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什麼不會學朝鮮走有核道路?

2020-12-04 澎湃新聞

韓國為什麼不會學朝鮮走有核道路?

張璉瑰/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2015-06-19 08:47 來源:澎湃新聞

       最近,有美國專家撰寫報告稱,若朝鮮問題不能儘快解決,韓國也可能走上有核道路。韓國一旦作出此政治決定,它在5年內可製造出數十枚核彈,因為韓已擁了可制數百枚核彈的鈽材料及相關技術能力。

       但筆者不相信韓國決策者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因為當今韓國的領導人是韓國國民用選票選出的,國民對其決策和行政有著極強的監督、約束能力和機制。其決策一旦違背國民利益,立即會遭到彈劾下臺。當年,盧武鉉剛坐上總統寶座就被彈劾,只好回家等待大法院的最後判決。

       韓國及與韓國同樣處於「核門檻」上的國家大概有40多個,之所以沒有邁過這門檻,相信各有各的道理。但對於一般國家,特別是對那些國小民寡、經濟欠發達的國家來說,核武器實在是一種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怎麼說?

       第一,搞核武器無非是為了國家安全,但小國擁核,反而會更不安全。核武器雖有威懾力,但它卻極為「勢利眼」,對大國和小國是完全不同的兩副面孔。大國由於國土遼闊,擁有戰略縱深,一次攻擊無法摧毀其所有核反擊能力,攻擊者必遭報復,故核大國之間形成「恐怖的和平」。小國沒有戰略縱深,一次密集襲擊可摧毀其所有反擊能力,攻擊者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所以對小國來說,其核威懾力是大打折扣的,它不但不會增加安全係數,反而會引火燒身。

       第二,一旦擁核將會自動成為核打擊目標。目前核大國們雖未正式籤約,但基本上都遵守中國所倡導的「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這一原則。從這個角度說,無核國家是享受免遭核打擊「特惠權」的。一旦擁核,就自然喪失了這一「特惠權」,徑直「升格」為核打擊目標國。2013年2月,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後宣布其核武已實現實用化,隨後宣布廢除停戰協定,半島重回戰爭狀態。這年10月,美韓籤署一項「對朝針對性核遏制作戰計劃」,明確表示,一旦發現朝鮮有使用核武器的跡象,就分三個階段對朝進行核打擊,摧毀其所有核設施,以及其首腦部,徹底改變半島現有格局。

       第三,擁核將使國家背負沉重的包袱。研製核武器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特別是對一些國土不廣,財力不逮的國家來說,要想搞這種既不能吃、又不能用(用即自殺)、威嚇效果有限而且引火燒身的「勞什子」,只有犧牲經濟發展一途。研製核武器要花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搞成後要維護其安全,安全期過後要花更多的錢銷毀之,這都是吸金無底洞。特別是在反對核擴散已成為國際共識的今天,搞核武所需的技術、設備、材料等若不能自給,則需在黑市購買,不僅價格昂貴,而且事故隱患多多。為搞核武器而拖垮經濟,使國家成為國際社會的「另類」,是理智的國家決策者所不為的。

       第四,搞核試驗會使國家環境安全面臨巨大威脅。迄今為止各核大國進行核試驗都是在無人大沙漠或太平洋無人小島上進行,劃定禁入的危險區多達20萬平方公裡。韓國國土面積9.9萬平方公裡,朝鮮為12萬平方公裡,諸如韓、朝這樣國土狹小國家基本上沒有進行核試的條件。強行核試,就只能在「有人區」進行。一旦失手,國土被汙染,國民將失去立足之地。即使未出現顯性事故,核設施的局部核汙染也將對國民健康和民族繁衍造成永久性傷害。

       第五,擁核或使國家主權失去完整。由於核問題的特殊性,誰都不能保證巨大的破壞性核能不會溢出國界,特別是對國土狹小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日本福島核事故汙染海洋,蘇聯車諾比核事故使烏克蘭、白俄羅斯8000平方公裡土地變成荒蕪的鬼城。因此,一個國家的核活動嚴重威脅到其他國家環境安全時,國際社會進行國際幹預就成必然。這時任何以「主權」、「尊嚴」為說辭拒絕國際幹預都是乏力的。目前國際上一些法學家在推動相關的國際法建設。質言之,只要擁核,其國家主權就是有限的。

       除此之外,由於禁止核擴散已成為國際法重要內容和國際社會普遍要求,罔顧一切闖關擁核,必遭國際社會嚴厲譴責和制裁,惡化國際關係,陷入惡性軍備競賽,使國家日益孤立。在經濟全球化和和平發展成為主題的當今,自我放逐於國際社會之外的國家,是沒有前途和希望的。

       因此,我相信韓國不會走有核道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朝核問題

相關推薦

評論(21)

