給大家帶來的反響很不同,敦刻爾克與一般的戰爭片不同。
  • 《敦刻爾克》不止是戰爭史詩(牆內看花)
    如果說《戰狼2》是一部高潮迭起的小說,那麼,同樣作為戰爭題材、當前院線熱播的影片《敦刻爾克》則更像是一首充滿技法而又渾然天成的詩,簡潔而收斂的字句背後實則蘊含著原始而熱忱的生命力量。   《敦刻爾克》改編自二戰真實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
  • 第90屆奧斯卡電影手冊:《敦刻爾克》居然剛剛及格
    《敦刻爾克》最令人絕贊之處,並非諾蘭擅長的非線性敘事(當然,絕對是爐火純青水準),以文本或高概念取勝,而是以電影本體魅力,通過聲畫、剪輯的緊密配合,營造出不血腥、不暴力卻又極度感官化的無窮張力和觀影快感,成為足以與《拯救大兵瑞恩》《細細的紅線》《黑鷹墜落》等比肩又各有千秋的戰爭電影經典之作。
  • 《敦刻爾克》整部電影的基調非常壓抑
    開學三周忙到哭泣,終於有時間去安安穩穩的看一場電影然後寫一篇推送,送上近期的當紅炸子雞——《敦刻爾克》。在這之前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悲傷的故事。言歸正傳,《敦刻爾克》是曾執導《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的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最新作品,講述了二戰時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豆瓣評分8.6分。
  • 奧斯卡電影手冊:《敦刻爾克》在影評人眼裡居然剛及格
    《敦刻爾克》最令人絕贊之處,並非諾蘭擅長的非線性敘事(當然,絕對是爐火純青水準),以文本或高概念取勝,而是以電影本體魅力,通過聲畫、剪輯的緊密配合,營造出不血腥、不暴力卻又極度感官化的無窮張力和觀影快感,成為足以與《拯救大兵瑞恩》《細細的紅線》《黑鷹墜落》等比肩又各有千秋的戰爭電影經典之作。
  • 《敦刻爾克》不是一部戰爭電影,這是一個求生的故事
    戰爭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人們為了自己或國家的政治、經濟目的進行武裝爭鬥,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是非常深重的,說起戰爭,距離我們最近的、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了,這次的戰爭影響非常大,無論是參戰人數還是經濟損失無疑都是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次慘重的教訓。
  • 《敦刻爾克》:戰爭中的個體和戰爭本身
    《敦刻爾克》稱不上最好的戰爭片,但絕對是最特別的戰爭片。大時代下的小人物電影的故事結構非常簡單,無非就是二戰時「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復刻。在整整四十萬的英法盟軍中,諾蘭特別刻畫了三個在戰爭面前非常渺小的人物:一個拼命想要逃離前線的戰士,一個駕駛著民用船隻去解救戰士的平民,一個英勇無畏為信仰犧牲的飛行員。戰爭雖然是人類歷史司空見慣的衝突,但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都是一場覆滅。一般來說,電影中對於戰爭中大場面的描繪,會使得觀眾對於氣氛的感受更直觀。
  • 《敦刻爾克》:沉默的戰爭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影片《敦刻爾克》,由真實的歷史敦刻爾克大撤退改編而成,給當今社會以啟示。影片講述了二戰時期在敦刻爾克戰役中,主人公湯米與亞歷克斯面對敵人的步步緊逼,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導演以多個視角出發,希望以這一真實的歷史事件體現戰爭的殘酷,與喚醒如今人們對於和平更加深入的認知。
  • 六部經典的戰爭電影,看完你有什麼感受?
