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漫天雪花樹」,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中國歷史上,不乏文人們感天動地的真摯友誼,比如嵇康阮籍,李白杜甫。當然也少不了相愛相殺的孽緣,其中最巔峰的,莫過於王安石和蘇軾了。畢竟蘇軾的悲劇人生,算是王安石創造的。
要知道蘇軾會試寫的文章嚇得主考官歐陽修看後表示「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接著蘇軾風光滿面參加制科考試,王安石雖然不是考官,但擔任知制誥。在眾人交口稱讚蘇軾文章的時候,王安石卻認為「全類戰國文章」,表示了自己對於蘇軾「縱橫家之學」的不認可。然而並不妨礙蘇軾最終取得制科考試第三等的成績。這是個什麼級別呢?狀元三年出一個,制科考試第三等整個宋朝就蘇軾一個。按理來說平步青雲不是問題,但蘇軾跟王安石之間的梁子算是就此結下。
王安石年長蘇軾15歲,出道早,名望高,人品好,兄弟多,寫文章也是一代宗師,還受皇帝信任,主導著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熙寧二年,宋神宗不知道抽什麼風,要求大臣商議科舉改革,這下給兩人直接開闢了戰場。蘇軾按要求上書了,然後蘇軾投了反對票。
宋神宗召見他,無論問他啥,蘇軾一律表示王安石「求治太急」,還數次上書無腦黑新法。從這段時期蘇軾的奏章來看,要不是後來舊黨對他的追捧,在《宋史》裡列入《奸臣傳》可能都不意外。沒辦法,年輕氣盛嘛。沒過多久,蘇軾不出意外地被貶出朝廷。王安石位高權重,對於蘇軾撕他毫不在意,畢竟當時全天下都在撕他。
雖說兩人政見不合,在眾多故事傳說裡都以敵對狀態出場,但某些時候還是有那麼一丟丟惺惺相惜的。比如烏臺詩案蘇軾差點被砍頭,王安石當時雖然已經罷相,上書「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力保蘇軾。比如貶謫黃州的蘇軾讀到王安石的詞時深受感動,損他「野狐精」,認為他的詞已至化境。
後來王安石歸隱江寧,歷經苦難的蘇軾終於受召回京,路過江寧時一生為敵的兩人破天荒吃了頓飯,還留下了兩首互相唱和的詩,頗有一笑泯恩仇的感覺。