相關焦點

  • 朝鮮已成為事實上的擁核國家,中國「不會承認」有用嗎
    作者:王德華朝鮮已成為事實上的擁核國家。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發出明確信號,中國不會承認朝鮮是有核國家。中國始終致力於推動實現半島無核化,致力於推動和平談判來解決問題。無論是當年的抗美援朝,還是現今的堅持核不擴散政策,中國政府的政策都是不能含糊的,也是不矛盾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中國的核心利益。還有人說,朝鮮擁核已經成事實,聯合國7次制裁,崔天凱怎麼還在說「中國不會承認朝鮮是有核國家」呢?世界上號稱和事實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超過十個。
  • 白耳:朝鮮擁核不可避免,中國是輸家麼?
    朝鮮擁核在拒絕了中國的合理關切後,韓國部署薩德已成定局,中韓關係正式告別了短暫的「蜜月」。朝鮮的核武器、遠程飛彈開發當然也沒有停止,離「無核」越來越遠,離擁核越來越近。不出意外,網上出現了很多質疑中國外交思路和成果的聲音,認為中國一是失去了剛得到的韓國盟友,二是縱容朝鮮擁核,是最大輸家。這些想法有些過於悲觀了。
  • 朝鮮走上擁核道路 是中國的錯嗎?
    長期以來,不少國人都有一個誤解:中國是能夠「控制住」朝鮮的,而朝鮮不顧中國反對擁核,是中國外交的失敗。認為中國有能力塑造朝鮮在核問題上的態度,也是國際上相當廣泛的誤讀。
  • 國際社會積極應對朝鮮核問題
    作為朝鮮半島主人之一的韓國,對此事件做出迅速而明確的反應,無論是現任總統金大中還是當選的下屆總統盧武鉉都多次表示,要和平解決朝鮮核問題,韓國要在解決朝鮮核問題上發揮"主導作用",並開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派出特使到中國和俄羅斯訪問,以尋求解決朝鮮核問題的途徑。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開會前夕,韓國向美國和日本遞交一份計劃,希望各方達成妥協,緩解朝鮮核問題帶來的緊張局勢。
  • 社評:朝鮮任性,韓國輿論怨不得中國
    比如韓國《朝鮮日報》12日發表社論,題目是《虛構「歷代最好韓中關係」究竟應由誰來擔責》,裡面充滿了抱怨。一些韓國人明知道中朝關係「沒那麼好」,卻又自欺欺人地相信北京「有辦法讓平壤聽話」。朝鮮執意搞第四次核試驗,他們認為是中國要求朝棄核的態度不夠強烈,似乎中國手裡掌握著解決朝核問題的「金鑰匙」。
  • 人民日報:朝鮮核風波面面觀
    根據協議,朝鮮同意凍結其核計劃,即同意不再對一座5兆瓦的核反應堆重新添加核燃料,停止兩座石墨減速反應堆的建設,封閉其核燃料後處理廠,並最終拆除這些核設施;美國將負責在大約10年時間內為朝鮮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兩座1000兆瓦的輕水反應堆。美國、韓國、日本等國為此組成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負責實施總投資達46億美元的朝鮮輕水反應堆建設工程。
  • 中國對朝鮮擁核「溫柔」,對韓國樂天「下狠手」?胡說八道!
    那些不同意見主要包括:認為美國是「薩德」的始作俑者,中國「惹不起美國」而制裁韓國,是專揀軟柿子捏;質疑國家為何對朝鮮擁核那麼溫柔,對韓國「為了自衛」而部署「薩德」卻出手如此重;還說經濟制裁不應作為武器,為了國家之間的糾紛制裁樂天這樣的一家公司
  • 站隊朝鮮「擁核」?韓國政客直言:美國已擁有5000多核彈頭
    站隊朝鮮「擁核」?韓國政客直言:美國已擁有5000多核彈頭一直以來,韓國和朝鮮之間因為有著美國的緣故,關係一直都是時好時壞的,對於很多涉及到美國的問題也非常的敏感。也因此,韓國國會的民主黨議員的「支持」朝鮮說的一番話引起了韓國政界的熱議,也引發了韓國民眾對於朝韓關係和韓美關係的思考。韓媒報導,在12月14的韓國國會上,韓國政客都在討論《韓朝關係發展法》修正案,此時韓國國會外交統一的委員長宋永吉站起來為朝鮮站臺。
  • 文在寅:不能容忍朝鮮擁核 最終目標是促朝棄核
    「我們不能容忍朝鮮擁核,最終目標是促朝棄核」,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總統文在寅7日在青瓦臺會見朝野五大黨領導人時重申了這一立場,並表示暫不放寬對朝鮮制裁的計劃。   據悉,朝韓雙方將在4月底於板門店的和平之家舉行第三次朝韓首腦會談,這被視為朝韓關係的重大突破。
  • 我們支持朝鮮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習近平同金正恩舉行會談: 我們支持朝鮮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同當日抵京對中國進行訪問的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舉行會談。
  • 韓國公布朝鮮核基地坑道照片 懷疑其將試驗氫彈