    《拯救大兵瑞恩》幾乎真實再現了戰場的血腥景象,讓人深刻認識到戰爭的殘酷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的暴力片」,影片入選2014年美國「國寶影片」名單。同時《拯救大兵瑞恩》 獲得第71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第56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還被國際上普遍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戰爭片。
  • 《敦刻爾克》戰爭電影二戰主題,33萬士兵的奇蹟成功撤離
    今天,我想推薦一部二戰戰爭片《敦刻爾克》《敦刻爾克》Dunkirk於2017年9月1在中國大陸發行。在電影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當時40萬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被敵人包圍,面對敵人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那時,我和一個好朋友去看電影。說實話,我很擔心。有時候我抑制不住。當士兵們被困在8英裡長敦刻爾克海灘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沒有希望,只有絕望,窒息感被困在深淵使人們在戰爭中變得越來越殘酷。
  • 歷史與電影——《敦刻爾克》
    最近重溫了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作品《敦刻爾克》,熟悉諾蘭的人都知道,諾蘭的電影風格更多是體現在講故事的形式,通過捉摸不定的鏡頭和非線性敘事手法來完成故事結構的完整性,以及邏輯思維的縝密。
  • 《敦刻爾克》電影賞析:沒有敵方的兇殘,卻會讓我們厭惡戰爭
    《敦刻爾克》並不像諾蘭的電影,倒像是出自泰倫斯馬力克之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電影的散文化氣質。這部電影是一部真實的電影,是真實反映那個時代下各個角色真實感受的電影。在美的像畫一樣的敦刻爾克海邊,發生著一次次生與死的較量。當英國士兵回國後覺得很抬不起頭的時候卻收到民眾的歡迎,讓人很感動。我們真的不是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遠望世界上的一些仍在戰火中的國家,硝煙,傷員,妻離子散,每天生活在擔心受怕之中,不知炮火聲何時又會響起。
  • 《敦刻爾克》這種電影,真的只有他拍得出來
    電影的視角對準的是二戰的重大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被德軍逼到絕境的盟軍,在逆境中重生,三十三萬人得以撤退成功,是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對於二戰也有深遠影響。說到這裡,叔必須幫大家避避雷,《敦刻爾克》的山寨版《敦刻爾克行動》網上已經有資源了,謹慎下載。
  • 敦刻爾克:一部無聲卻勝有聲的戰爭電影
    戰爭無疑是殘忍的,即使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無論是在書本上還是在電影中,都能感受出戰爭帶給人們的傷害,這種傷害或許一輩子都沒有辦法抹去。我們要銘記曾經的動亂,以此來警戒今後的生活。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關於二戰時期的電影——《敦刻爾克》。
  • 《敦刻爾克》:諾蘭極簡主義的戰爭反思
    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是又一部以二戰為背景的(反)戰爭片,其立意不僅向庫布裡克導演的《全金屬外殼》與史匹柏導演的《拯救大兵瑞恩》致敬,更是向20世紀上半葉的《日出》《貪婪》《大幻影》《黨同伐異》等電影吸取靈感,本片臺詞不多具有默片黃金時代的情緒渲染力。
  • 《敦刻爾克》:看電影,還是進入一部電影
    《敦刻爾克》絕對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戰爭片,儘管幾乎沒有什麼戰爭戲,敵人幾乎沒有露臉,沒有邱吉爾的V字手,沒有希特勒的小鬍子。正如我會把《模仿遊戲》同樣定位在戰爭片一樣,戰爭片未必需要硝煙,但一定關乎死亡。諾蘭使用IMAX超高清膠片攝影機拍攝。
  • 《敦刻爾克》難掀狂潮 諾蘭卡哪了?
    觀眾口碑兩極分化  儘管看起來業內對其呼聲很高,但在幾乎沒什麼對手的9月第一周,《敦刻爾克》的票房成績並不突出。和北美一邊倒的口碑不一樣,內地觀眾對《敦刻爾克》的評價也相對兩極化。  給出好評的觀眾,多數是認為諾蘭給出了一個完全不同以往的戰爭電影。
  • 《敦刻爾克》沒看過癮?推薦10部高分戰爭片來彌補你的遺憾
    「這是一部能讓你爸爸躺在沙發上看睡著的二戰電影。」這評論雖然夠損,但《敦刻爾克》確實沒辦法滿足觀眾對於戰爭電影的需求,因為諾蘭本人也多次強調自己拍的就不是戰爭片。橘子君特意為大家搬來了10部高分戰爭電影,每部都夠燃夠炸,《敦刻爾克》缺少的元素,就讓這些電影來幫你彌補!TOP1 勇闖奪命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