    資料圖:朝鮮豐溪裡試驗場衛星圖,攝於2015年10月25圖片來源:韓聯社  韓國國防部直屬部隊「國軍化生放防護司令部」3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朝鮮在豐溪裡試驗場內新建坑道,可能是為核聚變武器實驗做準備。  據韓聯社報導該司令部發布的《聯合化生放技術信息》指出,朝鮮已具備研發核聚變武器的能力,且已經分離和生產助爆型裂變武器製造時所需的超重氫。這是化生放研究作戰專門部隊首次把豐溪裡核試驗場內的新建坑道視為核聚變武器實驗專用場地。
  • 李敦球:朝鮮半島核問題或添新變數
    近期有兩則涉韓核問題的消息在媒體上頗受關注,一是韓美兩國4月在首爾草籤了《韓美原子能協定》修訂版,意味著美國將鬆綁韓國原子能開發;二是5月美國科學家聯盟(FAS)撰寫的《韓國如何獲得和部署核武器》報告稱,「如果韓國下決心發展核武,5年內就可以製造出數十枚核彈頭」。如報導屬實,朝鮮半島核問題或添新變數。
  • 朝鮮核危機6問:為何現在發生 到底有多嚴重?(圖)
    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北朝鮮可能在2個月後重新啟用寧邊核反應堆,在今年夏天某個時候可能會製造出幾枚核彈頭。  二、為什麼現在發生這種情況?  關於這個問題,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平壤可能以為美國現在過於把注意力集中在伊拉克問題上而不會對北朝鮮的核計劃作出重大反應。
  • 朝鮮領事:只要美韓還核威脅 朝鮮就不會放棄核試
    我們已經有了,你們收不回去了。歐巴馬政府執政時期說過未來他想創造一個無核的世界。等無核的世界來了,我們為什麼不放棄核武器呢?但只要美國還在用核武器威脅我們,只要美國和韓國還在進行核戰爭演習,威脅我們存在的權利,我們就必須採取必要的措施。 邱震海:我覺得美國沒有用核武器威脅你們。
  • 背景資料:朝鮮核問題歷年大事記(圖)
    中新網1月24日電 綜合報導,朝核問題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美國根據衛星資料懷疑朝鮮開發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行檢查。朝鮮則宣布無意也無力開發核武器,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由此爆發。
  • 賈慶國:中國為何堅決反對朝鮮擁核
    最近,國內學界就中國對朝鮮發展核武器的政策有不少爭論。焦點之一在於中國是否應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敦促朝鮮放棄核武器計劃。有人認為,朝鮮發展核武器不是針對中國的。此外,朝鮮既然擁有核武器,它就不會放棄,中國給朝鮮施加再大壓力也沒有用,反而會導致它忌恨中國,成為中國的敵人。
  • 朝鮮有氫彈了,這事兒靠譜麼?
    那麼,朝鮮現在到底有沒有這樣的能力?  聲勢  俠客島:對於這個問題,韓國情報機構是不太相信的,認為朝鮮還不擁有氫彈能力。您怎麼看?朝鮮現在到底具備怎樣的核能力?  鄭繼永:說朝鮮現在已經擁有了氫彈技術,我個人存疑。
  • 修木:朝鮮擁核,誰應當負歷史責任(之二)
    相應的評估認為朝鮮的饑荒已經過去,一時半時不會垮。框架協議凍住寧邊,應該堅持。從長計議,外交努力還應該加碼,通過高層互訪達成全面協議,促使朝鮮也停止飛彈的發展。1999年5月佩裡更是帶隊前往平壤,指出兩條道路:一條是放棄核武飛彈,走向與美國關係的全面正常化;另一條則是堅持發展飛彈,造成對抗的不斷升級。按照一位美國分析家的描述,「拿出一根更大的蘿蔔,展現一條更粗的大棒」。
  • 美國對朝鮮提出對話條件:停止核與飛彈試驗
    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9日說,美國通過空襲敘利亞向其他國家發出了「信號」,其中包括朝鮮。不過,如果朝鮮停止核與飛彈試驗,美國可以考慮對話。  韓國媒體注意到,相比先前強硬的表態,這名美國最高外交官此番提及美朝對話的可能性,是一個明顯轉變。  韓國統一部官員10日表示,美國先發制人打擊朝鮮的可能性眼下較低。
  • 修木:朝鮮擁核,誰應當負歷史責任(之一)
    perspective)就朝鮮核問題未來可能的三種前景予以了詳細討論,並闡釋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中國方案」。朝核危機卻不是近年才有的,美國與朝鮮之間的爭吵從九十年代初鬧到現在,其實已經有四分之一個世紀。 九十年代初,美國成為冷戰結束之後唯一的超級大國,剛剛把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打得落花流水,一展其高科技武器的威風,大有稱霸全球的架勢。相形之下,朝鮮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國,兩千五百萬人口只有韓國的一半,經濟在東歐巨變之後受到嚴重衝擊,GDP還不到韓國的5%,工業與軍事技術更是遠遠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